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_第1页
《将相和》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_第2页
《将相和》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_第3页
《将相和》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_第4页
《将相和》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将相和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 (1)将相和及主要作品 司马迁生卒年代,史无明文。近人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 认为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 145 年),大约卒于汉 昭帝始元元年(前 86 年),享年 60 岁。据说司马迁家自唐 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司马错是秦惠王 时伐蜀的名将,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到了司马迁的父亲 司马谈,又做汉武帝的太史令,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司 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司马迁在这“山环水 带,嵌镶蜿蜒”( 韩城县志序 )的自然环境里成长,既被 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生活有一定体验。 十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 安

2、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 不浅。这个时候,正当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 盛的时候,张骞奉使通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 帝设立乐府;也是司马迁在京城里丰富见闻,热情迸发 的时候。大约二十岁, 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 - “南游江、 淮, 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 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 城,过梁楚以归。”回到长安以后,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 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他到得最南边是昆 明。据司马迁自己说,他少年时期曾经“耕牧河山之阳”, 也就是说他儿童时期曾经在家乡从事过一些农业劳动。后来 他

3、的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做了太史令,司马迁随父亲也到了长 安,在父亲的指导下, 他刻苦读书, 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他拜了很多名师做老师。司马迁的家族,就是他这个家族, 世代都是史官,而作为史官,他有责任来记载帝王圣贤的言 行,也有责任来搜集整理天下的遗文古事,更有责任通过叙 事论人而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那么他的父亲司马谈就 有志于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试图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 史着。就是写一部史书, 从他父亲开始就已有这么一个理想, 他的父亲做太史令之后,就开始搜集阅读史料,为修史做准 备。但是司马谈感到自己年事已高, 要独立地修成一部史着, 无论是时间、无论是精力,还是才学知识都还不够,所

4、以司 马谈寄厚望于他的儿子司马迁,希望他能够早日参与其事, 最终实现这样一个宏愿。 于是,他让儿子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开始行万里路,他要 求他儿子来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一次全国的漫游。所以我 这里要介绍司马迁的漫游,于是司马迁从 20 岁开始,就做 了一次漫游, 司马迁是为写 史记 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 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 实性和科学性。那么他这个漫游,也是史记实录精神的 一种具体体现。 比如说他漫游到汨罗江畔,在汨罗江畔,在当年屈原投江自 沉的地方,他高声朗诵着屈原的诗,他痛哭流涕,所以他写 屈原列传写得那么有感情,他是亲自去考察过,他是在 学习屈原的基础上来

5、写屈原的。 比方说, 在韩信的故乡淮阴, 他也搜集了许多有关韩信的故事,你比如说他亲自去问别 人,说当年韩信受胯下之辱,这大家知道,这个典故,韩信 为什么能够受胯下之辱而不发怒?而不愿意去做出非法的 事来,忍了。韩信那么高的个子,从一个流氓两个腿之间爬 过去,如果按照他的个性,一刀就把他杀了。但是如果把他 杀了,后来还能够建功立业吗?韩信后来帮助刘邦推翻了秦 王朝,建立了西汉,封王封个侯,回了故乡,韩信自己说, 如果当初我把你杀了,我就没后来的建功立业,所以小不忍 则乱大谋。 再比如说在曲阜他去瞻仰了孔子的墓,还和孔子故乡的一些 儒生在一起揽衣挽袖、一步一揖,学骑马、学射箭,学行古 礼,以此表

6、达他对孔子的纪念,高山仰止,对孔子的纪念。 再比如讲,在孟尝君的故乡薛城,他走乡串巷,考察民风, 而且他考察这个地方的民风跟当年孟尝君好客养士有什么 关系,所以他走一路、考察一路,可以这样说,司马迁在漫 游的旅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历史的人,不放过任何一 个存留于人们口碑上的故事,获得了许许多多从古籍当中所 得不到的历史材料,同时他深入民间,广泛地接触了人民群 众的生活,使得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认识逐渐深入。 此外他遍历名山大川, 饱览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陶冶了性情, 从而也提高了他的文学的表现力,所以我要讲司马迁这的这 次漫游,正是司马迁走向成功的极为坚实的一步,是非常典 型的所谓读万

7、卷书,行万里路。 元封元年(前 110 年),汉武帝举行大规模的巡行封禅,步 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浩浩荡荡。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 史官, 本应从行, 但病死在洛阳。 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遗志, 赶到泰山,参加封禅,随后沿着东海,绕道长城塞外回到长 安。 元封三年(前 108 年),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 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 料的机会,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 (前 104 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他就动手 编写史记 。史记讲了许多能人的故事。 天汉二年(前 99 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 攻打匈奴, 打了个大败仗

8、, 几乎全军覆没, 李广利逃了回来。 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 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 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 名匈奴骑兵。单于调拨更多的兵力,然而仍然无力与李陵相 抗衡。就在单于准备退军之时,李陵手下有一名士兵叛变, 将李陵内部军情告发。告诉单于李陵后面没救兵,而且教单 于部下制作连发连射的弓箭。单于于是继续与李陵作战。最 后李陵寡不敌众,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 逮住,投降了。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 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

9、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 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 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 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 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 ,勃然大怒,说:“你这 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就把司 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 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 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 面对酷吏, 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 “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

10、,就不能 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 汉武帝信以为真, 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 妻子和儿子。 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 处司马迁以宫刑。腐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 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 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 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 )几乎断送了性命。他 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说:“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要写部有关历史书的夙愿, 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希图 出现一线转机。 太始元年(前 96 年)汉武帝改元

11、大赦天下。这时司马迁五 十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 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前 91 年)全书完成,共得 130 篇,52 万余言。 后世对司马迁的评价极高,有“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 一卧龙”的说法,齐名于西汉的大文豪家司马相如、三国时 期最璀璨的人物诸葛亮。 作为星象家的司马迁:在两汉时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 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而不知他 也是一位对天文星象精到造诣的专家。其实只要仔细读其 史记的天官书 律书历书就可明白称他为天文 星家专家决非虚誉。象司马迁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学大师,绝 对不会自划范围,限制自己的知

12、识体系和探索领域。古代的 史宫本来以星历之事为其本职之一,故精通星象之学也不足 为奇。不过司马迁能用史学家的高赡远瞩的眼光,把星象学 100 与历史问题结合起来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可是其他 星象家和史学家皆望尘莫及的向明之处。司马迁并末用星象 学去占测具体的人事变异,而是用来总结历史规律,这不能 不说是他对星系学的创造性应用。 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遗业,完成史记及“推古天变”之 任务,并明确表述为“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其结论 表述在天官书中,即据春秋 242 年之间日食三十六、 星三见等星象,联系点天子衰微、诸候力政、五伯代兴及到 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动荡,而总结出天运三十年一小

13、 变,一百年一中变,五百年一大变,三大变为一纪,三纪而 大备的“大数”,最后才认为“天人之际续备”。这是司马 迁星学之应用的最重要之范例,在整个星学历史上占有最高 地位。 此外,司马迁又总结了战国以来的星象学的基本原则,表述 如下(亦记载于天官书中) : “我仔细检查史书的记裁,考察历史上的事变,发现在 年之中,五星皆有逆行现象。五星在逆行时,往往变得特别 明亮。日月的蚀食及其向南向北的运行,都有一定的速度和 周期,这是星象学所要依据的最基本的数据。而星空中的紫 宫星垣和东西南北四宫星宿及其所属的众多星辰,都是位置 不变的,它们的大小程度和相互向的距离也是一定不变的, 它们的分布排列象征着天上

14、五官的位置。这是星象学中作为 经 亦即不变的依据。而水、火、金、木、土 星则是上天的五位辅住,它们的出现隐伏也有一定的时间和 周期,但其运行速度快慢不均。这是星象学中的 纬 亦即经紫变动的部分。把这些固定的和变动的两种 星象结合起来,就可以预测人事的变化了。 何以同一词条内,司马迁的逝世年份 3 处尽不相同? 司马迁年表 中元五年:出生 元朔三年: 20 岁,开始”南游江淮“的漫长旅程。 元狩四年: 27 岁,结束为期七八年的游历各地的旅程,入 朝担任郎中 元鼎六年:35 岁,身为郎中的司马迁奉命安抚巴蜀。 元封二年:37 岁,春天随武帝巡视缑氏、东莱。夏天黄河 瓠子口决堤,随武帝前往治河,负

15、薪塞河。 元封三年: 38 岁,继任父亲的职务,为太史令。 苦着史记 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 108 年)被封为太史令后开始阅 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 91 年)基 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 共经过十六年。 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 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整个 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着作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全书包括十 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十”表“, 八” 书“,共五个部分,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记述 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上下三千年的历

16、史。它 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着,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着作。它 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司马迁撰写史记, 态度严谨认真, 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 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 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 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 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 扩了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 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 这便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17、。 司马迁要坚持”实录“精神,就必须面对现实、记录现实, 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忌讳“的问题。可是他在给人物作 传记时,并不为传统历史记载的成规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 对历史事实的思想感情记录。从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贵族,到 将相大臣,再到地方长官等等,司马迁当然不会抹杀他们神 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们的腐朽、丑恶以及对 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尤其揭露了汉代统治阶级的罪恶。他虽 是汉武帝的臣子,但对于他的过失,司马迁丝毫没有加以隐 瞒,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祖、祈求神仙活 动的虚妄。在封禅书中,他把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 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无聊行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司马迁想

18、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反映的是真实 的历史,这是非常可贵的。本着实录的精神,司马迁在选取 人物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为 表现为标准。比如,他写了许多诸如游侠、商人、医生、倡 优等下层人物的传记。在司马迁心目中,这些人都有可取之 处。司马迁首创了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写 法。着重写其”为人“,并注意其”为人“的复杂性,是司 马迁的笔法。他在作传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 述之中, 来表示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 比如项羽这个人物, 司马迁同情他,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来写这位失败英雄。他既 称赞项羽的骁勇,又对他的胸无大志、残暴自恃作出批评。 可是,在

19、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并没有发议论,但是他对 项羽的爱憎态度却于叙事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这便是司 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即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 物风姿万千。我们中华民族有一部令子子孙孙为之骄傲、为 之神往的历史。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每一个人 来说,面对悠久而丰富的历史,究竟怎样去了解它、认识它 并从中获得教益,受到启迪与鼓舞?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 题了。看来,怎样读史,确是值得认真思考、认真研究的。 依我的肤浅看法,首先是了解和认识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历 史过程,其次是着眼于从历史中获得思想上的启示。这种启 示,一是可以通过对历史事实

20、和历史过程的认识而获得,一 是可以从历代史学家对历史和史学的评论中去发掘。这两个 方面都很重要,而对于后一个方面我们似乎还有许多事情可 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去深入思考。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有成就的史学家,都会以他 们的心血凝聚起来的思想, 留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 对此, 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太史公司马迁。 司马迁写的 太史公书 - 后人称作史记 ,一方面展示了他那时的一部辉煌的中 国通史,一方面凝聚了他对史学和历史的深刻的理解与认 识。 2019 多年来,赞叹它、研究它的人不绝于时,证明它有 巨大的魅力和不朽的地位。对于这样一部宏伟的历史着作所 展示的历史长卷来说,在历史运动中

21、的个人,都扮演着怎样 的角色呢?这些角色和他们所活动的历史舞台及其背景,对 今天的人们有些什么样的重要启示呢?对于这样的问题,不 第 11 页 同时代的人都会有他那个时代的思想范围内的一些认识,而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人也会有属于他那个领域或视角范围 内的一些认识,这是一部说不尽的”史家之绝唱“。尽管如 此,在太史公的深邃的思想领域中,必有一些最根本的、对 不同时代的不同的人们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思想观念。 比方说,人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人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或态 度对待历史和现实的关系?这是有关社会公众同历史学之 关系的最根本的问题,直至今天,还不断有人提出类似的问 题来。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太史公

22、早已作了精辟的回答。 他写道:“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 要以成功为统纪, 岂可绲乎?” (史 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这几句话是非常深刻、 非常重要的。 第一,他指出现实中的人们之所以要了解历史、 认识历史, 是把历史作为现实的一面镜子来看待, 加以对照, 作为借鉴,既不是把历史与现实等同起来,也不是要现实去 模仿历史,二者是不应当混同的。这是明确地指出了古今的 联系和区别:因有联系,故可“自镜”;因有区别,故“未 必尽同”。第二,他指出了以往帝王“各殊礼而异务”,他 们的制度、政策往往是不同的,但都是要达到治理国家的根 本目的。可见“自镜”决不是混同

23、古今。这两点,很辩证地 阐明了“居今之世”何以要“志古之道”。可见,拒绝历史 经验,是愚昧的; 生搬硬套历史经验, 也是不高明的。 又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否有自身的法则(即今天我们 所说的规律)?如果有的话,人们认识这种法则有什么意 义?这是人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一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 而首先是认识历史之本质属性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应当 坦率地承认,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为之争论不休的问题之 一。这个问题,太史公司马迁也触及到了。他从对社会经济 生活的考察中,得到了如下的认识?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 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 史 记 货殖列传序)这是把耕种、开采、加工、

24、交换, 以及交换中的贵贱变化等人们的分工及相互关系,视为符合 于“道”的自然现象。太史公在讲到类似的经济现象时还 说:“事变多故而亦反是。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 一文,终始之变也。”又说:“无异故云,事势之流,相激 使然,曷足怪焉。”( 史记 平准书后论)他认 识到:事物发展到极盛就会转向衰落,有利的客观形势发展 到了顶头也会转向不利的方面,这是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影 响、冲突而造成的,是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显然,人们能 够认识到这一点,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过往历史有一个大 致正确的看法,而且还在于对现实的历史运动和未来的历史 前景,会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比较客观的态度。 再如,历史运动主要

25、是由人的活动组成的;离开了人的活动 也无从讨论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各种问题。那末,作为一个 个体的人,究竟应当在历史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呢?这不仅 涉及到人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识,还涉及到作为个体的人在 社会生活、历史运动中所具有的价值。历史上的思想家、教 育家们对此有种种说法,都给人以有益的启迪。他们所论大 多是理性的阐说,这无疑能够提高人们的认识,丰富人们的 精神世界。在这方面,太史公从史学家的角度,冷静地观察 那些经过历史潮流汹涌澎湃冲刷之后(如大浪淘沙之后) , 仍然没有逝去的历史人物,并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社会活动 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提出了撰写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这 原则既是太史公评价历史

26、人物的标准,又是他告诫后人如何 做人的准则。太史公在综论他为史记作人物列传时是这 样说的:“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 列传。”(史记 太史公自序 )“扶义倜傥”,主 要是讲德行、风采;“不令己失时”,是讲善于把握时机、 机遇;“立功名于天下”,是讲以天下为己任的事功目标。 显然,在太史公看来,他所要写进史记的历史人物,一 般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然而,太史公却又并不是用绝对 的观点来对待这个准则的;他的史笔之下,也活画出一些世 侩小人,而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才更衬托出那些写入历 史书的杰出人物的真正本色。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所 谓“扶义倜傥”等等,这正是太史公所希望于后人的,后人 应以为“自镜”,做一个正派的、适应历史潮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