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_第1页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_第2页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_第3页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_第4页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第一节 代谢概论代谢概论 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微生物产能代谢 第三节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微生物的耗能代谢 第四节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第五节第五节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第一节第一节 代谢概论代谢概论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Metabolism)(Metabolism):简称简称“代谢代谢”,是生命活,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过程,是维持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动的基本过程,是维持生物体的生长、繁殖、 运动等生命活运动等生命活 动的基础。动的基础。 反应总和反应总和:为生命体与内、外界所进行的一切化学反为生命体与内、外界所进行的一切

2、化学反 应的总和。应的总和。 两大类型:两大类型:包括两大类型,即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包括两大类型,即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分解代谢 ( (Catabolism)Catabolism) 又称又称“异化作用异化作用”:大分子物质可以降解成小:大分子物质可以降解成小 分子物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分子物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 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蛋白质、多糖及脂类等大分子营养第一阶段:将蛋白质、多糖及脂类等大分子营养 物质降解成为氨基酸、单糖及脂肪酸等小分物质降解成为氨基酸、单糖及脂肪酸等小分 子物质;子物质;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产物进一步降解成更

3、为简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产物进一步降解成更为简 单的乙酰辅酶单的乙酰辅酶A、丙酮酸以及能进入三羧酸、丙酮酸以及能进入三羧酸 循环的某些中间产物,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循环的某些中间产物,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 些些ATP、NADH及及FADH2; 第三阶段:通过三羧酸循环将第二阶段产物完全第三阶段:通过三羧酸循环将第二阶段产物完全 降解生成降解生成CO2,并产生,并产生ATP、NADH及及FADH2。 第二和第三阶段产生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产生的ATP、NADH及及 FADH2通过电子传递链被氧化,可产生大量的通过电子传递链被氧化,可产生大量的 ATP。 合成代谢合成代谢 ( (Anabolism)Ana

4、bolism) 又称又称“同化作用同化作用”,是指细胞利用简单的小分子物,是指细胞利用简单的小分子物 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能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能 量。量。 吸收吸收:生物体从外界不断摄取各种营养物及能量等。:生物体从外界不断摄取各种营养物及能量等。 合成合成:合成代谢利用吸收各种营养物、中间代谢物与:合成代谢利用吸收各种营养物、中间代谢物与 能量转化成自身的组成物等。能量转化成自身的组成物等。 分解与合成代谢的关系分解与合成代谢的关系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两者密不可分。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两者密不可分。 其各自的方向与速度受生命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其各自

5、的方向与速度受生命体内、外各种因素的 调节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内、外环境。调节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内、外环境。 复杂分子复杂分子 简单分子简单分子+ATP+H (有机物有机物) (有机或无机物有机或无机物)合成代合成代 谢酶系谢酶系 分解代谢酶分解代谢酶 系系 微生微生 物产物产 生和生和 利用利用 能量能量 及其及其 与代与代 谢的谢的 关系关系 图图 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是新陈代谢的核心新陈代谢的核心问题。问题。 中心任务中心任务:生物体如何把外界环境中生物体如何把外界环境中 多种形式的最初能源(有机物、还原态无机物、多种形式的最初能源(有机物、

6、还原态无机物、 和日光辐射能)和日光辐射能)转换成生物体的转换成生物体的通用能通用能 源源 ATP。 一、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一、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异养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的方式,根据氧化还原异养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的方式,根据氧化还原 反应中反应中电子受体电子受体的不同可分成发酵和呼吸两种的不同可分成发酵和呼吸两种 类型,而呼吸又可分为类型,而呼吸又可分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和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两两 种方式。种方式。 生物氧化生物氧化: 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 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是一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是一 个产

7、能代谢过程。个产能代谢过程。 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自养微生物则利用无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自养微生物则利用无 机物,通过生物氧化来进行产能代谢机物,通过生物氧化来进行产能代谢 1. 发酵发酵(fermentation) 发酵发酵(fermentation): 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 所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所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 某种中间产物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 同的代谢产物。同的代谢产物。 底物底物 H H2 2 底物底物 + + 少量能少量能 量量 中间代中间代 谢物谢物 中间代谢

8、中间代谢 物物H H2 2 ( ( 发酵产物发酵产物 ) ) 无无 氧氧 发酵的种类有很多,可发酵的底物发酵的种类有很多,可发酵的底物 有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其中有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其中 以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最为重要。以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最为重要。 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 过程称为糖酵解过程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glycolysis),主,主 要分为四种途径:要分为四种途径:EMPEMP途径、途径、HMPHMP途途 径、径、EDED途径、途径、磷酸解酮酶途径磷酸解酮酶途径 丙酮酸代谢的多样性丙酮酸代谢的多样性 在无氧条件下,不同的微生在

9、无氧条件下,不同的微生 物分解丙酮酸后会积累不同的代谢产物。物分解丙酮酸后会积累不同的代谢产物。 酵母的三型发酵酵母的三型发酵:乙醇、甘油、甘油乙醇、甘油、甘油+乙醇乙醇+乙酸乙酸 细菌的乳酸发酵细菌的乳酸发酵 细菌的混合酸发酵:细菌的混合酸发酵:乙酸、乳酸、丙酸乙酸、乳酸、丙酸 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v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 子交给子交给NAD(P)+、FAD或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 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 产物并释放

10、出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v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在于:电子载体不是将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在于:电子载体不是将 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电子传,而是交给电子传 递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递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 若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为若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 (aerobic respiration)(aerobic respiration)。 若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为若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

11、为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anaerobic respiration)(anaerobic respiration)。 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包括某些碳氢化合物、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包括某些碳氢化合物、 脂肪酸和许多醇类。脂肪酸和许多醇类。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 (aerobic respiration) 葡萄糖经过糖酵解作用形成丙酮酸,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糖经过糖酵解作用形成丙酮酸,在发酵过程中, 丙酮酸在厌氧条件下转变成不同的发酵产物;丙酮酸在厌氧条件下转变成不同的发酵产物;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

12、d cycle,简称,简称TCA循环),被循环),被 彻底氧化生成彻底氧化生成CO2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TCATCA循环循环 三羧酸循环的主要产物三羧酸循环的主要产物 在三羧酸循环过程中,丙酮酸完全氧化为三个分子的在三羧酸循环过程中,丙酮酸完全氧化为三个分子的CO2, 同时生成四分子的同时生成四分子的NADH和一分子的和一分子的FADH2。 琥珀酰辅酶琥珀酰辅酶A在氧化成延胡索酸时,包含着底物水平磷酸化在氧化成延胡索酸时,包含着底物水平磷酸化 作用,由此产生一分子作用,由此产生一分子GTP。 电子传递系统电子传递系统 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过程中形成的在糖酵解和三羧

13、酸循环过程中形成的NADH和和FADH2 通过电子传递系统被氧化,最终形成通过电子传递系统被氧化,最终形成ATP,为微生物,为微生物 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电子传递系统是由一系列氢和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多酶电子传递系统是由一系列氢和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多酶 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体系; 电子传递系统中的氧化还原酶包括:电子传递系统中的氧化还原酶包括:NADH脱氢酶、脱氢酶、 黄素蛋白、铁硫蛋白、细胞色素、醌及其化合物。黄素蛋白、铁硫蛋白、细胞色素、醌及其化合物。 典型呼吸链组分及排列典型呼吸链组分及排列 高能低高能低OROR势势 低能高低能高OROR势势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某些厌氧

14、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某些厌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 呼吸。呼吸。 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像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像NO3-、 NO2-、SO42-、S2O32-、CO2等这类外源受体。等这类外源受体。 无氧呼吸也需要细胞色素等电子传递体,并在能量无氧呼吸也需要细胞色素等电子传递体,并在能量 分级释放过程中伴随有磷酸化作用,也能产生较多分级释放过程中伴随有磷酸化作用,也能产生较多 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但由于部分能量随电子转移传给最终电子受体,所但由于部分能量随电子转移传给最终电子受体,所 以生成的能量不如有氧呼吸产生的多

15、。以生成的能量不如有氧呼吸产生的多。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二、自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二、自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一些微生物可以从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一些微生物可以从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 同化合成细胞物质,这类细菌称为化能自同化合成细胞物质,这类细菌称为化能自 养微生物。养微生物。 它们在无机能源氧化过程中通过氧化磷酸它们在无机能源氧化过程中通过氧化磷酸 化产生化产生ATP。 自养型微生物的分类自养型微生物的分类 氨的氧化氨的氧化 硫的氧化硫的氧化 铁的氧化铁的氧化 氢的氧化氢的氧化 氨的氧化氨的氧化 NH3和和NO2-是可以用作能源的最普通的无机氮化合是可以用作能

16、源的最普通的无机氮化合 物,能被硝化细菌所氧化,硝化细菌可分为两个亚物,能被硝化细菌所氧化,硝化细菌可分为两个亚 群: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群: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 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先由亚硝化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先由亚硝化 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再由硝化细菌将亚硝酸氧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再由硝化细菌将亚硝酸氧 化为硝酸。由氨氧化为硝酸是通过这两类细菌依次化为硝酸。由氨氧化为硝酸是通过这两类细菌依次 进行的。进行的。 硝化细菌都是一些专性好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以分硝化细菌都是一些专性好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以分 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且大多数是专性无机营养型。子氧

17、为最终电子受体,且大多数是专性无机营养型。 它们的细胞都具有复杂的膜内褶结构,这有利于增加它们的细胞都具有复杂的膜内褶结构,这有利于增加 细胞的代谢能力。硝化细菌无芽孢,多数为二分裂殖细胞的代谢能力。硝化细菌无芽孢,多数为二分裂殖 ,生长缓慢,平均代时在,生长缓慢,平均代时在10h10h以上,分布非常广泛。以上,分布非常广泛。 硫的氧化硫的氧化 v硫杆菌能够利用一种或多种还原态或部分还原态的硫杆菌能够利用一种或多种还原态或部分还原态的 硫化合物硫化合物(包括硫化物、元素硫、硫代硫酸盐、多硫包括硫化物、元素硫、硫代硫酸盐、多硫 酸盐和亚硫酸盐酸盐和亚硫酸盐)作能源。作能源。 H2S首先被氧化成元

18、素硫,首先被氧化成元素硫, 随之被硫氧化酶和细胞色素系统氧化成亚硫酸盐,随之被硫氧化酶和细胞色素系统氧化成亚硫酸盐, 放出的电子在传递过程中可以偶联产生四个放出的电子在传递过程中可以偶联产生四个ATP。 亚硫酸盐的氧化可分为两条途径;亚硫酸盐的氧化可分为两条途径; 一是直接氧化成一是直接氧化成SO42-的途径,由亚硫酸盐的途径,由亚硫酸盐-细胞色细胞色 素素c还原酶和末端细胞色素系统催化,产生一个还原酶和末端细胞色素系统催化,产生一个 ATP; 二是经磷酸腺苷硫酸的氧化途径,每氧化一分子二是经磷酸腺苷硫酸的氧化途径,每氧化一分子 SO32-产生产生2.5个个ATP。 铁的氧化铁的氧化 从亚铁到

19、高铁状态铁的氧化,对于少数细菌来说从亚铁到高铁状态铁的氧化,对于少数细菌来说 也是一种产能反应,但从这种氧化中只有少量的也是一种产能反应,但从这种氧化中只有少量的 能量可以被利用。能量可以被利用。 亚铁的氧化仅在嗜酸性的氧化亚铁硫杆菌亚铁的氧化仅在嗜酸性的氧化亚铁硫杆菌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 研究。在低研究。在低pH环境中这种菌能利用亚铁氧化时放环境中这种菌能利用亚铁氧化时放 出的能量生长。出的能量生长。 v在该菌的呼吸链中发现了一种含铜蛋白质在该菌的呼吸链中发现了一种含铜蛋白质 (rusticyanin),它与几种细胞色素

20、,它与几种细胞色素c和一种细胞色和一种细胞色 素素a1氧化酶构成电子传递链。在电子传递到氧的过氧化酶构成电子传递链。在电子传递到氧的过 程中细胞质内有质子消耗,从而驱动程中细胞质内有质子消耗,从而驱动ATP的合成。的合成。 氢的氧化氢的氧化 氢细菌都是一些呈革兰氏阴性的兼性化能自养氢细菌都是一些呈革兰氏阴性的兼性化能自养 菌。它们能利用分子氢氧化产生的能量同化菌。它们能利用分子氢氧化产生的能量同化CO2, 也能利用其他有机物生长。也能利用其他有机物生长。 氢细菌的细胞膜上有泛醌、维生素氢细菌的细胞膜上有泛醌、维生素K2及细胞色及细胞色 素等呼吸链组分。素等呼吸链组分。 在氢细菌中,电子直接从氢

21、在氢细菌中,电子直接从氢 传递给电子传递系统,电子在呼吸链传递过程传递给电子传递系统,电子在呼吸链传递过程 中产生中产生ATP。 在多数氢细菌中有两种与氢的氧化有关的酶。一在多数氢细菌中有两种与氢的氧化有关的酶。一 种是位于壁膜间隙或结合在细胞质膜上的种是位于壁膜间隙或结合在细胞质膜上的不需不需 NAD+的颗粒状氧化酶的颗粒状氧化酶,它能够催化以下反应:,它能够催化以下反应: 2e2HH 2 该酶在氧化氢并通过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电子的过该酶在氧化氢并通过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电子的过 程中,可驱动质子的跨膜运输,形成跨膜质子梯程中,可驱动质子的跨膜运输,形成跨膜质子梯 度,为度,为ATP的合成提供动力

22、;的合成提供动力; 另一种是可溶性氢化酶,它能催化氢的氧化,而另一种是可溶性氢化酶,它能催化氢的氧化,而 使使NAD+还原的反应。所生成的还原的反应。所生成的NADH主要用于主要用于 CO2的还原。的还原。 三、能量转换三、能量转换 在产能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在产能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底物水平磷酸 化化和和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 储存于储存于ATP等高能分子中;等高能分子中; 对光合微生物而言,则可通过对光合微生物而言,则可通过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将光将光 能转变为能转变为化学能化学能储存于储存于ATP中。中。 1. 底物水平磷

23、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 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 可直接偶联可直接偶联ATP或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的合成,这种产生ATP 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 底物水平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底物水平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 于呼吸作用过程中。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例如,在例如,在EMP途径中,途径中,1,3-二磷酸甘油酸转二磷酸甘油酸转 变为变为3-磷酸甘油酸以及磷酸

24、烯醇式丙酮酸转变磷酸甘油酸以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 为丙酮酸的过程中都分别偶联着一分子为丙酮酸的过程中都分别偶联着一分子ATP的的 形成;形成; 在三羧酸循环过程中,琥珀酰辅酶在三羧酸循环过程中,琥珀酰辅酶A转变为琥转变为琥 珀酸时偶联着一分子珀酸时偶联着一分子GTP的形成。的形成。 2.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H和和FADH2可通过可通过 位于线粒体内膜和细菌质膜上的位于线粒体内膜和细菌质膜上的电子传递系统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将电子 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偶联着传递

25、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偶联着 ATP的合成,这种产生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的方式称为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一分子一分子NADH和和FADH2可分别产生可分别产生3个和个和2个个ATP。 化学渗透偶联假说化学渗透偶联假说 (chemiosmotic-coupling hypothesis) 英国学者米切尔英国学者米切尔(P.Mitchell)1961年提出化学渗透年提出化学渗透 偶联假说偶联假说(chemiosmotic-coupling hypothesis); 该学说的中心思想是电子传递过程中导致建立膜该学说的中心思想是电子传递过程中导致建立膜 内外质子浓度差内外质子

26、浓度差,从而将能量蕴藏在质子势中从而将能量蕴藏在质子势中,质子质子 势势推动质子由膜外进入胞内推动质子由膜外进入胞内,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存 在于膜上的在于膜上的F1-F0ATP酶偶联酶偶联ATP的形成的形成. F1-F0 ATP酶 3. 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 (photophosphorylation)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其实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其实 质是通过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以用于从质是通过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以用于从 CO2合成细胞物质;合成细胞物质; 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除了绿色植物外,还包括光合进行光合

27、作用的生物体除了绿色植物外,还包括光合 微生物,如藻类、蓝细菌和光合细菌微生物,如藻类、蓝细菌和光合细菌(包括紫色细菌、包括紫色细菌、 绿色细菌、嗜盐菌等绿色细菌、嗜盐菌等)。它们利用光能维持生命,同。它们利用光能维持生命,同 时也为其它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有机物。时也为其它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有机物。 光合磷酸化的基本概念光合磷酸化的基本概念 v光合色素光合色素 v光合单位光合单位 v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 环式光合磷酸化环式光合磷酸化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光合色素光合色素 光合色素是光合生物所特有的色素,是将光能转光合色素是光合生物所特有的色素,是将光能转 化为化学能的关键物质

28、。化为化学能的关键物质。 共分三类:叶绿素共分三类:叶绿素 (chl)或细菌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Bchl),类,类 胡萝卜素和藻胆素。胡萝卜素和藻胆素。 细菌叶绿素具有和高等植物中的叶绿素相类似的细菌叶绿素具有和高等植物中的叶绿素相类似的 化学结构,两者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的不同,以化学结构,两者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的不同,以 及由此而导致的光吸收特性的差异。及由此而导致的光吸收特性的差异。 光合单位光合单位 光合色素分布于两个光合色素分布于两个“系统系统”,分别称为,分别称为“光合系光合系 统统”和和“光合系统光合系统”。每个系统即为一个光合单。每个系统即为一个光合单 位,其光合色素的成分和比例

29、不同。位,其光合色素的成分和比例不同。 一个光合单位由一个光捕获复合体和一个反应中心一个光合单位由一个光捕获复合体和一个反应中心 复合体组成。光捕获复合体含有菌绿素和类胡萝卜复合体组成。光捕获复合体含有菌绿素和类胡萝卜 素,它们吸收一个光子后,引起波长最长的菌绿素素,它们吸收一个光子后,引起波长最长的菌绿素 (P870)激活,从而传给反应中心,激发态激活,从而传给反应中心,激发态P870可释可释 放出一个高能电子。放出一个高能电子。 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当一个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时,叶绿素性质当一个叶绿素分子吸收光

30、量子时,叶绿素性质 上即被激活,导致叶绿素上即被激活,导致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释放释放 一个电子而被氧化,释放出的电子在电子传递一个电子而被氧化,释放出的电子在电子传递 系统中的传递过程中逐步释放能量,这就是光系统中的传递过程中逐步释放能量,这就是光 合磷酸化的基本动力。合磷酸化的基本动力。 光合细菌光合细菌主要通过主要通过环式光合磷酸化环式光合磷酸化作用产生作用产生ATP,这这 类细菌主要包括紫色硫细菌、绿色硫细菌、紫色非硫类细菌主要包括紫色硫细菌、绿色硫细菌、紫色非硫 细菌和绿色非硫细菌。细菌和绿色非硫细菌。 环式光合磷酸化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产物只有环式光合磷酸化可在厌氧条

31、件下进行,产物只有ATP ,无,无NADP(H),也不产生分子氧。通常以下式表示环,也不产生分子氧。通常以下式表示环 式光合磷酸化作用:式光合磷酸化作用: n nA AT TP P h hv v B Bc ch hl l n nP Pi iN NA AD DP P 环式光合磷酸化环式光合磷酸化 z非环式光合磷酸化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z高等植物和蓝细菌进行高等植物和蓝细菌进行非环式光合磷酸化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反,反 应式为:应式为: 2 2 2 2 O O2ATP2ATP2H2H2NADPH2NADPH O O2H2H2Pi2Pi2ADP2ADP2NADP2NADP z有的光合细菌只有一个光合系统

32、,但也以非环式有的光合细菌只有一个光合系统,但也以非环式 光合磷酸化的方式合成光合磷酸化的方式合成ATP,反应式为:,反应式为: S SATPATPH HNADPHNADPH hvhv chlchl PiPiADPADPH HNADNAD 2 2 第三节第三节 耗能代谢耗能代谢 微生物利用能量代谢所产生的能量、中间产物微生物利用能量代谢所产生的能量、中间产物 以及从外界吸收的小分子,合成复杂的细胞物以及从外界吸收的小分子,合成复杂的细胞物 质的过程称为合成代谢。质的过程称为合成代谢。 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能量由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能量由ATP和质子动力提供;和质子动力提供; 1.1. COCO2 2的

33、固定的固定 CalvinCalvin循环循环 还原性还原性TCATCA途径途径 还原的单羧酸环还原的单羧酸环 CO CO 2 2 是自养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异养微生物也能是自养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异养微生物也能 利用利用 CO CO 2 2 作为辅助的碳源。将空气中的作为辅助的碳源。将空气中的 CO CO 2 2 同同 化成细胞物质的过程,称为化成细胞物质的过程,称为 CO CO 2 2 的固定作用的固定作用。 Calvin Calvin 循环循环 又称又称:核酮糖二磷酸途径核酮糖二磷酸途径 或或 还原性戊糖循环还原性戊糖循环。 同化同化COCO2 2 : :为自养生物 为自养生物 固定固定CO2

34、的主导途径的主导途径。 三阶段三阶段 : CO 2 的固定;被固定的的固定;被固定的 CO 2 的还原;的还原; CO 2 受体的再生。受体的再生。 精简的精简的CalvinCalvin循环循环 C C6 6( (不稳定中间物不稳定中间物) ) 二磷酸二磷酸- -核酮糖核酮糖 磷酸磷酸- -甘油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磷酸磷酸- -戊糖戊糖 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葡萄糖葡萄糖 COCO2 2 ADP+Pi ADP+Pi ATP ATPNAD(P)H2NAD(P)H2 NAD(P)+ NAD(P)+ CO CO 2 2 的固定的固定 CO CO 2 2 的还原的还原

35、CO CO 2 2 受体受体 的再的再 生生 还原性还原性TCATCA途径途径 这个途径是在光合细菌、绿琉细菌中发现的。这个途径是在光合细菌、绿琉细菌中发现的。 乙酰乙酰 CoA 还原羧化为丙酮酸,后者在丙酮酸羧化酶还原羧化为丙酮酸,后者在丙酮酸羧化酶 的催化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随即被羧化为草酰的催化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随即被羧化为草酰 乙酸,草酰乙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化为琥珀酰乙酸,草酰乙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化为琥珀酰 CoA , 再被还原羧化为再被还原羧化为 -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 酮酮 戊二酸转化为戊二酸转化为 柠檬酸后,裂解成乙酸和草酰乙酸。乙酸经乙酰柠檬酸后,裂解成乙酸和草酰乙

36、酸。乙酸经乙酰 - CoA ,从而合成酶催化生成乙酰,从而合成酶催化生成乙酰 CoA ,从而完成循,从而完成循 环反应。环反应。P115 每循环每循环次,可固定四分子次,可固定四分子 CO 2 ,合成一分子草酰,合成一分子草酰 乙酸,消耗三分子乙酸,消耗三分子 ATP 、两分子、两分子 NAD(P)H 和和分子分子 FADH 2 。 还原的单羧酸环还原的单羧酸环 这个体系与还原羧酸循环不同,不需要这个体系与还原羧酸循环不同,不需要ATP , 只要有铁氧还蛋白只要有铁氧还蛋白 Fd(red) 就可运转。就可运转。 Fd(red) 由由 H 2 或或 NADH 2 提供电子生成。光合细菌也提供电子

37、生成。光合细菌也 有可能利用这个体系把有可能利用这个体系把 CO 2 换成乙酸。换成乙酸。 P115 2 2、生物固氮、生物固氮 微生物将氮还原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微生物将氮还原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近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近5050个属,包括细菌、放个属,包括细菌、放 线菌和蓝细菌线菌和蓝细菌 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以及其他生物的关系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以及其他生物的关系 ,可以把它们分为三大类,可以把它们分为三大类 自生固氮菌自生固氮菌 共共 生固氮生固氮 菌菌 联合固氮菌联合固氮菌 a.a.自生固氮自生固氮 菌菌 一类不依赖与它种生物共生而能独立进行固一类不依

38、赖与它种生物共生而能独立进行固 氮的生物氮的生物 自自 生生 固固 氮氮 菌菌 好氧:固氮菌属、氧化亚铁硫好氧:固氮菌属、氧化亚铁硫 杆菌属、蓝细菌等杆菌属、蓝细菌等 兼性厌氧:克雷伯氏菌兼性厌氧:克雷伯氏菌 属、红螺菌属等属、红螺菌属等 厌氧:巴氏梭菌、着色菌属厌氧:巴氏梭菌、着色菌属 、縁假单脃菌属等、縁假单脃菌属等 b.b.共生固氮菌共生固氮菌 必须与它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才能进行固氮的生物必须与它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才能进行固氮的生物 共共 生生 固固 氮氮 菌菌 非豆科:弗兰克氏菌属等非豆科:弗兰克氏菌属等 满江红:满江红鱼腥满江红:满江红鱼腥 蓝细菌等蓝细菌等 根根 瘤瘤 豆科植物:根瘤菌

39、属等豆科植物:根瘤菌属等 植植 物物 地衣:鱼腥蓝细菌属等地衣:鱼腥蓝细菌属等 c.c.联合固氮菌联合固氮菌 必须生活在植物根际、叶面或动物肠必须生活在植物根际、叶面或动物肠 道等处才能进行固氮的生物道等处才能进行固氮的生物 联联 合合 固固 氮氮 菌菌 根际:生脂固氮根际:生脂固氮 螺菌芽胞杆菌属螺菌芽胞杆菌属 等等 叶面:克雷伯氏菌属、固氮菌属等叶面:克雷伯氏菌属、固氮菌属等 动物肠道: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动物肠道: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 固氮的过程固氮的过程-生化途径生化途径 呼吸呼吸 阻氧屏障阻氧屏障 N N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ATP ADP+Pi 2H+,2e 发酵发酵 (HN

40、 NH)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NAD(P)H2 FD PII PI 2H+,2e (Fld) H2N N2H 2H+,2e 总式总式 2NH3 N2 + 6 e + 6 H+ + 12 ATP 2 N3H + 12 ADP + 12 Pi e e- - 3.二碳化合物的同化二碳化合物的同化 兼用代谢途径:在分解与合成代谢中具有双重功能兼用代谢途径:在分解与合成代谢中具有双重功能 之途径,如之途径,如TCA; 代谢物回补途径:能补充兼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代代谢物回补途径:能补充兼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代 谢而消耗的中间代谢产物的反应。谢而消耗的中间代谢产物的反应。 主要有:乙醛酸循环途径和甘油酸途径主要

41、有:乙醛酸循环途径和甘油酸途径 乙醛酸循环途径乙醛酸循环途径 组成:三羧酸循环和另外的两种酶:异柠檬酸组成:三羧酸循环和另外的两种酶:异柠檬酸 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P117 甘油酸途径甘油酸途径 当微生物以甘氨酸、乙醇酸和草酸作为底物时,则当微生物以甘氨酸、乙醇酸和草酸作为底物时,则 通过甘油酸途径补充通过甘油酸途径补充TCA的中间产物。的中间产物。 甘油酸途径:由乙醛酸生成甘油酸的途径,称为。甘油酸途径:由乙醛酸生成甘油酸的途径,称为。 P117 3.其它耗能反应其它耗能反应 运动运动:在真核微生物中,鞭毛和纤毛均具有在真核微生物中,鞭毛和纤毛均具有ATP酶,水解酶,

42、水解 ATP产生自由能。目前尚未在细菌鞭毛中发现有产生自由能。目前尚未在细菌鞭毛中发现有ATP酶。质酶。质 子动力?细胞内的子动力?细胞内的ATP的水解?的水解? 运输运输:目前认为营养物质跨膜运输有四种机制:扩散、促目前认为营养物质跨膜运输有四种机制:扩散、促 进扩散、主动运输和膜泡运输。其中主动运输和膜泡运输需进扩散、主动运输和膜泡运输。其中主动运输和膜泡运输需 要消耗能量。要消耗能量。 生物发光生物发光:两种特殊成分:荧光色素酶和一种长链脂肪两种特殊成分:荧光色素酶和一种长链脂肪 族醛。族醛。NADPH是主要的电子供体是主要的电子供体 。当活化的酶返回到基态。当活化的酶返回到基态 时,若

43、无醛存在,光量就低。由于生物发光与普通的电子传时,若无醛存在,光量就低。由于生物发光与普通的电子传 递争夺递争夺NADPH的电子,因此当电子体系被抑制剂阻断时,的电子,因此当电子体系被抑制剂阻断时, 发光的强度就见增大。发光的强度就见增大。 第四节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微生物细胞代谢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酶的作用来微生物细胞代谢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酶的作用来 实现的实现的 调调 节节 类类 型型 酶合成调节酶合成调节 酶活性调节酶活性调节 调节的是已有酶调节的是已有酶 分子的活性,是分子的活性,是 在酶化学水平上在酶化学水平上 发生的发生的 调节的是酶分子调节的是酶分子 的合

44、成量,是在的合成量,是在 遗传学水平上发遗传学水平上发 生的生的 1.1.代谢调节代谢调节 原核基因的表原核基因的表 达调控达调控 一一. 酶活性调节酶活性调节 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 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这种调节方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这种调节方 式可以使微生物细胞对环境变化作出迅速地反应。式可以使微生物细胞对环境变化作出迅速地反应。 酶活性调节受多种因素影响,底物的性质和浓度,环酶活性调节受多种因素影响,底物的性质和浓度,环 境因子,以及其它酶的存在都有可能激活或控制酶的境因子,以及其它酶的

45、存在都有可能激活或控制酶的 活性。酶活性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活性。酶活性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变构调节变构调节和和酶酶 分子的修饰分子的修饰调节。调节。 1.变构调节变构调节 v在某些重要的生化反应中,反应产物的积累往往会在某些重要的生化反应中,反应产物的积累往往会 抑制催化这个反应的酶的活性,这是由于反应产物抑制催化这个反应的酶的活性,这是由于反应产物 与酶的结合抑制了底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与酶的结合抑制了底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 v在一个由多步反应组成的代谢途径中,末端产物通在一个由多步反应组成的代谢途径中,末端产物通 常会反馈抑制该途径的第一个酶,这种酶通常被称常会反馈抑制该途径的第

46、一个酶,这种酶通常被称 为为变构酶(变构酶(allosteric enzyme)。 末端产物对酶活的反馈抑制末端产物对酶活的反馈抑制 v i u v w z v U V W X 中中 间间 产产 物物 末末 端端 Z Z 产产 物物 反反 馈馈 抑抑 制制 2. 修饰调节修饰调节 v修饰调节是通过修饰调节是通过共价调节酶共价调节酶来实现的。共价调节酶来实现的。共价调节酶 通过通过修饰酶修饰酶催化其多肽链上某些基团进行可逆的共催化其多肽链上某些基团进行可逆的共 价修饰,使之处于活性和非活性的互变状态,从而价修饰,使之处于活性和非活性的互变状态,从而 导致调节酶的活化或抑制,以控制代谢的速度和方导

47、致调节酶的活化或抑制,以控制代谢的速度和方 向。向。 可逆共价调节的类型可逆共价调节的类型 目前已知有多种类型的可逆共价调节蛋白:磷酸化目前已知有多种类型的可逆共价调节蛋白:磷酸化/ 去磷酸化;乙酰化去磷酸化;乙酰化/去乙酰化;腺苷酰化去乙酰化;腺苷酰化/去腺苷酰去腺苷酰 化;尿苷酰化化;尿苷酰化/去尿苷酰化;甲基化去尿苷酰化;甲基化/去甲基化;去甲基化;S- S/SH相互转变;相互转变;ADPR化化/去去ADPR化等化等 酶促共价修饰与酶的变构调节的关系酶促共价修饰与酶的变构调节的关系 差异:差异:酶促共价修饰对酶活性调节是酶分子共价键发生了改酶促共价修饰对酶活性调节是酶分子共价键发生了改

48、变,即酶的一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在别构调节中,酶分子变,即酶的一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在别构调节中,酶分子 只是单纯的构象变化。只是单纯的构象变化。 在酶分子发生磷酸化等修饰反应时,一般每个亚基消在酶分子发生磷酸化等修饰反应时,一般每个亚基消 耗一分子耗一分子ATP,比新合成一个酶分子所耗的能量要少,比新合成一个酶分子所耗的能量要少 得多。因此,这是一种得多。因此,这是一种体内较经济的代谢调节体内较经济的代谢调节方式。方式。 酶促共价修饰对调节信号具放大效应,其催化效率比酶促共价修饰对调节信号具放大效应,其催化效率比 别构酶调节要高。别构酶调节要高。 二分支合成途径调节二分支合成途径调节 共同特

49、点:每个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控制共同特点:每个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控制分支点后分支点后 的第一个酶,同时每个末端产物又对的第一个酶,同时每个末端产物又对整个途径整个途径的第的第 一个酶有部分的抑制作用,分支代谢的反馈调节方一个酶有部分的抑制作用,分支代谢的反馈调节方 式有多种。式有多种。 1.同功酶同功酶 同功酶是指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同功酶是指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 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特点:在分支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有几种结构不同的一特点:在分支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有几种结构不同的一 组同功酶,每一种代谢终产物只对一种组同

50、功酶,每一种代谢终产物只对一种同功酶同功酶具有反具有反 馈抑制作用,只有当几种终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完馈抑制作用,只有当几种终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完 全阻止反应的进行。全阻止反应的进行。 这种调节方式的著名的例子是大肠杆菌天门冬氨酸族这种调节方式的著名的例子是大肠杆菌天门冬氨酸族 氨基酸的合成。有三个天门冬氨酸激酶催化途径的第氨基酸的合成。有三个天门冬氨酸激酶催化途径的第 一个反应,分别受赖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的调节。一个反应,分别受赖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的调节。 2. 协同反馈抑制协同反馈抑制 协同反馈抑制:在分支代谢途径中,几种末端产物协同反馈抑制:在分支代谢途径中,几种末端产物 同时

51、都过量,才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具有抑制作用。同时都过量,才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具有抑制作用。 若某一末端产物单独过量则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无若某一末端产物单独过量则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无 抑制作用。抑制作用。 例如,在多粘芽孢杆菌(例如,在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合)合 成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的途径中,终点产物苏成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的途径中,终点产物苏 氨酸和赖氨酸协同抑制天门冬氨酸激酶。氨酸和赖氨酸协同抑制天门冬氨酸激酶。 3. 累积反馈抑制累积反馈抑制 累积反馈抑制:在分支代谢途径中,任何一种末端产物过量时累积反馈抑制:在分支代谢途径中,任何一种末端产物过量时 都能

52、对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起抑制作用,而且各种末端产物都能对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起抑制作用,而且各种末端产物 的抑制作用互不干扰。当各种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它们的抑的抑制作用互不干扰。当各种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它们的抑 制作用是累加的。制作用是累加的。 如果末端产物如果末端产物H单独过量时,抑制单独过量时,抑制AB酶活性的酶活性的40%,剩余酶活,剩余酶活 性为性为60%,如果末端产物,如果末端产物Z单独过量时抑制单独过量时抑制AB酶活性的酶活性的30%, 当当HZ同时过量时,其抑制活性为:同时过量时,其抑制活性为:40%+(1-40%) 30%=58%。 累积反馈抑制最早是在大肠杆菌的谷氨酰胺合

53、成酶的调节过程累积反馈抑制最早是在大肠杆菌的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调节过程 中发现的,该酶受中发现的,该酶受8个最终产物的积累反馈抑制。个最终产物的积累反馈抑制。 4. 顺序反馈抑制顺序反馈抑制 顺序反馈抑制顺序反馈抑制:分支代谢途径中的两个末端产物,不分支代谢途径中的两个末端产物,不 能直接抑制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而是分别抑制能直接抑制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而是分别抑制 分支点后的反应步骤,造成分支点上中间产物的积分支点后的反应步骤,造成分支点上中间产物的积 累,这种高浓度的中间产物再反馈抑制第一个酶的累,这种高浓度的中间产物再反馈抑制第一个酶的 活性。因此,只有当两个末端产物都过量时,才能活性

54、。因此,只有当两个末端产物都过量时,才能 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起到抑制作用。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起到抑制作用。 枯草芽孢杆菌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就采取枯草芽孢杆菌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就采取 这种方式进行调节。这种方式进行调节。 第五节第五节 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 1.1.概念概念 初级代谢初级代谢: 一般将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一般将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 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 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 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 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指

55、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 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 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 产物,即为产物,即为。 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特点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特点 次级代谢与初级代谢关系密切次级代谢与初级代谢关系密切:初级代谢的初级代谢的中间产中间产 物物往往是次级代谢的前体,如糖酵降解过程中的往往是次级代谢的前体,如糖酵降解过程中的 乙酰乙酰 CoA 是合成四环素、红霉素的前体;是合成四环素、红霉素的前体; 次级代谢一般在菌体对数生长后朗或稳定期间进次级代谢一般在菌体对数生长后朗或稳定期间进 行,但

56、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行,但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次级代谢不像初级代谢那样有明确的生理功能,次级代谢不像初级代谢那样有明确的生理功能, 因为次级代谢途径即使被阻断,也不会影响菌体因为次级代谢途径即使被阻断,也不会影响菌体 生长繁殖。生长繁殖。 次级代谢的调节次级代谢的调节 v诱导作用及产物的反馈抑制。诱导作用及产物的反馈抑制。 l碳、氮代谢物的调节作用;碳、氮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l初级代谢对次级代谢的调节初级代谢对次级代谢的调节; 与初级代谢类似,次级代谢的调节过程中也有酶活与初级代谢类似,次级代谢的调节过程中也有酶活 性的激活和抑制及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由于次级性的激活和抑制及酶合成的诱导

57、和阻遏。由于次级 代谢一般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因此次级代谢必代谢一般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因此次级代谢必 然会受到初级代谢的调节。然会受到初级代谢的调节。 次级代谢产物一般在菌体对数生长后期或稳定期间合次级代谢产物一般在菌体对数生长后期或稳定期间合 成,这是因为在菌体生长阶段,被快速利用的碳源的成,这是因为在菌体生长阶段,被快速利用的碳源的 分解物阻遏了次级代谢酶系的合成。因此,只有在对分解物阻遏了次级代谢酶系的合成。因此,只有在对 数后期或稳定期,这类碳源被消耗完之后,解除阻遏数后期或稳定期,这类碳源被消耗完之后,解除阻遏 作用,次级代谢产物才能得以合成。作用,次级代谢产物才能得以合成。

58、在次级代谢中也存在着诱导作用,例如,巴比妥虽不在次级代谢中也存在着诱导作用,例如,巴比妥虽不 是利福霉素的前体,也不掺入利福霉素,但能促进将是利福霉素的前体,也不掺入利福霉素,但能促进将 利福霉素利福霉素SV转化为利福霉素转化为利福霉素B的能力。的能力。 小 结 1. 微生物的代谢可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但它是一个整体微生物的代谢可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但它是一个整体 过程,保证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过程,保证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2. 微生物代谢类型多种多样。微生物代谢类型多种多样。 v异养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以有机物为生物氧化基异养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以有机物为生物氧

59、化基 质,氧和其它无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通过有氧呼吸或无氧质,氧和其它无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通过有氧呼吸或无氧 呼吸产生能量和合成细胞的前体物质。呼吸产生能量和合成细胞的前体物质。 v有些异养微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以代谢中间产物为生物氧化有些异养微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以代谢中间产物为生物氧化 基质和最终氢受体,产生少量能量和乳酸、乙醇、乙酸、甲基质和最终氢受体,产生少量能量和乳酸、乙醇、乙酸、甲 酸、丁酸等发酵产物。酸、丁酸等发酵产物。 v自养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氨、硫、铁、自养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氨、硫、铁、 氢)氢) ,获得能量并通过同化二氧化碳和其它无机盐合成细胞,获得能量并通过同化二氧化碳和其它无机盐合成细胞 物质。物质。 3. 微生物将化学能和光能转变为生物能,将这些能量微生物将化学能和光能转变为生物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