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湘西农村音乐课程改革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湘西农村音乐课程改革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湘西农村音乐课程改革中的运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湘西农村音乐课程改革中的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法之一,为当代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首创,后经许多专家继承和发展而形成.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他强调音乐教学要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孩子熟悉的歌谣、山歌、民间舞蹈为素材,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氛围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湘西是土家族和苗族集中的少数民族地区,其经济条件和音乐教育条件甚至低于我国农村的平均水平。如果能结合奥尔夫教学法,对湘西农村音乐课程内容改革,把湘西的民歌、戏曲、舞蹈等融入音乐课程内容,将会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一、湘西农村音乐教育

2、现状和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湘西是土家族和苗族集中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这里的经济条件和音乐教育条件长期徘徊于我国农村的平均水平以下,不少农村孩子甚至上不起学。在湘西农村学校,花几百元千把元买架脚踏风琴已算奢侈,要组建歌团舞队、达到管弦丝竹的盛状更是难以企及。从师资力量来看,专职音乐教师属凤毛麟角,多数情况是其他科目的教师“教完算术领唱歌,剖罢青蛙踩风琴”。对于普通的农村孩子而言,所谓音乐就是哼几个歌子解解闷儿。教师凑合着教,学生对付着学, 之所以开音乐课只是为了应付上面的要求和检查。然而回到生活中,情况又不一样。悠久的民族文化积淀使得这里的音乐素材俯拾皆是,美不胜收。当

3、春节舞狮耍龙锣鼓齐鸣时,当迎亲唢呐响彻山寨时,当哭丧歌悲天恸地时,当赶“边边场”苗族青年对歌示爱时,当牵连手而歌的绘手歌舞舞动原始古韵时,哪里不是围着一群群驱之不散的孩子? 他们在听着、感受着,此时音乐离他们并不遥远。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灵魂是真、善、美,他重视、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奥尔夫强调要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 以儿童熟悉的谜语、歌谣、田间对歌、山歌小调、民间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为素材, 让孩子们在优秀的文化氛围中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他利用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强烈鲜明的可塑性在千变万化的合奏、不同类型的组合中培养孩子们的群

4、体精神, 既体现了集体宏大的壮美, 又有个人表演的优美,。在充满和谐的音乐气氛中, 融音乐与其他艺术为一体, 以达到健全人格的教育, 创造丰富美好的人生。湘西农村的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着音乐,这里没有任何勉为其难的成分,因为他们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湘西的特殊环境下,对音乐课程作点改革,融入一些地方特色,既能扭转长期以来该地区音乐教育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 ,又可以因势利导塑造更健全美好的人格,应该是种不错的尝试。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湘西农村音乐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运用(一)因地制宜地确定村校音乐校本课程的内容尽管奥尔夫教学法质朴自如, 引人入胜,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但它

5、毕竟产生发展于德国, 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搬硬套,反而会使孩子们产生一种陌生感。因此, 奥尔夫教学法必须与我国民族文化结合起来, 特别是与广大农村的古老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湘西的苗族和土家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源于生活,源于历史,反映出独特的民族生活习惯、思想感情、语言特点、历史文化。在湘西地区流传的民歌、戏曲、舞蹈、特制乐器等等, 也都是很丰富的音乐素材。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湘西音乐的民族特点及其表现形式。1. 把湘西地方民歌引入课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也非常重视从生活中体验音乐。把湘西的地方民歌引入课堂,将是种非常好的尝试。如苗族的“游方”,“游方”又称

6、“友方”,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倾吐爱情。为了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有的小伙子往往要跋山涉水到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外的村寨去“游方”。在传统歌节,四面八方的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对歌,高唱低吟,表达着友谊或爱情,传授着生产知识和生活常识。“飞歌”是山歌的一种,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特色鲜明。其内容主要是情歌、时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有传统的歌词,也有即兴编唱的内容。它是人们在野外劳动休息时自由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歌曲,一般音乐结构较短,节奏较自由,音调较悠长。土家族的“哭嫁

7、歌”。土家姑娘出嫁时,以哭代歌叫“哭嫁”。一般婚前一个月就要哭嫁,开始隔夜哭,最后连夜哭,婚礼前夜通宵哭。新娘边哭边唱,泪随声下,哭的内容主要是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和与亲人的惜别之情。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婶,哭有曲调,抑扬顿挫。即兴唱来,内容多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或对包办婚姻表示不满。苗家以酒待客时唱“酒歌”,寓真诚的友情于酒,寄良好的祝愿于歌,酒酣歌畅,声情并茂。民歌的形式多种多样,素材应有尽有。不管是奥尔夫教学法还是我国的音乐教育,他们的目的都是使孩子可以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对于湘西地区流传的民歌,农村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把它作为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可以使他们更好的

8、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2. 把湘西地方戏曲引入课堂。奥尔夫教育强调“本土化”,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一笔积累丰厚的文化遗产。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民族音乐作品,经过长期口头传唱,却往往是老幼皆知、雅俗共赏,堪称千锤百炼的“经典”性作品。在湘西,地方戏曲既丰富又有相当的民族色彩。这里有被音乐家们称作“戏曲活化石”的傩戏和土家族“毛古斯”,有著名的辰河高腔、湘西阳戏、湘西花灯、湘西苗戏等等。湘西的少数民族又特别爱看戏。一旦有戏,方圆十数里乃至数十里的村民们往往不顾路艰途遥,手持火把,成群结队往而观之。这一方面反映出他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地方戏曲这种容量较大的艺术形式对他们的亲和力。

9、各种各样的乡音俚调,有的激动高昂,有的如泣如诉,琅琅上口,易唱易和。唱词配合着道白和表演,叙述着一段段独特的故事和风土人情,阐释着本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观和伦理道德观。适当选择一些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的地方民族音乐知识,又能加深学生对地方民族文化的了解。3. 把湘西民族舞蹈引入课堂。奥尔夫研究原始人类及儿童的成长,发现音乐、动作、舞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是人的本能的反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的这种本能、本性被扭曲,以至丧失。对于教育来说,融音乐、动作、舞蹈为一炉的“原本”音乐,正式达到了这种目的的方法之一。苗族最具特色的苗鼓舞,鼓象征着喜庆和丰收,打鼓的时候节奏抑扬顿

10、挫,打鼓的人必须加入一些与鼓的节奏相应的舞蹈动作,使节奏脚步、舞蹈动作相和谐,它把音乐、动作、舞蹈很好的结合起来。土家族“摆手舞”,它讲究动作整齐,节奏统一,体现了人们的集体性、民族的融合性。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这种舞蹈,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节奏感,美化了舞姿,同时也锻炼了身体, ,还提高了审美的能力,增强了集体感。4.把湘西民族乐器引入课堂。奥尔夫非常注重器乐教学,在奥尔夫的教学中一般不用钢琴,小提琴等这种乐器,而采用精制的打击乐器。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和无固定音高而起节奏作用的两类,如三角铁,木质音条琴,鼓等等。利用打击乐器有一些目的性。因为打击乐器最易奏出节奏,这迎合奥尔夫以节奏为第一

11、的目的。其次打击乐器音色鲜明,富于幻想性,这很适合小孩子的好奇心。再者打击乐器容易掌握,避免演奏者的技术负担。尤其对于孩子可以使它们尽心的演奏。打击乐器的运用非常广泛,他可以排练已经编好的歌曲和器乐曲。在排练过程中,可让孩子们交换乐器,以便他们能够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 在湘西农村不可能有这样的乐器,但是我们有芦笙、唢呐、咚咚喹,还有闻名中外打击乐曲“打馏子”。湘西的孩子是在芦笙、唢呐、苗歌、苗鼓中长大的,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学校不仅可以把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器乐引入课堂,而且还可以开设一些器乐特长班,让有兴趣的孩子进一步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完成美育教育任务,而且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12、二)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地展开教学活动1.课堂教学应该更加丰富多样。不仅要教唱歌、讲音乐知识,而且要讲音乐文化、讲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甚至不妨讲点如何运用音乐知识、利用地方民族音乐进行音乐创作。譬如以歌曲苗岭的早晨或土家喜爱咚咚喹为例,讲讲音乐家是怎样利用苗族或土家族的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由于苗族、土家族孩子熟悉这些歌曲的初始音乐及生活背景,理解起来并不太难。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一般音乐知识的掌握,一方面又深化了学生对地方民族音乐的理解,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2.应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辟生活课堂。湘西地方民族音乐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音乐校本课程不能局限于教室。除了常规课堂教学外,教师可

13、以定期邀请民间艺人来校讲座或进行现场表演。还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有音乐伴随的农村社会活动。如苗族的赶秋节一个喜庆的日子,离不开娱乐节目和歌舞表演。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此类活动,既让学生增长了见识,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又可以使平时对课堂音乐的学习有一个实践过程。3.学生的作业方式也可以做一些改革。譬如可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各种音乐现象,再在课堂进行集中讲评或组织讨论,以加深对这些现象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等等。4.应该把教学与学生课外文娱活动结合起来。如组织一些地方民族音乐的表演活动,便于有兴趣的学生学习地方民族乐器的演奏或制作等等,以增加学生的音乐实践机会。奥尔

14、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一种很快能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首先使他们喜爱音乐,要求通过音乐使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音乐教育,首先要把“教育人”放在首要的位置,把它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育人的内容,不限于音乐学科的本身,也不只限于智力因素的开发,而是注重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感、结构感、美感、敏感的反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大多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能力训练,这些都是音乐教育不可为其它学科所替代的独特魅力。湘西地区流传的民歌、戏曲、舞蹈、特制乐器等等,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素材,折射出独特的民族智慧。产生于这块热土上的音乐,将格外被农民的孩子所接受, 所喜爱。因此,把湘西独具风味的民歌、戏曲、民间舞蹈、民族乐器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让孩子们从生活中感受音乐,在课堂上理解音乐及其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顺利改善当今湘西农村音乐教育的困境,完成音乐课“美育”教学的迫切任务,而且对建设和谐的湘西新农村,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