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奉化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奉化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 前言 今后五到十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 关键时期。分析把握农业发展方向,理清农业发展思路,既对我市实现农 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 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这一背景,市政府决定编制奉化 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以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宁波市农业 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以奉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奉化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 年 2030 年)、 奉化市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 ,参考奉化市旅游
2、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奉化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2006 年 2010 年)、奉化市服务业 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专项规划,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提出总 体思路、功能分区、发展重点、项目布局和保障措施。本规划是党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之后编制的第一个农业产业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统一,确保农业资源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农业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条件下编制的农业产业 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的原则,在明确 功能分区、发展重点、项目布局时体现前瞻性、原
3、则性、导向性。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整个奉化市区域。 规划期限分近期( 2006-2010 ) 和远期( 2011-2020 )两个阶段,以近期为主,对远期进行展望。规划 共分七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我市“十一五”时期发展的现实基础与背景, 第二 部分提出“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第三部分提出功能区 划,第四部分提出发展重点,第五部分提出重点产业项目布局,第六部分 提出支撑条件,第七部分提出保障措施。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背景 奉化市地处浙东滨海丘陵地带,位于宁绍平原东南部,行政辖区面积 1349.4 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 1253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61 公里。经过 撤乡扩镇建街
4、道, 2004 年,奉化设 6个镇, 5个街道,有行政村 354 个, 总人口 47.9 万人。 奉化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是个山、水、田、 地、海齐全的农业经济综合地区。全市土地面积 125.3 千公顷,其中农用 地面积 104.6 千公顷,占 83.5% ,建设用地 8.3 千公顷,占 6.6% ,未利用 地面积 12.4 千公顷,占 9.9%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 26.8 千公顷,占全市 土地总面积(下同)的 21.1% ,园地面积 11.4 千公顷,占 9%,林地面积 62.9 千公顷,占 49.6% ,其他农用地面积 3.5 千公顷,占 2.9% 。当保证率 为
5、90%时,水资源总量为 6.3 亿立方米,目前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 3.2 亿立方米,海域面积 102 平方公里,全市有大小水库山塘 2300 座,其中 大(二)型水库 2 座,小(一)型水库 15 座,小(二)型水库 73 座,山 塘水库 2210 座。大小海塘 71 条,总长度 41.4 公里,其中二十年一遇防潮 标准海塘 24.74 公里。 2004 年,奉化农村人口约 38 万,占全市总人口的 79.2% ,是一个以 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城市。在农村人口中,农村实有劳动力总数 24.5 万,男 女劳动力比为 1:0.89 。按照生产部门分类,从事农林牧副渔业 9.9 万,其 他行业 14
6、.7 万。 2004 年,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 32.9 万千瓦,其中粮食生产和田间作 业机械 3 万千瓦,占 9.1% ;农用运输机械 10 万千瓦,占 30.4% ;农副产 品加工机械 3.3 万千瓦,占 10% ;园林和农田基本建设机械 0.4 万千瓦, 占 1.2% ;渔业机械 10.7 万千瓦,占 32.6% 。上路拖拉机 1898 台,驾驶员 1770 名。 (一)现实基础 “十五”以来,我市积极应对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矛盾,及时 调整工作重点,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坚持走科技兴农和效益农业之 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坚定不移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上 了一个新的台阶,
7、为“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阶段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 础。 1、农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十 五”前四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 7.2% ,到2004 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 到 18.1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32.2%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递增 6.7% , 到 2004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225 元,比 2000 年增加 1798 元,是历 史上增长最快时期。 2、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扎实的产业基础。“十 五”以来,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调 整产业结构,狠抓农产品基地建设,狠抓新品种、新
8、技术引进,具有奉化 特色的六大主导产业日益凸现,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到 2004 年,全市水蜜 桃面积达到 4.5 万亩,比 2000 年增加 2.91 万亩;花卉面积达到 10.5 万亩, 比 2000 年增加 8.72 万亩;芋艿面积达到 2 万亩;草莓面积达到 7500 亩, 比 2000 年增加 4744 亩;竹笋面积达到 28.3 万亩,其中雷笋面积 4.5 万亩, 比 2000 年增加 5000 亩;海水养殖面积达到 4.7 万亩,比 2000 年增加 4000 亩。 2004 年全市六大主导农产品产值达到 13.1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的 70% 。 3、农业加工企业不断壮大
9、,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 础。“十五”以来,我市通过“技改贴息、基地补助、促销补贴”等方式,大力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还通过举办农业产业化信息发布会,开展农技人 员联企业、联基地等服务活动,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到 2004 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 265 家,比 2000 年增加 90 家,加工农产品 20 万吨,实现产值 18 亿元,分别比 2000 年增长 38.5%和 33.3% 。其中年 产值超过 500 万元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 35 家,宁波市级农业龙 头企业达到 15 家,滕头园林、绿之健、今日食品 3 家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 均超亿元
10、。到2004 年底,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国际、 国内食品安全和企 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共计 31项,其中ISO系列认证9项,HACCP认 证 11 项,美国 FDA 登记 2 项,欧盟注册 2 项,有机认证 5 家,其他认证 2 项。 4、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了 物质和技术基础。“十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近亿元,完成大 小水利工程 500 余处;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资金 6610.2 万元,投 入农业产业开发资金 8050 万元,改造低产地 11 万亩,建设标准农田 3.4 万亩。投入农业技术资金 1500 万元,引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
11、100 项,推 广应用面积 30 万亩(次),引进农业新品种 150 只,推广种养面积 80 万 亩(次)。 5、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不断推进,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了社会 化的组织基础。“十五”以来我,市通过全面实施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品牌战略, 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取得了突破。 到 2004 年底,全市农产品共有国家原 产地标记认证 4 只,有机食品 3 只,绿化食品 2 只,无公害农产品 9 只, 无公害产地 11 个,宁波市名牌产品 12 只,省名牌产品 3 只。 18 只农产品 制订了 35 项种养技术规程和产品地方标准, 实施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 6 万 亩。获得了中国花木、水蜜桃、芋
12、艿头、草莓、青梅之乡称号。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我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农业产 业发展空间有限,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区域相对集中,与粮田保护的矛 盾日益突出,制约农业种养结构的调整和特色基地规模的扩大。二是农业 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沟、渠等农 田基本设施和产地环境等还达不到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要求。三是农 业集约化程度比较低,龙头企业数量相对偏少,总体规模不大,对农业的 带动和支撑力度不足;农业生产仍以家庭经营为主,制约农业产业和规模 化发展,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四是农业服务机制不够健全,技术力量 不足,推广手段落后,推广体系薄弱;市场信息不对称
13、,农业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的作用不明显的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五 是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还不足,农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农产品加工 流通企业流动资金季节性严重短缺, 农业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 制约农业的发展。六是农产品出口环境不容乐观,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有待 加强。国际贸易摩擦,汇率调整,一些发达国家频频对我国农产品实行“绿 色壁垒”和反倾销措施,制约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二)发展背景 “十一五”时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农业作为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同样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1、国际、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了
14、广阔的 空间。根据专家预测,未来 5 年,世界经济将保持 3%左右的增长,其中发 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超过 5% 。全国经济将保持 8%左右的增长,特别是沿 海发达地区人均 GDP 超过 3000 美元以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的迅速 发展起飞期。国际、国内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会给我市外向度相对较 高的农业发展带来日益宽松的环境。首先是农业产业地位确立,农业将日 益受到非农业资本的关注,工商资本对农业的投入将会持续增加;其次是 区域经济的合作加强,将为我市引进农业技术、农业新品种、先进的农业 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提供更多的机会;再次是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 给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同
15、时,国际国内之间、区域之间农产 品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2、较好的政策环境,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党的十六 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发展中的最根本 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相继出台了扶持粮食 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税费 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由于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和长期 性,“十一五”时期一系列支撑“三农”的政策将会持续贯彻执行,力度将会继 续加大。这必将会给“十一五”时期我市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
16、、城市化、工业化加速推进,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我 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加速推进 阶段。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一方面拓展了农产品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将吸 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既有利于农村经济收入的增加,更有利于 农业资源的相对集中经营,为农业产业化、基地化、组织化发展创造条件, 为进一步培育专业化、规模化和竞争力较强的农业经济主体创造条件。工 业化的加速推进,必将带动工农联动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随 着消费领域的工业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加剧,工业向农业、农村领域拓 展市场的力度将会加大,特别是对农业消费的开拓力度将会更大,这将推 进农业
17、机械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推进农业技术革新,促进农业发展。 我市处于沿海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将会面临这一机遇。同时,城市化、工 业化与农业发展在资源争夺上将会更加激烈,必须加以妥善处理。 4、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特征的消费升级的发展,为“十一五”农业发展拓 展新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一方面带动了居 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消费升级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环境问题、食品安 全问题等日益突出, 推动了消费升级, 催生了以“生态”为特征的城市绿色建 设、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绿色食品等发展,对农产品需求不断提出 新的要求。近年来,这种以“生态”为特征的消费在发达地区,特别是大中城 市日益
18、兴起, “十一五”时期这种消费趋势将保持发展。这既是对传统农业的 一种挑战,更是农业发展的机遇。 纵观“十一五”时期农业发展背景,既有不可多得的机遇, 也面临不少的 挑战。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和宁波市委“六大联动”部署,围绕农业农 村现代化和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以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坚定不移 地实施“品牌立农、科技兴农、产业强农”战略,以市场为导向、 效益为中心, 推进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带建设,营造特色优势、生态优势、 市场优势,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
19、省精品农业大市、 效益农业强市、生态农业名市,宁波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上述总体思路的核心在于坚持“一个指导”,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三大 建设”,营造“三个优势”,实现“一个目标”。 坚持“一个指导”,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市场调节为基础,规划为指导, 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按照“两特一广”(特定区域、特定品质和广泛市场)的特色产业的基本内涵 和特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推广现代生产技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实施“三大战略”,就是品牌立农战略、科技兴农战略、产业强农战 略。品牌战略就是以
20、品牌来占领市场,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特别是在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现实情况下,只有品牌响、质量高的产 品才能有市场,有了市场才能有发展。我市要积极依托现有特色产品基础, 以技术为支撑,以营销、策划的手段,创立自己品牌农产品,唱响品牌知 名度,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科技兴农战略就是以农业技术的创新、 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农业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先进技术的支撑。 针对我市农业技术原创能力弱的特点,一方面要积极的引进人才,提高创 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和交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 产业强农战略就是要以
21、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规模效益显著的主导产业支 撑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产品是产业的基础,产业是整个农业的基础,没 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就没有强大的稳定的农业。我市要按照主导产业多元化 思路,以特色产品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推进基地 建设,做强做大特色产业。 推进“三大建设”,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 依托现有资源推进龙头企 业建设、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带建设。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发动 机,龙头企业健康发展、竞争力强,才能保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推进龙 头企业建设,就是要积极引导、扶持农业优势企业健康发展,为我市产业 发展提供动力。农产品基地建设是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 措
22、,也是产业发挥规模经济的基础, 要积极按照“两特一广”的要求和现有发 展基础,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带建设就是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 生产、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形成符合我市资源特征 和功能分区要求、布局合理的产业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 营造“三个优势”,就是要做足做好特色、生态、市场三篇文章,营 造特色、生态、市场三方面优势。特色就是立足特色资源,面向特定市场, 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定位,开发一批特色产品。生态优 势就是立足我市良好的生态资源,运用生态型的生产技术和理念,开发一 批生态产品,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就是要大力开拓市场,加
23、 强市场营销队伍建设和目标市场的培育,形成广覆盖的市场体系。 实现“一个目标”,就是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精品农业大市、 效益农 业强市、生态农业名市,宁波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农业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把握消费需求多样性和消费升级规律,坚 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在不断变化的 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农业资源的配置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 断地培育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农业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产业和具 有市场竞争力的主体集聚,提高资源和要素的利用效率。 2、坚持政府引导的原则。 鉴于
24、农业是弱势产业和农业主体分散的特征, 要坚持政府引导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政府引导要立足预期 性、指导性、宏观性,注重发挥规划和政策的指导性,注重发挥政府信息 的主导性和预期性,强化政府在引导中的服务功能,起好桥梁作用,推动 农业技术、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 3、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原则。要综合考虑各地的经济基础、资源条件、 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 规律,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力,扬长避短、突出地方特色,优先发展具有 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使不同区域都能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 做大做强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形成我市依托都市、服务都市的现代农业 新格
25、局。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市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十 分宝贵,因此发展优势农产品,应特别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处理好开发 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发展,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对生产技术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大力推行生态农业、节本农业和无公害 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的共同发展,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5、坚持产业联动的原则。产业联动和产业细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趋势,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农业发展要立足农业、跳出农业,以工业 的理念来经营农业产业, 以先进的工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更新, 以农产品加工工业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以现代贸易流通机制和理念来
26、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着眼于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 优势产业带的打造,促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营销一体化发展,把 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强产业。农业发展要与城市化发展相互动,在城市化 发展中寻找解决制约农业发展问题的办法和农业发展的市场机会,大力拓 展生态农业、城郊农业。 (三)发展目标 今后五到十五年,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全省精品农业大 市、效益农业强市、生态休闲农业名市”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三大战略”, 推进“三大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一批高品质、高 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植一批贸 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
27、力争到 2010 年基本建立起以特色产品、 农业精品 为主体,现代生产经营方式为支撑,布局合理、市场竞争力较强,规模效 益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并再通过十年努力,到 2020 年,建成具有核 心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全省精品农业大市、效益农业强 市、生态农业名市的战略目标。具体目标: ( 1)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到 2010 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 24 亿 元以上,年均递增 5%,到 2020 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 40 亿元以上。农 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6% ,到 2010 年达到 9400 元。 (2)实现品牌农业持续发展,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再创农业品牌 10 只,到
28、2010 年品牌农产品销售额占全市农产品销售额的 30% 以上,到 2020 年品牌农产品销售额占全市农产品销售额的 70% 以上。 (3)实现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在保持现有六大主导产 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按照主导产业多元化发展思路,力争做大做强种子种 苗等六个特色产业,形成“ 6+6 ”的产业格局,到 2010 年主导产业的产值占 全市农业产值的 80% 以上,到 2020 年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 的 90% 以上。 ( 4)实现新型农业形态持续发展,到 2010 年,生产、生态和生活相 融合的近郊农业、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 (5)实现农业技术的持续
29、发展,今后五到十五年,持续加强农业技术 投入和创新,良种覆盖率保持 98% 以上,新技术不断引进推广应用。 ( 6)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到 2010 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32 亿元,年均递增 10% 以上,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 65%以上;到 2020 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70 亿元,年均增长 8% 以上。 (7)实现农业组织化持续发展。农业中介组织不断扩大,各大主导产 业基本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中介组织成为农业产业化技术进步和市场 拓展的指导力量。 (8)实现农业资源、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耕地资源 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得
30、 到控制,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到 2010 年,完成农田林网建设,生态公 益林 40.3 万亩,园林式村庄 20 个。 三、农业分区 (一)农业分区的基本原则 功能分区就是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它是产业布局的基础。 功能区划遵守以下四条原则:一是以现实发展基础为依据的原则;二是以 比较优势归纳差异性的原则;三是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生产习惯相结 合的原则;四是以产业链和功能相对完整的原则。 (二)总体分区 按照上述区划原则,结合我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农业资源分布状况、 产业基础及城市空间结构, “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的时间,我市农业产业发 展总体上形成三大功能区,即:东部海洋农业区、中部
31、近郊型农业区和西 南部生态农业区。 东部海洋农业区。空间范围包括莼湖、裘村、松岙三镇。总面积 324.9 平方公里,总人口 10.4 万人,耕地面积 0.52 万公顷。本区北面有丘 陵,南临象山港。象山港内水域风平浪静,渔业资源丰富;丘陵植被较好, 林特和生态具有一定优势。该区域充分利用港湾优势,积极发展渔业、林 特和蛋鸭养殖业,名牌、精品效应逐步显现,同时近年来海洋生态观光旅 游农业开始发展。“十一五”及更长时期该区域功能定位是生态型滨海农业。 重点发展方向:生态型滨海旅游农业、生态型海洋渔业、生态型滨海林果 业、生态型蛋鸭养殖业。 (1)生态型滨海旅游农业。以象山港滨海旅游区(带)建设和滨
32、海旅 游业发展为依托,充分挖掘海洋、滨海岸陆农业资源,农、游结合,大力 发展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的生态型旅游农业。 (2)生态型海洋渔业。以生态理念为指导,生态技术为支撑,生产生 态健康产品为目标,发展海洋渔业,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渔 业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型滨海林果业。依托该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丘陵和滨 海滩涂优质土壤和海洋气候,积极引进优质、特色林果品种,发展具有区 域特色的林果业。 (4)生态型蛋鸭养殖业。依托现有蛋鸭养殖基础,以循环经济理念为 指导,用科学养殖技术改造现有蛋鸭养殖模式,以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 + 基地 +农户”组织模式推进现有蛋鸭养殖整合,发展
33、节本、节水、无公害鸭 业。 中部近郊型农业区。空间范围包括锦屏、岳林、江口、西坞和萧 王庙、尚田部分, 总面积 323.0 平方公里,总人口 23.8 万人,耕地面积 1.02 万公顷。本区地形由西南向东北舒张,交通便捷,北连宁波中心城市,南 接奉化城区,地势平坦,平原土壤熟化程度高,灌溉条件好,适宜多种作 物生长,是奉化市重要的高产粮食生产区和蔬果等经济作物主要耕作区。 “十 一五”时期该区的功能定位:都市近郊农业。重点发展方向:稳定粮食等大 宗作物、发展城市近郊型农业、高技术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 (1)粮食种植业。着眼于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稳定现有的粮食种植面 积,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利用
34、农业科技,提高粮食产量。 (2)近郊型农业。利用城市的辐射功能和近郊的区位优势,依托城市 消费需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适合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蔬 果农业。 (3)高技术设施农业。依托现有设施农业基础,面向城市多元化市场 需求,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培育高技术设施农业基地,大力发展高水平、 高技术设施农业。 ( 4)观光农业。凭借“联合国全球生态 500 佳”之一的滕头生态农业 区的旅游辐射功能,将花卉苗木的生产与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园林绿化和生 态旅游结合起来,发展风格独特的都市生态农业,带动近郊生态休闲观光 旅游农业发展。 西南部生态农业区。包括溪口镇、大堰镇和萧王庙街道、尚田镇 部分,
35、总面积 605.1 平方公里,总人口 13.8 万,耕地面积 0.60 万公顷。 本区由天台山脉和四明山脉延伸而来,坡地、滩地、谷地和河谷平原是重 要的农耕地带。该区生态资源丰富和林特经济、生态农业发展基础较好, 并可持续发展。该区的功能定位:城市生态农业区。重点发展方向:特色 林特经济、生态旅游农业、无公害蔬果农业、生态保护林建设。 (1)生态旅游农业。以优良的资源和良好的林特经济为基础,坚持农 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策略,发展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旅游农业,大 力发展农业文化产业。 (2)发展林特农业。做好做深“山”字文章,合理开发山林资源,发展 山水旅游,加快改造低产低效林,发展名优林特产
36、品。 (3)蔬果农业。利用高山气候和环境优势,面向市场,发展适销对路 的高山无公害特色蔬果农业。 (4)生态建设。以建设生态市为目标,加快生态林和生态农业示范园 区建设,加强西南部地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建设,促进生态资源可持续发 展。 四、发展重点 根据当前产业现状,今后五到十五年,重点建设粮食、水蜜桃、竹笋、 花卉苗木、芋艿、草莓、渔业、畜牧禽蛋、名优茶、蔬菜瓜果、种子种苗、 休闲观光农业等十二大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一)粮食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4 年全市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 19 万亩,粮食总产量达 7.8 万吨,其中水稻复种面积 16.91 万亩, 水稻总
37、产量达 7.41 万吨。 1、发展优势:( 1)我市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生产、加工、储藏、 销售体系完善; (2)粮食主产区已经基本完成标准农田建设,沟、渠、路、 林等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 )粮食 生产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健全,“良种良法”已经普遍推广应用。 2、主攻方向: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引进粮食高产新品种,提高粮食生 产单位面积产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发展目标:到 2010 年,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 23 万亩面积, 保证 1.9 万吨的地方储备粮和 1.5 万吨的周转粮库存,确保粮食供给安全;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19 万亩以上,总产保持
38、在 8 万吨以上,其中水稻复种 面积稳定在 17 万亩左右,总产保持在 7.5 万吨左右;水稻单产水平分别达 到早稻400kg/亩、单季中晚稻550kg/亩、连作晚稻、450kg/亩;到2020 年,全市粮食面积仍保持在 19 万亩左右。 4、发展重点:( 1)巩固三个稻作区,即三江平原稻作区、滨海稻作 区和山区半山区稻作区。( 2)抓好四大基地建设,即三江平原稻作区的5 万亩优质米生产基地和万亩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山区半山区稻作区的万 亩优质杂交米及有机米基地和万亩超级水稻基地。(3)积极推进粮食品种 (组合)改良和生产技术提高,完成超级稻、单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试验, 大面积推广高产优质品种
39、 (组合) ,加强对农户新型栽培技术的培训。 (4) 完善粮食购销体制,建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5)整合粮 食生产资源,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和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水蜜桃 水蜜桃是我市传统特色名果,已形成了早、中、晚成熟期品种相配套 的生产体系,是我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 支柱产业。 2004 年,全市水蜜桃面积 4.5 万亩,产量 3.5 万吨,产值 1.4 亿元。 1、发展优势:( 1)扎实的生产基础条件,全市现建有现代水蜜桃示 范园区三个,水蜜桃专业村 11 个,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 (2)优越的气候环境条件,我市具有得天
40、独厚的适宜水蜜桃生长的气候和 土壤条件,生产的水蜜桃品质优良。( 3)丰富的品种资源条件。经品种引 进和选育,目前我市生产栽培的品种达到 120 多个,其中主要的栽培品种 有 30 多个,已形成了早、中、晚成熟期相配套的优良品种体系。( 4 )良 好的科研基础条件。建有新品种开发、新技术研究能力较强的水蜜桃研究 所和引智成果转化推广基地,建立了与国外水蜜桃研究机构进行技术交流 与合作的机制。( 5)品牌优势。市万亩优质水蜜桃基地 2001 年被浙江省 林业厅列为省级林业特色基地, 2002 年被列为首批宁波绿色农产品基地, 2004 年被批准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锦屏山”牌奉化水蜜桃是全
41、国 和省农业名牌产品。 2、主攻方向:优化布局结构,巩固现有水蜜桃生产基地,发展新的商 品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新品种,提高 水蜜桃的品质;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强化现代科学管理;强化 品牌效应,创新营销手段,扩大营销网络,促进产品销售;丰富和充实水 蜜桃产业的内涵,积极发展水蜜桃生态旅游观光业,延长水蜜桃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3、发展目标:到 2010 年,新发展水蜜桃 1.5 万亩,净增面积 1.0 万 亩,全市生产面积达到 5.5 万亩,总产量达到 5.0 万吨,总产值达到 2.0 亿 元,形成水蜜桃基地镇(街道) 5 个、千亩以上水蜜桃专业(重点)村
42、 20 个,基地良种覆盖率达 90% 以上、新技术应用率达 80%以上。至 2020 年, 全市水蜜桃面积发展到 7.0 万亩,总产量达到 6.0 万吨,总产值达到 3.0 亿 元,积极争创“中华名果”或“中国第一桃” 4、发展重点:( 1)优质水蜜桃基地建设。在尚田镇、莼湖镇和裘村 镇等地区,新开发建设优质水蜜桃商品生产基地 1 万亩,培植专业(重点) 村 10 个。( 2 )原有基地更新改造。在溪口镇、萧王庙街道、锦屏街道和 大堰镇改造衰老桃园 5000 亩,建设水蜜桃更新、 推广示范基地及种质资源 圃和高标准的引智成果推广示范基地。( 3)完善市水蜜桃科技示范园。按 标准化要求加强基础设
43、施建设,建立种质资源圃,建设果园水利化示范基 地、水蜜桃设施栽培示范园。( 4)加强科研,开展科技项目攻关。重点突 破桃流胶病防治、贮藏保鲜和高品质科学栽培三大技术,建立起品种种苗、 防病治病、 科学栽培、 贮藏保鲜四大技术保障体系。 (5)抓好水蜜桃旅游、 休闲观光区建设。 充实完善总面积 3700 亩的溪口镇新建村和萧王庙镇林家 村两个旅游观光区, 同时在溪口、尚田镇新开发总面积 2000 亩的水蜜桃休 闲园区。 (三)竹笋 全市共有竹林总面积 28.3 万亩,其中:毛竹林 20.3 万亩,占竹林总 面积的 71.86% ,立竹量 3550 万株;散生小径竹林 8.0 万亩,其中雷竹 4.
44、5 万亩(雷竹砻糠覆盖面积 1 万亩)。毛竹年采伐量为 350 万株。竹笋年产 量为 5.6 万吨,其中毛笋 2.6 万吨,雷笋 2.5 万吨,其它笋 0.5 万吨。 2004 年,竹业农业产值达到 1.4 亿元。 1、发展优势:( 1)龙头带动优势。全市现有竹笋加工企业 29 家,其 中 21 家生产水煮笋及其精制产品, 8 家生产羊尾笋及其精制产品,年加工 各类鲜笋 3 万吨左右;竹材加工企业 51 家,年加工原竹 3.85 万吨。( 2) 市场拉动优势。全市现有竹笋、竹材购销专业户 100 余人,市场覆盖长三 角地区及日本等海外市场,购销网络稳定健全。( 3)资源区位优势。全市 11 个
45、镇(街道)均有竹林分布,有 8 个镇(街道)的面积在 5000 亩以上。 2、主攻方向:稳定竹林面积,实施分类经营,积极开发笋用林,合理 培育材用林,切实保护生态林;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机雷笋、 有机鳗笋、高产高效毛竹冬笋和鞭笋,相应减少春笋产量;推进竹用林综 合开发,发展竹林禽业、竹林景观旅游业,拉长竹业产业链。 3、发展目标:到 2010 年,全市竹林面积达到 30.0 万亩,其中有机竹 笋基地和无公害竹笋达到 10.0 万亩,高产毛竹笋用林达到 2.5 万亩,毛竹 竹用林达到 3.0 万亩,生态竹林达到 5.0 万亩,有机雷笋达到 2.5 万亩,优 质四季笋达到 0.5 万亩,反
46、季节雷笋稳定在 1.0 万亩左右, 鲜笋年加工量达 到 4.5 万吨,竹业农业产值达到 2.0 亿元。到 2020 年,全市竹林面积稳定 在 30.0 万亩,其中有机竹笋基地和无公害竹笋基地达到 15.0 万亩,高产 毛竹笋用林达到 5.0 万亩,毛竹竹用林达到 5.0 万亩,生态竹林稳定在 5.0 万亩以上,有机雷笋达到 3.5 万亩,毛竹冬笋、鞭笋高产高效技术应用面 积达到 1.0 万亩,竹业农业产值达到 3.0 亿元。 4、发展重点:( 1)万亩有机雷笋基地建设。在溪口镇、萧王庙和西 坞街道,实施雷笋标准化栽培,修建排灌设施,建立科技示范点,建成布 局面积 2.3 万亩的有机雷笋生产基地
47、。( 2)有机鳗笋基地建设。在尚田镇 实施鳗笋标准化栽培,建立 5000 亩的科技示范区。( 3)毛竹笋、竹高产 高效基地建设。在大堰镇尚田镇开展毛竹冬笋、鞭笋高产高效栽培试验, 安装竹林喷滴灌设施, 建成 5000 亩的冬笋、 鞭笋高产高效基地。 在溪口镇、 尚田镇和萧王庙街道,推广石门培育大毛筒的经验,开展高产高效竹用林 培育试验,建设 5000 亩的大毛竹竹用基地。( 4)竹林景观开发。依托旅 游和生态优势,以竹林自然景观为基础,挖掘竹文化,在溪口镇和尚田镇 建设集观赏、研究于一体的竹林景观园,发展旅游业。 (四)花卉苗木 我市是“中国花木之乡”,花木品种丰富、品质优异,其中五针松最为著
48、 名。三十六湾村是全国五针松的主要产区,也是全国五针松盆景素材的主 要产地。目前我市有花木面积 10.5 万亩,年销售各类花木 2500 万株,销 售额 3.4 亿元。 1、发展优势:( 1)技术人才优势。长期的花木栽培造就了我市一大 批花木种植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文化,为我市花木发展提供了强大 技术支撑。( 2)产业基础扎实。全市现有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20 家, 其中一级资质 1 家,二级资质 6 家,三级资质 6 家。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一 地一名”、“一村一品”的专业生产格局,并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3)市 场、品种优势明显。全市现有栽培的花木品种多达 500 种,各种绿化苗木
49、 品种齐全,现在已成为红枫、五针松、桂花、香樟、玉兰等大规格苗木的 主要产地,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同时,长期的花木种植也形成了较为稳 定的花木销售渠道,培育了一大批花木购销专业户。 2、主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科技推动,引进优良绿化树种、高 档花卉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稳定面积,优化结构,发展草(鲜)花、 防护林苗木和大规格苗木,培植中高档盆花(鲜花),开发盆景;做强做 大园林工程公司,强化龙头带动,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苗木品质, 积极培育市场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 3、发展目标:到 2010 年,花木面积稳定在 10.5 万亩左右,花木年销 售额达到 4 亿元,年均递增率 6%,其中大
50、规格苗木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 70% 以上。到 2020 年,花木面积稳定在 10.5 万亩左右,花木年销售额达 到 6.5 亿元,年递增率 5% ,其中中高档盆景、花卉的产值在花木总产值达 到 30% 以上,品牌效益明显,确保花木持续、快速、良性发展。 4、发展重点:( 1)推进花木走廊建设,营造发展氛围。在江拔线沿 线建设全长 12 公里,总面积 25.0 万亩,集生态环境保护、花卉苗木生产、 高新技术和示范观光旅游四大功能于一体的花木走廊。 ( 2)强化基地建设, 优化结构。在全市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已有的生产基地。同时,推 进草花、鲜切花产业基地建设,位于溪口镇、江口街道和萧王庙街
51、道,总 面积 2000 亩左右。( 3)搭建市场、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在江口建设一 个集花卉苗木交易、 花木信息交流、 花木技术交流于一体的花木市场。 (4) 重点培植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和各具特色的花卉园艺场(如应氏柏树盆景园 艺、新塔大树园艺、东方盆景艺术园和金峨茶花园艺等)。 (五)芋艿 芋艿头是我市传统的知名特色农产品,有“跑遍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 芋艿头”之说。1996 年被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命名为“中国芋艿 头之乡”。2004 年,全市芋艿种植面积 2.0 万亩,总产值 0.5 亿元,其中芋 艿头种植面积 0.5 万亩,常规芋艿 1.0 万亩,早熟芋子 0.5 万亩。 1 、
52、发展优势:( 1)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特征有利于芋艿产业的发 展;( 2)发展基础扎实。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具备比较高的种植水平,已 经形成规模化生产格局;( 3)品牌优势明显。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多 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农博会名牌(金奖),现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省 级农业名牌产品,并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 2、主攻方向:整合资源,稳定全市芋艿种植面积。今后五年内在全市 范围内建立芋艿三大种植区域,即以萧王庙街道为重点的奉化芋艿头生产 区、以裘村镇为重点的早熟芋子生产区和以尚田镇、大堰镇、西坞街道为 主的出口速冻(保鲜)芋子生产区;更新技术,提升品质。继续推进奉化 芋艿头脱病毒处理、提纯复壮
53、工作,加快开发出口保鲜芋子新品种,优化 奉化芋艿的品种结构;推广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生产、有机肥速效和化肥 减量增效技术;大力促进农民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发展。 3、发展目标: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夯实产业基础,优化品种结构,做 精、做强我市芋艿产业。到 2010 年,全市芋艿种植面积保持在 2.0 万亩, 其中早熟芋子种植面积达到 0.7 万亩、常规芋艿种植面积调整为 0.6 万亩、 芋艿头种植面积达到 0.7 万亩,产值达到 0.8 亿元。到 2020 年,全市芋艿 种植面积稳定在 2.0 万亩左右,产值达到 1.1 亿元 4、发展重点:( 1)万亩无公害芋艿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开展生产基 地认证,强
54、化芋艿生产标准和产品标准的实施,完善服务体系。( 2)优质 芋种繁育体系建设。在滕头建立芋艿头脱毒快繁中心,进行组织培养,提 纯复壮,恢复和提高奉化芋艿头独特的品质;在萧王庙街道建立 500 亩原 种生产基地,利用引进的亲本材料,结合我市现有的育种材料,通过育种 技术的研究,培育出高产、优质的芋艿新品种。 六)草莓 我市种植草莓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草莓品质优异,经济效益明显。2001 年1 月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命名为“中国草莓之乡”。 2004 年全市草莓种植面积 0.75 万亩,产值 0.6 亿元。 1、发展优势:( 1)优越的生产条件。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地 理环境
55、,适宜草莓种植,草莓品质独特。( 2)良好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 了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模式,建立 起了“专业购销组织+草莓协会 +草莓专业大户”形式的产业化经营体系。(3) 过硬的品牌优势。 我市有“中国草莓之乡”的称号,产品已被评为国家 A 级绿 色食品、 省及宁波市级名牌产品, “奉冠”牌商标已成为省著名商标和宁波市 知名商标,草莓的知名度在省内外市场日益提高。 2、主攻方向:坚持走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市场化 运作之路,大力推进基地建设,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奉 化草莓的知名度和品牌;按照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搞好品牌运作,做足 做
56、深草莓文化,发展草莓观光旅游业,拓展草莓发展新的空间。 3 、发展目标:到 2010 年,奉化草莓产业实现基地现代化、生产无害 化、品种优质化、产品绿色化、经销联动化、产业高效化,年产值达到 0.8 亿元。到 2020 年,产值达到 1.5 亿元。 4 、发展重点:( 1)优质草莓基地建设。实施以尚田镇为主的万亩核 心示范基地建设和 500 亩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建设。 (2 )草莓良种繁育基地 扩建。在巩固原宁波市草莓良种繁育中心基础上,扩建良种繁育基地 100 亩。同时加快奉化市草莓研究所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科技试验及配套设施 建设。( 3)在草莓主产区尚田镇的方门至冷西点建立一个设施齐全的千亩
57、 草莓旅游观光园区,同时创办奉化市草莓合作组织(合作社或经营公司)。 (七)渔业 得益于临海优势,我市渔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扎实。 2004 年,全市 渔业总产量 8.5 万吨,渔业总产值 7.38 亿元,其中海洋捕捞产量 4.7 万吨, 产值 3.7 亿元,海水养殖产量 3.5 万吨,产值 3.2 亿元。 1 、发展优势:( 1)我市地处象山港北岸,具有发展渔业的地理优势。 ( 2)海洋捕捞业基础扎实, 2004 年全市大马力钢质渔船 379 艘,捕捞产 量达到 4.7 万吨,产值达到 3.7 亿元。( 3)海水养殖发展迅速。目前我市 海水养殖业已形成海水网箱、牡蛎和海水池塘养殖三大产业,养
58、殖品种结 构得到全面调整,名特优新品种得到全面推广,延绳式牡蛎养殖、低坝高 网等养殖技术新方式推广应用。到 2004 年,已获得宁波市名牌产品 2 只, 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 4 个、无公害基地 2 个。 2、主攻方向:( 1)提升水产养殖业。根据沿海各镇的自然条件和养 殖现状,加快渔业养殖基地改造,逐步形成标准化海水网箱养殖区、牡蛎 养殖区和藻类养殖区。( 2)巩固外海捕捞产业。以莼湖镇为重点,加快渔 港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不断进行捕捞作业结构调整;着力 推广渔船微冻保鲜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逐步规范产供销一体化、渔工贸 相结合、前后方相配套的外海捕捞产业;( 3)开发生态休闲
59、旅游渔业。以 溪口风景旅游区为纽带,依托象山港天然鱼池和岛屿众多的自然风光,大 力发展海上旅游、海涂娱乐、海洋垂钓、渔业文化等旅游休闲渔业。(4) 保护海洋和滨海陆域生态环境。 3、发展目标:到 2010 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 9 万吨,总产值 8 亿 元,其中海洋捕捞 4 万吨、产值 3.3 亿元,水产养殖 6.0 万吨(海水 5.2 万 吨,淡水 0.8 万吨)、产值 5.3 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 6000 万美元。海洋 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海洋生物资源衰退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海洋防 灾、减灾体系逐步健全,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到 2020 年,全市水产品总产 量达 12.0 万吨,总产值
60、 13.0 亿元,其中海洋捕捞 4.0 万吨、产值 3.5 亿元, 水产养殖 8.0 万吨(海水 7.0 万吨,淡水 1.0 万吨)、产值 9.0 亿元,水产 品出口创汇 1 亿美元。海洋生态环境完全改善,海洋生物资源呈现恢复性 增长,海洋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抗灾能力大幅增强。 4、发展重点:( 1)莼湖万亩生态渔业特色园区建设。由海水养殖区、 水产品加工区、悬山岛旅游区和桐照渔港组成,总面积约 1957 公顷。(2) 海水网箱养殖基地。以象山港中部海区的双山、鸿峙至南沙等为重点养殖 区,海域面积约 350 公顷。大力推广大规格抗风浪网箱养殖,推广实施生 态养殖技术。( 3)牡蛎养殖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章酸碱盐综合复习(专题练习)-2024-2025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 第6课 现代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阅读第三单元知识点
- 工程通知回复单(建设单位)
- 婚姻案例分析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单元测评手册第4单元
-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题2
- 专题922菱形(分层练习)(提升练)-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苏科版)
- 2018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和论述类文本阅读(12)含答案
-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安全食品安全》
- 城建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 重庆高校分类发展与结构调整实证研究
- 干洗店规章制度
- 龙高级中学庞素微
-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案例撰写规范
- C++调试方法和技巧
- 医院行政管理大部制改革的实践
- 酵母菌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 酒店质检表格(完整版)
- 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指标
- 年产15万吨环己醇工艺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