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九年级(上)第七单元课文梳理(教师版) 28.马 说(重点) 一、又学常识1 .韩愈(768824),字些工,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 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 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 韩吏部。谥 号支,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反 对浮华文风,提出 “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 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幽”,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 昌黎 先生集里。韩愈在
2、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2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灵活, 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3.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 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 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说”是“ 谈谈、说说” 的意思,题目从字面上解释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 对统治者
3、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二、创作背景马说写于贞元h一年至十六年(795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 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 “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 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 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三、内容结构第1段: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的见解,指出正因为“伯乐不常有”,千里 马才终被埋没、摧残。第1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
4、重要; 第2句 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全文表达的主旨。第2段:揭示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第3段:抨击了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四、中心论点和写作手法1.中心论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2.写作手法:托物寓意。 五、主题思想:本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封建统治 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 的愤懑心情。六、常考题型1 .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领起全文作用)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5、: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柄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或:其真不知马也)。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n*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 .全文的主旨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8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
6、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 马 说的一句话:“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怀才不遇的人发的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11 .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二12 .文章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3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14 .“伯乐” “千里马” “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答:“千里马”比喻“ &文”
7、;“伯乐”比喻“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比喻“ !法浅薄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15 .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要具有良好的资质或才能 ;后天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 ;要能遇到善于识别 人才的后彳七、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面(表转折,但是)伯乐不常有。 越(如旦)虽(即使)有名马,强(只是)辱王(介词,在)奴隶人之手, 骈亚(一同死。骈: 两马并驾)于槽柄(马厩。槽,喂牲口用的食器;帆 马棚,马厩)之间,不 义(介词, 更)壬里(千里马的称号)称也。2 .马之千里者 (日行千里的马。 之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8、,上 (吃一顿) 叟(到垃)生(形容词当动词,吃尽,吃光 )粟一石。盒(通包,限)马者不知 其(任 a,鱼,指千里马)能千里而食也。是(送)马也,虽(理便)有千里三(的)能(能力, 本领),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见(通“现”表现),红(尚且、而且)欲(想,想要) 与常马(普通的马)松(等同,一样)不可得,豆(怎么,哪里)求其能千里也?3 .策(名当动,鞭打,挥动马鞭驱使 )之不达(介词,按照)其道(规律,方法), 食之不能 生(充分施展)其世(通“文,比土),鸣之(音节助词,不译)匝(却)不能 逗(通晓)其意(意思),执(拿着,握着) 筮(马鞭)匝(表修饰)一(面对)之,曰: “天示*!
9、”呜呼一其(表反问,难道)真无马(通“耶”吗)?甚(而测,大概, 恐怕)真不知马也!八、重要文言现象(一)通假字“见”通“现”,显现、表现。(1)才美不外见: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喂养;“材”通“才”,才华。(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a史”通“三,小。(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通“遗”,只是。(二)古今异义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古义:指示代词,这,这样的。今义:判断动词。2.安求具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哪里。今义:安全;安定;安装。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等同、一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
10、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4.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5.策之不以其道::古义:马鞭,鞭打。今义:策划,策略。6.虽有千里之能: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三)词类活用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用作动词,受屈辱。2. 一食或尽粟一石尽: 形容词 用作动词, 吃尽、吃光。3.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充分施展 。4.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4(四)一词多义1.之虽有千里 之能:结构助词,的。祇辱于奴隶人 之手:结构助词,的马 上千里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
11、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食 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补充音节 。2 台匕.目匕虽有千里之 熊:才能,能力。安求其幽千里也:能够。3 .策篁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 执堂而临之:名词,马鞭。里勋十二转:动词,记、登记4 .而鸣之 日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执策匝临之:连词,表修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应食也:连词,表承接。5 .食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动词。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养,动词。6 .其安求 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它。食之不能尽 其材:
12、 代词,代“千里马的”,它的。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代词,代“千里马的”,它的。策之不以 正道:代词,代鞭策千里马的方法 。复真无马邪: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基真不知马也:副词,表推测语气,恐怕、大概 。7 .以 不以千里称也:介词,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8 .尽:一食或垦粟一石:吃尽、吃光。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尽,竭尽。9 .虽故虽有名马:gp虽有千里之能: 里线(五)特殊句式1 .倒装句(1)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标志是:之者,千里”作“及”的定语,后置,句意是:日行千里的马一(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于奴隶人之手”作“量”的状语,后置,正常语序
13、为:祇于奴隶人之手辱。句意是:只好在低贱人的手中受屈辱一。(3)策之不以其道: 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不以其道”作“策”的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为:不以其道策之。句意是: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耐打它。2 .反问句:其真无马邪?一无,表反问语气,难道。句意是: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六)参考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马,只能屈辱在低贱人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不被人称作千里马著。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谷子。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
14、吃不饱,力气不足, 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 千里呢?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 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还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九、中考链接题(一)阅读下列马说一文,完成 14题。(安徽省2011)马 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相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
15、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 一食变尽粟一石或:理母 (2) 才美不外见见: w 且欲与常马 里不可得等:箜(4) 受求其能千里安:怎么,怎能 也策而临之执:拿着,举着2 .翻译下列句子。(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3 .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3分)答:祗辱
16、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柄之间。(3分)54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答: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3分)(二)阅读马说一文,完成 15题。(16分)1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其材2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曼马也(疸)邕马者(同“饲”喂养)生之不以其道(琬打(驱使)一食更尽粟一石(如 )3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 (3分)a.虽有千里之或安求其箜千里也b.岂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也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也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
17、手学而时习之4 .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能识别人才的人,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4分)5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 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3分)答:览。(三)阅读马说一文,完成 14题。(8分)(威海市201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2分)a.不以千里 登也不能也
18、前时之闻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c.才美不外见胡不见我于王d. 执策而此之有亭翼然也于泉上者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2分)a.骈死王槽相之间箕畚运工渤海之尾b.马五千里者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c.策之不 尽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且情d.鸣之近不能通其意其马得胡骏马近归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想要跟着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4 .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 哪些更好的做法? (
19、2分)答:努力使自己更完美:善于推销自己。(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 2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5题。(13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1)(甲)马说(韩愈)(乙)人有卖骏马者, 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6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 坦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 典之更。”伯乐乃还而视 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丽倍。(选自战国策)注比i市司,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号殳。贾:竺。一旦: 一天。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才美不外 里见:通“现”表现。(2)执策而 胞之。临:wm(3)愿主还而视之。子:坦(4)去而典之顾:顾,回头看2
2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2分)a.骈死壬槽相之间每假借工藏书之家b.策之不 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c.祇辱于疝人之手怅恨久之一d.安求基能千里也甚如土石何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译文:连续三天(或多日)在集市上卖马,没一个识马的。4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答: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 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5 .当今社
21、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乙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和弊。(3分)答:联系乙文内容得1分,谈“名人效应”的利与弊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共3分) 乙文参考注释1.比:副词,连续地,接连地 。(比三旦)2.莫:没有谁。(人莫知之)3.知:知道,了解。(人莫知之)4.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5.旦:天。6.立:站立。7.于:在。8.言:交谈。9.愿:希望。10.子:你。(愿子还而视之)11.还:音义通“环:围绕,转圈子。12.顾:回头看。(去而顾之)13 .一朝之贾:一天的价值;贾:通“价”这里指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14 .乃:就,于是。
22、(乃还而视之)15.去:离开。(去而顾之)16.之:代词,这里指千里 马。(伯乐乃还而视之)17.一旦:这里是“ 一天”的意思。 文参考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骏马。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的报酬。”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日不到这匹马的价钱成了原来的。(五)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 13题。(共12分)(镇江市 2011)甲:具体内容略 (韩愈马说)乙: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
23、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见智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 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 7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跋之则伤其足,曳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而走范蠡,四方之士掉首不 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刘基郁离子)注释: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夔:ku 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 。 跷跃:用一只脚跳跃。践:踮起脚尖。曳:拖,牵引。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 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 。走范蠡:逼
24、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 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1.解释下列短语。(5分)(1)外见:显现(表现、展示)出来 。(2)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明白它的心思、想法。 (3)介鳞之痛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 。(4)延颈而笑: 伸长脖子发笑。 (5)所行几许:(能)走多远。2.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译文: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3.韩愈讽刺了假伯乐
25、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 加以辩证分析。(4分)答:答案不外乎“要辩证分析7 “属于”“不属于三类,只要明确表态的,得 1分,分析点3 分。“辩证分析”类的 3分起评,“属于”、“不属于”的2分起评。答案示例1:这要辩证分析。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 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答案示例2: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 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
26、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 答案示例3:不属于同一类。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 用人才。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 也是会错误的。(乙)文参考翻译越王勾践(注:春秋末越国国君,曾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励精图治,消灭吴国)大宴 群臣。宴会之上,他向群臣说,吴王 a (注:春秋末吴国国君,曾先后大败越国、齐国, 与晋君争做诸侯盟主。后被越王勾践所败,自杀而亡)之所以国灭身亡,主要原因是他杀 死了识见卓越的 伍子胥(注:伍员,字子胥。吴国大夫。他曾劝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停止 伐齐,都不被采纳。后被夫差赐剑自杀),大臣们听后,没
27、有一个人表示意见。沉默了一会儿,大夫 壬鱼(注:作者虚拟的人物)起身说道:“我曾经到过东海,正赶上东海之神在岛屿之间出游,北海之神禹疆(见山海经大荒北经)赶来和他聚会。随从的鱼鳖等水族,都按一定的次序前来拜见。有一种名叫夔的单足水兽,也来朝见海神,一只老鳖却伸 长脖子对着夔发笑。夔问它为什么发笑,鳖说:我笑你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而且担心你会跌倒。夔说:我一跳一跳地走,难道不如你一病一拐地爬吗?再说,我是用一条腿,你8是用四条腿;四条腿走路还这样不稳当,还要来讥笑我吗?对你来说,如果一直踮起脚尖 走,就会累坏你的腿骨;如果不踮起脚尖走,又会磨坏你的肚皮;如果像现在这样在地下 慢腾腾地爬,一天才能
28、走多少路?如今你自己尚且不知忧愁,反而为我忧愁起来,这不很 可笑吗?现在大王逼死了大夫(注:楚国人,曾佐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其自杀),又迫使范蠡(注:越王勾践的上将军,佐勾践灭吴后,自动避居齐国)出走, 天下的贤士,都吓得痛面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已经没有治国的贤才了。我担心诸侯 们讥笑大王的时日就在不久的将来了。”越王勾践听了,沉默不语。(六)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14题。(淄博市2011)【甲】韩愈马说【乙】上令封德彝举贤, 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日:“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 上日:“君7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 致治者,岂借才于 邑代乎?正患己不能知, 安可诬一世之
29、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 ap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异:其他的。正:旦。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笺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驱赶 (2)正也己不能知患:担忧,担心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b ) (2分)a.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b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c.骈死于槽相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 d .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3 .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每句1分,共2分)(2
30、)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译文: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 “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 ( 2分)4 .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4分)答: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共3分,要点答出2点即得2分,最后一个要点2分,共4分,在表述上意思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
31、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 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七)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10安徽芜湖)(甲)韩愈马说(乙)七年,入见, 也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日:“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 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 百里。起鞍甲而不息不汗, 帚6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而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也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弩钝之材也。
32、”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 介:备上鞍甲。褫(ch i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 ii之不以其道(3)比行百里始奋迅脱去,卸下。秣:(4分)策:鞭打、鞭策 比:等到、到喂食。(2)鸣之而不能迫其意 通:通晓、理解(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汗:而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译文:拿着鞭子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然非精洁则不受译文: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3 .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一食或尽粟一石一”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 飞
33、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的特点。(用文中的语 句填空)(3分)4 .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 反面展开 议论,岳飞则通过 正反对比 阐述,他们都希望 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 。(1 + 1+2=4分) 乙文参考译文:绍兴七年,岳飞觐见皇帝,皇帝随口问岳飞:“爱卿得到过好马没有?”岳飞回答说:“我有过两匹好马。他们每天能吃几斗草料,喝一斛(十斗为一斛)泉水。可是,如果不是精 致的草料、洁净的泉水,它们就不接受。给他们披上甲衣驰骋,刚开始跑得并不快,等到 跑了一百里,才振奋精神飞驰,从午时到酉时(中午11时到晚上7时),还可以跑二百里。(跑完之后)把鞍子和甲衣卸下来,它们既不喘气,也不冒汗,好像没事儿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绪言
- 车用油料知识
- 2024年秋新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2 Part C 第5课时
- 防洪安全教育幼儿园
- 采购合同技术标准纠纷重点基础知识点
- 正规兼职合同范例
- (山西二模)2025年山西省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终止劳务派遣关系协议书
- GA/T 1323-2016基于荧光聚合物传感技术的痕量炸药探测仪通用技术要求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 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犬粮公开招投标书范本
- 初中数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PPT
-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课件
- 无机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工艺课件
- 矿井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考试题(高级工)
- 高中语文《祝福》“谁是凶手”系列之祥林嫂死亡事件《祝福》探究式学习(教学课件) 课件
- 电子商务税收法律问题
- 水平泵房水泵联合试运转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