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文化的反思与改进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文化的反思与改进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文化的反思与改进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文化的反思与改进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文化的反思与改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文化的反思与改进2013-07-17 14:27:56|分类: 精细管理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文化的反思与改进 北京市通州区南刘中学 常恩元 内容摘要: 学校管理文化是将学校组织中全体人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它反映和代表了学校全体成员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及价值观,对学校内部凝聚力的形成、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原有的封闭、保守、落后、僵化的管理文化,已成为课改进一步推进的阻碍因素。为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与梳理,并对重塑学校管理文化进行了

2、初步研究,从而实现通过学校管理文化的改进促进师生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目的。关 键 词: 新课程 学校管理文化 改进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原有的课程框架,彻底改变了现行课程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重新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念和价值取向。它强调主体存在的意义,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寻求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它带来的不仅是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深层次的应该是学校文化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促进人的发展。在学校文化的变革中,管理文化的改进又尤为重要,没有学校管理文化的变革,课改就不可能深入,课改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回顾当前的学校管理,充满功利色彩,分

3、数至上,管理者以控制人、约束人来实现管理目标,这种缺少人本思想,僵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了教师专业水平及能力的提升,也直接妨碍了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特色发展,致使学校发展缺少后劲与活力,甚至出现干群矛盾,教师职业倦怠,学校人心涣散等现象。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探索与其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方式,改进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行为及管理模式,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管理文化。二、学校管理文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管理思想功利化。学校办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学校的管理要以尊重人、激发人的内驱力为前提。反思我们的管理,带有严重的功利色彩

4、,素质教育搞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却抓的扎扎实实,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教师工作的硬指标,只要升学率高,学校就是好学校,教师就是好教师。在这种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关注点是中(高)考成绩,中(高)考学科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以及升学率,对非中(高)考学科关注不够,削弱了学校的德育、体育、卫生等工作,中(高)考学科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至高无上,在评优、职评等方面可以优先。这种功利化的管理思想,带来了学生发展的不均衡、不全面,甚至是身心的不健全。造成教师发展机会的不均等,许多教师渴望成功,但没有平台和机会,久而久之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种只注重短期利益的管理文化,扼杀了师生的发展。(二)

5、管理目标模糊化。学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主体价值创生和全面发展,同时完成教师主体的价值提升。管理者所习惯的经验和制度管理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要求,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的变化不相适应。制度建设滞后于学校发展,制度本身不能反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及学校办学实际发生的变化。存在文本与实践脱节、理念与现实脱节,管理制度与管理对象的发展需求相脱节等问题。管理在学校文化的构建中没有起到应有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学校的办学目标、价值取向模糊与迷惘,是追求育人,还是追求所谓的功绩,处在抉择之中。(三)管理决策权威化。我们当前推行的学校管理机制,多为科层管理,它是一种法制化、规范化、科层化的集权式管理。领导干

6、部潜意识中存在着官本位的倾向,学校管理的决策权牢牢地掌握在领导手中,领导说了算,领导是专家、是权威,领导的话是对的。正是这种所谓的“权威”,往往带来决策上的失误。学校管理还未能真正实现从集权走向民主,学校缺少民主化建设的机制,民主管理的渠道还不畅通,干部不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学校管理背离民意,造成干群矛盾的激化,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是大家的,大家的事情大家说了算,学校的事情师生说了算还是一句空话。充分体现人本化、民主化、情感化的文化管理还有待探索。(四)管理制度刚性化。学校制度的制定缺乏民主性,教师对学校管理制度不熟悉,缺少认同感。学校虽然有一套相对比较完整、详细的制度文本。但许

7、多教师对文本中的一些具体规定或要求并不清楚,学校的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并没有深入教师的内心,成为教师工作的指南或反思的依据。而且,有些条款缺少人性化,管理僵硬,极大的削弱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校的考核制度,从我校的调查情况看,有71.4%教师认为学校考核评价制度存在问题,有些考核指标和要求不合理、不全面、不公平,缺少人性化和激励性,尤其是对取消“末位淘汰”的呼声较高。这一问题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学校办学质量不尽人意,学校想通过“末位淘汰”让教师有危机感,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引导教师努力工作,改变学校不尽人意的办学状况,提高教学质量。此项办法的实施严重

8、挫伤了教师的自尊心,教师的积极性并未随着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制度应有的导向激励作用没有体现出来。(五)管理方式企业化。科恩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松散结合系统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校组织的特殊性质,对指导学校管理工作有极大的帮助,1决定了学校领导行为和管理方式同企业、行政单位的差异。好的学校管理,要关心教师,注意教职工的需求,善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既要有“硬”的一面,也要有“软”的一面。纵观我们的管理,重机构、重权力、重制度,重“硬”轻“软”、重“管”轻“理”,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充分体现。在管理中管理者往往自上而下地思考问题,试图用各种制度约束教师,规范教师的行为,对教师的发展需

9、求和心声尚未给与足够的重视。学生和教师还处在被设计、被控制、被约束的地位,而不是被管理者的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约束。2如教师早晚签到制度、末位淘汰制度等,严重挫伤了教师的自尊心。另外,学校过分依赖经济奖惩,也影响了教师的工作士气。学校依据教师的业绩实施经济奖惩出发点是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激励员工投入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但育人不同于工厂生产零件,育人成果带有复杂性、集体性、滞后性。如果,只关注个人业绩的奖惩,导致教师工作上斤斤计较,关注个人的得失,削弱了教师的合作意识,不利于一个团结向上集体的形成。(六)管理过程标准化。传统教育是一种“标准化”的教育,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

10、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是强调统一性的“刚”性管理。反思我们的日常管理,可以说是日趋规范,从工作态度到日常表现,从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到教学常规检查,从课堂诊断到考试分析,从绩效考核到岗位聘任,出台了大量的管理文件,提出了许多统一的标准与要求,但我们的许多工作仍不尽人意。就拿课堂教学来说,如何推进新课改实施实?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课堂程式化、规范化的建设上,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标准化,我们制定的所有教学管理规定都是在为这个中心服务,却忽略了课堂应有的文化价值和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选择、多元发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偏离了课改要求。真正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

11、、以学为主的课堂,而不是以教为主的课堂;真正的课堂应是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充满思维碰撞和心灵交融的课堂,而不是静态化的课堂;真正的课堂应是民主、和谐的课堂,而不是固化的课堂。因此,我们在追求管理标准化的同时,要给师生留有发展的空间,针对师生实际既要有一般标准,还要有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更高要求;既要有“规定动作”,还要有“自选动作”。(七)管理手段简单化。在管理中重“部署”轻“落实”,重“要求”轻“引领”,忽视了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培育,习惯用会议、文件布置工作,督促指导相对较少,对工作举措的落实情况关注得不够,缺少一抓到底的精神。日常工作中还存在着得过且过,办事拖沓的现象,导致效率不

12、高。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小事,如换个水龙头,购买个急需的教具,由于不能及时到位,既耽误了工作,也影响了班子的形象。另外,工作作风不扎实,缺少服务意识。干部深入教师、深入学生不够,对教师教育教学创造的新经验吸收总结不及时、不系统。对工作指导的针对性不强,思路方法不具体。体谅、支持和帮助做得不够,不能认真倾听教职工的需求,对教师的疾苦,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帮助不及时。学校管理的简单化,带来的是管理的低效,严重制约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八)管理评价单一化。管理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监控、改进等功能,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育人行为。学校现行的评价制度,在体系、内容、科学性上还

13、存在突出问题。学校关注的是教学成绩,分数至上,往往将教学业绩列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的指标,而忽视了师德、班主任工作等内容的评价,导致教师追求成绩,疏于育人。教好书,有成绩可以评职、评先,可以做骨干,当名师,因而许多人不愿意去做费力操心还可能不出成绩的班主任工作,不愿意去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甚至有时将学生推向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关注的也是成绩,只要学习好,就可以评三好生,而忽视了德与体,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这种单一化或是接近于单一化的评价,影响了师生的成长与发展。回顾我们的学校管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还占主流,而这些管理多是基于“经济人”甚至是“工具人”的人性假设

14、,通过控制人、约束人来实现管理目的的,它忽视了人的因素,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缺失,导致学校管理文化出现了消极失范的现象。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必须对学校传统的管理文化进行扬弃与重塑。三、学校管理文化改进策略以提高干部素质为基础,以转变管理理念为先导,以改变管理方式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培育师生的价值追求为核心,重塑学校管理文化,促进师生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四、学校管理文化改进措施(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干部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领导者、参与者和推进者,干部的素质高低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发展方向。建设一支理念先进、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于创新、

15、精于管理、办事高效的优秀管理团队,是改进学校管理文化,促进师生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未来三年我们将以实施“干部队伍建设工程”为重点,加强干部培训,全面提升干部的素质。目前着重抓好四项工作:1、制定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明确未来三年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与任务,有计划的开展培训活动。2、指导干部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奋斗目标,拟定发展措施,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能力,为学校发展服务。3、建立促进干部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强化干部的学习意识,建立学习型领导集体,坚持每周集中学习与自学不少于4小时,并做好学习笔记,以先进的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交流学

16、习制度。有计划的安排干部到市区先进学校学习或挂职锻炼,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水平。三是建立工作反思制度。引导干部树立反思的意识,不断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养成周末、月末总结反思的习惯,针对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鼓励干部出经验、出典型。四是推行干部深入群众制度。引导干部树立求真务实的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每天要走进班级,走进办公室,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五是建立工作整改制度。激发干部的创新意识,通过学校管理工作评议及教师、家长、学生合理化建议,查找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认真研究改进措施,在管理上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要以创新促进学校的发展。六是完善考核评议机制。强化干部的示范意识,通

17、过考核及群众评议干部等活动,督促干部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切实起到示范作用,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引领者。4、组织干部深入开展学校管理文化的研究活动。深刻理解学校管理文化的内涵,认真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指导干部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为师生发展、学校发展服务。 (二)转变管理思想,树立正确的学校管理价值观。深入开展学校办学思想和管理思想的探究活动,确立“以人文本、和谐发展”的学校管理思想,引导干部形成正确的学校管理价值观,重塑和改进学校管理文化。当前突出抓好“五观”建设,实现五个转变。 “五观”建设:1、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功利思想的影响,关注师生的价值追求与发展。2、树立人本管理观。强调

18、以人为本,从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尊重师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挖掘师生的潜能。从生命的视角确立我们的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法,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服务,使学校成为师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摇篮。3、树立文化管理观。推进学校管理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迈进,以先进的思想浸润于校园、作用于师生,创造一种“纯朴自然、民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学校组织氛围,使学校的每一名成员在文化的熏陶下,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主动发展,追求人生价值的内驱力。4、树立开放管理观。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加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信息交流上更加多元化,课堂教学上更加民

19、主开放,这些变化迫切要求我们从封闭、保守的管理向民主开放的管理转变。5、树立校本管理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立足现实问题,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重塑学校管理文化,以学校管理文化的变革促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创新学校管理,充分挖掘和开发学校的潜力,释放学校生命活力,形成学校管理特色。五个转变:从强调物本管理转向关注人本管理;从强调常规管理转向关注创新管理;从强调有形管理转向关注无形管理;从部门优化管理转向整体优化管理;从强调刚性管理转向关注柔性管理。3(三)推进学校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学校科学发展。1、营造一个相互尊重、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管理工作中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

20、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通过共同参与各种活动增进干群间的情感,密切干群关系,提高相互信任度,做到关心每一个人,关注每一个人的价值与奉献,激活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以人文关怀提高教职工的职业幸福感,着力解决教职工思想、情感、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困惑与问题,全力构建充满人文情怀、健康向上、和谐愉快的工作生活环境,从而培育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2、建立人性化的制度体系。坚持“激励为主、惩罚为辅、尊重差异、体现民主,促进发展”的原则。从促进师生发展着眼,紧密结合学校与师生的实际,完善和修订学校规章,使学校的规章能够更好的体现民声、民意,具有“规范人文

21、性”。另外,在实施中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做到“制度无情,管理有情”,使管理有条框,但不冰冷,有弹性,但不盲从,引导教职工从文化层面上去解读制度的内涵,让全体教职工在制度文化的熏陶下,明确自己的职责,自觉地干好本职工作。3、推进管理的民主化。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教职工申诉制度;设立校长信箱;建立领导接待日;聘请教师为学校效能建设监督员;推行校务公开;征求合理化建议;开展民主评议等活动,使广大师生能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及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4、转变管理方式。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方法,变“管理”为“服务”,变“控制”为“解放”,变“命令”为“民主”,变“权威”为“平等”,变“粗旷”为“细腻”,变“肤浅”为“深入”。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