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物的结合及相互作用_第1页
中西药物的结合及相互作用_第2页
中西药物的结合及相互作用_第3页
中西药物的结合及相互作用_第4页
中西药物的结合及相互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西药物的结合及相互作用 摘要 简述了中西医结合用药的历史和现状 , 介绍了中西药的各自特 点和优势 , 探讨了中西医结合用药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综述了当前中 西医结合用药的主要途径 : 中西药同时使用、将中药为西医所用 中药西化、用中医理论指导使用西药西药中化 , 分析了这几 种途径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 探讨了中西药物相互作用即中西药物的 配伍问题 , 并展望了中西医结合用药的未来 , 提出了今后中西医结合 用药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从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 , 综述了 中西药物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 ,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安 全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药;西药

2、;中西医结合用药; 中西药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 研究;影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 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越来越广泛地被医家所 应用, 更多的患者选用中西药治疗。临床上中西药物配伍应用的情况 日趋普遍。中西药合理应用确有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优势 , 但不 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但影响疗效的提高 , 而且会产生不良反应。中医学 和西医学是我国长期并存的两大医学体系 , 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 入开展 , 在人医临床上中西医结合用药已日趋广泛 , 在兽医临床工作 中尤其是在大动物和宠物疾病防治中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 合用药是中兽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 是发展和提高我国现代兽医学的 主要途径之一

3、, 也是中兽医学走向世界的桥梁。将中兽医知识和西兽 医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 取二者之长 , 融合贯通 , 探索中西医结合用药 ( 中西药结合 ) 的最佳途径并形成专门的理论 , 以此指导临床用药和兽药新制剂的研制和开发 , 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一中西药结合使用的历史与现状19 世纪中叶 , 西医、西药大规模传入我国 , 在出现中、西医两大派 别的同时,也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派,以晚清中医名家张锡纯(I860 1 933)为代表, 他著有论中西药原宜相助为理一书 , 认为“西医用 药在局部, 其重在病之标也 , 中医用药求原因 , 是重在病之本也。究其 标本原宜兼顾 , 若遇难治之症 , 以西药治其标

4、 , 以中药治其要本 , 其奏 效必捷。”他还在其临证心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述了用石膏和 阿斯匹林制成石膏阿斯匹林汤 , 治疗温病周身热证 , 开创了中西药物 联合运用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 , 我国中西药联合使用得到了重大发展。 目前, 中西药 物应用于同一患畜的现象非常普遍 , 尤其是在大家畜上运用较多。例 如, 治疗马乙型脑炎 , 在服用中药石膏知母汤的同时使用减少脑内压、 镇静、解痉、调整大脑皮层功能的西药 ; 在治疗肺气肿时用桑白皮、 瓜蒌、桔梗等药煎汤加氯化钠一并投服 , 均可提高疗效。除了临床处 方外, 中西药复方制剂也得到广泛研究 , 如用大黄与小苏打配合组成 大黄苏打片 , 用

5、于调理肠胃 , 治疗消化不良等症 ; 用金银花、板兰根、 扑热息痛、扑尔敏等组方 , 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综观中西药联用现状 , 一方面, 中西药联用增加了疗效 , 缩短了疗程 , 其临床运用机率越来越高 , 逐渐为兽医工作者所关注 ;另一方面 , 由于 受某些错误宣传的影响 , 片面夸大中西药联用的优势 , 造成了在兽医 临床和兽药制剂研发中 , 不讲禁忌 , 盲目运用 , 造成浪费甚至引发药源 性疾病的现象屡有发生。 因此,研究中西药之间相互作用 , 不仅有深远的学术意义 , 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中西药在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中药与化学药物合用时, 若配伍合理则可产生协同作用, 表现为药 效

6、增强,若配伍不当 , 不仅出现拮抗作用,降低药效,甚至可产生严 重的不良反应。 据近年来报道, 中成药与化学药品合用后导致不良反 应的案例主要涉及 20 余个中药品种和含生物碱、有机酸等 6 类成 分的中药。三、中西药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某个或多个环节上 可能发生的变化都可能改变药效(增强或减弱) ,或产生毒副反应。1.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中西药联合用药会因胃肠道酸碱度变化, 胃肠蠕动改变, 胃排空时 间改变,胃肠内螯合物、络合物、沉淀物形成而影响中西药在胃肠道 的吸收过程和吸收速度,从而降低疗效、产生毒副作用。2. 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分布的影

7、响一些中西药联合用药后, 可使中、 西药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体内 的分布情况发生改变 , 有时会造成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 如中药枳实 与庆大霉素联合应用治疗胆道感染时, 通过松弛胆总管括约肌, 降低 胆道内压力,可大大升高后者在胆道的浓度,产生毒副作用。碱性的 矿物类中药硼砂和含硼砂的中成药 (红灵散和行军散) 与氨基苷类抗 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联用,可使后 者脑组织内分布的药物浓度增加, 从而增强了耳的毒性作用, 易形成 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的中药(地榆、五倍子)与 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影响西药的代谢速度,增加其在肾脏的重吸收, 导致血及肝脏内磺胺类

8、药物浓度增加,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肝炎。3. 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中药生甘草及含乙醇的中药制剂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 与三环类抗 抑郁药(去甲丙咪嗪、阿密替林、多虑平等)苯巴比妥、降糖灵、优 降糖等同用,使代谢产物增加,从而诱发或增强其不良反应。同时含 乙醇的中药不宜与水合氯醛同服, 乙醇与水合氯醛能生成具有毒性的 醇合氯醛,使毒性加剧,导致死亡。4. 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排泄的影响一些酸碱性药物由于发生相互作用, 可大大加快药物排泄速度, 导 致药效降低。如红灵散、痧气散、马贝散、陈香白露片等与尿酸化剂 诺氟沙星、呋喃妥因、消炎痛、先锋霉素等联合使用时,导致酸性解 离增多,排泄加快,

9、使作用时间、强度降低。乌梅、山楂、山萸肉、 五味子、蒲公英、参麦饮、五味消毒饮、川芎茶调散等含有有机酸的 中药,与氨基糖甙类、磺胺类抗生素配伍使得抗生素乙酰化率增高, 溶解度降低,可导致在肾小中析出,形成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 尿闭等。四结语随着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 , 中西药联用的机率越来越高 , 但中西药 联合使用不是中、西药简单的组合与叠加 , 而是中西药物及其理论的 有机融合, 联用时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形成中西医结合用药理论是 实现中西药结合必须突破的瓶颈 , 医学工作者在此方面开展了许多科 研和实践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态势 , 其成果进一步推动了中西医结合 用药的发展 , 但遗憾的

10、是至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中西医结 合用药在兽医界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 逐渐为广大兽医工作者所接受 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日益增多。通过临床实践和科研生产相结合 , 摸 索和总结中西药物配伍的规律、特点 , 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方 法, 以其正确指导科研生产和临床用药 , 推动兽医事业的发展。综上所述, 中西药物配伍应用后在疗效增强的同时, 存在配伍后毒 性增加,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临床用药时仅凭借中、西药物各自肯 定的临床疗效, 而不了解两者相互作用后的体内过程, 存在着较大的 盲目性,必然造成安全方面的隐患。因此,对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起源 、现状及发展进行总结, 并结合中医药理论对中

11、西药合用的优势和特 色进行分析; 加强中西药合用的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方面的 基础研究;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检测体系和分析系统 , 开展中西药合 用及中西药复方制剂的临床药学检测;加强对临床医生进行中西药 合用后安全性知识的普及, 使中西药联合应用有据可依, 不仅可以保 证用药的安全有效,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与西方医学的优势互补, 对于弘扬我国传统医药文化起到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 黄文仲 . 中草药与化学药物的相互作用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2,6 : 378382.2 赵博 .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 . 国外医学中医药分册, 2002, 24(3) : 131135.3 龚照永 . 临床慎用甘草 . 基础中医杂志, 2001,15(2) : 57.4 黄秀英,余小芳甘草及其制剂与西药联用的拮抗和毒副作用福 建中医药, 1998, 29(6) : 21.5 阎正华,郭惠琴,郭民生甘草与西药配伍应用的利弊 陕西中 医, 1996,17(2) : 8385.6 马志山中西药合用浅议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4,11(7) :46.7 娄月芬,王晶. 浅谈中西药配伍禁忌 . 中国药房 , 2003,14 (12) : 763765.8 郑婉玉,程心玲, 林国华 . 中西药联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