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备战2011中考作文系列:文从字顺有条不紊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备战2011中考作文系列:文从字顺有条不紊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备战2011中考作文系列:文从字顺有条不紊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备战2011中考作文系列:文从字顺有条不紊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备战2011中考作文系列:文从字顺有条不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源备战2011年中考作文系列:文从字顺有条不紊知识要点:1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作者驾御书面语言的能力。2 .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叫语感。语感在写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 .要做到文从字顺,除了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外,还要注意书写、行款、标点。编辑推荐:解读2011年武汉中考各科变化及备考建议备战2011年中考作文:围绕中心严格选材备战2011年中考作文:整体构思确定主旨考试说明:“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 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

2、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 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要想做到文从字顺, 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语感,即人们对语 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语感在写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写作者在执笔行文时想的是“意”,写出来的却是“文”,这由“意”而“文”的转化就全凭着写作者的语感进行。那么,语感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1、要文字通顺人们在长期的与言实践中可以判断出话怎样说才算通顺,怎

3、样说就别扭,而别扭的话不仅别人听不明白,自己写着也觉得不顺。 这种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 正误的判断上。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2、要意思连贯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 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 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

4、 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 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3、要注意分寸人们掌握了大量语汇,这些语汇在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 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 细微差别,若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 在遣词造句时表现出精确的分寸感来, 将有利于把 自己的认识表达得精妙确切。4、要掌握韵律汉语有音调上的变化,还有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及语句形式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人的视觉或听觉中就会形成自然的节律,从而产生韵律感。例如人们一般会说“又唱歌又跳舞”或“又唱又跳”,而不会说“又唱歌又跳”或“又唱又跳舞”,因为后面的说法从直觉上就感觉到别扭。这种形式上的匀

5、称感和语调上的协调感运用在写作中,也有助于将文章写得文从字顺。平时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语感呢?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一些优秀的文章,最好能熟读成诵。这样,一些好的语言就会形成范例,并进而化为自己的语言习惯。还要多听:听 广播,听别人读文章,这样可以强化读的效果。同时要尽量丰富自己的语汇,确切掌握词语 的含义,要懂得一点语法。平时说话也要注意不出错误。只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难了。在作文完篇后,要注意检查:一是自己出声地读一读,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二是换个立场,请别人来读,自己来听,看是不是句句听得清,是不是没有一点儿磕绊;三是对觉得别扭处认真检查一下,检查时一方面要查语言材料 -语

6、汇,看其搭配、词性、色彩等;另一方 面要查语言的组织形式-语法,看其结构、成分、语序等。要做到文从字顺,除了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外,还要注意书写、行款、标点。写文章,字要写工整,字迹潦草难于卒读的文章, 还谈得上什么通顺呢?还要不写错别字。因为一字之差表意上很可能差之千里。 文章行款格式一定要正确,尤其是应用文,行款上的错误会直接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标点符号是文字表达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帮助显示句子的结构、词语的性质以及作者的情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是写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而且是文章做到文从字顺的必要条件,写作时不光要注意使用正确,而且要注意规范。6-1以“凡人琐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导思:

7、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叫“凡人琐事”,“凡”即平凡、平常、普通, “琐”乃 细小、零碎。“凡”很容易写,“琐”就不太好写,需要对某个人比较熟悉, 长期观察、积累, 写作时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才会涌上心头,流诸笔端。要写好“凡人琐事”这个题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应以记叙人物事迹、刻画人物形象为主,而不是以阐发人生哲理为目的。人生哲理 的感悟,应包含在记叙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浓墨重彩。2、所选事件应着眼与普通人身上发生的事情,从生活的常态入手,昭示生活本身所具 有的意义。3、应选取多件小事,事件之间应具有某种内在联系。事与事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 意思连贯,文从字顺。4、选取平凡的人作为记叙对

8、象。在他们身上,寻找金子般的心,寻找生活的本色。6-2的回忆要求:文体不限;字数600左右。导思: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要求也很少,怎样写好这篇文章呢?1、回忆性的文章是历来中考作文中最常见的类型,写回忆性的记叙文,所写的内容都 应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见闻,因此必须使用第一人称。2、从内容上分析,既然能由某个物件引起回忆,这个物件在当时一定有其特殊地位, 所回忆的人、事、物也一定深深地打动过作者,令人难于忘怀。因此在行文过程中,一定要 点明为什么由这个物件引起回忆,所回忆的内容是如何使人难忘、深深挂怀的。3、从结构上分析,这类文章大都采用倒叙,因此写文章时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过渡性语 句,以引起回忆或

9、再次回到现实。备战2011年中考作文系列:围绕中心严格选材知识要点:1、确定内容,就是选择材料 ;确定中心,就是确定中心思想,也叫立意。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3、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 *材料来表现。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会发现几种不同的思想含义。考试说明:中考时,学生怎样根据命题要求来确定表达的内容呢?这是在确定中心之前首先要解决 的问题。所谓选择材料就是针对这个意思说的。纷繁多变的当代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中学生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同现实生活息 息相通,才能不断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从中考作文来看, 考生在确定表达的内容时

10、,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着眼当代热点山东省中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操场上,小鹿同学突然晕倒了”这一材料,就这件事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进行联想和想象。有位考生把构思和选材的目光投向揭露迷武功的罪恶这场政治斗争,以 走出生命的误区 为题叙写了小鹿同学痴迷武功,患心肌炎却迷信“有大师保护,快要成仙”的歪理邪说,拒绝医治最终晕倒这令人痛心的过程,强烈声讨迷武功摧残下一代的罪恶行径。这种选材与当代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2、着眼当代新风兰州市中考作文题是美在身边,大多数生活面窄的考生都把寻找美的目光投向学校或家庭,而有位考生调动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这样写道:“记得5月初的兰州晚报上刊登了

11、兰州急救中心。型血告急的消息,第二天,就有 2000多名群众挽起袖子为急救事业 无偿献血,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这不正是有无数颗美好心灵汇聚而谱写的爱之歌吗?”这样的新风这样的“美”,就出现在中考前一个多月,真实、鲜活、动人,跳动着时代脉搏, 是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被用滥了的材料所无法相比的。3、着眼当代改革当代改革大潮涌动着创新的灵魂,在中考作文中引入改革题材,能给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是新的。有位考生把课程改革引进选材的视野,以新的课程 为题,描写同学们对电脑等新课程的热切呼唤,事真情深,现实意义强烈。 而河北省有位考 生反向落笔,历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结尾处写道:“中

12、国的莘莘学子,何时才能搬掉书岳题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呢?这位考生拟题 中国的教育家,你难道还没有发现吗(命题要求是以“发现”为话题作文),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情振聋发耳贵。文章以对教育现状的全新审视作为题材,体现出作者与时俱进的意识,那直陈时弊勇于改革的锐气,新人耳 目。4、着眼当代科技科技高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 中考作文如能写及高科技带来的现代文明, 或是 就“记忆移植”这类双刃剑发表看法,定能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意识。 武汉一考生写的题为 “我” 为我服务(命题要求以“服务”为话题作文)的科幻故事就是范例。题中带引号的“我”是“克隆学生公司”同过“我”的细胞复制出来的克隆人。克隆人“

13、我”代替原“我”读书、作文、考试,原“我”却“躲在游戏机室,尽享美好人生。” 一年后,克隆人“我”帮原“我” 考入重点高中后便离去,此时原来的“我”大脑竟像“生了锈的轮子”不会思维,腿部肌肉 也严重萎缩,原“我”在文末呼喊:“可怕的服务!可怕的克隆人! ”作者对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克隆人明确地表示否定态度,带有很强的趣味性与时代感,别巨匠心。5、着眼当代名人当议论需要例证或者叙写需要旁及某一内容时,选择的眼光应多向当代名人扫描,力避陈陈相因,人云亦云。江苏淮安市中考所考的是全命题作文“在机遇面前”。有位考生以香港总商会会长霍英东先生和美国微软之父比尔盖茨为例,论证“把握机会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

14、精神”这一论点,材料鲜活典型。阅读时浓厚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四川省所考的 是半命题作文我渴望。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拟题我渴望做一回自我,选材涉及近年来被狂炒的两位“名人”-韩寒和哈佛女孩刘亦婷。文章叙述自己机械生硬地模仿韩寒、刘亦 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抒发了做一回自我的自信和勇气。材料的鲜活和“名人”引发的多种视角能激起读者全新的思考。6、着眼当代理念例如,大城市居民怎样看待来自农村的民工群体?传统观念与当代理念在这里怎样发生 碰撞?四川省的一位考生以 我渴望大家理解他们 为题,生动地描述了一位青年民工舍身 救城市儿童的故事,抨击了人们的偏见和世故,文章还对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民工”做出

15、了充满激情的回答,充满着人文关怀色彩。这种着眼于当代新理念构建的选材视角, 是独特而富有启迪意义的。4-1以“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字。导思:我们对柳树并不陌生,上小学时就背诵过贺知章的 咏柳,十分赞赏其中的“不 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所表现出的想象力;上初中后又学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表现的真挚友情令我们赞叹不已。在考虑以柳 为话题的文章的选材时,怎样避开这些人所共知的素材,表现出一种独到的眼光呢?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引用体现当代性的材料,展示你关注现实的个性积累,以“悟”出新。例如你可引 用党的好干

16、部、人民公仆孔繁森的咏红柳:“无垠戈壁绿一层,历尽沧桑骨殷红。只因根生大漠下,敢笑翠柏与青松。”你可以把“孔繁森就是历尽沧桑、植根大漠、枝殷叶绿的 红柳”这样的深刻感悟融入文章,亮出新意。2、如果你有较多的古诗词积累,你不妨从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说开去,介绍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及其原因。例如你可引用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玉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白居易的忆江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几度春。遥 忆青青江岩上,不知攀折是何人。”这种选材特点是写同类人所未知,以知出新。3、如果你写脱物抒情类的文章,那么你要尽量避开赞美顽强、生命力旺盛一类的内容,选取新的感情引发点。例如柳长

17、得越高,枝条却垂得越低,微风吹拂,婆娑起舞。有人说这 表现着谦虚,但如果你说它“那时因为大地时时提供着养料,柳枝不忘养育之恩,向着大地母亲微笑,献上敬意呢”,便能将柳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结合着写,有了创意,有了你属于 自己的情愫,这就是“以情出新”。4、引用贬柳诗,如宋朝陈与义的柳絮:“柳送腰肢日几回,更教飞絮舞楼台。癫狂忽作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从以柳讽人拓展开去,可以奇出新。4-2以“良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导思:虽是全命题作文,但既无提示,又无其他限制,只要所写突出“良师”即可。这道题开放度很大,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要在选材上闪出创新的亮色,应把握以下几点。1、多考生写“教学上认真”“生活上关心”的“良师”这类“第一构思”,选择“医治心灵创伤”等内容为题材,在读者面前凸现一个“良医”式的“良师”形象。2、跳出一篇写一人的常规思维,从印象深刻的众多“良师”形象中选出若干最具美丽 的场面,构成“良师”群体,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3、打破“以人为师”的框框,选取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为叙写对象, 展现这些不开口的“良师”的内蕴美。你可以写黑板-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为的是能清楚地衬托出粉笔字的白;你可以写扫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