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讲义砼北京9_第1页
应用讲义砼北京9_第2页
应用讲义砼北京9_第3页
应用讲义砼北京9_第4页
应用讲义砼北京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KPM软 件 应 用 讲 义第二章 剪切、剪弯、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三种刚度比的计算与选择(一)、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与应用 1、规范要求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均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2、计算公式 (1)3、应用范围(1)、可用于执行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计算。(2)、可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二)、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1、规范要求 (1)、高规第E.0.1条规定: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

2、、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表示转换层的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第i层柱沿计算方向的截面高度;第i层的层高。(2)、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2 。其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按照条文说明可以采用剪切刚度,计算公式为2、SATWE软件所提供的计算方法抗震规范提供的方法。3、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1条和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三)、剪弯刚度的理解与应用1、规范要求(1)、高规第E.0.2条规定:底

3、部大空间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e 可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2)计算。 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e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e不应大于1.3。 计算公式为 (2)、高规在第E.0.2条中还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 2、SATWE软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 高位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3、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1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四)、上海规程对刚度比的规定上海规程中关于刚度比的适用范围与国家规范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1、 上海规程第6.1.19条规定: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底下室的楼

4、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楼层刚度的1.5倍;2、 上海规程已将三种刚度比统一为采用剪切刚度比计算。(五)、工程算例1、工程概况某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共27层(包括二层地下室),第六层为框支转换层,结构三维轴侧图、地下室一层、第六层及第七层平面图如图1所示。该工程的地震设防烈度为80 ,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g。(a) 结构三维轴侧图(a) 地下一层结构平面图(b) 第六层结构平面图(c) 第七层结构平面图(d)2、113层X向刚度比的计算结果113层X向刚度比的计算结果表层号地震剪力和地震层间位移比剪切刚度剪弯刚度RJX107Ratx1薄弱层RJX107Ratx1薄弱层RJX107Ratx1薄

5、弱层17.82252.3367否13.2041.6408否11.6941.9251否24.72833.9602否11.4441.5127否8.67761.6336否31.72511.6527否9.09951.2496否6.09671.2598否41.34071.2595否9.63481.0726否6.90071.1557否51.23041.2556否9.63480.9018是6.92210.9716是61.34331.3534否8.03730.6439是4.32510.4951是71.41792.2177否16.0141.3146否11.1451.3066否80.913381.9275否16.

6、0141.3542否11.2471.3559否90.676951.7992否14.7821.25否10.3691.25否100.537511.7193否14.7821.25否10.3691.25否110.446631.6676否14.7821.25否10.3691.25否120.381151.6107否14.7821.25否10.3691.25否130.330961.5464否14.7821.25否10.3691.25否注:(1)、 Ratx1 X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 (2)、RJX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 (

7、3)、SATWE软件在进行“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计算时“地下室信息”中的“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里的值填“0”; (4)、在SATWE软件中没有单独定义薄弱层层数及相应的层号; (5)、本算例主要用于说明三种刚度比在SATWE软件中的实现过程,对结构方案的合理性不做讨论。 3、计算结果分析(1)、按不同的方法计算刚度比,其薄弱层的判断结果不同。(2)、设计人员在SATWE软件的“调整信息”中应指定转换层第六层薄弱层层号。指定薄弱层层号并不影响程序对其它薄弱层的自动判断。(3)、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高规还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这一项SATW

8、E软件并没有直接输出结果,需要设计人员根据程序输出的每一层的刚度单独计算。例如本工程计算结果如下: 1.3433107 /(1.4179107)=94.74%60%;满足规范要求。 (4)、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的判断:a)采用地震剪力和地震层间位移比 =(4.7283107 )/(1.7251107)=2.742地下室顶板能够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b)采用剪切刚度比 =(11.444107 )/(9.0995107)=1.2590%; c、定义为多塔后,对于老版本软件,程序将对每一个缝隙面都计算迎风面,因此风荷载计算偏大;新版本软件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即可以人为定义遮挡面,从而有

9、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d、周期比计算有待商讨。(2)、分开计算的注意事项a、旧版软件除风荷载计算有些偏大外,其余结果都没问题,新版软件定义遮挡面后,风荷载计算也没有问题了。b、一般而言,对于基础连在一起的带变形缝结构,由于基础对上部结构整体的协调能力有限,所以建议采用分开计算。(二)、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计算1、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特点1(1)、各塔楼拥有独立的迎风面(2)、各塔楼之间的变形没有直接影响,但都通过大底盘间接影响其他塔楼。(3)、塔楼与刚性板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一个塔楼可能只有一块刚性板,也可能有几块刚性板。(4)、大底盘顶板应有足够的刚度以协调各塔楼之间的内力、变形和位移。2、计算方

10、法a、在SATWE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b、位移比、大底盘以上的各塔楼的刚度比均正确;c、周期比、转换部位的刚度比计算有待商讨。3、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 大底盘多塔结构在大底盘与各主体之间的刚度比如何计算规范并没有说明,但也没有说不要求。SATWE软件仅仅输出1号塔的主体与大底盘相比较的结果,其它塔与大底盘相比的结果则用“*”号表示。(1)、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整体计算 根据龚思礼先生主编的 建筑抗震设计手册提供的方法:要求在计算大底盘多塔结构的地下室楼层剪切刚度比时,大底盘地下室的整体刚度与所有塔楼的总体刚度比不应小于2,每栋塔楼范围内的地下室剪切刚度与相邻上部塔楼的剪切刚

11、度比不宜小于1.5。(2)、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分开计算 a、根据上海规程第6.1.19条中条文说明中建议的方法 :如遇到较大面积地下室而上部塔楼面积较小的情况,在计算地下室相对刚度时,只能考虑塔楼及其周围的抗侧力构件的贡献,塔楼周围的范围可以在两个水平方向分别取地下室层高的2倍左右。 b、在各塔楼周边引450线,450线范围内的竖向构件作为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构件。 参 考 文 献陈岱林 李云贵 魏文郎 多层及高层结构CAD软件高级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一版第五章 总刚计算模型不过的主要原因(一)、多塔定义不对a) 同一构件同时属于两个塔b) 定义为空塔c) 某些构件

12、不在塔内(二)、悬空构件1、用户输入斜梁、层间梁或不与楼面等高的梁时,如果不仔细检查,可能出现梁在两端不与任何构件相连的情况,即梁被悬空。 PMCAD平面建模图PMCAD平面建模三维轴侧图PMCAD平面建模三维轴侧图SATWE软件三维轴侧图注意:节点处如果有墙,则变节点高是不起作用的,与此节点相连的任一构件标高均与楼层相同。2、节点处有柱时,与同一柱相连的梁,如果标高差小于500时,标高较低的节点会被合并到较高的节点处,大于500则不合并,但最多只允许3种不同的标高。如下图所示。(三)、铰接构件定义不对1、设计人员在定义铰接构件时,使结构成为可变体系(如下图所示)。该工程顶层为网架模型,各节点

13、处梁均设为铰接,这样就出现了与同一节点相连的杆件均为铰接的情况,这在程序中是不允许的。2、钢支撑在satwe中是默认为两端铰接的,对于越层钢支撑,用户常常忽略这一点,同样造成与同一节点相连的杆件(这里为上下层的两段支撑)均为铰接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用户应在satwe前处理的“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将越层支撑设为两端固接(如下图所示)。钢支撑两端铰接图第六章 错层结构的计算(一)、错层结构的模型输入1、错层高度不大于框架梁高时的错层结构的处理;2、对于错层高度大于框架梁高的单塔错层结构的输入3、对于错层高度大于框架梁高的多塔错层结构的输入4、错层洞口的输入(二)、错层结构的计算1、规范要求2、

14、错层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SATWE软件在计算错层结构时,会在越层的柱和墙处施加水平力。由于在越层处水平力的存在,从而使越层构件上下端的配筋不一样,设计人员在出施工图时可以取二者的大值。第七章 PKPM软件关于砼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一)、规范要求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第2款规定:一般多层房屋梁柱为刚接的框架结构,各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可按表7.3.11-2取用。表7.3.11-2 框架结构各层柱的计算长度 楼盖类型柱的类别l0现浇楼盖底层柱1.0H其余各层柱1.25H装配式楼盖底层柱1.25H其余各层柱1.5H2、第7.3.1

15、1条第3款规定:当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时,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0 可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7.3.11-1) (7.3.11-2)式中, 、柱的上端、下端节点处交汇的各柱线刚度之和与交汇的各梁线刚度之和的比值;比值、中的较小值;H柱的高度,按表7.3.11-2的注采用。(二)、工程算例 1、工程概况某工程为十层框架错层结构,首层层高2m,第二层层高4.5m。其第一、二层结构平面图、结构三维轴侧图如图1所示。 图1(a)首层结构平面图 图1(b)第二层结构平面图 (三)、SATWE软件的计算结果 1、计算结果表表1 柱1、柱2、柱3按照表7.3.1

16、1-2直接取值的计算长度系数首 层第 二 层CxCyCxCy柱 13.253.251.441.44柱 21.003.251.251.44柱 31.001.001.251.25表2 柱1、柱2、柱3按公式(7.3.11-1)和(7.3.11-2) 计算的计算长度系数首 层第 二 层CxCyCxCy柱 13.593.831.601.70柱 21.333.831.421.70柱 31.191.122.232.142、结果分析(1)、表1中Cx、Cy的计算过程(2)、表2中Cx、Cy的计算过程根据公式(7.3.11-1) 和(7.3.11-2), (1)对于底层柱,由于柱底没有梁,所以程序自动取=0.

17、1.以柱3为例,其与周边构件连接的平面图如图2所示: 图2 柱3与周边构件连接的平面图(五)、注意事项1、采用公式(7.3.11-1)和(7.3.11-2)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时,程序采用以下原则计算梁、柱构件的刚度: (a)、没有按规范要求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 (b)、对于混凝土梁,程序采用梁的刚度放大系数恒为2.0;对于钢梁,则采用设计人员输入的梁刚度放大系数; (c)、程序对于另一端不予柱(墙)相连的梁按远端梁铰接处理(d)、当梁的两端与柱铰接时,不考虑梁的刚度;(e)、当梁的一端与柱刚接、另一端为铰接时,对于砼梁,梁的刚度折减50%,并不受有

18、无侧移的限制;对于钢梁,有侧移时折减50%,无侧移时不折减;(f)、当柱一端铰接时,则相应端梁与柱的刚度比取0.1;(g)、斜柱(支撑)刚度不考虑在约束刚度比的计算中。(h)、单向墙托柱、柱托单向墙,面内按嵌固端计算,刚度比取10,面外按实际情况计算;单向墙托柱柱托单向墙、双向墙托柱、柱托双向墙,双向刚度比均取10(柱端已定义为铰接的不在此列); 双向墙托柱 柱托双向墙2、斜柱(支撑)的计算长度系数取1.0。3、地下室的越层柱,程序不能自动搜索,而按层逐段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2、 所有边框柱,其计算长度系数内定为0.75。3、5、对于砼柱,其计算长度系数上限为2.5,钢柱计算长度系数上限为6.

19、0。6、程序只执行现浇楼盖的计算长度系数,没有执行装配式楼盖的计算长度系数。7、目前的SATWE软件对有吊车或无吊车的排架结构的柱计算长度系数仍按框架结构实行。 8、对于SATWE软件,设计人员修改柱计算长度系数后,不要再进行“形成SATWE数据”和“数据检查”等操作,而应该直接计算,否则程序仍然按照原来的计算长度系数进行计算。(六)、如何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由于目前的SATWE软件没有直接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的功能,因此需要设计人员自己进行判断,具体判断过程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在新版的SATW

20、E软件中首先按照不执行砼规范7.3.11-3条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所有荷载产生的总弯矩设计值; 2、点取SATWE软件“总信息”中“恒活计算信息”里的“不计算恒活载”选项,然后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2、3、将头两步计算得到的弯矩设计值相比看是否满足砼规范7.3.11-3条中的条件;4、在选择弯矩设计值时要注意尽量选择同一工况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值。3、第八章 梁上架柱结构的荷载导算(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梁抬柱结构,共30层,含4层地下室,地震设防烈度为80,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2g,如图1(a)所示,第四层的节点1处为梁1和梁2的交点,该节点抬了一根12001200的

21、劲性混凝土柱1,该结构的第四层和第五层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a) 第四层结构平面图 图1 (b) 第五层结构平面图 (二)、内力分析经计算,得到如下结果:1、柱1在恒载作用下的柱底轴力标准值为-586.5 kn ;2、结构总质量进行校核 : a、 PMCAD软件中“平面荷载显示校核”里计算出的结构总质量为84012.4吨 。 b、SATWE软件中质量文件WMASS.OUT中显示的结构总质量为84233.484吨。 3、计算结果表1 不同梁截面尺寸下的柱底轴力(单位:kn.m) 柱 号梁1和梁2截面尺寸(单位:mm)25060030090040012005001500柱1-586.5-211

22、0.5-4692.8-7033.9柱2-9015.7-8944.8-8824.5-8715.8柱3-12176.2-11701.1-10895.3-10164.5柱4-9204.3-9130.2-9004.6-8891.1柱5-11251.7-10999.0-10570.8-10182.5柱6-10081.0-10010.2-9890.1-9781.7柱7-15007.5-14555.5-13789.1-13094.6柱8-9732.7-9666.4-9554.0-9452.5柱9-10731.8-10487.2-10072.3-9692.2节点1位移(mm)-86.06-74.8-55.69

23、5-38.3974、结果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梁的刚度太小,节点位移太大,从而使内力转移到其他的竖向构件中。第九章 如何选择剪力墙连梁的两种刚度模型 在SATWE软件中,剪力墙连梁刚度的计算有两种模型,第一种为杆元模型,即连梁按照普通梁的方式输入,另一种为壳元模型,即连梁以洞口的方式形成。在设计中这两种刚度模型如何选择是设计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一)、剪力墙连梁变形的相对位移1、以双肢墙为例,采用连续化算法推导剪切变形与相对位移比的计算公式。2、剪力墙连梁变形的计算 图1 连梁弯曲及剪切变形3、通过公式推导,得出剪切变形与相对位移比的计算公式: (1) 4、根据式(1),本文列出v/和连

24、梁跨高比之间的相对关系,如表1所示:表1 v/和连梁跨高比之间的相对关系跨高比0.51.01.52.02.53.03.54.04.55.0v/0.9230.750.5710.4280.3240.250.1970.1580.1290.107(二)、结论1、 连梁跨高比大于5.0时可按照普通梁输入;2、 连梁跨高比小于2.5时可以洞口方式形成;3、 连梁跨高比大于2.5,但小于5.0时可视具体情况酌情处理。4、连梁形成方式的不同,对结构的整体刚度、周期、位移以及连梁的内力计算都会产生影响。 第十章 板带截面法计算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一)、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计算方法1、等代框架法2、有限元法 (二

25、)、有限元法计算的问题1、局部应力的大小与有限元划分的大小密切相关,不便于设计人员掌握1; 2、用SATWE软件的“复杂楼板有限元分析”子菜单分析板柱剪力墙结构,其内力和配筋是以点值或极值的方式输出的。“点值”方式不利于确定配筋范围,“极值”方式又未免配筋太大,造成浪费。(三)、板带截面法的特点1、首先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内力和配筋设计。 2、根据设计人员已定义的骨架线(即相邻支座的连线,骨架线上有梁(包括虚梁)或剪力墙1)划分板带 。3、既能保证计算精度,又具备方便的后处理功能。4、目前的板带截面法,楼板荷载计算比较大。参 考 文 献1 赵勇 李云贵 黄鼎业 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混凝土板板带截面

26、设计法 建筑结构 2004.8第十一章 弹性楼板的计算和选择(一)、什么是弹性楼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楼板。(二)、弹性楼板的选择与判断 1、楼板局部大开洞图1(a)弹性板布置图a 图1(b)弹性板面内变形图b图1(c)弹性板布置图c2、板柱体系或板柱抗震墙体系 高规第5.3.3条规定:对于平板无梁楼盖,在计算中应考虑板的平面外刚度的影响,其平面外刚度可按有限元方法计算或近似将柱上板带等效为扁梁计算。 根据高规的此项规定,板柱体系要考虑楼板的平面外刚度,因此板柱体系要定义弹性楼板(如图2所示)。 图2板柱体系中无梁楼盖布置图3、框支转换结构 研究表明,对于框支转换结构,转换梁不仅会产

27、生弯矩和剪力,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轴力,这个轴力不能忽略。在SATWE软件中,只有定义弹性楼板才能产生转换梁的轴力。因此,对于框支转换结构,必须整层定义弹性楼板。 4、厚板转换结构 对于厚板转换结构,由于其厚板的面内刚度很大,可以认为是平面内无限刚,其平面外的刚度是这类结构传力的关键。因此,此类结构的厚板转换层应定义为弹性楼板。 5、多塔联体结构图3多塔联体结构的连廊定义为弹性楼板(二)、四种计算模式的意义和适用范围1、刚性板假定 假定楼板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 (1)、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应用 高规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

28、用予以放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对于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结构,可不考虑楼面翼缘的作用1。 (2)、适用范围: 楼板形状比较规则的结构 。 2、弹性板6假定(1)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和平面外刚度均为有限刚 。(2)适用范围:板柱体系或板柱剪力墙结构 。3、弹性膜假定 (1)、采用平面应力膜单元真实地反映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同时又忽略了平面外刚度,即假定楼板平面外刚度为零 。(2)、适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楼板厚度不大的弹性板结构中,比如体育场馆等空旷结构、楼板局部大开洞结构、楼板平面布置时产生的狭长板带(如图1(c)所示)、框支转换结构中的转换层楼板、多塔联体结构中的弱连接板(如

29、图3所示)等结构。 4、弹性板3假定(1)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有限刚。程序采用中厚板弯曲单元来计算楼板平面外刚度 。(2)适用范围 厚板转换层结构和板厚比较大的板柱体系或板柱抗震墙体系。(3)注意事项(a)、要在PMCAD软件的人机交互式建模中输入100mm*100mm的虚梁。虚梁在结构设计中是一种无刚度、无自重的梁,不参与结构计算。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为SATWE或PMSAP软件提供板的边界条件;传递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为弹性楼板单元的划分提供必要条件。 (b)、采用弹性板3模式进行设计时,与厚板相邻的上下层的层高应包含厚板厚度的一半。(三)、工程实例1、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

30、框支剪力墙结构,共30层,带一层地下室,地面以上第4层为框支转换层,地震设防烈度为80,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2g,场地类别为三类场地土,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取2.0,边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5,转换层楼板厚度为180mm,结构体系按复杂高层计算,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该结构的三维轴侧图、框支转换层和框支转换层上一层的结构平面图如图4所示。 图4(a)结构三维轴侧图图4(b)转换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图4(c)转换层上一层结构平面布置图2、计算结果 将转换层楼板分别采用弹性板6、弹性膜和刚性板假定进行计算,该结构的周期、转换层处层间位移角和转换梁1的内力和配筋计算结果分别如表1、表2和表3所示。表1 周期计

31、算表周期弹性板6弹性膜刚性板T1(X向)1.36271.36391.3572T2(Y向)1.21431.21471.2060T3(扭转)1.04681.04731.0323表2 转换层处层间位移角计算表层间位移角弹性板6弹性膜刚性板X向1/29331/28991/3187Y向1/30061/29951/3274表3 转换梁1的内力和配筋计算表内力与配筋弹性板6弹性膜刚性板-M(kNm)-218(30)-225(30)-198(29)Top Ast200020002000+M(kNm)1060(30)1071(30)1015(30)Btm Ast411641562814Shear-587(30)

32、-597 (30)-538(30)Asv825825825Nmax567(29)572(29)0表4 相应工况下的荷载组合分项系数 NcmV-DV-LX-WY-WX-EY-EZ-E291.200.60-0.280.00-1.300.000.00 301.200.600.000.280.001.300.003、结果分析(1)本工程刚性板假定下结构的刚度大于弹性板6假定下结构的刚度。(2)弹性膜假定下其结构的刚度最小,结构的位移和周期均最大。(3)、通过对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三种计算模式下梁的负端弯矩和跨中弯矩相差并不大,但采用弹性板6和弹性膜假定下梁的跨中纵向钢筋的配筋面积明显大于采用刚性板假定

33、下梁的配筋面积。这主要是由于框支梁按照拉弯构件设计造成的。在表3中,采用弹性板6和弹性膜计算模式时,框支梁会产生较大的轴力,而采用刚性板假定时,框支梁的轴力为0。 (4)、由于弹性板6模式考虑了楼板的平面外刚度,因此,框支梁计算的安全储备降低,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弹性膜假定计算出的框支梁1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均大于采用弹性板6假定下的计算结果。在本工程中,这两种模式的计算结果虽然不大,但这种计算结果的差异与楼板厚度有关,板厚越大,计算结果的差异也越大。 参 考 文 献1、陈岱林、李云贵、魏文郎 多层及高层结构CAD软件高级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一版第十二章 斜屋面结构的计算(一)斜屋面的建模 1、通过设置“梁两端标高”或者“改上节点高”等方式形成屋面斜板。2、在PMCAD建模时,屋面斜梁不能直接落在下层柱的柱顶,斜梁下应输入100mm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