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1b4d4a84-d0c6-4a18-a9c3-52c494028550/1b4d4a84-d0c6-4a18-a9c3-52c4940285501.gif)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1b4d4a84-d0c6-4a18-a9c3-52c494028550/1b4d4a84-d0c6-4a18-a9c3-52c4940285502.gif)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1b4d4a84-d0c6-4a18-a9c3-52c494028550/1b4d4a84-d0c6-4a18-a9c3-52c4940285503.gif)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1b4d4a84-d0c6-4a18-a9c3-52c494028550/1b4d4a84-d0c6-4a18-a9c3-52c4940285504.gif)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2/1b4d4a84-d0c6-4a18-a9c3-52c494028550/1b4d4a84-d0c6-4a18-a9c3-52c49402855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 “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
2、儿,遂止于野亭 ,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 郭伋( j )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 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太丘舍去( _) 则是无信( _) 及事讫( _) 先期一日( 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时习之B.计日告之 / 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屈伸呼吸D.静以修身 / 以刀劈狼首(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4)文段理解。甲与乙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
3、 ”“无礼 ”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答案】 ( 1)舍弃,丢下;不讲信用;等到;约定的日期( 2) D( 3)听说使君你要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出来迎接你。( 4)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解析】 【想】( 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 “舍 ”:丢下。 “期 ”:约定的日期。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 “无信 ”在现代汉语中也有 “不讲信用,没有信用 ”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 A.前者表转折,后者表承接。B.前者代词,后者语气助词。C.前者 “好像 ”,后者“你 ”
4、。 D.都是介词 “用 ”之意。注意 “静以 ”为宾语前置。故选D。(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使君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可译为“您”。 “故 ”:所以。 “奉迎 ”:迎接。( 4)乙文选取的正面例子可概括为“郭伋守信 ”,甲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侧重于描写,如“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已去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等句,都为语言描写或对话描写。故答案为: 舍弃,丢下;不讲信用;等到;约定的日期; D; 听说使君你要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出来迎接你;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
5、:对话描写;语言描写)。【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附参考译文】(一)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
6、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二)译文: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停留拜迎。郭伋问: “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 ”儿童们回答说: “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
7、以来这里欢迎。 ”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 ”。郭伋告诉了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就是这样做人的。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与友期行( _
8、) 去后乃至( _) 相委而去( _) 下车引之(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4)友人 “下车引之 ”的用意是什么?(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答案】 ( 1)约定;才;离开;拉,牵拉( 2) 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了门。(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意识到自己
9、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 “无信 ”“无礼 ”在前,对 “无信 ”“无礼 ”之人无需以礼相待。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解析】 【分析】( 1)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期 ”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 “约定 ”的意思; “下车引之 ”的意思是 “便下车拉元方 ”,“引 ”的意思是 “拉 ”。( 2) “信 ”“惭”“引 ”“顾”是
10、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面对友人发怒的情况,元方从“无信 ”“无礼 ”两个方面对友人的行为进行了批判,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就是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意思是: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结合前一句 “友人惭 ”,可知他下车来拉元方,是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再结合元方反驳他的语言来看,可知 “引之 ”是出于对元方的语言、智慧的赞美与认可。( 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回答合适,从友人的“无
11、信 ”“无礼”来说;回答不合适,从尊重长辈的角度回答。故答案为: 约定 ; 才 ;离开 ; 拉,牵拉 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 “无信 ”“无礼 ”在前,对 “无信 ”“无礼 ”之人无需以礼相待。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
12、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文中提示的句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从友人的 “无信 ”“无礼 ”或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附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
13、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14、”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尊君在不 / 日中不至B.太丘舍去 / 相委而去C.王凝之妻 / 下车引之D.期日中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与
15、人期行,相委而去。(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谢太傅与大家庭里的年轻人讲论诗文,并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体现出温馨和谐、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B.甲文 “公大笑乐 ”是因为谢道韫把纷纷飘扬的白雪比作凭风起舞的柳絮,描绘形象又灵动,他对谢道韫敏捷的文才感到很赞赏。C.甲文末尾介绍“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意在突出谢太傅的家庭属于士大夫阶层,谢道韫小时候即出生于官宦世家,后来又嫁入豪门。D.乙文中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 ”而“日中不至 ”是 “无信 ”, “对子骂父 ”是“无礼 ”,可见他明白事理,正直率真,落落大方。【答案】 ( 1) B( 2) 不如比
16、作柳絮随风飞舞。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3) C【解析】 【分析】( 1) A 项的 “不 ”解释为:通 “否 ”/没有。不同; B 项的 “去 ”解释为:离开。相同; C 项的 “之 ”解释为:助词的 / 代词。不同; D项的 “日 ”解释为:太阳 / 日子。不同。故选 B。(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未若 ”不如比作; “委 ”,丢弃。( 3)要求学生在理
17、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即可。C 项错误。应为:甲文末尾介绍“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意在交代谢道蕴的身份,表达了作者对谢道蕴的赞赏。故答案为: B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C【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结合句子的意思理解词意。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附参考
18、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
19、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
20、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 吾日三省吾身B.公大笑乐 /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C.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中 “儿女 ”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 ”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B.谢太傅 “欣然、大笑乐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C.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
21、 ”,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D.友人由 “怒 ”到 “惭 ”,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答案】 ( 1) D( 2)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3) C【解析】 【分析】(1 ) A 项,太阳 / 每天; B 项,通 “悦 ”,高兴的样子/ 喜欢,爱好;C项,当时 / 按时; D 项,信用 / 信用。故选D。( 2) 儿女:子侄辈。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
22、动词 “委 ”和 “去 ”,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句意: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 C 项,元方指责友人“日中不至 ”,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故选C。故答案为: D;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C【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
23、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一)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
24、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5、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_) 非学无以广才(_) 意与日去( 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B.作者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C.文中点出了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立志,学习和惜时。 D. “俭 ”是本文的核心词语, “淡泊 ”“宁静 ”是它的正面表现。【答案】 ( 1)明确,鉴定;增长;意志( 2) 君子的品行,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
26、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 D【解析】 【分析】( 1)本题注意 “广 ”,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2)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夫 ”,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淫 ”,过度; “冶性 ”,陶冶性情。( 3) D. “静 ”是本文的核心词语,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淡泊 ”“宁静 ”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 ”则是其反面表现。故答案为:( 1)明确,鉴定;增长;意志;( 2) 君子的品行,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
27、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 D。【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2)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参考译文】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把眼前
28、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元方卖宅陆少保 , 字元方,曾于东都 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 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 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 “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唐语林)【注】 陆少保:即陆元方。少保,官职名。 东都:指洛阳。 直:同
29、“值 ”。 遽:急忙,立即。(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 于我如浮云B.但无出水处耳 / 止增笑耳C.子侄以为言 / 我言秋日胜春朝D.不尔 /尊君在不( 2)请用三条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对于文中的陆元方,有人说他傻,有人赞他好。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 1) B( 2)买者求见 / 元方因告其人曰 / 此宅子甚好 / 但无出水处耳。( 3)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解析】 【分析】选自唐语林。作者
30、:王谠。年代:北宋。( 1) A:在 / 对; C:埋怨 / 说; D:表否定 / 通 “否 ”。故选 B。( 2)这句话的意思是:买(房子 )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从 “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不尔,是欺之也 ”可以看出陆元方的诚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故答案为: B; 买者求见 / 元方因告其人曰 / 此宅子甚好 / 但无出水处耳;
31、说话办事诚实正直,这是十分可贵的。元方宁愿宅子卖不出去,也绝不欺骗人,这种诚实无欺、为人正直的品质值得歌颂。【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 ”的现象; 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
32、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附参考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7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
33、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持小狼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
34、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1)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意暇甚意甚仓皇C.相去数十步意与日去D.乃舍此乃悟前狼假寐(2)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竖下视之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宋之丁氏C.有闻而传之者而顷刻两毙D.投以骨以刀劈狼首(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B.乙文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C.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两牧竖利用
35、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D.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5)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 处)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答案】 ( 1) B( 2) B( 3) D( 4)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5)狼闻声四顾/ 始望见之/ 乃舍此趋彼/ 跑号如前状。【解析】 【分析】(1) A.通 “只 ”,只 / 停止。 B. 这里指神情、态度。C. 距离 / 消失。 D. 于是/ 才。故选B。( 2 ) A.位于
36、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代词,代指狼。B.助词,的。 C.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D. 代指狼 / 用。故选B。( 2)解答此题,需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叙述思路,结合关键语句概述回答。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故选项D 错误。故选D.( 3)句意为: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乃悟:才明白。假寐:原意是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寐:睡觉。盖:原来是。( 4)句意为: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跟先前一样。故断句为:
37、狼闻声四顾/ 始望见之舍此趋彼 / 跑号如前状。故答案为: B B D/ 乃 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5) 狼闻声四顾 / 始望见之 / 乃舍此趋彼 / 跑号如前状。【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
38、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
39、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乙)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
40、,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跟先前一样。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两
41、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了。牧童得到了两只小狼。8文言文阅读岳柱八岁指瑕岳柱字止所,八岁观画师何澄画 “陶母剪发图 ”,柱指陶母腕上金钏,诘之曰: “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之? ”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注释】 陶母剪发:晋朝政治家、军事家陶侃少年时家贫,一次朋友来访,陶母无力招待,便剪下自己的头发,卖钱换酒,招待客人。 钏( chun):镯子 诘:问(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金钏可易酒 _ 观此可以知画理矣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诘之曰: “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之?”( 3)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乐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答案】 ( 1)换;道理( 2)(岳柱
42、)问他道: “金镯子是可以换酒的,为什么要剪下自己的头发,卖钱换酒,招待客人呢? ”( 3)乐柱是一个观察仔细、聪明伶俐、敢于挑战权威的孩子。【解析】 【分析】( 1)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易:换。( 2)本题注意关键词:诘:问。易:换。何:为什么。( 3)本此文写岳柱在八岁的时候,指出了一幅作品的瑕疵,何澄一听十分惊讶于他的观察力,真想不到这一直未被发现的败笔,会由一个小孩子指了出来。看出岳柱是一个善于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聪明机智,敢于挑战权威的孩子。故答案为: 换;道理 (岳柱)问他道: “金镯子是可以换酒的,为什么要剪下自己的头发,卖钱换酒,招待客人呢? ” 乐柱是一个观察仔细、聪明伶俐
43、、敢于挑战权威的孩子。【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结合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相关的事例的理解和分析做出正确的概括。【参考译文】岳柱,字止所,八岁时,观看画家何澄画陶母剪发图,岳柱指着陶母手腕上的金镯子,询问他说 :
44、 金镯子可以换酒,何必剪掉头发来换酒呢 ?何澄十分惊奇诧异。看出这些就能明白绘画的道理了。9文言文阅读任末 年十四时,负笈 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 削荆 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缕麻蒿 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 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王嘉拾遗记)【注释】 任末:东汉蜀郡人。 芨( j ):书箱。 庵:茅草小屋。 荆:灌木名。 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门徒:指一同求学的人。(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5、A.人若不学未若柳絮因风起B.负笈从师必有我师焉C.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可以为师矣D.不惧险阻尊君在不( 2)请你用 “/ 给”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观 书 有 会 意 者 题 其 衣 裳 以 记 其 事( 3)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感受,写出你对任末的评价。【答案】 ( 1) B( 2)观 书 有 会 意 者 / 题 其 衣 裳 / 以 记 其 事( 3) 任末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他不惧艰险到处去求学;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读书; 任末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看书有领悟到的地方,就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养成了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任末是一个读书有选择的人。他非圣人之言不视,只读有益的书籍。【
46、解析】 【分析】( 1) A 假如 / 比作; B 老师; C 用来 / 凭借; D 和 “是 ”相反 / 通假字,通“否 ”。( 2)这句话的大意是: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它。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观 书 有 会 意 者 / 题 其 衣 裳 / 以 记 其 事 。( 3)结合文段具体内容分析,从“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可以看出任末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从“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可以看出任末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从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可以看出任末是一个读书有选择的
47、人。故答案为: B; 观 书 有 会 意 者 / 题 其 衣 裳 / 以 记 其 事 任末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他不惧艰险到处去求学;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读书; 任末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看书有领悟到的地方,就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养成了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任末是一个读书有选择的人。他非圣人之言不视,只读有益的书籍。【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
48、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参考译文】任末,他14 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
49、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它。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曾子杀彘曾子 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 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
50、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 曾子:孔子弟子曾参。 女:通 “汝 ”,你。 特:只,只是,只不过。(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顾反为女杀彘 / 元方入门不顾B.特与婴儿戏耳/ 门外戏C.子而不信其母/ 则是无信D.非所以成教也/ 非人哉(2)请用三条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婴 儿 非 与 戏 也 婴 儿 非 有 知 也 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 ( 1) D( 2)婴儿非与戏也 / 婴儿非有知也 / 待父母而学者也 / 听父母之教( 3)告诉我们:教育者要注意教育方法,要说到做到,以身作则。【解析】 【分析】( 1) A 顾反:我从街上回来;回头看。B 开玩笑;嬉戏,玩耍。信;不讲信用,没有信用。D 不。C 相( 2) 这句话的大意是:现在你欺骗儿子,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N-Nitroso-clonidine-生命科学试剂-MCE-2307
- IRF1-IN-1-生命科学试剂-MCE-6527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场馆消毒防疫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动助力车租赁与充电桩安装合同
- 2025年度房屋买卖合同变更及产权过户补充协议
- 2025年度理发店入股与客户满意度提升合作协议
- 施工现场施工防塌陷制度
- 施工单位关于施工设备的工作联系函
- 绿色校园教学楼电气节能与环保方案
- 食堂的应急预案
- GB/T 44143-2024科技人才评价规范
- 对医院领导的批评意见怎么写更合适范文(6篇)
- 账期协议书账期合同书
- 2024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
-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工程防渗漏培训课件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年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牛津3000核心词汇表注释加音标1-4 完整版
- 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课件
- 金属表面处理中的冷喷涂技术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