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润滑知识培训讲 义 单位:微球联合车间 主讲:逯多缠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v为了保证装置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设备润滑 管理机构的管理内容和要求。本制度适应催化剂厂各车间。 v1、设备润滑管理职责 v(1)设备副厂长设备润滑管理职责 v 负责本厂的设备润滑管理工作 v 严格执行兰州石化公司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并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 定本厂的设备润滑管理制度,编写和完善本厂的设备润滑手册。 v 督促建立、完善设备润滑管理的档案和资料。 v 负责监督本单位润滑油站的管理,润滑油品的使用及润滑用具的管理 工作。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和考核,并做好记录。 v 负责督促供应部门
2、对进厂油品质量的复验并审查油质 检验数据,确保各项指标都在规定之内,方可使用。 v 负责组织厂管主要转动设备润滑油质的检验,并将公 司考核的关键机组油质检验结果报公司机动处;负责提出 主要设备润滑油质变化后的处理意见;做好冬夏季节性用 油的检查督促工作。 v 组织开展创建完好润滑油站活动。 v 组织设备润滑技术和润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v 组织交流、推广先进润滑技术和润滑管理经验。 v做好不合格油品的再生处理和质量评定工作。 v组织本单位主要设备润滑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并及 时报机动处。 v负责制订、落实加强润滑管理的措施,不断提高润滑管 理水平,防止发生设备润滑事故。 (2)机动科设备润滑
3、管理职责 v严格执行兰州石化公司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并结合本单 位具体情况制定本厂的设备润滑管理制度,编写和完善本 厂的设备润滑手册。 v负责督促供应部门对进厂油品质量的验收并审查油质检 验数据,确保各项指标都在规定之内,方可使用。 v组织开展创建完好润滑油站活动。 v负责制订、落实加强润滑管理的措施,不断提高润滑管 理水平,防止发生设备润滑事故;机动科每月检查两次, 做好记录,并根据记录进行评比。 (3)车间设备管理人员设备润滑管理职责 v落实加强润滑管理的措施,不断提高润滑管理水平。 v 认真贯彻和执行上级润滑管理方针政策。 v2、设备润滑管理内容 2、设备润滑管理内容 v(1)车间设备副主
4、任及各技术员对本车间的设备润滑工作负 责。设兼职润滑油站管理员,与操作人员合理分工,负责 本车间润滑油品的使用、加注、存储及润滑器具的维护和 管理工作。 v(2)负责组织本车间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设备润滑管理 制度,严格执行“五定、三级过滤”。润滑“五定”:定 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三级过滤”:由大油桶 抽到固定油桶过滤;由固定油桶到小油桶或油壶过滤;由 小油桶或油壶到漏斗或注油口过滤。 v(3)按照润滑手册的规定,制定本车间润滑油品消耗定额, 按时提出润滑油品的使用计划。 v(4)认真填写设备润滑档案、资料和报表,负责提出有关设 备润滑方面的技术措施和方案,报经机动科批准后组织实
5、施。 v(5)负责本车间润滑油站、润滑油品和润滑油具的管理和使 用,认真开展创建完好润滑油站活动。 v(6)负责对本车间室外及无供暖设施的室内转动设备的润滑系统冬季防 冻凝措施的制订、实施和检查。 v(7)认真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设备润滑状况的检查和考核,并做好记 录。 v(8)认真安排主要转动设备润滑油的每月一次油质检验。不合格油品及 时向机动科报告积极组织更换或处理。 v(9)负责本车间不合格油品的回收工作。 v(10)负责本车间设备润滑事故的调查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v(11)润滑油站管理人员和润滑操作人员职责 v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做到“五定”、“三级过滤”。 v按照“兰州石化公
6、司完好润滑油站”的标准,努力创建高标准的完 好润滑油站。维护好润滑器具,严格做到专油专具,器具清洁,滤网 无破损。 v 认真做好加注记录,做到无油不启动、低油位及高油位不开车。 v每天检查滤网、油位、油温、油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 冬季要做到每班至少二次对室外及无供暖设施的室内转动设备的润滑 系统的防冻凝检查,并列入防冻保温交接班内容 v 认真做好废油的回收上交工作。 3、油站及润滑用具管理与使用 v(1)生产车间必须建立专门的润滑油站,新建车间在设备单机试车前必须建立 专门的润滑油站并投入使用。 v(2)润滑油站应严格管理,要达到“兰州石化公司完好润滑油站”标准。 v(3)润滑油具
7、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 v油具应定置整齐摆放,做到专油专具,小型油具要有专柜(架)存放,做 到清洁卫生。 v固定式油罐、油箱换领用油的大桶、中转油桶和油壶上都应有清晰的标记, 标明油品名称、牌号。 v油箱油桶应定期清洗,按时排放油箱底部沉淀和积液,换装不同种类的油 品需清洗置换合格后方可使用。 v油桶、油壶、漏斗上的滤网应不缺、不破损、带骨架的滤网应翻边以防杂 质从缝隙处漏入下一级器具内,经滤油机过滤的油品可直接加入油箱,不必 再用油桶过滤,但必须专机专用。需过滤另一种油必须彻底清洗滤油机和进、 出油管线,换滤布,防止混油现象。 v(4)三级过滤所用滤网要符合下列规定 v汽缸油、齿轮油、或其它
8、粘度相近的油品所用滤网: v一级40目,二级60目,三级80目 v透平油、冷冻机油、空气压缩机油、机械油及其它粘度相近的油品所用滤 网: v一级60目,二级80目,三级100目 4、润滑油品的使用 v(1)设备润滑包括控制油路系统用油必须按润滑手 册规定的要求选用,不得任意滥用和混用。 v(2)室外及无供暖设施的室内主要转动设备的润滑 油、脂、凝点不得高于兰州地区最低温度-23, 未用低凝点油、脂的应对设备用油部位(包括控 制油路系统)及其管路进行可靠的伴热和保温。 v(3)油品代用或主要设备在用油品检验发现不合格 项目继续使用,由车间提出报告,机动部门审查 后报设备厂长批准,并采取相应措施后
9、方可使用。 v(4)润滑油品代用必须符合同等质量或以优代差的 原则,规定油品得到供应后应停止代用。 v(5)如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润滑油品或在用油品经检验不合 格需更换时,应先将原油品清除干净,然后再加入新油品。 v(6)第一次投入运转的设备,应在运行600小时(跑合期) 后进行油质分析,不合格需换新油,正常运转的设备换油 周期应根据工况条件做出决定,一般应在运行8000小时后 换一次新油。 v(7)具有独立润滑油系统的大型机组大检修后,应按规定进 行油系统的彻底清理,加注新油,并进行润滑油循环,经 检验合格后方可试车或投入运行。 v(8)运行中的大机组的润滑油应每月检验一次,油质不合格 应及时
10、报告并处理。 v(9)对于脂类油品,不允许用加热过滤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 v(10)废旧油品根据有关规定处理。 5、设备润滑加油(脂)标准 v(1)油润滑 v如有加油刻度线,应以刻度线为准。 v无刻度线时应符合如下规定: v正常运行时油箱油位应保持在视镜和液位计的1/32/3。 v油环带油润滑 v 油环内径d=2540mm时,油位高度浸没油环d/4。 v 油环内径d=4560mm时,油位高度浸没油环d/5。 v 油环内径d=70130mm时,油位高度浸没油环d/6。 v 滚动轴承的浸油润滑 v n3000r/min时,油位在轴承最下部滚动体中心线以下,但不得低于滚动体下 缘。 v n=1500
11、-3000r/min时,油位在轴承最下部滚动体中心线以上,但不得高于滚动 体上缘。 v n1500r/min时,油位在轴承最下部滚动体的上缘或浸没滚动体。 v 变速机的浸油润滑 v圆柱齿轮变速机油面应浸没高齿轮副低齿高的2-3倍。 v圆锥齿轮变速机油面应浸没其中一个齿轮的一个齿的全齿宽。 v蜗轮蜗杆减速机油面应浸没蜗轮齿高的2-3倍,或涡杆的一个齿高。 v 强制润滑应根据设备的技术要求或实际情况确定。 v(2)脂润滑 v n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箱容积的1/3。 vn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箱容积的1/2。 6. 废油品的回收 v(1)各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废油品
12、的回收、再生和处理工作。 v(2)废油品在回收过程中及保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v严禁混油。应按照润滑油的种类、牌号、污染情况,分别收集在不同 的容器中,专桶专用。 v容器要清洁。注意不要再混入新的杂质和水分。 v废油品回收后不要暴晒。 v(3)凡再生处理后的废油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全部性能指标的检测合格 后,必须上报厂机动科批复同意后,方可发放使用。 v(4)各用油单位无法再生处理的废油品的处置,必须上报厂机动科备案后, 统一向石化公司上报,按照公司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兰州石化公司兰州石化公司“完好润滑油站标准完好润滑油站标准” v润滑油站有专(兼)职人员管理,并认真执行岗位责 任制及设备维护
13、保养等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制度悬挂 上墙,油品质量合格,库存三个月以上的油品在使用 前应对油品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不合格油 品应及时进行处理,直到再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本厂的油品质量检验合格证齐全,并建立入库台帐。 v油品、油具管理符合规定的要求: v1.油具定置摆放,容器完整清洁,专油专具、专具专 用,定期清洗,无泄漏现象,小型油具有专柜(架) 存放,室内规整、清洁且通风良好。 v2.换、领用油的大桶上有清晰的标记,注明油品名称、 牌号;固定油桶及油壶上要标有油品名称和牌号,牌 号一律执行gb3141-82的规定,也可新旧牌号同时标 注。 v2.1固定油箱或贮罐有明显的液位指示及呼
14、吸管。 v2.2不同牌号油品分区摆放并有明显标志。 v2.3油桶、漏斗的过滤网定期清洗,无缺少或破损现象; 带骨架的过滤网应有翻边;壶咀有防尘帽;滤油机过滤油 品必须专机专用,如需过滤另一种润滑油必须彻底清洗滤 油机及进出口管线、换滤布,防止混油现象。 v2.4过滤网网目符合规定的要求。 v3.加强废油管理,做好废油的回收、处理工作。 v4.室内不得存放废油和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及非润滑所需用 品。 v5.电气设施符合防爆要求。 v6.消防器材的配备符合安全部门的规定。 v7.杜绝由于润滑管理问题而发生的厂级及厂级以上设备事 故。 名词解释(润滑油类) v(1)外观(色度)(colourity)
15、v色度是在规定条件下,油品的颜色最接近某一号标准色板的颜色时所测 得的结果。 v色度是用来初步鉴别油品精制深度和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程度的标志。 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对于基础油来说,一 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 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 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 义。 v中国标准实验方法是gb/t3555和gb/t6540,相应的国外标准实验方法 有美国astm d156和 d1500、英国ip
16、196和iso2049等。 (2)密度和相对密度(density and relative density) v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 数,以g/cm3或g/ml表示。相对密度亦称比重,是指物质在 给定温度下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之比值。没有量 纲,因而也就没有单位。 v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润滑油的密 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 样粘度或同样相对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 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v中国标准实验方法是gb/t1884和gb/t2540,相应的国外标 准实验方
17、法有美国astm d4052和 d941、英国ip160、德国 din51757和iso3675等。 (3)粘度(viscosity) v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粘度来分牌号的。粘度一 般有5种表示方式,即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式粘度、雷式粘度和赛式粘度。 v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摩擦 力的量度,其值为加于流动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在我国法定计 量单位中以帕秒(pas)为单位
18、。习惯用厘泊(cp)为单位,1cp=10- 3pas 。中国标准实验方法是gb/t506,相应的国外标准实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2983、英国ip230、德国din53018等。 v运动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 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我国法定计量单 位中以m2/s为单位。习惯用厘斯(cst)为单位,1cst=1mm2/s。中国标准实 验方法是gb/t265和gb/t11137,相应的国外标准实验方法有美国astm d455、英国ip71、德国din51562和iso3105等。 v恩式粘度:在规定条件
19、下,一定体积的试样从恩格勒粘度计的小孔流出 200ml所需要的时间(s)与该粘度计测定水的值之比,以0et表示。 v雷式粘度:在规定条件下,一定体积的试样从雷德乌德粘度计的流出50ml所 需要的时间,以秒(s)为单位。 v赛式粘度:在规定条件下,一定体积的试样从赛波特粘度计流出所需要的时 间,以s为单位。赛式粘度分为赛式通用粘度(以suv表示)和赛式重油粘度 (以sfv表示)。 (4)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 v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 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一般以 vi表示。 v中国标准实验方法是gb/t199
20、5和gb/t2541, 相应的国外标准实验方法有美国astm d2270、英国ip226、德国din51564和 iso2909等。 (5)闪点 v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 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表 示。闪点的测定方法分为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开口杯法 用于测定重质润滑油的闪点;闭口杯法用以测定燃料和轻 质润滑油的闪点。 v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的馏分越轻,蒸 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 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 火危险性的指标。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 点在45以下为易燃
21、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 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在粘度相同的 情况下,闪点越好越好。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 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一般认为,闪 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v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3536,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 法有美国astm d 92、英国ip36、德国din 51376和iso 2592等。 (6)凝点和倾点(solidification point and pour point) v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以表示。倾 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了的试油能流动时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油
22、品的凝固和纯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并没有明确的凝固温 度,所谓“凝固”只是作为整体来看失去了流动性,并不是所有的组分 都变成了固体。 v润滑油的凝点是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对于生产、 运输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凝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相反, 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则没有必要使用凝点低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凝点 越低,其生产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般来说,润滑油的凝点 应比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低57。但是特别还要提及的是,在选用低 温的润滑油时,应结合油品的凝点、低温粘度及粘温特性全面考虑。因 为低凝点的油品,其低温粘度和粘温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 v油品的凝点与
23、蜡含量有直接关系,油品中的蜡含量越多,凝点越高。因 此凝点在石油产品加工工艺中可以指导脱蜡工艺操作。 (7)酸值、碱值和中性值 v酸值(acid number) v中和lg 油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酸值,以 mgkoh/g表示。酸值用来反映油品中所含有机酸的总量。油品氧 化越严重,其酸值增值越大,因此,它是油品变质的主要指标。中 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264。 v中和值(neutralization value) v中和值是油品酸碱性的量度,也是油品的酸值或碱值的习惯统称, 是以中和一定重量的油品所需的碱或酸的相当量来表示的数值。中 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4945,相
24、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974、英国ip 139、德国din 51588 (1)和iso 6618等。 v总碱值(total base nunber,tbn) v总碱值表示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存在于lg油品中全部碱性组分所需 的酸量,以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总碱值是测定润滑油中有 效添加剂成分的一个指标,表示内燃机油的清净性与中和能力。中 国标准试验方法是sh/t 0251,相应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d 2896和4739、英国ip 276、德国din 5537 个iso 3771等。 (8)水分(water content) v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通
25、常是重量百 分数。 v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 使润滑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成沉渣。总之,润滑油中 水分越少越好。小于0.03%即为痕迹。特殊要求的 油品,其水分以10-6(ppm)表示。 v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26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 验方法有美国astm d95和1123、英国ip74、德国 din 51582和iso 3733等。 (9)机械杂质(mechanical impurities) v机械杂质是指在存在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 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这 些杂质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 加剂带
26、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 通常,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 0.005%以下(机械杂质在0.005%以下被认 为是无)。 v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511。 (10)灰分和硫酸灰分(ash) v灰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以重量 百分数表示。灰分的组成一般认为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 灰分对不同的油品具有不同的概念,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 的油品来说,灰分可用于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对于加有金 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为定量控制添加剂 加入量的手段。国外采用硫酸灰分代替灰分。其方法是:在 油样燃烧后灼烧灰化之前加入少量的浓硫酸,使添加剂的金 属元素转化
27、为硫酸盐。 v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508,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 美国astm d 1119和iso6245等。 (11)残炭(conradson carbon residue) v油品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受热蒸发和燃烧后形成的焦黑色 残留物称为残炭,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残炭是润滑油基础油 的重要质量指标,是为判断润滑油的性质和精制深度而规定 的项目。润滑油基础油中,残炭的多少,不仅与其化合组成 有关,而且也与油品的精制深度有关,润滑油中形成残炭的 主要物质是:油中的精制深度越深,其残炭值越小。一般讲, 空白基础油的残值越小越好。 v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268,相应的国外标准试
28、验方法有 美国astm d 189、英国ip 13、德国din 51551和iso 6615 等。 (12)氧化安定性(oxidation stability) v氧化安定性说明润滑油的抗老化性能,一些使用寿命较长的工业润滑油 都有此项指标要求,因而成为这些种类油品要求的一个特殊性能。测定 油品氧化安定性的方法很多,基本上都是一定量的油品在有空气(或氧 气)及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在一定温度下氧化一定时间,然后测定油 品的酸值、粘度变化及沉淀物的生成情况。一切润滑油都依其化学组成 和所处外界条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动氧化倾向。随使用过程而发 生氧化作用,因而逐渐生成一些醛、酮、酸类和胶质、沥青
29、质等物质, 氧化安定性则是抑制上述不利于油品使用的物质生成的性能。 v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12581,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943、英国ip 54、德国din 51587和iso 4263等。 此外,还有 旋转氧弹测定方法sh/t 0193,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 2272等。 (13)腐蚀和锈蚀(corrosin test and rust preventing charcteristics) v由于油品的氧化或添加剂的作用,常常会造成钢和其他有色 金属的腐蚀。腐蚀试验一般是将紫铜条放入油中,在100 下放置3小时,然后观察铜的变化;中国标准试
30、验方法是 gb/t 391和sh/t 0195,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130、英国ip154和iso 2160等。 v而锈蚀试验则是在水和水汽作用下,钢表面会产生锈蚀,测 定防锈性是将30ml蒸馏水或人工海水加入到300ml试油中, 在54下搅拌24小时,然后观察钢棒有无锈蚀。中国标准试 验方法是gb/t 11143,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665、英国ip 135、德国din 51585和iso 7120等。 v油品应该具有抗金属腐蚀和防锈蚀作用,在工业润滑油标准 中,这两个项目通常都是必测项目。 (14)抗泡沫性(foaming characteri
31、stics) v润滑油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有空气存在,常会产生泡沫,尤 其是当油品中含有具有表面活性的添加剂时,则更容易产生 泡沫,而且泡沫还不易消失。润滑油使用中产生泡沫会使油 膜破坏,使摩擦面发生烧结或增加磨损,并促进润滑油氧化 变质,还会使润滑系统气阻,影响润滑油循环。因此抗泡沫 性是判断润滑油混入空气后油气的分离能力的重要质量指标。 v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12579,相应的国外试验方法有 美国astm d 892、英国ip 146、德国din 51566e和iso dp 6247等。 (15)抗乳化性(demulsibility) v抗乳化性是油品和水形成的乳化液分为两层的能力。
32、工业润滑油在使用 中常常不可避免的要混入一些冷却水,如果润滑油的抗乳化性不好,它 将与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使水不易从循环油箱的底部放出, 从而可能 造成润滑不良。因此抗乳化性是工业润滑油的一项很重要的理化性能。 一般油品是将40ml试油与40ml蒸馏水在一定温度下剧烈搅拌一定时间, 然后观察油层水层乳化层分离成40373ml的时间;以min表 示。工业齿轮油是将试油与水混合,在一定温度和6000转/分下搅拌5分 钟,放置5小时,再测油、水、乳化层的毫升数。 v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8022和7305,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 国astm d 2711和1401、英国ip 19、德国din 51599和iso 6614等。 (16)电气性能 v电气性能是绝缘油的特有性能,主要有介质 损失角、介质常数、击穿电压、脉冲电压等。 基础油的精制深度、杂质、水分等均对油品 的电气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3.名词解释(润滑脂类) v外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效果实证分析与鉴定报告
- 2025年交通设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交通服务模式创新报告
- 2025年直播平台内容监管政策与行业自律实践案例报告
- 机场停机坪租用协议合同
- 门面漏水退租协议书范本
- 汽车代卖废铁协议书范本
- 羊肉烩面店转让合同范本
- 签就业协议不填劳动合同
- 特种车玻璃采购合同范本
- 腻子清包工工程合同范本
- DB42∕T 2234-2024 装配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 YDT 5206-2023宽带光纤接入工程技术规范
- DL-T1474-2021交、直流系统用高压聚合物绝缘子憎水性测量及评估方法
- 2024年4月自考05424现代设计史试题
- 快速入门穿越机-让你迅速懂穿越机
- Q-GDW 12105-2021电力物联网数据中台服务接口规范
-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六项机制”右江模式经验分享
- 运动与健康(山东大学)学堂云网课答案
- 《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设置与服务规范》
-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 完美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