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01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01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01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01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01解释下列加点字。(每空 0 5 分,共 4 分)(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焉用亡郑以陪邻(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4)持千金之资币物(5)比诸侯之列( 6)乃引其匕首提轲(7)沛公起如厕( 8)会其怒,不敢献【答案解析】(1)恩惠( 2)增加( 3)刻毒( 4)礼品 / 礼物( 5)并 / 列( 6)掷击( 7)去 / 往( 8)恰逢 / 适逢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文学文化常识。(每空 05 分,共 5 分)(1)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 汉字的形体演变可以分为和两大阶段。汉字是方块字,有和之

2、分。前者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和“指示字” 。(2)我国古乐调有七音,其中(乐调)声调悲凉;而(乐调)则能表现高昂或者激愤的情绪。(3)战国策又称作,它的体例是; 左传的体例是;史记的体例是。【答案解析】(1)古汉字阶段隶书楷书阶段独体字合体字( 2)变徵羽(声)(3)国策国别体编年体纪传体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但很多学生认为文学常识内容多、分值小,花太多时间去记不太划算,倒不如记一两个近义词或成语,于是就放弃。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文学常识固然内容多,但只要有巧妙灵活的方法,就可以化繁为简、化多为少,轻松而又高效率地记住。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

3、为识记A。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籀文(zhu)戕害(qi n)不着边际(zhu)缠绵悱恻( f i )B 叱咤( zh)作揖( j )天高地迥( ji n)屏息以待( bn)C 炽烈(ch)症结( zhn)味同嚼蜡(ji o)毁家纾难( ch)D 桎梏( k)菲薄( f i )长歌当哭( dn)前仆后继(p)【答案解析】 A试题分析: B项,“揖”应为 y;容易和“缉”混淆。 C 项,“症”是多音字,作病,病状时,如病症,读 zhng,作症结( A腹内结块的病; B喻问题难解决的关键)讲时,读zhng,“纾”应读 sh; D项,“梏”应读 g。考点:识记现代汉

4、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A 广有羽翼一傅众休寥落惊心动魄B 风餐露宿博闻强记尸骸无稽之谈C 黯然泣下暴殄天物惩创陨身不恤D 迥然不同桀骜锋利碟血时过境迁【答案解析】 B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5下列各项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 分)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 沛公安在 / 大王来何操C 欲呼张良与俱去 /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 使毕使于前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答案解析】 B试题分析: A 项定语后置,知其事之宾客者/ 判断句; B 项均为宾语前置,疑问句中或

5、者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的时候,宾语前置; C 项目省句,与(之)具去 / 被动句,见陵,被侮辱; D 项状语后置,使于前毕使 / 被动句,见 于。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6下列加点字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素善留侯张良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其人居远未来 / 此其志不在小B 乃朝服 / 数目项王 / 头发上指 / 晋军函陵C 道芷阳间行 / 吾得兄事之 / 函封之 / 箕踞以骂D 既东封郑 / 阙秦以利晋 / 太子迟之 / 群臣怪之【答案解析】 C试题分析: A 项前两个为形容词作动词;后两个为形容词作为名词;B 项中“头发上指”中的“上”为名词

6、作状语,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D项前两个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后两个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现代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B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 约为婚姻D 恐惧不敢自陈【答案解析】 D试题分析: A 项“山东”古时为“崤山以东” ,现在是指山东省;B项“穷困”古时为“走投无路” ,现在是指贫穷; C项“婚姻”古时为“儿女亲家”,现在是指男女成为配偶。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8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 分)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

7、 秦王复击荆,被八创D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答案解析】 C试题分析: A 项“振” - “震”;B 项“卒”“猝”;D 项“倍” “背”。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B 夜缒而出 / 偏袒扼腕而进C 吾其还也,亦去之 /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 且为之奈何? / 何辞为?【答案解析】 B试题分析: A项: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的;B 项均为表修饰; C 项:还是 / 他们; D项:对 / 句末语气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8、B。10课内古文翻译(每题3 分)(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解析】(1)依靠别人的力量却来损害他, 这是不仁德的。(“因”、“敝”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2)现在樊将军,秦王用赏金千斤,封侯万户来悬赏他。 (“购” 1 分,句式翻译对 2 分)(3)我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 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所以”、“出入”、“非常”各 1 分)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课内文言重点句子的理解。首先要对课文熟悉,其次还要对书下的注释要熟悉。关键词(1)因:通过;敝:损害。(2)购:悬赏,抓拿

9、;邑:名词做动词,封侯。(3)所以: 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偏指进;非常:意外的事情。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 “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

10、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 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 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之疑人,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

11、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 “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饕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餍。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临漳、 邺,而李信出太原、 云中。赵不能支秦, 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战国策 ?燕策三)【注】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 “请太子入息,已乃图之。 ”

12、 道:通“导”,引导。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送的礼物。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臣闻骐骥 / 盛壮之时 / 一日而驰 / 千里至 / 其衰也 / 驽马先之 /B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 / 一日而驰千里 / 至其衰也 / 驽马先之 /C 臣闻骐骥 / 盛壮之时 / 一日而驰千里 / 至其衰也 / 驽马先之 /D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 / 一日而驰 / 千里至 / 其衰也 / 驽马先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敬诺”为恭谨应答之词。古代表示尊敬别人的谦敬副词常见的还有“请”、“幸”、“谨”、“辱”等。B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

13、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通常是嫡长子,但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C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先秦时有用它称君主。D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选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B 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C 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尽心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向太子表明忠心。D 太子听到田光死了, 流着泪说自己请田光不要泄密并不是不信任他,只是想实现大业。1

14、4 翻译划线句子。(10 分)(1)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之疑人,非节烈侠士也。(2)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答案解析】 11B12 B13 A14 (1)这是太子怀疑我啊。(人)做事让人怀疑,这不是是有气节的侠客啊。(“是、“为行”、“疑”各 1 分,句子通顺,能将判断句翻译出 2 分)(2)我认为如果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到秦国出使,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这些厚礼, 我们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了。(“诚”、“窥”、“贽”各 1 分;“窥以重利”句式对 1 分;句意通顺 1 分)11 试题分析:根据上下文语境, 我们可以知道这句话应该翻译成 “我听说好马

15、在年轻力壮的时候, 一天可以飞奔千里。 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 试题分析:“太子”不能指其他儿子。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13 试题分析:从原文第4 小节第一句话“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可知, 太子没有亲自去拜见荆轲,是荆轲自己来拜见太子的。所以 A 项错误。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是:这;为行:做事;第二个疑:让人怀疑。(2)诚:果

16、真;窥:引诱;贽:厚礼。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译文】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太傅您代为介绍,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 左右人都退下后, 太子就离席, 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 ”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 一天可以飞奔千里。 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

17、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 虽然这么说, 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 ”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 ?”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 “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 ”田光低头一笑,说: “好。”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 “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大不如当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 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尽力想想办法。我从来就没把您当外人,于是把你举荐给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处走一趟。 ”荆轲说:“

18、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 不使人产生怀疑, 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 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 ”田光这番话的意思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 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 ”说完就自刎而死。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转达了田光的临终之言。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 “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 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 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 ?”荆轲坐定后,太子离席,给

19、荆轲叩头,说: “田先生不知我是个无能的人,让您来到我面前,愿您有所指教。这真是上天可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代。如今秦国贪得无厌,野心十足, 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为己有,不使各诸侯全部成为自己的臣下, 它是不会满足的。 现在秦国已经俘虏韩王,占领了韩地,又发兵向南攻打楚国,向北进逼赵国。王翦的大军已逼近漳水、邺城,而李信又出兵太原、云中。赵国哪里能抵抗秦国的攻势,一定会投降。赵国向秦称臣,大祸就落到燕国头上了,燕国国小力弱,多次遭受兵祸, 现在就算征发全国力量也不可能抵挡住秦军。诸侯都屈服于秦国,没有谁敢和燕国联合。我认为如果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到秦国出使,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这些厚礼

20、,我们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了。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8 分)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 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 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

21、也就够了。(1)作者用“煤的形成”比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 ,旨在说明什么?表明了他的什么立场?( 4 分)(2)说说作者在文中引用陶潜的诗的意图。(4 分)【答案解析】(1)人民在为正义而斗争的过程中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取得一点成果。(2 分)这里也包含着对以往斗争和斗争方式是否正确的思考。(2 分)(2)作者引用陶潜的诗的意图: 刘和珍等青年的殉难虽没有在广大民众中引起反响,(2 分)但她们死得其所,其殒身不恤的精神将与巍巍高山同在。(2 分)(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说明付出了很多,取得的成果却是一点点。

22、 用煤的形成做比喻,说明人民血战前行的历史,付出很大的代价,等成果却很小。 “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跟说明成果微乎其微,甚至没有效果。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此题首先要理解陶潜诗句的意思,家人亲眷,因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 可能想到死者还有点儿难过; 而那些同自己关系不深的人则唱完挽歌就把自己忘记了。人死之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 使它即将化为尘埃, 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理解了陶潜诗的意思,答案就不难组织了。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1 分)在鲁迅先生故居郑文燮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

23、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 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 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 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 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 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0 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 “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 ,鲁迅是孤独者。辛亥革命以后, 中华民国建立。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做“

24、佥事” ,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 ”这个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 “革命”感到失望。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 “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 1926 年 3 月 18 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 “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鲁迅是周家

25、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京, 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 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 豁亮的“三进” 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他用一本书的四百元版税,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小四合院, 也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不下几个人物的活动了。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作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 另外一间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子朱安。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老家

26、带来的旧物。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 。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 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 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蓝花的布衾, 床上用竹竿挂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 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 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 “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 似有话要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绞刑架上走下来的, 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存下来。那天天气阴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约是我太专注、太虔诚的目

27、光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 “破了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隔着玻璃窗看到的内室。这样我就真切地触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墙上挂着那帧陀思妥耶夫斯基阴冷的照片。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 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中劈头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 我曾向授课的语文老师请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

28、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 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走出鲁迅先生故居,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踏着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一条胡同口,找了一家小店铺,喝了两碗羊杂碎汤,全身顿时燥热起来。(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文章开篇写寻找鲁迅先生故居的过程以及故居周边的环境,隐隐有一种批评时人淡忘鲁迅先生和漠视文化传承之意。B 文章中有

29、大量的有关天气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阴冷、沉郁的氛围,抒发作者游览鲁迅故居时对鲁迅先生的痛悼和缅怀之情。C “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这句话表明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的漠视和鄙夷,认为革命改变不了社会现实。D 文章从多个角度来介绍鲁迅先生的故居, 突出其狭小和简陋的特点。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孤僻、阴冷的性格。E 文章结尾意味隽永,明写因喝羊杂碎汤而全身燥热,实际上隐隐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不满、钦佩、振奋等复杂情感。(2)在第二段中,作者称鲁迅先生为“孤独者” ,鲁迅先生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加以概述。 (4 分)(3)在描写鲁迅先生故居的布局和陈设中, 作者为什么要着

30、重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请作简要分析。(6 分)(4)在游览鲁迅先生故居时,作者想起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语句。对这句话的深意的理解, 作者由“未曾明白” 转而有所感悟。请你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探究这句话的深意。 (6 分)【答案解析】(1)CD。(选对一个得 2 分,选对两个得5 分)(2)生活方面:鲁迅先生居住在北京的十余年里多次搬家,寄居寓所,没有更多的爱好和友人,兄弟反目,百无聊赖,以学术研究打发时日;精神方面:鲁迅先生的精神孤独,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因此对革命感到失望,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3)写陀思妥

31、耶夫斯基的照片,突出其“阴冷” “悲悯”的特点,并由此写到他的命运, 突出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以此烘托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以及在民族危难之际的大无畏抗争精神。(4)这句话表明了院落环境和居住生活的单调、枯燥,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疲惫感、 沉闷压抑和挣扎无力的绝望感。 作者身处鲁迅先生故居中,感受他的生活环境,回忆他的为人处世,体会到了他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钦佩他在社会黑暗,革命有着局限性,民族前途难卜的情况下,却顽强地战斗,绝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不朽精神。(1)试题分析: C项,鲁迅先生对革命并非漠视和鄙夷,只是清醒地认识到革命的局限性,感到失望。 D项,写故居狭小和简

32、陋,是说小天地里有大胸怀,反衬出鲁迅先生精神的可贵与伟大。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 从文中看,鲁迅的孤独主要表现在生活和精神两个方面, 作答时,要注意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着重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 意在衬托鲁迅先生的孤独, 要注意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解析: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弄清作者游览鲁迅先生故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探讨文章在叙述鲁迅孤独的

33、同时对他高贵品质的赞颂。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1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但许多人绝非如此,他们根本不制定任何人生计划,以达到有意义的目标,而是朝三暮四,变化不止。B 只要各国、各地区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克服困难,亚太地区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C 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 ,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D 坏人固然要防备,但坏人毕竟是少数,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为了防备极少数坏人连朋友也拒之门外。【答案解析】 C试题分析: C 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

34、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不合语境。 A项朝三暮四: 用以比喻常常变卦, 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B 项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D项因噎废食: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 19992011 年间,我国造林 664336 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 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B 最近几年

35、,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C 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 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 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 进行自我调护。D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答案解析】 B试题分析: A 项“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令人担忧”搭配不当。同时关联词“但是”使用也不当。 ; C 项经过主干梳理,我们得出句子的主干是“失眠是感觉” ,很显然,“失眠”并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现象”,因此此处为主宾搭配不当; D 项是滥用介词造成了主语残

36、缺。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开枪, 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 至于颇为怀疑。 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A居然仍总是只是然后而且B竟然还向来只是然后而且C居然竟向来然而然而简直D竟然总

37、总是然而然而简直【答案解析】 C试题分析:“居然”和“竟然”都是副词,都表示出乎意料,都可用于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这两个词运用上的主要区别是: “居然”的语气较重,可用于主语后,也可用于主语前。“竟然”的语气较轻一些,用于主语后,不用于主语前。 “竟”有始终,从头到尾的意思,还有出乎意料的意思。 向来:一向;从来原来。总是:总归是;全都是纵然是;即使是老是(此意用的最多)许多地方这两个词可以通用。第四处和第五处都是表示转折的, 所以用然而,第六处“简直”语气要强一些。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17清明节快到了,家在外地的王伟必须随父母回老家祭祖,因此要请假三天。下面是王伟写给他班主任王老师的请假条, 请指出其中不恰当的地方并修改。(4 分)请假条清明节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继承传统,祭祀先人,令尊决定带家人回乡下老家扫墓。特向您请假,恳请老师批准。请假人:王伟2016年 4月 2日(1)错处:;改正:(2)错处:;改正:(3)错处:;改正:(4)错处:;改正:【答案解析】(1)错处:缺乏请假对象。改正:加上称谓“尊敬的王老师”(2)错处:我国乃至世界的传统节日。改正:去掉“乃至世界”(3)错处:“令尊”用错。改正:“令尊”改为“家父”或“我的父亲”。(4)错处:没有说明请假的具体天数。改正:在“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