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复习测试卷: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测试卷: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测试卷: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测试卷: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测试卷: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源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用木材做成桌椅b .冰融化成水c .蜡烛燃烧d .苹果榨汁2 .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铁铸成锅翻鬻酿成酒b木柴燃烧c面包发霉d欢迎下载稀瑛酸伯石灰水第3题图3 .铁、稀硫酸、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两圆相交部分(a、b、g 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处发生置换反应b . b处发生复分解反应c处产生气泡d . d处生成白色沉淀4 .对反应x+3naoh-3y+fe(oh)3 j的分析,错误的

2、是 ()a . x中含有三价元素b . x可能是fe2(so4)3c . y中一定含有 na元素 d . y可能是nano5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 . hbq-qb . cofcoc . s- h2 so4d . - p2o56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第6期凿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7 .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例如,燃料整燃烧产物堡塑燮堕竺坚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

3、除污染。上述构想中的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a . (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8 .均为物理变化c . (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d .均为化学变化8 .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睇(sb2o3)生成x,反应的化学方式为:s3q+2h20x+2ho (已配平),则x的化学式为 ()a . sb2c3b . sbo c . hsbo d . hsbo9 .科学家发现由c6o制取的化合物 m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厦大化学家制得了 c5o,它与c60都是单质b .某物质含有 q0分子和co分子,该物质是化合物c .由c60制取化合物 m的过程,

4、发生了化学变化d . 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化合反应10 .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达到着火点都发光都很剧烈都属于氧化反应a. b .c.d .只有11 .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 .电灯通电发出的光b .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c .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d .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12. “绿色化学工艺”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 制取的产物中,即原子的利用率为 100%。只利用下列反应类型中的某一种进行化工生产, 一定属“绿色化学工艺”的是()高温 a . fe2q+3co=2fe+

5、3cob . fe+cuso =feso 4+cu c . 2kmno=k2mno+mn0+qtd . cao+ho xqoh) 213 .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渣中()a .只有银 b .仅有银和铁c .可能含有镁d . 一定有银、铁和镁14 .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以下四个步骤,其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15 .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少量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n2+3mg点燃=mgn)。由此推知,6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可能是()a . 10.3g 8. 10g

6、c . 9.7g d . 8.3g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16 . (16分)将硫酸铜溶液滴人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有 色的絮状沉淀生 成,用酒精灯加热该沉淀,观察到有 色的物质生成。第二次生成的物质与原来的 两种物质(填“相同”或“不同”),这一系列过程中发生了 变化(填“物理” 或“化学”)。请写出这一系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7 . (7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氮化镁,还有少量镁与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镁的氧化物。(1) 已知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请你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 c(2) 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指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

7、 反应。18 . (12分)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寄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 质abcd反应前质量/ go0.2602反应后质量/ gx30112(1) 上述反应中, x=;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 上述反应中,d有可能作该反应的 剂。(3) 若上述反应中a为气体,b、c、d均为固体,且 a、b c的物质反应系数之比为 3:2: 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19 . (15分)维生素c的化学式是cbq,在新鲜水果、蔬菜中含量都较高。探究小组测 定了某品牌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过程如下:取 20. 00 g橙汁用含

8、碘(i 2)1 . 00%的碘溶液与其反应,恰好反应时消耗碘溶液25.40g(化学方程式:qhq+i2 c 6hq+2hi)。求(1) 维生素c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保留2位小数)(2)橙汁中维生素 c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式计算)20 . (20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 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 naoh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 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

9、 学反应。(1)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 简述强调“测得的 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b液中滴加几滴酚酬: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b液中滴加酚酗: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 滴入酚酗: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 作了如下猜想:可能是酚酬: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1) 为验证猜想,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10、,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酗: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 的是。实验结果表明酚酗: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2) 为验证猜想,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co溶液,在其中滴入酚血: 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结论l :说明ns2co溶液呈 性;结论2:说明酚酗: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3) 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 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液浓度过大: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

11、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at(如下表)。编r盐酸nao解液 t/c13.65 %2.00 %3.523.65 %4.00 %x37.30 %8.00 %14第20制困(1)表中 x=。(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液与稀盐 酸发生了中和反应。物质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d均为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故选 ao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所cq可与c反

12、应生成co p与q反应生成1 . c【解析】蜡烛燃烧为化学变化,a b、2 . a【解析】铁铸成锅只是改变了铁的形状并3 .矿【解析】d处应生成蓝色沉淀。4 . 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反应前 以选bo5 . c【解析】 h 2o2可加入催化剂分解为 o2, bq,而s不能由一步反应直接生成 h2s04o6 . b【解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是单质,所以该 反应从微观上看是单质分子与化合物分子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分子和新的化合物分子,属于置换反应。7 . d【解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产物在太阳能或生物能作用下重新变为燃料,二者是不同的物质,即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 d8 .

13、a【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 2个sb原子,7个o原子和4个h原子,反应后有 4个h原子和2个o原子,故l个x中有2个sb原子和5个 o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sb2o5o9 . b【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某物质中含有g0分子和 co分子,说明该物质是由两种物质纽成所以该物质是混合物。10 . d【解析】缓慢氧化不需要达到着火点就能发生,且不发光,也不剧烈,但属于氧化 反应。11 . d【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a、b、c都无新物质生成,故选 do12 .d【解析】只有d项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故选d=13 . b【解析】将铁粉加入到

14、agn0和mg(n&)2的混合溶液中,铁粉只与 agnq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在反应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产生,说明铁粉过量,故滤渣的成分 为铁和银,b正确。14 . a【解析】a项取木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项是木炭点燃;c项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项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 co, b、c、d都发生化学反应,属化学变化。15 . c【解析】本题利用极值法进行解题,6 g镁全部与氧气反应能生成 l0 g氧化镁,如果6 g镁全部与氮气反应能生成8.3 g氮化镁,6 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一定既含氧化镁也含氮化镁,所以生成质量介于他们之间。二、非选择题16 .蓝黑不同化学 cusg+2n

15、aoh=cu(oh)j +na2 so4cu(oh) 2= cuo+ho【解析】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 可生成黑色物质氧化铜,这两种生成物为不同的物质,即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方程式为:cusg+2naoh=cu(oh)j+na2 so4; cu(oh)2= cuo+ho。点燃17 . (1)mg3n2(2)2mg+ co2 2mgo+c置换【解析】(1)mg是+2价,n是一 3价,原子数=最小公倍数/正价数(或负价数)所以是mgnb mg与cc2反应生成mg5口单质c条件是点燃。(3)单质mg置换出co中的c单质,符合置换 反应定义。18 . (

16、1)19.2分解反应(2) 催化(3)2c 2b+3at【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则x=(60+0 . 2+2) 一(30+11+2)=19 . 2;由反应前后分析可知, a、b在反应后质量增大, c在反应后质量减小, d 的质量不变,则 d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由 a、b、c反应系数之比为 3: 2: 2东禁件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为 2c 仄it三 2b+3at 19 . (1)54 . 55% (2)0 . 88%。 【解析】(1)维生素中c的质量分数为12*6/(12*6+1*8+16*6)*100% =54. 55%;(2)设维生素 c的质量为x c 6h8q+12=gh6q+2hi 176 254x 25.4g x 1.00 %176/x=254/0. 254 g x=0.176 g0.176g/20. 00 g*l00 %=0. 88%答:橙汁中维生素 c的质量分数是0. 88%。(1)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