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 课前预习了解二、 完成课后习题二、 教学课题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2. 能力训练点通过诵读,培养语感。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3. 德育渗透点学习作者旷达的心

2、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4. 美育渗透点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三、 教材分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

3、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体会作品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四、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五、 教学过程一、

4、导入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道出了其壮观豪放的气魄;杜甫笔下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其雄伟神奇的景观;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尽现了其雄奇险拔的奇景这些美景,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地感受一番。 (板书课题:答谢中书书)2解题:题目中的第二个“书”,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信。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读课文 1初读通文句。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准节奏。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聆听学生的朗读,及时纠正学生读不到位之处,指导学生的疑难之处。

5、 (2)检查朗读。选一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教师强调朗读节奏: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根据范读,纠正字音,注意节奏。 (4)全班齐读课文。 2再读明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 (2)同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认为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班级交流时解决。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出示: 理解下列句子意思,并解释加点词语。 (1)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三读理结构。 (1)生读课文,理清本文结构。回答下列问题。课文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使

6、学生明确本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2)学生根据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快速背诵课文。 (3)检查背诵。抽查两名学生背诵课文,老师做适当点评。 三、品美点 总写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突出一个“美”字,总领全文。接下来的文字无不围绕它来铺开,分别写了“峰”、“流”、“石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你发现了本文的美了吗?请根据自己的想象,以“我发现了本文的 美”的句式,说几句赏析语言。 (出示:山水相映图、石壁翠竹图、晨辉、夕阳、猿鸟、沉鳞,激发学生想象。) 教师提示:可从文章内容、语言、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赏析。 1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 2

7、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可这样赏析,如: (1)我发现了本文的结构美。文章短小精焊,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叙议结合,经纬分明,脉络贯通。 (2)我发现了本文的图画美。画中山水相映,色彩缤纷,高低错落,动静相生。 (3)我发现了本文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4)我发现了本文的语言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沉鳞竞跃”,四字一句,整齐顺口,而结尾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8、者”,参差变化,又如行云流水,随意自然。 四、悟感情 1古人善于从一山一川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篇文章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有哪些?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实则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总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齐背

9、课文,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谈写法 1本文的景物描写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你从文学到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请以“我从文中学到了 的写景方法”的句式谈一谈。 教师小结: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真情。 2探究书信体例的变迁。六、练文笔 同学们根据本文的写景方法,动手写一段自己感受最深的自然景物。 教师提示:如春日田野、夏日荷塘、某一风景区、校园一角、乡村夜景七、课外积累 收集整理文中的四字写景佳句,背诵古代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词。 附:板书设计(文章结构图) 答谢中书书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总括:欲界之仙都 具体叙写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

10、壁 青林翠竹 晓雾 夕日 猿鸟 沉鳞 静 动 山川之美 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要点:学习背诵记承天寺夜游。赏析文中写景文字,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比较两篇文章,提高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一、导入1月亮,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意象之一。古往今来,一轮明月往往会引起人们无数的遐想,那里曾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也有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佳句。苏轼这一大文豪在月夜还发出过什么感慨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苏轼一起去游赏承天寺的月夜美景。 (板书题目:记承天寺夜游)2说说你知道的苏轼。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佑三年中进士

11、。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借口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佑中旧派执政,苏轼被招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本文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二、读一读,初步感知1听读。(1)学生听课文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和停顿。(2)掌握以下几个问题。掌握字音。相与(y) 藻(zo) 荇(xng) 把握节奏。念/无与

12、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仿读。(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至三遍,初步感知课文。 (2)选两名自愿朗读者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讲一讲,了解内容1解题。顾名思义,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游记,作者与谁同游?经历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2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自己讲解文意,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3小组交流,相互质疑。4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5请一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作补充评价。6教师强调一些重要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1)念无为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遂,于

13、是,便;至,到。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7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四、品一品,赏析妙语1这篇短文以写月景著称。开头便写到“月色入户”,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小组合作探究(出示探究题目):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删一删,品修辞:你认为去掉原句中的“如”和“盖竹柏影也”可以吗? (2)添一添,品意境:在原句后添上“丛中蛙鸣不断

14、,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好不好?为什么? 五、说一说,领悟感情1作者通过对月色的描绘,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清幽淡雅的意境。此时,他的心情如何?除此之外,作者在这篇短文里还流露了哪些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先找到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关键词句,再说一说作者的感情。 明确:欣然起行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者有点遗憾。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寻有急切的访友之情。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3最后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为全文的点睛之笔,可引申提问:从文中哪些

15、地方可看出“闲”? 明确:入夜即“解衣欲睡” 。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 步于中庭看清“竹柏影” 。闲人既带有寄情山水的闲静恬适,又带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4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对庭中景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我们从中得出这样的启示:即使命运的安排对个人来说,可能不很公平,也不能失去了拼搏进取的勇气,在逆境中要看到希望,要懂得如何去面对困难,接受命运的挑战。总之,作者能在被贬的情况下并没有“借酒浇愁”,消沉下去,而是寄情山水,排遣郁闷,作者的豁达心境可见一斑。让我们带着与作者同样的心情再次朗读这篇短文。 5生熟读并

16、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评一评,比较意境1男女生分组背诵两篇短文 。男生背记承天寺夜游 女生背答谢中书书 2比较阅读。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意味隽永,富有诗情画意。你更喜欢哪一篇?请简单谈一谈。 七、试一试,略显身手(出示) “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以下两首诗词,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八、课外积累请收集与“月”有关的古诗词,比较不同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什么不同?体会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记承天寺夜游 夜月色入户 游至、寻步 赏月色、竹柏 悟闲人 闲适 旷达 九、板书设计 六、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作为新形势下,我们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这个“度”,不能只用信息技术,但也不能不用信息技术。所以我要教学本文时,在理清本文内容时,我利用板书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过到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上的交流。所以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很好地做好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工作这一环节,不然,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将会成为一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