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述评_第1页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述评_第2页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述评_第3页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述评_第4页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述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述评魏新磊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及阅卷工作已经结束。笔者不揣浅陋,立足2009年的上海中考语文试卷,试图从考生备考、教师教学、阅卷、命题等多个角度进行评说,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简单实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第一部分 逐题说明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3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楼)4醉里挑灯看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6

2、,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答案】1风雪夜归人 2山光悦鸟性 3白云千载空悠悠4梦回吹角连营 5望其旗靡 6野芳发而幽香 【相关说明】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六句默写,涉及三首诗,一首词,两篇文。第1题得分率较高。个别考生错写成“天寒白屋贫”。第2题由于是给下句默写上句,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考生背诵的流畅性,得分率较低。不少考生写成了“初日照高林”。另外,比较多的情况是把“悦”错写成“乐”,把“性”错写成“兴”。第3题,得分率较高。有部分考生错写成“芳草萋萋鹦鹉洲”。个别考生把“载”错写成“哉”、“裁”、“栽”等字,“悠”字上半部分少写一竖。第4题,得分率很高。个别考生

3、把“营”字中“艹”写成了“宀”,还有考生“营”中的两个“口”连在了一起,即写成了“官”的下半部分。第5题,得分率偏低。“其旗”两字顺序错位。不会写“靡”的考生很多。第6题,得分率偏低。由于意思理解不正确,也可能是由于平时发音声母“f”与“h”不分,平时即读成“野芳hu而幽香”,所以不少考生写成了“野芳花而幽香”。另外还有不少考生把“幽香”错写成“悠香”。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7诗中的“王孙”指的是 。(2分)【答案】诗人自己。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晚来秋

4、”紧扣标题,点明时间。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答案】B【相关说明】古诗词鉴赏题目在上海中考试卷中是第一次出现。也许正因为是第一次,命题人在取材和题目设置上都考虑得很周全,避免给考生带来压力和造成紧张。山居秋暝是沪版教材六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十五课的课文(自读课)。第67页注“王孙自可留: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这里反用其意。王孙,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自己。留,居。”这个注解中包含了第7题的答案。注“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第8题B项实际考查的是对“歇”的理解。知道了“歇”在这里的意思是“

5、消散”,答案自然就是B了。综上可以看出,第7、8两题实际上是对课本中两个注解的考查。也可以说,如果课本中没有上面的两个注解,命题人是不会出这两道题的,离开了注解,这两处都是难点。(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

6、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本题是课内文言阅读。小石潭记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3课,属讲读课。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 (2分) 【答案】柳宗元(1分) 黔之驴或捕蛇者说(1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答案】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久地停留。【相关说明】本题出现错误较多的是对“居”的解释,不少考生错误地理解为“居住”。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答案】B(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

7、215题(12分)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鸡虽微禽,而于五德注之外,竟复具一德。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而皆视为己子矣( ) (2)竟复具一德 ( )【答案】(1)作为、当作(2分) (2)具备、具有(2分)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白者频来顾视之【答案】白母鸡多次来看望(这群)黄小鸡(“之”1

8、分)【相关说明】本句虽短,难点却不少。“频”和“顾”是重要的采分点。但最难的点在“之”的解释,考生必须准确表明“之”所指对象,比如翻译成“小鸡”,肯定不可以,因为“小鸡”既包含黄小鸡,也包括白小鸡,而这里“之”只能指“失母之雏”黄小鸡。难怪本题与第10题题型相同,措辞却不同,特别指出“注意加点词的含义”,与其说这是在限制,不如说是命题人在提示。14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答案】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15文中的“一德”指的是 。(3分)【答案】慈(慈爱、仁慈)【相关说明】本题设置巧妙,切口虽小,但既可以考查考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又可以考查考生的细心

9、程度。如果考生根据前文白母鸡“代为悯恻”、“得食相呼”、“皆视为己子”的表现归纳概括出“慈”当然再好不过,但这对初中的学生而言难免勉为其难。这道题的妙处恰在于后文有暗示。在“复具一德”之后,文章紧接着说“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因”字紧承上文,可知答案为“慈”。遗憾的是,不少考生答案是“慈鸡”,多写一字,3分尽失,原因何在?因为本题考查的是“一德”,“鸡慈”还可勉强,但“慈鸡”谬以千里。更何况,原文作者对“五德”已作了注解,细心的考生会马上做出判断,此处所填必定是能与“仁”、“义”、“礼”、“智”、“信”并列的一个字,结合前面的分析,答案当然应该是“慈”。有部分考生,没有认真品读“于五德之外

10、,竟复具一德”,居然还在“五德”内选择,3分顿失。二、现代文(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4分)城市景观花卉装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常常感到压抑,从而有一种内在的返璞归真的需求,而花卉正可以 环境, 性情, 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花卉装饰作为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正在得到快速发展,为城市生活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城市景观花卉按气候分为热带花卉、副热带花卉、暖温带花卉、冷温带花卉四种;按形态分为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两种。用于花卉装饰的材料主

11、要是盆栽花卉和鲜切花。它们凝聚着大自然的精华,姿态优美,形色各异,用来装饰室内外环境,其效果是其它任何装饰材料所不能替代的。用花卉装饰城市景观要讲究设计原则。就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而言,布置庆典场所时应选择色彩鲜艳热烈的花卉,使用时间通常是不需太长的,因此无需考虑花卉材料的耐久性,大多选用花大色艳富丽华贵的插花花篮或盆花,如粉月季、红牡丹等;而布设展览馆或阅览室则要求选用淡雅朴素的花卉,以烘托展品及环境的静谧,而且要求花期或观赏期持久,大多选用盆景、耐久性盆栽花卉,如山石盆景、蕙兰、富贵竹等;布置陵园则要求选用常青、简素的花卉材料,以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如松、柏、黄菊花、白菊花等。从所需装饰布

12、置的环境特点看,所选用的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如在广场的入口及建筑的周围,为保证交通、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可用整齐高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还可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从欣赏的角度来说,不同的花材和不同的艺术造型具有不同的观赏效果。观花类花卉,姹紫嫣红、绚丽多彩,使人感觉温暖、热情、兴奋;观叶类花卉,叶色青翠、叶片舒展,使人感觉宁静、娴雅、清爽;观果类花卉,硕果累累,鲜艳可爱,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插花和盆景的造型,或新异,或优雅,或古朴,更具有诗情画意,使人赏心悦目。花卉装饰日益成为喜庆迎送、社交活动、生活起居和工作环境的

13、必需。花卉装饰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16依次填入第段空格处的词语应是(3分)A丰富 陶冶 美化 B美化 丰富 陶冶C美化 陶冶 丰富 D丰富 美化 陶冶【答案】C17依据第段内容,下列不属于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原因的一项是(3分)A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提高。B城市居民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需求。C花卉的现代栽培技术日益成熟。D花卉装饰可以使城市生活环境更优美。【答案】C【相关说明】本题已经明确提示“依据第段内容”。C项信息在第一段中根本没有,据此即可以选定。18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是 。(3分)【答案】举例子;具体说明了花卉装饰应与环境特点相适宜。【相关说明】本题共3分。举例子,1分;写出

14、“说明”,1分;“花卉装饰与环境特点相适宜”,1分。抄该段的首句“从所需装饰布置的环境特点看,所选用的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也得分。不少考生把“举例子”写成“举列子”或“举例字”;或用语不规范,本文是说明文,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回答“作用”应该是“说明(注:本文着重号除有特别注明外,均为笔者所加)了”不少考生的用词是“表现”、“突出”“强调”“证明”等,与文体特征不合。还有考生没有找准此处举例的说明对象。不少考生回答的是“具体说明了用花卉装饰城市景观要讲究设计原则”(第4段首句),显然大而不当。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往往有“比如”、“例如”、“譬如”、“如”等词语引导,这些

15、词语跟在谁后,其说明对象往往就是谁。因此本题答案写成“具体说明从所需装饰布置的环境特点看,所选用的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也能得满分。19本文围绕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介绍的内容有(9分)(1)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的原因;(2) ;(3) ;(4) 。【答案】(2)城市花卉装饰的分类及其标准(3分) (3)城市花卉装饰的主要材料(3分) (4)城市花卉装饰的设计原则(3分)【相关说明】本题的分值仅次于大作文,比小作文的8分还要高。思路正确,找准答案的考生得满分9分,思路错误的考生得0分,得分差距之大在主观题中实为罕见。做这道题的思路至关重要。首先要关注已知信息:“(1)城

16、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的原因”。不少考生做题只关注未知的要求回答的信息,而忽略了命题人给出的属于答案之一的已知信息。实际上已知信息往往是做题的参照和提示。其次,要看出这道题实际考查的是文章的层次,或者说是段与段的关系。段与段的关系常见的有三种:并列,递进,总分。拿这道题来说,给出的(1)来自第段,在这种情况下,要马上判断和后面段落的关系。这是做题的切入点。从此切入,应不难看出,、段是并列关系,段和段是总分关系。弄清楚了段与段的关系,就知道了(2)(3)(4)答案的来源。(2)应来自段,(3)应来自段,(4)应来自段。找到了来源,答案几乎顺手拈来。最为痛心的失分是考生既没关注已知信息,又没弄清楚段和

17、段之间的关系,甚至也忘了本题考查的是“本文围绕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介绍的内容有”,从而错误地将段的中心句当成了整个19题的后三点答案,结果9分顿失。202010年5月1日,学校为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计划在校门口摆放花卉。请依据文中花卉装饰设计原则,从下表中选择两种最合适的花,并从欣赏角度写出观赏效果。(6分) 花名花期花型花色雏菊125月较小白、黄大丽花68月较小红、橙、紫一串红511月较小红、紫向日葵610月大黄、橙郁金香45月较大白、黄、粉水仙花113月较小白、黄香雪球37月较大红、白、紫选择花卉:(1) (2) 欣赏效果: 【答案】选择花卉:(1)黄色或粉色郁金香(2分) (2)红色或紫色香

18、雪球(2分) 欣赏效果:绚丽多彩,给人热烈、喜庆的感觉 【相关说明】本题很有创意。既不离开文本,又巧妙考查考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感。题目设置令人拍案。毫无疑问,命题人提供的答案是完美的,除此之外其他的答案都应是不正确的。而且,对“欣赏效果”的回答,应该与前面所选的花卉吻合。因为题目给出的背景是“2010年5月1日,学校为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计划在校门口摆放花卉”,这当然应该属段中提及的“布置庆典场所”,题目还明确提示(或者说是限制)“依据文中花卉装饰设计原则”,“选择两种最合适的花”。那么段中的这段话就显得至关重要:“布置庆典场所时应选择色彩鲜艳热烈的花卉,使用时间通常是不需太

19、长的,因此无需考虑花卉材料的耐久性,大多选用花大色艳富丽华贵的插花花篮或盆花,如粉月季、红牡丹等。”这段话就是选择花卉的标准,花期、花形、花色甚至效果都已明示。依据这一标准,命题人所给答案几乎是不可更改的。但在阅卷操作中,如果考生答“红或紫的一串红”也给分(实际不能给分,因为一串红不符合庆典用花“花大”、“富丽华贵”的原则)。 对“欣赏效果”的回答包括两点:花卉形态特点(1分),带给观赏者的情感体验(1分)。实际阅卷操作中也不要求与所选花卉挂钩,也就是说,只要回答与庆典的氛围相吻合就至少可以得1分。之所以放宽尺度,是因为这道题确有难度,考生做题时往往顾此失彼或者不明就里(对此后文再作分析)。考

20、生出现的最大问题是顾此失彼,相当多的考生只考虑到花期,而忽视了对颜色的要求,因此只回答出花名,比如只回答“郁金香”、“香雪球”,而没有回答是什么颜色,造成失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4分)在可可西里回头去年,我们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尔河附近时,由于前方公路坍塌,只好到保护站里休息,在这里遇到了思贤。思贤17岁,是保护站里年龄最小的一位志愿者。他看到我胸前挂着相机,就过来找我拍照。我对他似乎格外有亲切感,他告诉了我这里的生活:他们每天都要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穿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因为这些藏羚羊每年初夏都要赶往水草丰mo的卓乃湖、太阳湖去

21、产崽。他们会在藏羚羊经常出现的地方静静守候,如果有藏羚羊来到公路旁,他就和朋友远远地站起来,在公路上扯起横幅提示来往的车辆,横幅上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汽车熄火”,然后人们就停下车、熄火,安静地等待着那被藏族人视为神物的藏羚羊犹豫着,慢慢地走过公路,去可可西里的腹地繁衍后代。思贤说:“虽然我们干的事情很简单,但大家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我问他:“你这么小,怎么就来这里当志愿者了呢?你的父母不担心吗?”他听后,头一低,然后淡然地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高中生,但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他的爱好是摄影。他每天都沉迷于摄影当中,学习成绩非常差。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

22、,经常指责他。就在两个月前,他最心爱的老相机被愤怒的父亲摔碎了,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和一群网上认识的志愿者来到了这里梦想了好久的目的地。他说,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却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他说完他的故事,我不便相劝,只好拉着他拍照去了。第二天,公路通了,我们离开保护站,驱车去那曲。他把我们送到路上,然后亲切地和我拥抱、道别。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为他那年少却执著的梦想吧。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只有这样(着重号为原题所加),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半个月后,我们从那曲回格尔木,又途经那个保护站。车还没有到

23、的时候,就远远地看到保护站有个人在挥手。不是别人,正是思贤。思贤看上去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又红又肿。他要我们带他回格尔木。我们带上他就上路了。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告诉我说,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原来,三天前,他们在路上为藏羚羊开路的时候,有一个鲁莽的司机为了赶路,居然不顾他们的阻拦,闯关而过,直接撞飞了一只可怜的小羊羔,羊群被切割成两部分散去了。他们为此悲愤不已。然后,他们捧着那幼小的羊羔把它埋在了保护站特意为它挖的坟墓里。葬了羊羔之后,他们正心意难平时,看到一只母羊在公路旁徘徊哀号,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呼唤。他们知道那是羊羔的母亲,于是,又含泪把羊羔挖出来,放到母羊的面前。母羊悲伤的神情

24、令每一个人心碎。直到母羊绝望地离开,他们才再次埋葬了羊羔。思贤的眼中有泪光泛起,年轻的脸上悲愤交集。我们听了也义愤填膺,却没有人多语。我试图转换一下话题,来驱散悲伤的气氛,于是搂着思贤的肩膀问:“你接下来准备去哪里?”思贤忽然泪如泉涌,他握住我的手哭道:“大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我一把抱住他,将他的哭声捂在怀里。我的眼泪忽然也涌了出来。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2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水草丰mo 【答案】茂【相关说明】部分考生把“茂”中的“戊”写成了“戍”。22第段中“大家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的原因

25、是 。(3分)【答案】彼此间都感受到了对方心中蕴含的高尚情感。【相关说明】这道题的答题情况不尽如人意。有代表性的错误答案有如下几种:(1)因为藏羚羊的亲情所感动(2)因为藏羚羊不远千里去可可西里繁衍后代感动(3)因为藏羚羊是藏族人的神物(4)思贤由母羊的亲情而想到自己的母亲,理解了父母(5)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6)因为志愿者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感动纵观上述错误答案,会发现出错的原因一是考生只注意到“感动”,而没有注意到“感动”的主语是“大家”,“感动”的对象是“彼此”,从而错误地把藏羚羊作为感动对象,或者把思贤个人的感动当作“大家”的感动;二是考生没有注意到此处的感动原

26、因应从前文寻找,而不应该后来的感动强行拉郎配。23第段中的“这样”指的是 。(3分)【答案】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相关说明】本题得分率很高。个别考生丢掉了“这个孩子应该回家”。24第段“思贤忽然泪如泉涌”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答案】比喻(2分)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思贤因母羊之爱引起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2分)【相关说明】在阅卷中,学生回答“夸张”亦可。回答表达效果要兼顾修辞的一般作用(1分)和文中的具体内容(1分)。比喻的一般作用为“生动形象”,夸张的一般作用是“突出强调”。回答此类题的格式应该是“某修辞的一般作用+具体内容”。比喻的作用就

27、应该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具体内容(思贤因母羊之爱引起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夸张的作用就应该是“突出强调了+具体内容(思贤因母羊之爱引起的对母亲的深深思念)”。25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懂得了生活的道理。B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决定回家完成学业。C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理解了父母,决定回家。D思贤终于在可可西里觉得无能为力,决定返乡。【答案】C(4分)A(2分)【相关说明】B中的“完成学业”和D中“觉得无能为力”都属无中生有。A中“懂得了生活的道理”,太笼统,不具体,有夸大之嫌,但可以包括“理解父母”之意,故给2分是适当的。26请将上文缩写成“思贤的故事”。(80

28、字左右)(8分)【答案】高中生思贤爱好摄影无心读书,与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到可可西里从事保护藏羚羊的工作。在丧崽母羊的悲伤哀号中,顿悟了母爱,懂得了亲情,决定回家。【相关说明】上面的答案是参考。本题的8分是这样分配的:(1) 离家出走1分,到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1分,共2分(2) 母羚羊的事交待清楚2分(3) 点处母爱或亲情2分(4) 决定回家1分(5) 语言表达1分字数不扣分。本题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最突出的错误是“人称错乱”。相当多的考生以作者的口吻“我”来写“思贤的故事”,本来是主角的“思贤”成了配角,在规定字数内信息严重缺失,导致失分,如:去年,我在去那曲时,在保护站遇到了思

29、贤,他因为热爱摄影,所以当他爸爸因为对他的不满,把老相机摔碎而离家出走,来到保护站当志愿者。我返回时他乘着我们的车回家,因为他见证了真正的忧伤。还有部分考生用思贤的口吻来写,通篇都用“我”来指代“思贤”,如:我是一位高中生,因为与父母有代沟关系一怒之下的我离家出走去当一名志愿者。有一次,一名司机为了闯关撞飞了一只可怜的小羊羔,而母羊整整呼唤了一个下午直到绝望地离开。此时我才明白了父母对我的爱,决定回家。从头到尾没有一处指出“我”就是思贤,造成指代不明,本来可以得满分的答案理所当然地要被扣分。(2)部分考生把“缩写”变成了“续写”。如:17岁的思贤坐着回家的火车,想着这两个月所发生的事,想着母羊

30、悲伤的神情,身边回响着母羊痛苦哀号,思贤再一次泪流面上。他对离家出走而惭愧,现在好想妈妈的怀抱,父亲坚强的背,一路上,他沉思着(3)发表评论或感想。如:乌鸦反哺,倦鸟归巢。动物尚且知道母爱的伟大,更何况人呢?人是离不开家的,唯有当自己真正为人父为人母时才会感到年轻时的轻狂是多么无知。好在思贤在见证了母羊的悲伤后回头了,我们要谨记母爱的伟大。(4)缩写后的内容与原文出入太大。如:在我们的劝说下,思贤终于回头了;“我”终于找到了弟弟;思贤妈妈找来;思贤是一个女孩;思贤撞死了羊羔;作者撞死了小羊羔;母羊又把小羊从坑里挖了出来等等。(还有一个应该扣分但没有扣分的错误:思贤回到了家。文中实际上思贤只是决

31、定回家)三、写作(60分)27题目:在学海中游泳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相关说明】作文的命题比较温和,可以看出命题人是想让人人有话可说。题目中出现的两个比喻词“学海”和“游泳”,对初中生而言还是有难度的。因为无论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必须既要体现比喻的特色,还要做到贴切自然,否则就会造成文与题的不契合。不少考生的文章从内容来讲没有偏题,但通篇没有出现与题目相呼应的比喻,甚至连“学海”和“游泳”这两个词语都没有出现。这次这类文章不少都被打成了“套题”,似乎有点冤枉,毕竟通篇运用比喻的文章考生学得少,写得更少。阅卷中还发现了一个让人忧虑的问

32、题考生视野狭窄。绝大多数考生写的都是学校里文化课的学习,“学”的对象其实无处不在,无所不包,音乐、美术、书法、雕塑但很少有考生另辟蹊径,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第二部分 几点商榷2009年的上海中考命题,取材独到,构思新颖,贴近考生生活,跳动时代脉搏。更为难得的是,试卷除了能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做到了寓教于考。无论是文言选段体现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慈”,还是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一文对上海现实的巧妙关注,还是在可可西里回头中高中生思贤具有代表性的心路历程,尤其是对父母亲情的反思彻悟,都在无形中洗涤考生的心灵,陶冶考生的情操,提升考生的品位,可谓踏雪无痕,润物无声。可以相信,这一届考生,

33、在若干年之后,仍然会记得思贤这样一个人物,甚至会经常拿思贤来自警自省自励。倘能如此,一次考试的意义就远没有结束。所以,2009年的上海中考试题是一套难得的独具匠心的好题。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试题和所给答案也出现了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虽然瑕不掩瑜,但也有说明的必要。但愿不全是吹毛求疵。一、第(四)题文言选段的知识性甚至常识性错误1、断句错误。“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然自后得食相呼”如果“然”字属后,那么上下是转折关系,但此处明显不能是转折;所以,此处“然”应属前,意思相当于“的样子”。即原文正确的断句应为“若代为悯恻然。自后得食相呼”如此方能上下通畅。2、注解错误。试卷对“五德”的注解:

34、“指仁、义、礼、智、信。”这样的注解明显是想当然。鸡在中国古代有特别的地位,被称为“五德之禽”。但鸡的“五德”别有所指。韩诗外传卷二:“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因此正确的注解应为:“文、武、勇、仁、信。”二、第19题商榷正如前文所言,第19题做题时要考虑段与段的关系。前文按照命题人的思路似乎已经理清楚了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一文段与段的关系。但不容忽视的是,按照命题人的思路前文其实只理清楚了段的关系,第段活生生地被丢掉了!那么,第段是不是可有可无?当然不是!该段同样在介绍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介绍的是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35、的作用和意义。从段落关系讲,第段与、段应是并列关系。换句话说,本文围绕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介绍的内容还应包括第段的“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作用和意义”即共有五条,而不是所列的只有四条。三、第20题商榷第20题无疑是本试卷中最有创意的一道题。但美中也有不足。1、在贴近时代的同时,又背离了时代。哪里背离了时代呢?在当今社会,科技如此发达,在温室中,现代人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让任何花卉成长开放。本题把学生视角引向尚未到来的2010年5月1日,选择花卉却要以早已落后于时代的“花期”为主要标准,值得商榷。2、题目表述可以更明确,更到位。本题有这样的表述:“在2010年5月1日,学校为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计划在校门

36、口摆放花卉。”应该说这个表述已足够清晰,但不少考生还是没弄明白命题人的意思,即校门口的鲜花究竟要摆多长时间?是1天,还是更长?虽然命题人已经点明是“为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但不少考生还是想到上海世博会将持续5个月,从2010年5月1日到10月31日,因此选择的花卉要尽可能长时间地在这个时段开放,于是不少学生选择了“一串红”和“向日葵”。实际上使本题表述更清晰明白并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需在首句最后加一个词,即“计划当日在校门口摆放花卉”,就可以使不少考生不走弯路甚至避免走入歧途。四、第22题答案商榷22题的答案是:彼此间都感受到了对方心中蕴含的高尚情感。这道题的答案忽视了思贤所说话语的完成性,我

37、们来完整地品味一下这句话:虽然我们干的事情很简单,但大家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注意前后句之间的转折关系:虽然简单,但感动。而且思贤还特别指出是“莫名其妙地”被感动。如果所干的事情轰轰烈烈,那么此处还需转折吗?还能用“莫名其妙”一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也就是说,此处感动的原因与前文所说的“我们干的事情很简单”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但所给答案却丢掉这一重要信息,委实不妥。更好的答案应该是:从所干的简单事情中大家感受到了彼此心中的高尚情操。(原来答案中的“蕴含”可以不要;“情操”比“情感”更贴切)五、第23题答案商榷23题是道比较简单的题,也许因为简单,命题人在拟答案时似乎没有细加推敲,大意之下

38、,有了瑕疵。该题答案是: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这样”是近指代词,回答指代内容,往往就是前面内容的照搬照抄。但本题照搬照抄还真不行。“这样”前面的内容是:“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两个“应该”表示“回家”、家长“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 还只是“我”的想法和意愿;“只有这样”后面的内容是“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两个“才能”引导的理想效果只能在前面的想法和意愿成为现实之后方能实现。也就是说,“这样”所指不是“应该怎样”,而是“已经怎样”(用英语的时态来讲,是将来完成时),因此,答案中决不能出现“应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这

39、个孩子回家,家长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用简单的代入法验证一下,即可发现原来答案的不妥。 六、第24题答案商榷 24题原来的答案没有“夸张”,只有“比喻”,在阅卷中“夸张”也算对,此处不再赘述。答案中对具体内容的表述仅为“思贤因母羊之爱引起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似乎还不够到位。作者是这样描写已经是高中生的17岁大男孩思贤:“忽然泪如泉涌,他握住我的手哭道:大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细品这一段话,我们不应只读出思贤对妈妈的深深思念,不可忽视思贤所说的最打动人心的一句话:“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这句话还包含着思贤对妈妈的深深愧疚,甚至还有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深深责备,岂一个“思念”所能包容? 因此,这道题答案对具体内容的概括至少应该是:“思贤因母羊之爱引起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愧疚。” 七、第26题商榷不言而喻,26题的关键词是“缩写”。缩写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原文,一般不能改变原文的基本特征,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压缩”。在可可西里回头的主要人物当然是思贤,但叙述角度是“我”,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