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 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内 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 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 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 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 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 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1 1、小区规划术语小区规划术
2、语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组成要素:物质;精神组成要素:物质;精神 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 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公共绿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环境组成: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环境组成: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2 2、居住区的组成、居住区的组成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3、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3 3、居住区规划结构与规模、居住区规划结构与规模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居住区小区组团 户数(户)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 人口(人)300005000010000500010003000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建设条件:新建居住区;旧居住区建设条件:新建居住区;旧居住区 所处位置:市内居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居住区所处位置:市内居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居住区 住宅层数
4、: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住宅层数: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 4 4、居住区类型、居住区类型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适居性原则适居性原则 生态优化原则生态优化原则 综合效益原则综合效益原则 社区塑造原则社区塑造原则 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 1 1、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5、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住宅的类型:住宅的类型: 独院式、并联式、联排式独院式、并联式、联排式 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 内天井式、点式、跃廊式内天井式、点式、跃廊式 2 2、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 住宅层数、进深、长度、层高住宅层数、进深、长度、层高 住宅的规划布置:住宅的规划布置: 行列布置
6、、周边布置、混合布置、自由式布置行列布置、周边布置、混合布置、自由式布置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
7、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
8、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住宅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可分为公益性设施和盈利性设施两大类。 按其服务的内容,又可分为商业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运动设施、商业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运动设施、 医护设施、社区设施医护设施、社区设施五类,见下表: 1 1、公建设施分类、公建设施分类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9、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 径,一般为:径,一般为: 居住区级居住区级 8008001000m1000m 居住小区级居住小区级 400400500m500m 居住组团级居住组团级 150150200m200m 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 职工上下班的走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 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 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保持居住区的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
10、方便的同时,保持居住区的 安宁。安宁。 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 2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一级(居住区级)第一级(居住区级)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 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 等为全区民服务的结构。 规划布置:规划布置:一般宜相对集中
11、布置,以形成居住区中心,居住区中 心主要由文化商业服务设施组成。 3 3、规划布置方式(分级布置)、规划布置方式(分级布置)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第二级(居住小区级) 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 小学等。 规划布置:规划布置:一般相对集中布置,以形成居住小区的生活服务中心, 生活服务设施一般可布置在小区的中心地段或小区的主要出入口。 中小学的布置一般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 僻静的地段,不宜在
12、交通频繁的城市干道或铁路干线附近布置,应与 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与其他一些不怕吵闹的公共服务设施相邻布 置。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第三级(居住组团级) 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这些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有些可设在住宅底层,也可将他们独立这些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有些可设在住宅底层,也可将他们独立 设置。最主要是幼托的布置,应该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上,设置。最主要是幼托的布置,应该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上, 幼托建筑层数以一二层为宜,独立设置。幼托建筑层数
13、以一二层为宜,独立设置。 3 3、规划布置方式(分级布置)、规划布置方式(分级布置)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道路是住宅区内外各种路径的统称,包括小径、车路道路是住宅区内外各种路径的统称,包括小径、车路 和街道。和街道。 道路在住宅区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它在规划结构中是道路在住宅区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它在规划结构中是 住宅区的空间形态骨架,是住宅区功能布局的基础;在居住宅区的空间形态骨架,是住宅区功能布局的基础;在居 民的居住心理方面,它
14、是住宅区家居归属的基本脉络,起民的居住心理方面,它是住宅区家居归属的基本脉络,起 着着“家家”与与“非家非家”的连接作用;同时它又是居民进行日的连接作用;同时它又是居民进行日 常生活活动的通行通道,有着其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常生活活动的通行通道,有着其最基本的交通功能。 1 1、概述、概述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通行功能是住宅区各类通路的基本功能。通行功能是住宅区各类通路的基本功能。 居民出行与区内交通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住宅区各居民
15、出行与区内交通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住宅区各 类各级通路的布局与连接形式,虽然受经济发展水平、生类各级通路的布局与连接形式,虽然受经济发展水平、生 活习惯、自然条件、年龄和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活习惯、自然条件、年龄和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 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的居民所选择的交通方式有不同的特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的居民所选择的交通方式有不同的特 征,但仍然有其一般的规律。征,但仍然有其一般的规律。 2 2、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
16、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交通方式选择交通方式选择 交通方式选择的一般分析交通方式选择的一般分析 交通方式按采用的交通工具分有机动车交通、非机 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三种。 居民在考虑选择交通方式时的基本要素是交通距离。 影响交通距离与交通方式的相关关系的因素有体能、 交通时间和交通费用三项。 不同的人在其选择时对三类因素考虑的侧重点是不 同的。对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选择交通方 式时体能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对低收入者来说, 费用是其选择交通方式的主要方面;对高收入者来 说,可能时间对他来说价值最高。 2 2、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
17、网布局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交通方式选择交通方式选择 住宅区的交通特征与类型住宅区的交通特征与类型 住宅区交通呈现出明显的生活性特征,其交通内容主 要是上下班、上下学、购物、服务等日常生活行为。 从交通的类型上分析,主要包括: 居民上下班、上下学内容的通勤性交通通勤性交通; 居民为购物、娱乐、消闲、交往等其他日常生活 需要而发生的生活性交通生活性交通; 垃圾清运、居民搬家、货物运送、邮件投递等内 容的服务性交通服务性交通; 消防、
18、救护等的应急性交通。应急性交通。 2 2、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置交通组织与路网布置 人车分行人车分行 1928年在美国提出了“雷德朋”式完全人车分流系统, 1933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雷德朋(Radburn,NJ)小镇规划 中首次采用并实施; 在同一平面上行人和机动车有各自的流线,在人、车 发生冲突的地方设置简易立交。 特点特点:这种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较好的解
19、决了私人小 汽车和人行的矛盾,在私人小汽车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广为 采用。 2 2、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置交通组织与路网布置 人车混行人车混行 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是指机动车交
20、通和人行交通 共同使用同一套路网。 机动车和行人在同一道路断面中通行。 特点特点:这也是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 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特别对 一些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 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基本都采用这种方式。 2 2、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交通方式、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21、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顺而不畅,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顺而不畅,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 分级布置,逐级衔接。分级布置,逐级衔接。 因地制宜,使住宅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因地制宜,使住宅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 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空间结构整合化空间结构整合化 避免影响城市交通避免影响城市交通 3 3、居住区交通与路网规划原则居住区交通与路网规划原则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
22、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4 4、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级道路 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 居住组团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 宅间小路宅间小路 住宅区道路住宅区道路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级道路 此道路是整个居住区内的主干道,是居住区与城 市道路相衔接的中介性道路。居住区一级道路的最小 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3、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平原);15-20m (山地)。 居住区级道路多采用一块板形式,采用混行方式 时,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m。 4 4、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 此道路是居住小区的主路,沟通小区内外联 系。其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m。 在采暖区,居住区二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 路)不小于14m。 在非采暖区,居住区二级道路(居住小区级 道路)不小于1
24、0m。 车行道宽度在5-8米,即两辆车可以对开。且多采 用一块板的断面形式,人行道宽度为1.5-2米。 4 4、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组团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 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即从主路分 支出来通向住宅组团内部的道路。 组团级道路的红线宽度一般不小于10米(采暖区) 或8米(非采暖区),车行道宽度为35米,如用地有 条件可设152米宽的人行道。 4 4、道路类型、分级与
25、宽度、道路类型、分级与宽度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宅间小路宅间小路 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是道路系 统的末梢。 宅间小路最好以3米为宜。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至少要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 口; 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住宅与最 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米; 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小于150米; 人行出入口不大于80米; 沿街建筑物长度大于150米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道; 当建筑物长度大于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区、居住小区车行道与城市级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角不 小于75; 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大于120m,并应设面积不小于12m12m的回 车场; 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5 5、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规定、道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规定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城市 规划规划 原理原理 居住居住 区区 规划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住宅区户外景观环境主要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 两大类。 软质景观是绿地和植物种植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初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笔试历年真题答案
- 智能木工施工方案
- 2024北京十一学校高一(下)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
- 中间绿化施工方案
- 供应链敏捷化响应速度提升承诺2篇
- 买房授权委托书范本及填写方法3篇
- 安全在握驾驶员交通承诺3篇
- 动物饲养劳动合同范本3篇
- 合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3篇
- 公证委托书在商业交易中的重要性3篇
-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特殊化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
- 上海市控江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浙江省台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 地理 含解析
-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铁路物资应急管理制度
- 高等工程数学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京理工大学
- 《小毛虫》课件下载
- 名片设计 课件
- 钳工实操评分表(凹凸配合)
- 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定稿)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重点考察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