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晚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赚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会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二处)。杞 国 有 人 忧 天 地 崩 坠
2、 身 亡 所 寄 废 寝 食 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在括号里补充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 )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 ():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说读完这则寓言后明白的道理。【答案】 (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 身亡所寄 / 废寝食者。( 2)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3) 有成竹; 半信半疑;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 “天 ”是由 “气 ”构成的,处处都
3、有 “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4)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 “船到桥头自然直 ”,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 “柳暗花明 ”。【解析】 【分析】( 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 / 废寝食者。译为:
4、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舍然 ”:释然,放心的样子。“晓 ”:开导。( 3)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填写适当的词语。如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这是 “晓之者 ”之语,是有根有据信心满满地讲道理,所以第一空应填“胸有成竹 ”。而“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是杞人对这种说法的怀疑之语,所以第二个空应填 “半信半疑 ”。(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
5、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要为不必要的烦恼扰乱情绪,生活在胡思乱想之中。要学会放开,豁达开朗地对待生活的一切。“世上本无事,庸人白扰之。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故答案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 废寝食者; 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6、; 有成竹; 半信半疑;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天 ”是由 “气 ”构成的,处处都有“气 ”,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 ”。【点评】 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能力。本题考
7、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留 ”“删 ”“调”“换 ”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根据语境在进行合理的想象,即可作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和生活体验解答即可。【参考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
8、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 “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 :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 ?”开 他的人 :“地不 是堆 的土 了,填 了四 ,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 的,你行走跳 ,整天都在地上活 ,怎么 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个人一解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 ;开 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 。2 下面文言文,完成
9、下面各 。【甲】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之者。”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 焉。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孔子 于周 ,有敧 器焉。孔子 于守 者曰:“此 何器也? ” 曰: “此盖 宥座 之器。 ”孔子曰: “ 宥座器, 覆,虚 敧,中 正,有之乎? ” 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 之, 覆,中 正,虚 敧。孔子喟然而 曰:“ 呼! 有 而不覆者哉! ”( 外 )【注】 敧( q): 斜。 宥( yu)座:座位右 。“宥 ”通 “右 ”。 中: 里指装水到一半。 ( w):哪里,怎么。(1) 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 。 好之者不如 之者 孔子使子路取水 之(2)解
10、 下列划 的字 。 好之者不如 之者_ 其善者而从之者_ 孔子 于周 _ 虚 敧 _(3)将下列句子翻 成 。 三人行,必有我 焉。 有 而不覆者哉!(4) 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 有关, 的都是学 _方面的 。【乙】文中孔子“ 有 而不覆者哉”的感 了我 的启示是_。【答案】 ( 1) 好之者 / 不如 之者 孔子 / 使子路取水 之(2)以 ; 点;参 ;空(3) 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 我老 的人。 怎么会有 而不 覆的呢?(4) 度;做人要 虚 慎,不要狂妄自大, 傲自 【解析】 【分析】(1)本 划分技巧: 句子成分划分:主 定状 ; 关 划分; 介 划分:而、以、于等。 好之者(主
11、 )/ 不如 之者( )。 孔子(主 ) / 使子路取水 之。( 2) 好之者不如 之者:喜 学 的人比不上以此 的人。 , 活用,意 用法,以 。 其善者而从之者: 当 他 的 点去学 。 “善 ”是一 多 :善良,好,擅 。 “者 ”:用在形容 、 或形容 性 、 性 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 作的人或事物。善者: 点。 孔子 于周 :孔子参 周 。 “ ”是一 多 :景 景色, 看参 。 虚 敧:空了就会斜着。 “虚 ”是一 多 :空的,不真 的,不自 ,衰弱等。( 3)本 翻 分点: 行,走。 ,老 。 ,怎么。覆, 覆。( 4) 内容概括,三 材料主 :第一 材料从知之者、好之者、
12、之者三个比 中 要以学 , 学 度,。第二 材料从以身 人 ,以身 人 角度 要向身 人学 ,随 学 度,。第三 材料 以比 的方法,从 覆,虚 敧,中 正角度 要 虚,虚心学 度。三 度都 学 度。 启示 一般答 言:告 我 某个道理,告 我 要如何,告 我 不要如何。 有 而不覆者哉:怎么会有 而不 覆的呢? 里采用比 手法,“ ”指狂妄自大,“覆 ”指失 。启示:告 我 狂妄自大会 致失 ,所以要 虚,不要自大 傲自 。故答案 : 好之者 / 不如 之者 孔子 / 使子路取水 之 以 ; 点 ; 参 ;空 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 我老 的人。 怎么会有 而不 覆的呢? 度; 做人要
13、虚 慎,不要狂妄自大, 傲自 【点 】 本 考 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 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 不懂的 候,也可根据虚 、 、修辞、句子 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 句式等断句。 本 主要考 学生 文言 的理解能力。解答此 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 上解 ,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 、 活用等特殊情况。 本 考 文中重点句子的翻 。解答 一定要先回到 境中,根据 境 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 主,意 。并按 代 的 范,将翻 来的内容 行适当 整,达到 达句 。 本 考 文章的 启示, 要在理解全文的基 上, 系文章的中心作答。要做到 点 明、内容具体、条理清晰、 是道
14、、自 其 。【附参考 文】【甲】孔子 :“懂得学 的人比不上喜 学 的人;喜 学 的人比不上以此 的人。 ” 人的 点去学 ,他 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乙】孔子参 周 ,看到 斜的器皿。孔子 守 的人 :“ 是什么 西呢?”守 的人回答 :“ 是座位右 的器皿。”孔子 : “我听 右座之器盛 水就会 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 就会垂直,是 的 ?”守 人回答 :“是 的。 ”孔子 子路取水来 ,果然水 便 覆,装到一半 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 道:“哎呀,哪里会有 而不 覆的呢!”子路 : “ 持 有方法 ?”“持 的方法, 抑然后使之减 。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5、。荀巨伯 远看友人疾,值 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 “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视 谓曰:“我辈败 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遂班军 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 荀巨伯:人名。 值:适逢。 郡:城。 相视:看望。 败:毁坏。 班军:调回军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吾今死矣,子可去 / 去后乃至。b. 有疾不忍委之 / 相委而去。c. 而入有义国 / 与儿女讲论文义。d. 而敢独止? / 人不知而不愠。(2)
16、请用三条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答案】 ( 1) c(2)巨伯曰 / 友人有疾 / 不忍委之 /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3)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解析】 【分析】( 1) a 项的 “去”解释为:离开;b 项的 “委 ”解释为:丢弃;c 项的 “义 ”解释为:正义,情义/ 含义; d 项的 “而”解释为:表转折关系。故选c。( 2)句子翻译为: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故断句为:巨伯曰 / 友人有疾 / 不忍委之 /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结合 “
17、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分析得出:对友忠诚;结合“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分析得出:舍生取义;结合 “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 ”分析得出:坚守信义。故答案为: c 巨伯曰 / 友人有疾 / 不忍委之 /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
18、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 “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 “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 “荀巨伯说: “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 “胡人听了说: “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此获救。! “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
19、因4文言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陈寔 , 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注释】 陈寔( sh):东汉人,做过太丘县令。( 1)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一处。观
20、君 形 状 非 恶 人 应 由 贫 困( 2)解释加点的字 期日中 _ 尊君在不 _ 呼其子训之 _ 乃遗布二端 _(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4)文中陈氏父子的所为令我们钦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向他们各学些什么?【答案】 ( 1)观君形状非恶人 / 应由贫困( 2)约定的时间;同 “否 ”;教诲、教导;赠送( 3)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 4)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
21、正(任选两点);陈寔:宽宏大量,教育有方,以德化人(任选两点)。【解析】 【分析】( 1)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的句意是:从你的外貌上看你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据此,正确的句读是:观君形状非恶人/ 应由贫困。( 2)本题中的 “期 ”是“约定 ”; “遗”是古今异义词, “赠予,赠送 ”的意思。( 3)本题 句中的 “至(到)、信(诚信)、礼(礼貌)”几个词是赋分点; 句中的“乃(于是)、遗(赠送)、更(再)”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 “信、达、雅 ”。( 4)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一个关于守信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表现了元方的聪颖仁慧、知书达理,说明了为人处世
22、,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乙文叙写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对梁上君子不是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这些是我们应向他们学习的。故答案为: 观君形状非恶人/ 应由贫困; 约定的时间;同“否 ”;教诲、教导;赠送;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 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任选两点);陈寔:宽宏大量,教育有方,以德化人(任选两点)。【点评】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
23、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
24、概括,找出人物的共同点。【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陈寔,字仲弓,为太丘县令。一天,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
25、,教训说:“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乃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一会儿,屋梁上的小偷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 “从你的外貌上看,您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5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
26、友期)【乙】郭亻及始至行部 , 到西河美稷 ,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 “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亻及请别驾从事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注】 (郭伋( j )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西河美稷地名。 (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 及事讫(完毕
27、)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 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c. 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d. 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4)文段理解。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 “无信 ”“无礼 ”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 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_(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答案】 ( 1) a( 2) c
28、( 3 )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 ”(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 “等您好久都不来 ,他已经走了。 ”( 4)做人要讲信用;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要有礼貌; 要勇于改正错误; 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 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 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 做人要言行一致【解析】 【分析】( 1) “舍”:舍弃、丢下。“去 ”:离开。故a 错误。 abd 正确。( 2) a 连词,连接两个动词,不译/ 连词,表修饰。b 代指儿童 / 代指仲永写的诗。c 于:在。 d 代指郭伋 / 语气副词,加强语气。故选c。( 3)本句中
29、,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 ”是通假字,通 “否 ”, “去 ”:离开。理解这几个关键词后按照正常语序翻译即可。(4 ) 甲文讲的是 “友人 ”不讲信用的例子,乙文讲的是郭伋守信的事,因此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乙文中郭伋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但他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时期才进城。因此乙文选取的是郭伋守信的正面例子。 甲文主要是通过元方和 “友人 ”的对话来塑造人物,因此,表达方式属于语言描写。 这两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除此之外,友人听了元方的话后,感到很惭愧,说明他知错就改,这就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但元
30、方入门不顾,不给别人盖过错误的机会也不太好,说明我们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乙文中郭伋对孩子也说话算话,因此受到后人的尊敬,告诉我们: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等。【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此题中的几个虚词都是一词多义,要根据语境正确理解。(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31、“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及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还考查辨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首先要反复阅读故事,从故事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故事内容,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故事给人的启示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表达方式的种类及各种表达方式的特征,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 滑净,因书之,真草 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 见一老姥 , 持六角竹扇卖之。羲
32、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 “但言是王右军 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 , 皆此类也。(选自晋书 王羲之传)【注】 棐( f 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 ”,木名。 真草:楷书、草书。 蕺( j )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老姥( m):老年妇女。 王右军:指王羲之。 重:看重,推崇。(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_ 羲之书其扇 _ 姥初有愠色 _ 姥如其言 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 “为世所重 ”?请简要
33、概括。【答案】 ( 1)曾经;写;生气,恼怒;按照( 2)(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3)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 “门生惊懊者累日 ”;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 “姥如其言 ”,因此 “人竞买之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尝:副词,曾经;书:动词,写;愠:动词,生气,恼怒;如:动词,按照。(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的原则,把文言文
34、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关键词:但、书、以、求、邪。句意是:(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文段讲述小故事,主要反映王羲之书法技艺高超,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根据 “门生惊懊者累日 ”“人竞买之 ”来概括为: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 “门生惊懊者累日 ”;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 “姥如其言”,因此 “人竞买之 ”。故答案为:( 1) 曾经; 写; 生气,恼怒; 按照。( 2)(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3)王羲之写
35、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 “姥如其言 ”,因此 “人竞买之 ”。【点评】( 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古今异义词两个,书:动词,写;如:动词,按照。(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
36、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除了要注意 “但、书、以 ”等重点词语,有时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流畅性。但:只要。言:说;求:卖;邪:语气助词不译。( 3)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附参考译文】一次他去门生家,看见棐木做的几案非常光滑洁净,便在上面书写起来,楷书、草书各写一半。后来这些书迹被门生的父亲误刮
37、去,这个门生惊怒懊丧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在蕺山碰见一位老妇,手持六角形竹扇在叫卖。他在竹扇上书写,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起初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王羲之就对她说: “你只要说字是王右军写的,就能卖一百铜钱啊。 ”老妇按照他的话去做,人们竞相购买。后来,老妇又拿了一些竹扇来,王羲之只是微笑而不肯再书写了。王羲之的书法受到世人的看重,就像以上的例子。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与丘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
38、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魏文侯守信文侯与虞人 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注】 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 焉之:到什么地方去?焉:哪里。(1)下面各组划线词意义相同的是()a. 过中不至尊君在不b.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侯与虞人期猎c. 下车引之公将焉之d. 则是无礼是日(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君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这两篇短文都讲到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个主题是_。( 4)
39、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敬辞和谦辞,辨别下列词语,把它们填到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即可)。a惠顾b赐教c小店d陛下e拙见f敝人敬辞有 _;谦辞有 _。(5)如何评价元方“入门不顾 ”这一行为?【答案】 ( 1) b( 2) 和别人约定一起出行,结果丢下我先走了。 我与管理的官员相约打猎,(现在喝酒)虽然快乐,难道可以不去赴这个约定吗?(3)为人必须守信(4) abd; cef(5 )元方 “入门不顾 ”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虽则看起来对“友人 ”无礼,但他毕竟是孩子,这样做也可以理解,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率直、方正的个性。【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
40、释或用法,再作比较适合多义词的哪一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a、否定副词,不 / 不,f u通 “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b、动词,约定 / 动词,约定;c、代词,指元方/ 动词,去,到; d、判断词,是;/ 指示代词,这。故选b。( 2)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指示词指代的对象,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字词是否有活用现象,还要明确句子的句式等。另外,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 委:丢下、舍弃。句意:和别人约定一起出行,结果丢下我先走了。 关键词:岂:难道;虞人:管理山泽的官。期猎:约定打猎时间。句意:我与管理的官员相约打猎,(现
41、在喝酒)虽然快乐,难道可以不去赴这个约定吗?(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陈太丘与友 期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魏文侯守信先魏文侯因 为刮起大风,不能与虞人践约所定的打猎日期,即使左右劝阻,仍坚持赶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猎活动。两文共同的主题是:为人必须守信。( 4)本题考查对敬辞和谦辞的掌握。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敬辞一作敬词,又称 “敬语 ”,与 “谦辞 ”相对。 是含尊敬口气的用语,也是对人礼貌的一种用语,可以体现很多人的文学修养。敬辞有:惠顾 (多用于
42、商店对顾客 ):来临;、赐教:求人指点;陛下:“陛 ”实际上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而皇帝派他的近臣站在宫殿的台阶下,所以“陛下 ”刚开始是寓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指对帝王的尊称。谦辞有:小店:对自己店铺的谦称;拙见:是对自己的见解的谦称;敝人:疲惫的兵士。德行不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5)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 ”、 “曰 ”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
43、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聪颖仁慧、知书达理的性格。元方“入门不顾 ”的行为看出他率直、方正的个性。故答案为:( 1) b( 2) 和别人约定一起出行,结果丢下我先走了。 我与管理的官员相约打猎,(现在喝酒)虽然快乐,难道可以不去赴这个约定吗?(3)为人必须守信。(4) abd ; cef;(5 )元方 “入门不顾 ”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虽则看起来对“友人 ”无礼,但他毕竟是孩子,这样做也可以理解,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率直、方正的个性。【点评】( 1)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 就是指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
44、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b 项都是动词,约定,故选b。( 2)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指示词指代的对象,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字词是否有活用现象,还要明确句子的句式等。另外,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 “之”,我;委,丢下,舍弃。 会期:会面赴约,去见一见;岂:难道。(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魏文侯守信的题目和内容归纳
45、:为人必须守信。( 4)本题考查对敬辞和谦辞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敬辞有:惠顾、赐教、陛下;谦辞有:小店、拙见、敝人。( 5)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元方“入门不顾 ”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虽则看起来对“友人 ”无礼,但他毕竟是孩子,这样做也可以理解,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率直、方正的个性。【附参考译文】(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
46、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二)魏文侯守信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
47、? ” 魏文侯说: “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 ”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魏国从此变得强大。8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孤往者尝为邺令_ 孔子亦不师周公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强者绥
48、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3)这篇文章与课文中元方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 (1)曾经;学习、效仿( 2)用德行去安抚强健的人;用仁义去抚慰贫弱的人。( 3)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元方聪明机智的特点。甲文元方面对不守时还无端指责父亲的友人能有理有据,机智应对可以看出;乙文面对对方刁钻的问题,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49、义。尝:副词, ”曾经;师:动词,学习、效仿。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关键词;绥、以、抚、仁。句意是:用德行去安抚强健的人;用仁义去抚慰贫弱的人。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分析人物形象。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元方聪明机智的特点。甲文元方面对不守时还无端指责父亲的友人能有理有据,机智应对可
50、以看出;乙文面对对方刁钻的问题,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故答案为: 曾经;学习、效仿;用德行去安抚强健的人;用仁义去抚慰贫弱的人。 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元方聪明机智的特点。甲文元方面对不守时还无端指责父亲的友人能有理有据,机智应对可以看出;乙文面对对方刁钻的问题,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师:动词,古今异义词,学习、效仿。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
- 语法全册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语法总结
- 信息技术(第2版)(拓展模块)教案 拓展模块5 5.3常用核心技术2
-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 2019年小学安全教育全册教案
- 【中考考点基础练】第1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 2025年中考物理 一轮复习 (河南)(含答案)
- 2014-2020年全球PET注坯系统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战略投资分析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无纺布厨师帽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折叠胶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工业钢质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国家禁止进口的旧机电产品目录
-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附答题卡)
- T型账-科目汇总表-财务报表(自动生成)
- 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
- GB∕T 24619-2021 同步带传动 G、H、R、S齿型曲线齿同步带与带轮
- 过盈配合压入力计算公式
- 地铁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 城市排水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论证方案
- 工程零星用工结算单
- 成都市金堂县 高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11294
- 高压脉冲器材使用、安装、检验标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