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陈元方年十一时,候 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 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 “孤 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 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1)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例句义项卿家君法孤 _A法令,制度; B方法,做
2、法;C效法,仿效; D标准,法则。久而益敬 _A更加; B增加; C好处。孤往者尝为邺令 _ A经历、体验; B曾经; C吃一点试试周公不师孔子 _A传授知识的人; B仿效,学习;C军队; D掌握专门学术或技艺的人。(2)请用 /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3 处)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 ( 1) C; A; B; B( 2)袁公问曰 / 贤家君在太丘 / 远近称之 / 何所履行( 3)
3、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 4)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解析】 【分析】( 1) 句翻译:你的父亲学我,故选C。 句翻译: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故选A。 翻译: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故选B。 翻译:周公没有学孔子。故选B。( 2)根据句意:袁公问: “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 ”故句子划分为:袁公问曰 / 贤家君在太丘 / 远近称之 / 何所履行。(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4)
4、“此事 ”指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现代话就是: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是说: “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 ”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故答案为:( 1) C、 A、 B、 B( 2)袁公问曰 / 贤家君在太丘 / 远近称之 / 何所履行( 3)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他们的礼仪举止,虽然相隔遥远,却是那么一致。( 4)言外之意就是:周公没有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也就
5、是说:“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辨析。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基本意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解答本题,先读一读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提取出划线字的语境义,再对照义项选择即可。(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因为读不懂就断不好,所以先读一读句子,体会语感节奏,分析句子成分后再谨慎短句。(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注意: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朝代名
6、、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等;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 ,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据此思考言外之意即可。【附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 “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袁公说: “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 ”元方说: “周公、孔
7、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钟毓、钟会 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o) 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A。”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B 。”【注】 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 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 1)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中 “令 ”解释,与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加下划线词意思是相同的( )A. 可令二子来B.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C. 三令五申D. 巧言令色(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
8、句子的意思。复问会曰: “卿何以不汗? ”( 3) 根据语境,将(甲)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与(乙)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两句的序号分别填入文中A、 B 两处。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兄弟中你更欣赏谁,为什么?(4)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你猜测本文应编入世说新语中的哪一类?()A. 德行B言.语C方.正D雅.量【答案】 ( 1) D( 2)(魏文帝)又问钟会说: “你为什么不出汗? ”( 3) A 【乙】 B【甲】 【示例 1】我更喜欢钟毓。他见到魏文帝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这是紧张的表现,但也是人之常情,他能如实地说明自己流汗的原因,这是老实、守规矩的表现。而钟会回答魏文帝的话明显是找
9、说辞,抖机灵,明显是刻意讨巧、耍滑头。【示例 2】我更喜欢钟会。他见到魏文帝却并不慌张,在魏文帝问话时能灵活应答,既解释了自己不出汗的原因,又体现了魏文帝的威严,及自己对他的敬重,相当机智。而相比之下钟毓的流汗的表现则显得过于胆小与紧张,老实有余,灵活不足。( 4) B【解析】 【分析】( 1)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令 ”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例句和 D 项中的 “令 ”,意思都是 “美好 ”; A 项中的 “令 ”,意为 “让,使 ”; B 项中的 “令 ”,意为“县令 ”; C 项中的 “令 ”,意为 “命令 ”。故选 D。( 2)此句中的得分点有:复,又;卿,你;何以,为什么
10、;汗,出汗。( 3) 理解句意,结合上下文回答。“卿面何以汗?”是问出汗的原因,故A 处应填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卿何以不汗?”是问不出汗的原因,故应填“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本题要结合二人的性格特点回答。先根据对两人的语言描写分析其性格。两人各有优缺点,要辩证地分析。“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表现出钟毓的老实、守规矩,因为他能如实表达自己出汗的原因。但是他的紧张体现出他的胆小、过于拘谨、不够灵活;“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表现出钟会头脑灵活、机智,在解释自己不出汗的原因的同时,还维护了魏文帝的威严。但是也体现出其过于讨巧、耍滑头、抖机灵的性格。对比两人的优缺点,选取一人作答。( 4)本文以
11、塑造人物性格为主,而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而且也并没有表现出德行、方正、雅量的意旨。故选B。故答案为: D; (魏文帝)又问钟会说:“你为什么不出汗?”; A 【乙】B【甲】 【示例 1 】我更喜欢钟毓。他见到魏文帝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这是紧张的表现,但也是人之常情,他能如实地说明自己流汗的原因,这是老实、守规矩的表现。而钟会回答魏文帝的话明显是找说辞,抖机灵,明显是刻意讨巧、耍滑头。【示例 2】我更喜欢钟会。他见到魏文帝却并不慌张,在魏文帝问话时能灵活应答,既解释了自己不出汗的原因,又体现了魏文帝的威严,及自己对他的敬重,相当机智。而相比之下钟毓的流汗的表现则显得
12、过于胆小与紧张,老实有余,灵活不足。 B。【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本文刻画人物使用的描写方法,根据描写方法即可做出选择。【参考译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
13、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 “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4、;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划线的词 太丘舍去 _ 尊君在不 _ 下车引之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 陈元方小的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 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 “期日中 ”而 “日中不至 ”是 “无信 ”, “对子骂父 ”是 “无礼 ”,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 “友人 ”之所以 “下车引之 ”,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答案】 (
15、 1)舍弃;通 “否 ”;牵,拉( 2 )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3) C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解析】 【分析】( 1) 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 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 2) 句中的重点词有: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句子翻译为: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句中的重点词有:日中,正午;信,信用。句子翻译为: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 A 项,不是陈太丘不守信用,过了约定的时间
16、,陈太丘才走的。B 项,陈元方并不是傲慢无礼,还是比较有礼貌的称呼他“君 ”。 D 项,“友人 ”之所以 “下车引之 ”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 舍弃;通 “否”;牵,拉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C【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17、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附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
18、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甲】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 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对曰: “此盖为宥座 之器。 ”孔子曰: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 则正,有之乎? ”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 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注】 敧( q):倾斜。 宥( yu)座:座位右边。到一半。 恶( w):哪里,怎么。“宥 ”通 “右 ”。 中:这里指装水(1) 下面两个句子划
19、分停 。 好之者不如 之者 孔子使子路取水 之(2)解 下列划 的字 。 好之者不如 之者_ 其善者而从之者_ 孔子 于周 _ 虚 敧 _(3)将下列句子翻 成 。 三人行,必有我 焉。 有 而不覆者哉!(4) 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 有关, 的都是学 _方面的 。【乙】文中孔子“ 有 而不覆者哉”的感 了我 的启示是_。【答案】 ( 1) 好之者 / 不如 之者 孔子 / 使子路取水 之(2)以 ; 点;参 ;空(3) 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 我老 的人。 怎么会有 而不 覆的呢?(4) 度;做人要 虚 慎,不要狂妄自大, 傲自 【解析】 【分析】(1)本 划分技巧: 句子成分划分:主 定状
20、 ; 关 划分; 介 划分:而、以、于等。 好之者(主 )/ 不如 之者( )。 孔子(主 ) / 使子路取水 之。( 2) 好之者不如 之者:喜 学 的人比不上以此 的人。 , 活用,意 用法,以 。 其善者而从之者: 当 他 的 点去学 。 “善 ”是一 多 :善良,好,擅 。 “者 ”:用在形容 、 或形容 性 、 性 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 作的人或事物。善者: 点。 孔子 于周 :孔子参 周 。 “ ”是一 多 :景 景色, 看参 。 虚 敧:空了就会斜着。 “虚 ”是一 多 :空的,不真 的,不自 ,衰弱等。( 3)本 翻 分点: 行,走。 ,老 。 ,怎么。覆, 覆。( 4)
21、内容概括,三 材料主 :第一 材料从知之者、好之者、 之者三个比 中 要以学 , 学 度,。第二 材料从以身 人 ,以身 人 角度 要向身 人学 ,随 学 度,。第三 材料 以比 的方法,从 覆,虚 敧,中 正角度 要 虚,虚心学 度。三 度都 学 度。 启示 一般答 言:告 我 某个道理,告 我 要如何,告 我 不要如何。 有 而不覆者哉:怎么会有 而不 覆的呢? 里采用比 手法, “ ”指狂妄自大, “覆 ”指失 。启示:告 我 狂妄自大会 致失 ,所以要 虚,不要自大 傲自 。故答案 : 好之者 / 不如 之者 孔子 / 使子路取水 之 以 ; 点 ; 参 ;空 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
22、成 我老 的人。 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态度;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
23、 这类试题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作答。要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自圆其说。【附参考译文】【甲】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乙】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说: “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 ”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
24、而不倾覆的呢! ”子路问: “请问持满有方法吗? ”“持满的方法,压抑然后使之减损。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寓言四则)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 其仆市 履于肆, 仆私其直 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 楚人之门,而悔谢
25、曰:“吾不能知子而缪 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 使:命令,派。 市:买。 肆:店铺。 直:同 “值 ”,价值。 踵:到,走到。 缪:同 “谬”,错误,荒谬。(1)选出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适:恰逢B. 他日,友人来过过:拜访C. 逾年而事暴暴:暴露D. 而悔谢曰谢:感谢( 2)用 “/给”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吾 不 能 知 子 而 缪 以 疑 子 吾 之 罪 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4)穿井得一人疑人窃履,可以给读者哪些启示?请写出相同点及不同点。【答案】
26、( 1) D( 2)吾不能知子 / 而缪以疑子 / 吾之罪也。( 3 ) 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 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现在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4)相同点:所闻和所见,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不应轻信。不同点:穿井得一人:从“闻而传之者 ”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至于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从 “宋君 ”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亲自论证才可以下结论,以免造成更大的误会。)疑人窃履:从“友人 ”
27、的角度,生活中往往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从“仆 ”的角度,做人应当正直诚信,不贪不偷,做了鸡鸣狗盗之事,总有真相大白之时。)【解析】 【分析】( 1)D 项,谢:道歉。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本句利用对句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闻,即听到。引申为知道。句意: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 固:本来;窃:偷;履:鞋。句意: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现在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穿井得一人中 “求闻
28、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可从以讹传讹的角度、从对待传言要考察清楚再传播的角度作答。疑人窃履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这个故事中的友人看见朋友穿了自己丢的鞋子很生气,当知道自己错怪了朋友以后,马上向朋友承认错误。综合答题即可。故答案为: D; 吾不能知子 / 而缪以疑子 / 吾之罪也。 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 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现在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相同点:所闻和所见,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不应轻信。不同点:穿井得一人:从“闻而传之者 ”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
29、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至于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从 “宋君 ”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亲自论证才可以下结论,以免造成更大的误会。)疑人窃履:从“友人 ”的角度,生活中往往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从“仆 ”的角度,做人应当正直诚信,不贪不偷,做了鸡鸣狗盗之事,总有真相大白之时。)【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30、、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本题考查文章的启示。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
31、论点后进行论述。【附参考译文】(一)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而出门到远处打水洗涤,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丁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给其他人,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使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 “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了一个劳动力,等于得到一个人。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不如不知道。(二)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
32、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地说: “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
33、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_ _ d n d nmng屠大窘奔倚_相向 目似 _(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目似瞑,意暇甚 _ 并驱如故 _ 顾野有麦场 _ 一狼洞其中 _(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其一犬坐于前(4)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3 个。(5)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 ( 1) ji
34、ng;y;眈眈;瞑(2)神情;原来;看;打洞( 3)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其中的一匹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4)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子野心、鬼哭狼嚎( 5)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注意 “眈眈、瞑 ”二字和看有关系,都是目字旁。(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
35、,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意:名词,神情; 故:名词,原来;顾:动词,看;洞:名词作动词, 打洞。(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关键词:禽兽、变诈、止、耳。句意: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关键词,犬:像狗一样。句意:其中的一匹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4)本题考查成语积累。成语大全中,
36、有一部分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关于动物的成语。 关于狼的成语有: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狈为奸、豺狼成性、豺狼当道、引狼入室、声名狼藉、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5)本题考查归纳文章的道理。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 文言 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根据“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故答案为:( 1) ji ng; y; 眈眈; 瞑;(2) 神情; 原来; 看; 打洞;( 3)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其中的一匹狼
37、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4)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子野心、鬼哭狼嚎( 5)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字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难度大,涉及的知识点多,属于易错题目。可以从词性、意义、用法辨别读音。窘。ji ng;倚,y ,都是第三声。( 2)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38、洞: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打洞。(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 “能有多少 ”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 “啊 ”。 止:只是。耳:罢了。 其一犬坐于前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4)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答题时应注意,成语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辉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关于狼的成语很多
39、,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同“引虎拒狼 ”。鹰视狼顾: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鹰睃狼顾: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同 “鹰视狼顾 ”。鹰挚狼食: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 5)本题考查归纳文章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附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40、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
41、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周叙,字公叙,吉水人。年十一能诗。永乐 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作黄鹦鹉赋,称旨,授编修。历官侍读,直经筵 。正统 六年上疏言事,帝嘉纳焉。八年夏又上言: “比天旱陛下责躬虔祷而臣下不闻效忠补过之言徒陈情乞用而已。掌铨选者 罔论贤否,第循资格。司国计者 不问耕桑,惟勤赋敛。军士困役作,刑罚失重轻,风宪 无激扬,言官务缄默。僧道数万,日耗户口,流民众多,莫为矜恤。”帝以章示诸大臣。王直
42、等皆引罪求罢。十一年迁南京侍讲学士。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注释】 永乐、正统:明朝年号。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掌铨( qun )选者:负责考绩的官员。 司国计者:管理财政的官员。 风宪: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 ”称御史,泛指监察、法纪部门。 王直:吏部尚书。(1)请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比 天 旱 陛 下 责 躬 虔 祷 而 臣 下 不 闻 效 忠 补 过 之 言 徒 陈 情 乞 用而 已。(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帝嘉纳焉 _ 惟勤赋敛 _ 莫为矜恤 _ 王直等皆引罪求罢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
43、的意思。 掌铨选者罔论贤否,第循资格。 军士困役作,刑罚失重轻,风宪无激扬,言官务缄默。(4)纵观全文,说说周叙为什么能屡屡升迁。【答案】 (1)比天旱 / 陛下责躬虔祷/ 而臣下不闻效忠补过之言/ 徒陈情乞用而已。(2)表扬,嘉奖;索取,搜刮;救济;罢免( 3) 负责考绩的官员不唯才是举(不管是否贤能),只是按资论辈去任免。 军队疲于劳役,官府滥施刑罚,不分轻重。法纪部门软弱无能,检察监官不闻不问种种弊政,听之任之。( 4)一方面因为周叙才华横溢,诗赋出众;另一方面是他那种忧国忧民,事事以社稷为重,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得到了皇帝赞许和肯定。【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
44、断句的能力。做 “断句题 ”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句意是:天旱频繁,陛下亲自虔诚祈祷,而不见臣下有效忠补过之言,徒见陈情乞求升用而已。据此断句为:比天旱/ 陛下责躬虔祷 / 而臣下不闻效忠补过之言/徒陈情乞用而已。( 2)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嘉:动词,表扬,嘉奖; 敛:动词,索取,搜刮; 恤:动词,救济; 罢:动词,罢免。(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
45、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指示词指代的对象,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字词是否有活用现象,还要明确句子的句式等。另外,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 关键词:掌铨、罔、第、循。句意是:负责考绩的官员不唯才是举(不管是否贤能),只是按资论辈去任免。 关键词:困役、风宪、激扬、务。句意是:军队疲于劳役,官府滥施刑罚,不分轻重。法纪部门软弱无能,检察监官不闻不问种种弊政,听之任之。( 4)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和人物形象。这种题型是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来考查。只有准确把握分析人物形象,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
46、分析。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分析人物形象。周叙能屡屡升迁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周叙才华横溢,诗赋出众;另一方面是他那种忧国忧民,事事以社稷为重,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得到了皇帝赞许和肯定。故答案为:( 1)比天旱 / 陛下责躬虔祷/ 而臣下不闻效忠补过之言/ 徒陈情乞用而已。(2) 表扬,嘉奖; 索取,搜刮; 救济; 罢免。( 3) 负责考绩的官员不唯才是举(不管是否贤能),只是按资论辈去任免。 军队疲于劳役,官府滥施刑罚,不分轻重。法纪部门软弱无能,检察监官不闻不问种种弊政,听之任之。( 4)一方面因为周叙才华横溢,诗赋出众;另一方面是他那种忧国忧
47、民,事事以社稷为重,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的精神,得到了皇帝赞许和肯定。【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2)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3)本题考查文言文
48、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掌铨选者:负责考绩的官员;第循资格:只是按资论辈去任免。 困役:疲于劳役;风宪无激扬:法纪部门软弱无能。( 4)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和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附参考译文】周叙,字公叙,吉水人。十一岁时即能
49、作诗。永乐十六年(1418) ,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他作的黄鹦鹉赋,很合皇上心意,被授予编修。历任侍读,在经筵当值。正统六年 (1441),他上疏提建议,皇上嘉纳了他的意见。八年夏,他又上书说“:天旱频繁,陛下亲自虔诚祈祷,而不见臣下有效忠补过之言,徒见陈情乞求升用而已。掌选官的不论人才贤否,只论资格;管财政的不问农桑丰歉,但勤征敛;军士被劳役所困,刑罚失去轻重;监察官员不起激浊扬清的作用;言路官员专务缄口不言;僧人道士数万,户口不断流失;流民众多,不去怜悯抚恤。 ”皇上将他的奏章出示给诸大臣。王直等人都引罪请罢免。十一年,周叙升为南京侍讲学士。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洋物语课程设计
- 高考题型预测2字形详解精练
- 技术方案模板集合10篇
- 拜师发言稿范文
- 惹老婆生气写保证书(8篇)
- 建筑工程开工典礼施工单位发言稿范文(13篇)
- 2024年标准化集体水域承包权转让合同范本版B版
- 桌游早教课程设计
- 2024年影视作品美术元素应用与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山东淄博“名校人才特招行动”事业单位招聘989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派出所治安业务培训
- 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策略与实践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 以学增智-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本领研讨发言稿
- 幼儿园人事工作总结
- 可修改版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答题卡模板
- 精装修工程工作界面划分
-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
- 【语文】上海市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 遥感技术基础第二版课后答案
- 项目式高中化学教学《保护珊瑚礁的措施-沉淀溶解平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