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分别解释 “临”与 “澹澹 ”。(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的手法和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 ( 1)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解析】 【分
2、析】( 1) “东临碣石 ”东行登上碣石山。临:到达、登上。 “水何澹澹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故答案为: 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点评】 本题考查实词的解释,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
3、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3)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 ”(长江)的诗句,
4、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_”和 “ 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 ( 1)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 “潮平 ”“岸阔 ”“风正 ”“帆悬 ”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3)不尽长江滚滚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 【分析】( 1)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
5、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2)句中的 “阔 ”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观察图一,画面写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3)考查对诗句的积累。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 “江 ”或与 “长江 ”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故答案为:( 1)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 “潮
6、平 ”“岸阔 ”“风正 ”“帆悬 ”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3)不尽长江滚滚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会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整体感知文本,再结合写作背景和具体语境分析画面描述的内容。( 3)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背诵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
7、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3阅读诗歌观沧海,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何 ”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B. “日月 ”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 “若 ”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
8、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2)下列与本诗中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C.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3)诗中用一 “观 ”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_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9、里 ”,一句中 “若 ”字用得好,试评析。【答案】 ( 1) A( 2) B( 3)自己的雄心壮志(4)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用“若 ”字表明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想像,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写法和感情。A 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 ”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突出大海,而不是“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 ”。( 2 )本题考
10、查理解诗歌内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和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都是描写秋季景色。“秋风、红叶黄花”都是秋季的标志。(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 ”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 ”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4)本题考查分析诗歌遣词的妙处。 “若”字在前面的描写的基础上,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
11、的胸襟。故答案为:(1) A;( 2) B;( 3)自己的雄心壮志;(4)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用“若 ”字表明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想像,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原文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澹澹 ”,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 “何 ”,何其,今言“多么 ”,是叹美之词。 “澹澹 ”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课文
12、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B 项和观沧海都是写秋季景色。(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答题时应注意,诗歌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4)本题考查分析诗歌遣词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 “若”字,描写日月、星汉都仿佛是从海中升出,如此浩瀚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与抱负。其胸中容纳的是浩大的景象,自然能反映出其心胸之宽广、博大.体现出其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胸襟。4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 _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从 “差、千、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诗中的空白处,应为_。( 2)
13、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 ( 1)逊( 2)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词句意思。根据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最后二句中的对偶修辞,第 4 句的 “输 ”字判断, “逊 ”字最恰当。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评章 ”即评价。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揭示的人生哲理。诗的后两句巧妙地
14、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 “骚人阁笔费评章 ”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故答案为:( 1)逊( 2)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词句意思。答题时应注意,“逊 ”字,和下句的“输”字构成对偶关系,写出梅花比不上雪的白,也紧扣“骚人评章 ”。而 “差、千、少 ”三字均不合适。(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揭示的人生哲理。答题时应注意,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
15、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 ”形容差的不多,“一段 ”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包含的哲理是: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 “枯藤 ”“老树 ”“昏鸦 ”“夕阳 ”等词语描绘了一蝠怎样的景象?( 2) “小桥流水人家 ”的情意与 “断肠人 ”的愁情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一下。(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 1)深秋晚景图。(“萧条 ”、“凄凉 ”等词语亦可)( 2)一致。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
16、3)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解析】 【分析】( 1)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 ”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深秋晚景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2) “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在这里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衬托出游子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3)天净沙 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
17、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故答案为: 深秋晚景图。( “萧条 ”、 “凄凉 ”等词语亦可) 一致。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 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曲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内容,理解内容,概括的语言要简洁。 本题考查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语句,理解语句的意思,注意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难度不大,本曲言简意赅,考生抓关键语句即可回答。【附参考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
18、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甲)远日本国僧敬龙归(唐)韦庄扶桑 已在渺茫中,家在扶余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乙)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热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注释】 扶桑:相传东海外有神木名为扶桑。是日出之地,亦为日本别名。(1)关于这两首诗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描写时间为晚上,(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B.(甲)时送别地点在扶桑,(乙)诗分别地点在扬子江。C.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乙)
19、诗作者送友人独往。D.(甲)诗友人以船为交通工具,(乙)诗友人也是如此。(2)关于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诗都迟至末尾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B.(甲)(乙)两诗各自重复某些字词,增添诗的节奏感。C.(甲)诗由眼前景写到想象景,(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D.(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乙)诗是一、二、四句都用韵。【答案】 ( 1) D(2) B【解析】 【分析】( 1) A 项, “乙诗描写时间是清晨”错误,由 “数声风笛离亭晚 ”可知,应是傍晚,是说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B 项, “甲诗送别地点在扶桑 ”错误,甲诗标题是 “送日本国僧敬
20、龙归 ”,是送日本国僧归国,即归于扶桑,并非是送别地点在扶桑。 C 项, “甲诗作者将与友人同行 ”错误,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意思是 “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可见作者并非要与他同行。故选 D 项。( 2) A 项, “甲乙两诗皆迟至末句才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错误,乙诗在最后点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 “君向潇湘我向秦 ”;但甲诗最后说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但并没有指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C 项, “乙诗从想象景写到眼前景”错误,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是从眼前景写到想象景。 D 项, “
21、甲诗只有二、四句用韵 ”错误,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一、二、四句都用韵。故选 B 项。故答案为: D; B【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一一对应即可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即可做出选择。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2) “闲看儿童捉柳花 ”中的 “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答案】 ( 1)梅子,芭蕉,柳花
22、。( 2) “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解析】 【分析】 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 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 “闲 ”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故答案为: 梅子,芭蕉,柳花
23、。 “闲 ”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为: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展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8阅读下面的古诗后,完成下列小题泛吴松江宋 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1) 诗中 “_”一词透露出天色已晚; “_”一词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4、。( 2)诗歌的三四两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 ( 1)斜阳;半日( 2)那一只只鹭鸶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似乎在听着我的吟诵,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或: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抒发了诗人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能结合三四句意思,言之有理)【解析】 【分析】( 1)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的意思是:太阳西斜,点点胭红的光亮洒落到搭着稀疏的苇蓬的小船里,我独自吟诗了大半天却还是没有过江。表示天色已晚的词是 “斜阳 ”,强调泛江已久的词是 “半日 ”。( 2)本诗中 “惟有鹭鸶知我意 ”的意思是:能够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江面上的鹭鸶鸟了。诗人把鹭鸶当作
25、知音,正反映了他摆脱官场后,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也可以看出诗人孤寂、苦闷的内心。故答案为: 斜阳;半日 那一只只鹭鸶仿佛能理解我的心情,似乎在听着我的吟诵,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或:诗人把鹭鸶当作知音,抒发了诗人向往热爱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之情。(能结合三四句意思,言之有理)【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结合题意进行准确回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整体理解诗歌,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感悟作者的情感思想。9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
26、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你描述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 1)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2)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解析】 【分析】( 1)此题一定要把仙境般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如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二问,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蕴含自然理趣。“入 ”和 “生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 ”和 “春
27、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要抓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等句分析。故答案为: 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
28、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10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2)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答案】 ( 1)杨花、子规、明月、风。( 2)示例 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
29、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 2 :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解析】 【分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即可。诗歌意思为: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可以看出: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景物。( 2)结合题干的提示 “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 ”任选一个即可。如:情景交融,寄情于景, “愁心与明月 ”写出了对朋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如拟人:诗人把明月拟人化,说是要明月把自己的思念与牵挂带给朋友,
30、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故答案为: 杨花、子规、明月、风。 示例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2: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意象。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题干的要求辨析、理解诗句运用的手法。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杨花 (唐) 吴融不斗秾华 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注释) 杨花:指柳絮。 秋华:
31、盛开的花朵。( 1) “读诗重想象 ”。诗人将 “杨花 ”比作 _,因为杨花 _的特点与之相似。( 2) “读诗重品味 ”。从最后一句 “唯 ”“独”二字中,能品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 1)雪;颜色洁白;轻盈飞舞(2)反衬出它与百花不同的个性与志趣,表现诗人对杨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解析】 【分析】( 1)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解答时要结合诗文内容进行分析, “自飞晴野雪蒙蒙 ”意为在晴日的野外柳絮像漫天飞雪一样独自飞舞。此句将杨花比作 “雪 ”,并用 “漫天飞舞的雪花 ”形象的表达出了杨花颜色洁白,轻盈飞舞的特点。据此作答即可。( 2)考查对古诗词内容和思想
32、感情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文内容进行分析,点出“唯 ”“独”二字在 “炼字 ”的作用,并分析其表达情感的效果。“唯有杨花独爱风”意为唯独只有柳絮更喜爱来风吹动,联系上文 “百花长恨风吹落 ”来看,通过以百花的追求和品性反衬杨花的与众不同,通过 “唯 ”“独”表现其追求自由、高傲不羁的品格,进而表现诗人对杨花的喜爱和赞美。故答案为: 雪;颜色洁白;轻盈飞舞 反衬出它与百花不同的个性与志趣,表现诗人对杨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赏析诗歌需准确指出赏析的角度(修辞、重点词语、手法等), 结合词
33、句阐释有什么表达效果,抓住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 “知人论世 ”12 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写出题目中 “次 ”的近义字 _ 。(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 “青山 ”当指北固山, “客路 ”即驿道,表示坐船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B.颔联写景的观察点在船上,视眼开阔,心潮澎湃,此两句表
34、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C.颈联点明了时令,而“残 ”字则表达出作者对时间流逝之快而倍感消沉。D.尾联直抒胸臆,以设问的形式来表达故园之思。【答案】 ( 1)停 / 宿/ 留( 2) C【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词义。“次 ”一词多义,有“第二、较差、顺序、次数”等意,这里的意思是停宿,因此其近义词可为“停 ”“宿”“留”等。( 2) C.有误。 “倍感消沉 ”是错误。 “日生残夜 ”、 “春入旧年 ”,都表示时序的交替, “残 ”字则表达出作者感慨时间流逝之快而顿生思乡之情。故答案为: 停 / 宿/ 留 C【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词语的理解,要求考生结合诗句
35、进行理解,注意词语义项的正确选择。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辨析,判断正误。1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应傍战场开中 “傍 ”的意思是 _。( 2)这首诗写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你从诗中哪些词看出来的?( 3)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 1)靠近( 2)重阳节, “九日 ”“登高 ”( 3)寄托着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对国事的忧患、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或对早日平定安史之
36、乱的)的渴望。【解析】 【分析】( 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来理解。 “应傍战场开 ”意思是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傍:靠近、接近。(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岑参这首诗首句 “登高 ”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既是重阳节“登高 ”,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联想到家乡的“故园菊 ”。( 3)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概括。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个“遥 ”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应傍战场开 ”对故园菊花,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
37、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 ”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故答案为: 靠近; 重阳节, “九日 ”“登高 ”; 寄托着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对国事的忧患、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或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的渴望。【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
38、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14 古诗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 “杨花落尽子规啼 ”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答案】 ( 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拟人。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和同情。【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杨花 ”比喻漂泊无定所; “子规 ”,即杜鹃,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这两种景物的选择契合诗歌的氛围,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洋物语课程设计
- 高考题型预测2字形详解精练
- 技术方案模板集合10篇
- 拜师发言稿范文
- 惹老婆生气写保证书(8篇)
- 建筑工程开工典礼施工单位发言稿范文(13篇)
- 2024年标准化集体水域承包权转让合同范本版B版
- 桌游早教课程设计
- 2024年影视作品美术元素应用与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山东淄博“名校人才特招行动”事业单位招聘989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青岛农业大学影视艺术概论期末复习题导学资料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参考模板)
- 生物信息学在微生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验收意见单
- 看听学一册单词大全
- 网站隐私政策模板
- YY∕T 1831-2021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
- 沪教版生物科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 消弧产品规格实用标准化规定
- 己内酰胺的生产工艺.
- 第十四章35kV变电站保护整定值计算实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