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40课程学分: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文秘制定单位:人文学院制定时间:2014年7月一 、课程总述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主要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此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无先导与后续课程,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秘书史等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多关联。2.课程设计思路现代秘书必须具备
2、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需要了解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营养,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生产的文化大环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课程目标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
3、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华先民创造出的历史悠久、成就灿烂的文化,以补充学生知识链条的缺失,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的渊源,提高自身文化创新的信心和本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大势,领悟中国文化主体精神。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认识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具备从文化角度分
4、析问题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比较,具备全人类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素质目标使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消化吸收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4.课程重点、难点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重点、难点各章分布均匀。课程重点在于理清脉络,厘清中国传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引发思考。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如下的态度。如何让学生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化,并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应注意记忆与理解能力的要求并
5、重,教学方法宜多采用启发方式,教学形式上以讲授为主,配合以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方式,力求将理论知识讲解透彻。5.教学学时分配本课程共 40 学时, 学分,讲授 32 学时,课内实践 8 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表格字体为宋体五号,行距为单倍,下同。】序号内 容讲授学时课内实践学时1导言22中国文化依赖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政治结构33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4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传统伦理道德35儒家学说46道家学说37中国古代宗教58古代教育39中国科技文化310中国文学111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2合计326.实施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1)教材选用(或校本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田广
6、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田广林版中国秘书史教材在该领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教材内容丰富,板块安排合理,易于学生消化、吸收,适合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2)参考资料选用参考教材:1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2中国传统文化释要,黄鹤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3中国传统文化精义,钟明善、朱正威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年。4中国文化史概要,谭家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5中国传统文化,顾建华主编,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其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参考网站:1、中国文化,网址: 2、中国传统文化网,网址: 3、家国网
7、,网址: 教学方法手段课程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教师授课为主,多媒体及教具运用、课堂演示、教学辅导、习题课、讨论课、案例分析、课堂提问、自学指导、作业与考试安排为辅;实践课以文化考察与分析为主。考核评价(1)考核类型考查(2)考核评价方式考核评价的目的: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与灵活运用能力状况,检验教学目标完成状况,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后续教学。考核评价的内容:课程考核力求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采用书面理论知识考核加实践表现考核方法。 考核标准理论知识掌握熟练,具备一定知识运用与分析能力。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方法:动态测试(40%),终结性测试(60%)动态测试
8、内容:作业成绩评价(10%)、实践环节评价(20%)、课程综合表现评价(10%)(包含出勤率、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终结性测试:3千字左右书面考察报告或论文(60%)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绪 论1.教学内容1. 文化的涵义2. 文化的分类3. 文化的特征4.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5.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2.教学要求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有关文化的命名由来,把握广义和狭义的文化定义。正确理解和使用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等有关文化的基本概念。正确树立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播的基本态度。认识文化发展的特点和中国文化的准确含义。了解本课
9、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与基本内容,并将绪论所学习的概念,贯彻整个的各章节。教学重点:1. 文化的基本概念 2. 文化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学生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第一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政治结构1.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1.6.1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1.6.2 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树立一种文化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观念,使其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辨证关系。了解中国古代商业、手工业
10、、发展状况,中国文化所植根的经济基础。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掌握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重点: 1. 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2. 宗法观念对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的渗透3. 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难点:1. 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2. 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3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1.教学内容 中国文化的发生 从神本走向人本2.2.1 殷商神本文化2.2.2 周人的文化维新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
11、向2.5.1 玄学的兴起2.5.2 佛教的传播:佛教融进了南北朝文化系统 隋唐:隆盛时代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明清:沉暮与开新2.教学要求通过对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回顾,了解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脉络,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特点,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传统文化形成系统认识。重点: 1.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政策及文化成就难点:1.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及诸子百家的学派特征2. 隋唐文化气派及艺术成就3. 两宋士大夫文化特征及成就4. 明清文化特征及成就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传统伦理道德1.教学内容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重人轻神的人文主义精神
12、 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 “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 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借鉴和继承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充实自我。重点: 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2. 中国传统美德难点:1. 各种文化精神的事实描述和价值评判2. 当今的道德建设中如何批判地借鉴传统伦理道德第四章 儒家学说1.教学内容 孔子及其思想4.1.1 “仁”的学说4.1.2 孝悌思想4.1.3 政治主张4.1.4 中庸之道 孟子及其思想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朱熹及其思想2.教学要求了解儒家的发展历程
13、、主要代表人物,掌握孔子、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等儒家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从整体上把握儒家思想的智慧,批判继承儒家文化。重点: 1. 儒家的发展历程2. 儒家学说的主要观点难点:1. 儒家的思想及方法2. 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借鉴第五章 道家学说1.教学内容 老子及其学说5.1.1 老子5.1.1 老子思想概况 庄子及其学说5.2.1 庄子5.2.2 庄子思想概况2.教学要求了解道家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基本趋向及其精华所在,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古代哲人的思想智慧,注意吸取时至今日仍然有用的思想和思维方法。重点: 1. 道家的发展历程2. 道家的主要观点难点:1. 道家
14、的思想及方法2. 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和借鉴、改造。第六章 中国古代宗教1.教学内容 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6.1.1 原始佛教6.1.2 原始佛教的基本内容.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6.2.1 道教的创立6.2.2 道教的发展6.2.3 道教的基本教义6.2.4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和研究,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发展过程。了解和掌握中国道教发展过程、基本教义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了解和掌握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在中国的传播,深刻认识中国化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重点: 1. 道教的创立及其发展2. 道教的基本教义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 佛教的东传,基本教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5、难点:1. 佛教为什么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道教的形成、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七章 古代教育1.教学内容 发展历程7.1.1 西周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制度7.1.2 汉代到明清教育的发展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重视教育的情况及教育思想的特色,以及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理解古代文化是靠教育传递下来的,深刻领会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以及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重点: 1. 中国古代教学思想 2. 教学原则难点:1. 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2. 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第八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1
16、.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8.1.1 天文8.1.2 数学8.1.3 医学 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8.3.1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8.3.2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2.教学要求通过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及其特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与感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的成就与不足,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精神,初步认识中西科技的不同,并正确看待这种不同,反对盲目自大与民族虚无主义。重点: 1.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2.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难点:1. 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的区别2. 近代科学的基础及核心精神第九章 中国文学1.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9.1.1 中
17、国古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9.1.2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人文魅力,以便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古代文学中阻碍科技进步、人的解放的不利因素,对传统文化应持科学的扬弃态度。重点: 1. 文学的文化地位2文学的发展历程3文化的文学具现4文学的辉煌成就5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难点:1. 文学的文化地位2. 文学的辉煌成就3.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1.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10.1.1 民族
18、危机与文化危机10.1.2 从开眼看世界到师夷长技 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10.2.1 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10.2.2 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10.2.3 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 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 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理解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掌握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的正确方向与原则。重点: 1. 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2. 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难点:1. 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2. 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三、课内实践教学1.实践教学内容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践学时
19、实践类型必开/选开1文化考察一针对特定文化现象进行考察、分析4 综合型 必开 2文化考察二针对特定文化现象进行考察、分析4 综合型 必开 2.实践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二次综合型的文化考察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文化现象的能力,达到帮助消化、吸收、运用文化知识的目的,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文化考察要求学生已经掌握较为全面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分析运用能力,因此,考察活动宜安排在课程教学活动的后半段进行;文化考察时综合型的实践教学活动,不是针对特定章节的实验性教学安排,因此不拘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某一部分,而是强调综合知识的运用;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地方文化现象,组织学生的考察活动,教师亲临现场教学,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一 文化考察一 【1】能力培养要求: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关心和思考,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化现象研究、分析、比较的能力。【2】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市2025届高三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室内设计施工后期维护保养合同3篇
- 福建省南平市岚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南平市井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竹林生态保护与承包开发合同3篇
- 2025年度出租车客运服务与安全管理合同范本3篇
- 2024起诉离婚后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纠纷仲裁协议书3篇
- 2024香菇种植基地农业保险合作协议3篇
- 古诗词1000首
- 描写春节燃放炮竹鞭炮古诗词45首精选
- 我的专业成长故事
- 类风湿关节炎第九版内科学课件
- 花纹钢板理论重量表(精品)
- 企业投融资管理流程(64P)
-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共1页)
- 养老金核定表
- 【纳棺夫日记】
- 《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2018年10月
- ISO9001-2015中文版(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