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设施规划及其布置设计(布置设置)_第1页
物流设施规划及其布置设计(布置设置)_第2页
物流设施规划及其布置设计(布置设置)_第3页
物流设施规划及其布置设计(布置设置)_第4页
物流设施规划及其布置设计(布置设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2章 物流设施规划 及其布置设计 2 本章的主要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 o第一节第一节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含义及程序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含义及程序 o第二节第二节 设施系统布置设计要素与模式设施系统布置设计要素与模式 o第三节第三节 物流设施布置规划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物流设施布置规划的分析方法与技术 o第四节第四节 物流设施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物流设施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3 第一节第一节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含义及程序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含义及程序 o一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含义一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含义 o1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定义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定义 o设施规划与设计是针对企业个体中的生产或

2、服务系统的生产或转换活设施规划与设计是针对企业个体中的生产或服务系统的生产或转换活 动,从投入到产出的全部过程中,将人员、物料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动,从投入到产出的全部过程中,将人员、物料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 施等,做出最有效的组合与安排施等,做出最有效的组合与安排,并与其他相关设施协调,以期获得并与其他相关设施协调,以期获得 安全、效率与经济的操作,满足企业经营需求,同时更进一步能对企安全、效率与经济的操作,满足企业经营需求,同时更进一步能对企 业长期的组织功能和发展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和效益。业长期的组织功能和发展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和效益。 o传统设施规划与设计的问题以生产系统为主要课题,而生产系统

3、则以传统设施规划与设计的问题以生产系统为主要课题,而生产系统则以 制造工厂的规划问题最为复杂,也最具代表性。制造工厂的规划问题最为复杂,也最具代表性。 4 2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含义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含义 o由于各经济领域的企业性质不同,其设施的功能均不一样, 但只要是从事商品生产或流通,设施就与物流活动有关联, 就存在其设施物流运行系统的优化问题。因此,物流系统 规划与设计的理念与内涵就包括在各设施规划与设计之中 o从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各经济领域设施的相关性来看,我 们可以将与物流活动密切相关的一般设施以及物流活动专 用的设施的规划与设计都近似地看成是物流设施规划与设 计。 5 设施 物流

4、系统规划与 设计 物流行业领域 制造生产领域 商贸流通领域物流活动物流及相关设施 规划与设计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各经济领域设施的相关性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各经济领域设施的相关性 6 3不同领域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内涵不同领域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内涵 o生产制造领域、商贸领域和专门的物流领域都有物流活动生产制造领域、商贸领域和专门的物流领域都有物流活动,也就是说各,也就是说各 行各业都存在自己的物流系统,但由于各经济领域企业主体功能不一样,行各业都存在自己的物流系统,但由于各经济领域企业主体功能不一样, 其所属其所属物流系统的地位与作用物流系统的地位与作用也就不一样,自然其也就不一样,自然其物流设

5、施规划与设计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的内涵与目标就有差异的内涵与目标就有差异。 o在一般生产或服务系统设施规划与设计在一般生产或服务系统设施规划与设计中,尽管也最求物流系统优化,中,尽管也最求物流系统优化, 但因设施的基本功能是生产、营销或其他服务,物流只是支持体系,物但因设施的基本功能是生产、营销或其他服务,物流只是支持体系,物 流合理化只是设施规划与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流合理化只是设施规划与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 o在专门的物流领域在专门的物流领域,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等,由于,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等,由于物流作业活物流作业活 动是设施的主体活动或业务动是设施的主体活动或业务,因此在

6、规划设计时其地位完全不一样。,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其地位完全不一样。其其 物流活动合理化是规划的重点,并要求其他相关作业或服务设施与物流物流活动合理化是规划的重点,并要求其他相关作业或服务设施与物流 活动相协调,活动相协调,通过一个效率化的物流运作系统的建立,期望能有效地服通过一个效率化的物流运作系统的建立,期望能有效地服 务于生产与营销,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地实现。务于生产与营销,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地实现。 7 二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内容二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物流设施规划与 设计 设施场址选择 设施内部布置规划设 计 设施平面布局规 划 搬运系统设计 设施建筑设计 公用工程规划设 计 8 1设施

7、场址选择设施场址选择 o任何一个生产或服务系统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任何一个生产或服务系统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 o在外界环境对生产或服务系统输入原材料、劳动力、能源、在外界环境对生产或服务系统输入原材料、劳动力、能源、 科技和社会因素的同时,生产或服务系统又对外界环境输出科技和社会因素的同时,生产或服务系统又对外界环境输出 其产品、服务、废弃物等,因此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不断受其产品、服务、废弃物等,因此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不断受 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其活动。同时,生产或服务系统的活动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其活动。同时,生产或服务系统的活动 结果又不断改变其周围环境。结果又不断改变其周围环境。 o

8、为此,生产或服务系统设施所在的地区和具体的位置对系统为此,生产或服务系统设施所在的地区和具体的位置对系统 的运营就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问题,还关的运营就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问题,还关 系到整个企业的物流效率与费用问题,企业必须加以重视。系到整个企业的物流效率与费用问题,企业必须加以重视。 9 2设施内部系统布置设计设施内部系统布置设计 o设施系统布置设计就是通过对系统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分析,对建筑物、设施系统布置设计就是通过对系统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分析,对建筑物、 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和场地作出有机的组合与合理配置,达到系统内部布置最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和场地作

9、出有机的组合与合理配置,达到系统内部布置最 优化。优化。 o建筑物是物流作业的重要场所设施,一般的物流活动大部分是在设施建筑物内建筑物是物流作业的重要场所设施,一般的物流活动大部分是在设施建筑物内 部或之间实施的,一方面它的面积、空间及其方位决定物流作业的能力与效率,部或之间实施的,一方面它的面积、空间及其方位决定物流作业的能力与效率, 另一方面物流活动合理化程度又影响到设施建筑的面积、空间的利用。也就说,另一方面物流活动合理化程度又影响到设施建筑的面积、空间的利用。也就说, 设施内部的建筑空间、地理方位、面积与形状、功能区划与物流作业效率与成设施内部的建筑空间、地理方位、面积与形状、功能区划

10、与物流作业效率与成 本密切相关。因此,实体建筑的面积、方位与空间距离的确定是设施内部系统本密切相关。因此,实体建筑的面积、方位与空间距离的确定是设施内部系统 布置规划的重点内容。布置规划的重点内容。 o按照企业个体不同的经营属性,机器设备的需求也常有不同,而机器设备的数按照企业个体不同的经营属性,机器设备的需求也常有不同,而机器设备的数 量、安置、排列、作业弹性和空间配置等安排,将对生产或服务系统的整体物量、安置、排列、作业弹性和空间配置等安排,将对生产或服务系统的整体物 流运作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如影响搬运的距离与路径及其效率。所以设备的配流运作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如影响搬运的距离与路径及其效率

11、。所以设备的配 置与安排在物流系统详细设计方案中也非常重要。置与安排在物流系统详细设计方案中也非常重要。 10 3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o根据资料统计分析,产品制造费用的2050是用于 物料搬运的,因此,现代管理理论都非常注重物料搬运 系统。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就是对物料搬运路线、运量、 搬运方法和设备、储存场地等作出合理安排。其与物品 进出控制方式、储存方式等均和设施布局密切关联,在 设施规划必须重视。 4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5公用工程设计公用工程设计 11 三设施规划设计的原则三设施规划设计的原则 o1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 o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

1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 o3最求系统的整体优化最求系统的整体优化 o4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因素 o5反复叠代及并行设计反复叠代及并行设计 12 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阶段与程序四设施规划与设计的阶段与程序 o设施规划与设计阶段结构设施规划与设计阶段结构 规划时间 规划阶段 0预规划 1确定方针 2总体规划 3详细规划 4规划实施 5规划后 13 设施规划与设计阶段结构成果与工作内容设施规划与设计阶段结构成果与工作内容 阶段0 名称预规划确定方案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规划实 施 规划后 成果确定目标分析并确定 位置及其外 部条件 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设施实 施计划 竣工试运转 主要 工作 内容 制定

13、设施要求 预测、估算生 产能力及需求 量 确定设施要 求、生产能 力及需求量 选址及总 体平面布 置图 按规划要求作 详细规划及详 细布置图 制定进 度表或 网络图 项目管理 (施工、安 装、试车及 总结) 财务 工作 财务平衡财务再论证财务总概 算比较 财务详细概算 筹集投 资 投资 14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具体步骤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具体步骤 设定规划条件 完成物流规划与设计过程 设施与设备总体布置规划选址 分析基本资料 收集基本资料 制定规划目标 计划开始 计划准备阶段 整体方案选择评价 局部规划与设计 整体布置规划方案 局部方案选择评价 系统规划设计阶 段 方案评估阶段 局部规划设计阶

14、段 否 否 15 第二节第二节 设施系统布置设计要素与模式设施系统布置设计要素与模式 一系统布置设计的原则要求一系统布置设计的原则要求 o简化加工或作业过程;简化加工或作业过程; o有效地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有效地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 o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o缩短生产作业周期;缩短生产作业周期; o力求投资最低;力求投资最低; o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条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条 件。件。 16 二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二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 o1工厂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工厂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 o在在缪瑟缪瑟提

15、出的提出的工厂系统布置设计工厂系统布置设计(slp)中,把产品中,把产品p、 产量产量q、生产路线、生产路线r、辅助服务部门、辅助服务部门s及生产时间安及生产时间安 排排t作为布置设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来看待的。作为布置设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来看待的。 o因此,我们根据缪瑟的工厂系统布置设计因此,我们根据缪瑟的工厂系统布置设计(slp)理理 论,将论,将产品产品p、产量、产量q、生产路线、生产路线r、作业单位部门、作业单位部门 划分划分s及生产时间安排及生产时间安排t称为系统布置的基本要素称为系统布置的基本要素 (原始资料原始资料)。 17 o在物流中心的规划除了必须先了解是属于哪一种物流中心类在

16、物流中心的规划除了必须先了解是属于哪一种物流中心类 型外,还要注意物流中心的规划与系统布置要素要素分析型外,还要注意物流中心的规划与系统布置要素要素分析 o也就是:也就是: o订单(订单(entry)、商品的种类()、商品的种类(item)、商品的数量或库存)、商品的数量或库存 量(量(quantity),物流路径(),物流路径(route),服务(),服务(service) 水平或内部服务单位划分,交货时间(水平或内部服务单位划分,交货时间(time)、物流配送)、物流配送 成本(成本(cost)等等 o简称为简称为e、i、q、r、s、t、c。 18 三系统布置设计三系统布置设计slp(流程

17、)模式(流程)模式 原始资料:原始资料:p.q.r.s.t(p.q.r.s.t(或或e.i.q.r.s.t.c)e.i.q.r.s.t.c) 4.4.所需面积所需面积5.5.可用面积可用面积 6.6.场地面积、空间关系图场地面积、空间关系图 7.7.修正因素修正因素8.8.实际条件限制实际条件限制 方案方案x x方案方案z z 方案方案y y 9 9评价评价选出最佳布置方案选出最佳布置方案 1.1.物流分析(物料流程分析)物流分析(物料流程分析)2.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3.3.综合相互关系图解(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综合相互关系图解(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 19 1 1准

18、备原始资料准备原始资料 o在系统布置设计开始时,首先必须明确给出在系统布置设计开始时,首先必须明确给出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基基 本要素本要素,同时也需要对,同时也需要对作业单位的划分情况进行分析作业单位的划分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通过 分解与合并,得到分解与合并,得到最佳的作业单位划分最佳的作业单位划分状况。所有这些均作状况。所有这些均作 为系统布置设计的原始资料。为系统布置设计的原始资料。 2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o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物流强度等级及物流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物流强度等级及物流 相关表来表示;作业单位非物流的相互关系

19、可以用量化的关相关表来表示;作业单位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可以用量化的关 系密级及相互关系来表示。系密级及相互关系来表示。 o在需要综合考虑作业单位间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时,可在需要综合考虑作业单位间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时,可 以采用简单加权的方法将物流相关表及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以采用简单加权的方法将物流相关表及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 表综合成综合相互关系表。表综合成综合相互关系表。 20 o3 3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o根据物流相关表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考虑每对作业单位间相根据物流相关表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考虑每对作业单位间相 互关系等级的高或低,决定两作业单位相对位置

20、的远或近,得出互关系等级的高或低,决定两作业单位相对位置的远或近,得出 各作业单位之间的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对位置关系,有些资料上也称之为,有些资料上也称之为拓朴关系拓朴关系。 这时并未考虑各作业单位具体的占地面积从而得到的仅是这时并未考虑各作业单位具体的占地面积从而得到的仅是作业单作业单 位相对位置,称为位置相关图位相对位置,称为位置相关图。 o4 4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 o各作业单位所需占地面积与设备、人员、通道及辅助装置等有关,各作业单位所需占地面积与设备、人员、通道及辅助装置等有关, 计算出的面积应与可用面积相适应。计算出的面积应与可用面积相适应。 o5

21、5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o把各作业单位占地面积附加到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上,就形成了把各作业单位占地面积附加到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上,就形成了 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21 22 23 第三节第三节 物流设施布置规划的物流设施布置规划的 分析方法与技术分析方法与技术 24 一物流分析的基础一物流分析的基础 o在物流分析之前,必须搜集完备所研究的系统范围内有在物流分析之前,必须搜集完备所研究的系统范围内有 关的原始数据,并弄清物料的种类、性质和数量,因为关的原始数据,并弄清物料的种类、性质和数量,因为 物料数量与特征它决定了物料装运的程序和方法。物料数量与特

22、征它决定了物料装运的程序和方法。 o同时,只有将物料归类,才能使物流系统分析简化。同时,只有将物料归类,才能使物流系统分析简化。 o1 1计算物流量计算物流量 o2 2对物料进行分类对物料进行分类 25 1计算物流量计算物流量 o(1 1)当量物流量)当量物流量 o物流系统中由于几何形状、物料搬运难易程度相差甚远,一方面简单地用重量物流系统中由于几何形状、物料搬运难易程度相差甚远,一方面简单地用重量 作为物流量单位不合理,另一方面要想得到精确的物流量也不大可能,又因为作为物流量单位不合理,另一方面要想得到精确的物流量也不大可能,又因为 社会和生产对物料品种数量的需求也是经常在变化,所以苛求物流

23、量的绝对准社会和生产对物料品种数量的需求也是经常在变化,所以苛求物流量的绝对准 确性也无可能和必要,何况不同物料的数量通常也是不可比的,如确性也无可能和必要,何况不同物料的数量通常也是不可比的,如一吨钢和一一吨钢和一 吨泡沫塑料,重量虽相等但体积相差太大吨泡沫塑料,重量虽相等但体积相差太大。 o因此在物流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中,如能因此在物流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中,如能找到一个标准,将各种物料经过找到一个标准,将各种物料经过 折算都变成标准的倍数或系数,即折算成统一量,将会使分析和计算大为简化。折算都变成标准的倍数或系数,即折算成统一量,将会使分析和计算大为简化。 这个折算成的统一量就称为

24、当量物流量这个折算成的统一量就称为当量物流量。 o当量物流量是按照规定标准修正和折算的运输量。例如载重当量物流量是按照规定标准修正和折算的运输量。例如载重10t10t的卡车,当运输的卡车,当运输 10t10t钢材时,钢材时,10t10t钢材的当量重量为钢材的当量重量为10t10t;而运输;而运输2t2t塑料制品时,则塑料制品时,则2t2t塑料制品的塑料制品的 当量重量为当量重量为10t10t。 26 (2)马格数法)马格数法 o玛格数玛格数(magnitude)(magnitude)来源于美国,是一种不太成熟的当量物流量的计算方法。来源于美国,是一种不太成熟的当量物流量的计算方法。 o玛格数比

25、较适合一些特性相差不大的物料搬运。玛格数比较适合一些特性相差不大的物料搬运。 o一个玛格数的物料是:可以方便地拿在一只手中;相当密实;结构紧凑,具一个玛格数的物料是:可以方便地拿在一只手中;相当密实;结构紧凑,具 有可堆垛性;不易受损坏;相当清洁、坚固和稳定。一般以一块经过粗加工有可堆垛性;不易受损坏;相当清洁、坚固和稳定。一般以一块经过粗加工 的的1010立方英寸大小的木块(约有两包香烟大小)做一玛格。立方英寸大小的木块(约有两包香烟大小)做一玛格。 o计算步骤:计算步骤:计算物料体积计算物料体积确定玛格数基本值确定玛格数基本值确定修正参数确定修正参数确定玛格数确定玛格数 o在计算物料体积时

26、,采用外部轮廓尺寸,不要减内部空穴或不规则的轮廓。在计算物料体积时,采用外部轮廓尺寸,不要减内部空穴或不规则的轮廓。 然后然后查阅专用玛格曲线表,得出玛格数基本值查阅专用玛格曲线表,得出玛格数基本值a a,如低堆垛的托盘玛格数基本,如低堆垛的托盘玛格数基本 值为值为3838。玛格数。玛格数基本值还要按松密程度或密度(基本值还要按松密程度或密度(b b)、形状()、形状(c c)、损伤危险)、损伤危险 性(性(d d)、情况()、情况(e e)和价值因素()和价值因素(f f)五个参数来修正,)五个参数来修正,这些参数取值一般在这些参数取值一般在 0 04 4之间之间。 o玛格数的计算公式为:玛

27、格数的计算公式为: m ma aa a(b bc cd de ef f)/4/4 27 2物料分类物料分类 o在实际工作中物料通常按可运性的物理特征进行分类,其在实际工作中物料通常按可运性的物理特征进行分类,其分类依据分类依据是是外形尺寸、外形尺寸、 重量、形状、损坏可能性、状态、数量、时限等七种主要因素重量、形状、损坏可能性、状态、数量、时限等七种主要因素。 o为了不使物料分类过多,不便以后进行物流分析,一般在企业物流范围内应将物料分类为了不使物料分类过多,不便以后进行物流分析,一般在企业物流范围内应将物料分类 数控制在数控制在10类左右,最多也不宜超过类左右,最多也不宜超过15类类 物料物

28、料 名称名称 包装包装 单元单元 单元的物理特征单元的物理特征其他特征其他特征类类 别别 尺寸尺寸/cm/cm直径或直径或重量重量 /kg/kg 形状形状易损性易损性状态状态数量数量 特征特征 时间性时间性特性特性 要求要求 长长宽宽高高 钢带钢带卷卷直径直径606025252.72.75.45.4盘状盘状少少d d 空纸袋空纸袋捆捆7070484860602222矩形矩形易撕破易撕破少少d d 油料豆油料豆袋袋8080404020204444矩形矩形中等中等c c 鱼油鱼油桶桶直径直径60608080148148圆柱型圆柱型 有油腻有油腻多多 b b 乳酸乳酸坛坛直径直径60 6560 65

29、4040圆柱圆柱怕破碎怕破碎很少很少 d d 28 归类方法主要是绘制归类方法主要是绘制p-q图,进行图,进行abc分分 析析 o(1)绘制pq图 o其中p代表物料种类,q代表物流量(当量物流 量)。根据每一种物料pi(il,2,n)其对应 点qi,即可画出由直方图表示的p-q图。 p1p2p3p4pn-1pn p qabc p-q图 29 (2)对上图进行)对上图进行abc分类分类 o一般一般a类物料占总品种数的类物料占总品种数的5-10,物流量占,物流量占70以上;以上; ob类物料占总品种数的类物料占总品种数的20左右,物流量占左右,物流量占20左右;左右; oc类物料占总品种数的类物料

30、占总品种数的70以上,其物流量仅占以上,其物流量仅占5-10左右。左右。 o上述百分比不是绝对的。上述百分比不是绝对的。 o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管理的重点也按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管理的重点也按abc分类进行。分类进行。 o这样做可以抓住重点,有利于分析与设计的进行。这样做可以抓住重点,有利于分析与设计的进行。 o必要时,可忽略必要时,可忽略c类物料。类物料。 30 二物流分析的工具与方法二物流分析的工具与方法 o1工艺流程图 12 3 8 56 4 7 0.5 0.3 0.2 0.1 0.3 0.5 0.2 0.1 0.7 9 原材料1原材料2 31 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o美

31、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制订了一套标准符号 符符 号号名称名称说说 明明 操作操作表示工艺过程中主要步骤,操作中要对物料作物理或化学变革表示工艺过程中主要步骤,操作中要对物料作物理或化学变革 检查检查表示对物料品质或数量的检查表示对物料品质或数量的检查 运输运输表示物料由一处移向另一处表示物料由一处移向另一处 d停留停留表示在事件顺序中的等待,如工序间的在制品积压表示在事件顺序中的等待,如工序间的在制品积压 储存储存表示受控制的储存,如保持生产连续性的库存表示受控制的储存,如保持生产连续性的库存 32 2 2多产品工艺过程图多产品工艺过程图 o在品种多且批量较大的情况下,将各种产品的生产工

32、艺流程汇总在一 张表上,就形成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在这张表上各产品工艺路线并 列绘出,可以反映出各个产品的物流路径。 产品号产品号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每月产量(件)每月产量(件) 1 2 3 4 abcde ade abce acde 200 900 400 650 33 3物流连线图物流连线图 o在企业物流中,将各条物流路线全部画在一张图上的画法目前还没有在企业物流中,将各条物流路线全部画在一张图上的画法目前还没有 标准。标准。 o通常用简单几何要素图形如圆或菱形等表示工作单位,如各种车间、通常用简单几何要素图形如圆或菱形等表示工作单位,如各种车间、 仓库、车站等,然后工作单位之间用线连起来就表

33、示各条物流路线,仓库、车站等,然后工作单位之间用线连起来就表示各条物流路线, 然后再用连线多少,线的颜色、线外旁注等表示物流量、物流起止点、然后再用连线多少,线的颜色、线外旁注等表示物流量、物流起止点、 流向等,但也不能将此物流的特性和参数全都表达清楚,只能大体说流向等,但也不能将此物流的特性和参数全都表达清楚,只能大体说 明问题。明问题。 o这种类型的图都称之为物流连线图这种类型的图都称之为物流连线图 34 35 36 4 4从至表从至表(from-to chart)(from-to chart) zbcdefgx和和 z1187.513057.5 b 11+307.51857.5 c11+

34、1820 d18+7.530+11 e18+131+7.557.5 f11 g301132 x 总计总计283 o从至表是一张方格图,左边为“从” (from)边,从上到下按生产顺序排列,上边“至”(to)边,从左 到右按生产顺序排列,然后将物流量标在相应的方格中。表示从某一工作地到另一工作地的总物流量 及其分布。 37 例例1:从至表于物流系统分析中的运:从至表于物流系统分析中的运 用用 o某工厂有abcde五个车间,布置见图11,其中为各车间 距心。该厂生产四种产品,各产品的工艺路线和每月产量 如表3所示,而且每种产品的生产批量为50件。 产产 品品 号号 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每月每月 产量产

35、量 (件)(件) 1 2 3 4 abcde ade abce acde 200 900 400 650 38 o(1)试以直角距离计算两两车间的距离从至表 o(2)计算物流搬运量从至表f o(3)计算搬运工作量,并以之作为物流强度表示从至表。假设每批次搬运移动1米的 成本是2元/米批,试将上述物流强度从至表转化为物流成本从至表.。 + + + + + ab c de 12 27156 24 30 15 6 39 6 12 33 15 39 o解: o(1)直角意距离味着从一距心到另一距心只能水平或竖 直走,只能直角转弯。他们的计算以两点坐标的x和y值之 差的绝对值相加,即: o本题设以左下角

36、为原点,可得各点坐标: oa(12,48),b(39,48),c(54,36),d(45,6),e(6,15),从而ab得 直角距离为27米,同理可以算出其他的直角距离,得距离 从至表如表4: 距离从至表4 从从 至至 abcde a27547539 b27274866 c54273969 d75483948 e39666948 40 o(2)物流搬运量按产品来算,将各产品的工艺路线的每一 段搬运量分别列入从至表对应的方格中,最后要将不同产品 在同一格子中的数据相加,得搬运量从至表5。 搬运量从至表5 从从 至至 abcde a200400 600 650900 b600 c850400 d1

37、750 e 41 o(3)以搬运工作量表示得物流强度从至表为上述 表4,表5同一格子中对应元素相乘,得表6: 以搬运量工作量表示的物流强度从至表6 从从 至至 abcde合计合计 a162003510067500118800 b1620016200 c331502760060750 d8400084000 e 279750 42 o若按每批次搬运成本为2元/米,则每件产品搬运成本每米物流成本为 2/50(元/米件),以此为系数乘上表6各数字得表7: 物流成本从至表7 从从 至至abcde合计合计 a648140427004752 b648648 c132611042430 d33603360

38、e 11190 从表从表6 6 得该布置方案的总物流强度为得该布置方案的总物流强度为279750279750,表,表7 7 得搬运物流总成本为得搬运物流总成本为1119011190元,元, 进行搬运量距离(进行搬运量距离(f-df-d)分析,发现)分析,发现d-ed-e车间物流量大,费用高,且距离远,车间物流量大,费用高,且距离远, 不合理,宜改进。不合理,宜改进。 43 5、 物流相关表物流相关表 o物料种类物料种类p p与数量与数量q q关系决定了所采用的初步物流分析的方关系决定了所采用的初步物流分析的方 式:式: o当产品当产品品种很少但产量很大品种很少但产量很大时,应采用工艺过程图进行

39、物时,应采用工艺过程图进行物 流分析;流分析; o随着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产品品种的增加,可以利用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或从,可以利用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或从 至表来统计具体物流量大小。至表来统计具体物流量大小。 o在采用在采用slpslp法进行工厂布置时,不必关心各作业单位对之法进行工厂布置时,不必关心各作业单位对之 间具体的物流强度,而是通过划分等级的方法,来研究物间具体的物流强度,而是通过划分等级的方法,来研究物 流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入物流相关表,以简洁明了的形流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入物流相关表,以简洁明了的形 式表示工厂总体物流状况。式表示工厂总体物流状况。 44 oslpslp中将物流强度

40、转化成五个等级,分别用符号中将物流强度转化成五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 a、e e、i i、0 0、u u来来 表示,其物流强度逐渐减小,对应着超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强表示,其物流强度逐渐减小,对应着超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强 度、较大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和可忽略搬运五种物流强度。度、较大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和可忽略搬运五种物流强度。 物流强度等级物流强度等级符号符号物流路线比例(物流路线比例(% %)承担的物流量比例承担的物流量比例 (% %) 超高物流强度超高物流强度a a10104040 特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强度e e20203030 较大物流强度较大物流强度i i30302020 一般物

41、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o o40401010 可忽略搬运可忽略搬运u u 45 46 三设施系统平面布置技术三设施系统平面布置技术 o1根据物流强度等级tcr布置各 作业单位 o例2:已知各作业单位对流物流强度权重赋值 (a=6,e=5,i=4,o=3,u=2,x=1)及密切联系等级tcr(total closeness rating)如下表5-10所示,试对下列5个作业单位确定合理 布置。 各作业单位对流物流强度权重赋值及密切联系等级tcr 作业单位作业单位12345tcr面积面积 163221320 263441740 333221040 424241260 5242412 20 47 o根据

42、表中tcr值和面积确定布置顺序。 o表中作业单位2的tcr值最高,故先布置。 o随后布置与2有a级关系的作业单位1;与2有i级关系的4,5,但4面积 更大故先布置4;再布置与2有o级关系的3; o故布置顺序为:21453。 o接下来,由各部门面积确定最终平面布置。 o布置过程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2 2 2 2 1 2 2 1 4 44 2 2 1 4 44 52 2 1 4 44 5 3 3 48 2利用物流相关表进行设施平面布利用物流相关表进行设施平面布 置置 o例3:已知某物流中心各作业区域的物流情况如单向物流从至表11所示,表中的列 为发出物流量的各作业单位,行为相应接受物料的各单位,

43、表中的数字为各单位由 始发点流向到达点的物流量。另已知物流强度等级划分标准为表8所列标准。 o(1)试对物流中心各作业单位进行物流强度分析,绘制物流相关表? o(2)若只考虑物流关系进行作业单位布置,试绘制作业单位位置平面相关图与面 积相关图? 物流强度等级物流强度等级符号符号物流路线比例(物流路线比例(%)承担的物流量比(承担的物流量比(%) 超高物流强度超高物流强度a1040 特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强度e2030 较大物流强度较大物流强度i3020 一般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o4010 可忽略搬运可忽略搬运u 表8 物流强度等级比例划分表 49 表表11 单向物流从至表单向物流从至表 a1a2

44、a3a4a5a6面积面积 a12121300 a2131200 a324100 a411200 a511100 a61100 50 解:第一步,首先在表解:第一步,首先在表11的基础上将顺行的物流量的基础上将顺行的物流量 与逆行的物流量相加,得对流物流量,如表与逆行的物流量相加,得对流物流量,如表12: o表12 对流物流量表 a1a2a3a4a5a6面积面积 a12(5)12(1)1(7)300 a23(4)4(3)1(8)200 a34(2)100 a42(6)1(9)200 a51(10)100 a6100 51 第二步,有了对流物流量,根据对流物流量得大小顺序,作第二步,有了对流物流量

45、,根据对流物流量得大小顺序,作 物流强度分析,确定各单位之间的物流密切程度等级,如表物流强度分析,确定各单位之间的物流密切程度等级,如表 13所示所示 o表13 物流强度分析表 序序 号号 作业单位对作业单位对强强 度度 值值 物流强度物流强度路线路线 累计累计 路线比路线比 例累计例累计 物流强物流强 度比例度比例 强强 度度 等等 级级 11312 11039a 2344 22026e 3244 3e 4233 43022i 5122 5i 6452 6i 7151 74013o 8261 8o 9461 9o 10561 10o 合计合计31 123456789101112 52 o以单

46、位配对关系计算公式:n(n-1)/2 (n为单位个数)计算,可得本 例作业单位有15对配对关系计算过程:6(6-1)/2=65/2=15,而实 际发生物流关系的路线只有10条。 o因此按实际发生物流关系的路径进行等级a、e、i、o划分,没有物流 关系的路径其搬运可忽视,均定义为u级。 o根据表8物流强度等级标准。本例作业单位对a1a3物流关系为a级 (路线比例: 1/10=10;占总物流量比例:12/59=39) 53 第三步,在行与列的相交方格中填入行作业单位与列作第三步,在行与列的相交方格中填入行作业单位与列作 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等级,得物流原始相关表,如表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等级,得物流原

47、始相关表,如表14 a1a1a2a2a3a3a4a4a5a5a6a6 a1a1i ia au uo ou u a2a2i ii ie eu uo o a3a3a ai ie eu uu u a4a4u ue ee ei io o a5a5o ou uu ui io o a6a6u uo ou uo oo o 表14 物流原始相关表 54 第四步,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第四步,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 o因为表14中行作业单位与列作业单 位排列顺序相同,所以得到的是右 上三角矩阵表格与左下三角矩阵表 格对称的方阵表格,除掉多余的左 图15物流相关表下三角矩阵表格, 将右上三角矩阵变形,就得到了

48、 slp中著名的物流相关表了,如表15 所示。 图15物流相关表 55 第五步,根据物流原始相关表计算的各作业单位物流强第五步,根据物流原始相关表计算的各作业单位物流强 度分值度分值tcr,tcr,根据各作业单位根据各作业单位tcrtcr大小对作业单位的接大小对作业单位的接 近程度进行排序,绘制接近程度排序表近程度进行排序,绘制接近程度排序表, ,如图如图1616所示。所示。 o 图16 接近程度排序表 a1a2a3a4a5a6面积 a12/i4/a0/u1/o0/u300 a22/i2/i3/e0/u1/o200 a34/a2/i3/e0/u0/u100 a40/u3/e3/e2/i1/o2

49、00 a51/o0/u0/u2/i1/o100 a60/u1/o0/u1/o1/o100 tcr789943 排序431256 物流等级分值 a=4 e=3 i=2 o=1 u=0 56 第六步,第六步,绘制出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绘制出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 o布置思路:按tcr值大小排序先布置a级关系,然后e、i、o、u级关 系。 o表中作业单位a3的tcr值最高,故先布置,随后布置与a3有a级关系的 作业单位a1;接下来布置e级关系,与a3有e级关系的a4,与a4有e级关 系的a2,接下来,再布置i级关系的单位与o级关系的单位。 o最后,可绘制出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如13所示。 图1

50、3 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a1 a3a4 a2 a5 a6 57 第七步,考虑面积因素对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进行第七步,考虑面积因素对作业单位平面位置相关图进行 修正,可得作业单位平面位置面积相关图,如图修正,可得作业单位平面位置面积相关图,如图14所示。所示。 a3 a1 a1 a1a2 a2 a4a4a5 a6 图14 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58 3用作业单位关系图法布置平面图用作业单位关系图法布置平面图 o(1 1)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relationship chart)(relationship chart)及其分及其分 析析 o在设施布置中,各设施间除了通过物流联

51、系外,还有人际、工作事务、在设施布置中,各设施间除了通过物流联系外,还有人际、工作事务、 行政事务等的活动,尤其是在行政、服务、事业等各种单位中,都存行政事务等的活动,尤其是在行政、服务、事业等各种单位中,都存 在人和工作的联系。在人和工作的联系。 o这些联系都可以表示为各种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这些联系都可以表示为各种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非物流关系非物流关系。 o通过单位之间活动的频繁程度可以说明单位之间关系是密切或者疏远。通过单位之间活动的频繁程度可以说明单位之间关系是密切或者疏远。 这种对单位之间密切程度的分析称为这种对单位之间密切程度的分析称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作业单位相互

52、关系分析。根据单根据单 位之间关系密切程度来布置设施或设备位之间关系密切程度来布置设施或设备,这是除去用物流外决定设施,这是除去用物流外决定设施 布置的另一重要原则。布置的另一重要原则。 59 o缪瑟缪瑟(muther)首先提出了这一方法及其工具。首先提出了这一方法及其工具。 o用这一方法不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可表示各部门间关系的密切用这一方法不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可表示各部门间关系的密切 程度。程度。 o采用一种采用一种“密切程度密切程度”代码代码(closeness code)来反映不同单位之间的来反映不同单位之间的 不同关系。不同关系。 “密切程度密切程度”代码代码 密切程度密切

53、程度 代码代码 a ae ei i oou ux x 实际含义实际含义绝对必绝对必 要要 特别重特别重 要要 重要重要一般一般不重要不重要不要靠近不要靠近 所占比例所占比例 % 2 25%5%3 310%10%5 515%15%1010 25%25% 4545 80%80% 不希望接近视不希望接近视 情而定情而定 60 o此外还要用一种理由代码来说明达到此种密切程 度的理由,如表18所示。 表18 “密切程度”理由代码 理由代理由代 码码 12345678 理由理由 用同一场地或用同一场地或 站台站台 物流物流服务服务方便方便 库存控库存控 制制 联系联系 零件流零件流 动动 清洁清洁 61

54、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制法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的制法 o菱形框上半部为密切程度代码,下半部为理由代码 62 (2)用作业单位关系图法布置平面)用作业单位关系图法布置平面 图图 o例4:已知某工厂的各作业单位原始数据如表20、表21所 示。试用作业单位关系图法布置平面图? 表20 各作业单位及面积 作业单位代码作业单位代码作业单位名称作业单位名称面积面积/m2 t原材料零配件库原材料零配件库120 u铣削工段铣削工段80 v冲压工段冲压工段60 w车削工段车削工段120 x装配工段装配工段80 y涂装工段涂装工段120 z发送库发送库120 63 表21 作业单位关系 tuvwxyz teoiouu

55、 uueiiu vuuou wiuu xai ya z 64 解:解: o第一阶段的做法如下: o首先取纸板用刀划出尺寸相同的方块作为样板,每一块样板代表一个作业单 位,样板中央写上,作业单位名称、代码,在样板的四角根据作业单位关系 表21对应的作业单位关系写上各种关系代码。 o如图15所示。 a-x- e- ui-w o-v,xu-y,z t 原材料库 a-x- e-t,wi-x,y o-u-v,z u 铣削工段 a-x- e-i- o-t,yu-w,x, z,u v 冲压工段 a-x- e-ui- t,x o-u-v,x,z w 车削工段 a-yx- e-i-w,u,z o-tu-v x

56、装配工段 a-xx- e-i-u o-vu-t,w y 涂装工段 a-x- e-yi-x o-u-t,u,v,w z 发货库 ,z y 65 o然后选出“a”关系数量最多的一块样板(作业单位)。 o如果遇到不止一块样板有相同数量的“a”关系,则再找下一级“e” 关系进行比较,或进一步再找“i”关系比较,依此类推。 o即在“a”关系数量相同的样板中挑选出“e”关系数量最多的一块样 板,同时亦是“x”级关系数量最少者。 o将挑出的样板布置在平面图的中部位置。所用例题中“a”关系最多的 样板是y,所以先将y布置在平面图中部,其他按“a”,“e”,“i”, “o”,“u”,“x”类推,如图16中a)、

57、b)、c)、d)、e)所示。 yy a)b) xyx u yx z tt c)d) yx z tww e) u v zz 66 o第二阶段的步骤为:在第一阶段已得到各作业单位相对位置的平面布置图以后,将各 作业单位面积用实际面积代替,就可得到真实平面布置图。 o第一步,根据表20先选择一个单位面积,要求各作业单位面积除单位面积后其商近似 为整数。如此则每一作业单位面积就成为单位面积样板的整数块。由表20可见,以 20m2为单位面积样板块,由此也可求出各作业单位的单位面积样板块数。 o第二步,按原先的平面布置图,再将各作业单位的实际样板块数置入,就可得到图17 所示的实际平面布置图。 yx z

58、tw u v t t t t t t uuuu w w w w ww v v v yy y y yy xx xx zzzzz z 67 4利用物流量与作业单位关系(综合相利用物流量与作业单位关系(综合相 互关系)共同平面布置图互关系)共同平面布置图 o(1) 综合相互关系法的思想与基本逻辑步骤 o在制造企业或物流企业中,各作业单位间不仅有物流关系,也有非物 流关系,即使在服务业中例如餐饮业、医疗卫生业也存在一定的物流。 o因此在系统化设施布置中,必须将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 系进行综合,综合后的相互关系即称为综合相互关系。 o此时就应该从作业单位间综合相互关系出发,设计出作业单位的合理

59、 布置。 68 (2)步骤)步骤 : o通过物流分析,在物流合理化的基础上求得各作业单位间的物流量及其相互 关系; o确定各作业单位间非物流关系相互影响因素及等级,作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 表; o确定物流和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 o通常这一相对重要性比值mn不应超过1331。 o如比值大于31,意味着物流关系占主要地位,设施布置只要考虑物流就可以; 当比值小于13时,说明物流的影响很小,设施布置只要考虑非物流相互关系 即可。 o现实情况下按照物流和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将比值mn取为31, 21,11,12,13,此比值称为加权值。 69 o量化物流强度等级和非物流的密切程度等级;

60、o通常这些量化的数值取为: a4,e3,i2,o1,u0,xl o计算量化后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 o设任意两个作业单位分别为ai和aj其物流强度相互关系等级为mrij,非 物流的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为nrij,则作业单位ai和aj之间的综合相 互关系密切程度crij为: o crijmmrijnnrij o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 ocrij是一个量化值,必须划分成一定的等级才能建立起符号化的作业单 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o综合相互关系的等级划分也同样为a、e、i、o、u、x,各级间crij值逐 步递减,同时,各作业单位的配对数也要符合常规的比例。 o表522给出综合相互关系的等级划分及常规比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