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催化--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_第1页
工业催化--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_第2页
工业催化--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_第3页
工业催化--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_第4页
工业催化--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业催化工业催化” (1)(1)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常数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常数。 (2)(2)催化剂的性能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催化剂的性能取决于其化学组成, ,与其他与其他 因素无关因素无关。 (3)(3)加氢催化剂对脱氢反应也有活性加氢催化剂对脱氢反应也有活性。 (4)(4)在反应前后其组成和数量都不变,故催化在反应前后其组成和数量都不变,故催化 剂使用没有时间限制剂使用没有时间限制。 判断下列说法对不对判断下列说法对不对 有奖哦!有奖哦! 第三章 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固体催化剂构造层次与固体催化剂构造层次与多相催化的反应步骤多相催化的反应步骤

2、 第二节第二节 吸附吸附基本知识与吸附基本知识与吸附等温线等温线 第三节第三节 金属表面化学吸附金属表面化学吸附 第四节第四节 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掌握多相催化的反应的传质过程,内外扩散;吸附过程,吸附态;表掌握多相催化的反应的传质过程,内外扩散;吸附过程,吸附态;表 面反应;脱附过程;解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面反应;脱附过程;解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 的原因;的原因; 理解吸附等温线,熟练应用理解吸附等温线,熟练应用BETBET方程计算固体催化剂比表面积;方程计算固体催化剂比表面积; 了解金属、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3、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了解金属、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第一节 固体催化剂构造层次与 多相催化的反应步骤 这里讲的多相催化用催化剂:固体催化剂。多相催化:液这里讲的多相催化用催化剂:固体催化剂。多相催化:液 固,气固,气液固,主要是气固反应。固,气固,气液固,主要是气固反应。 在讲解多相催化反应步骤前,我们先了解工业固体催化剂在讲解多相催化反应步骤前,我们先了解工业固体催化剂 的宏观物性结构(构造层次)。的宏观物性结构(构造层次)。 1.1 1.1 催化剂的构造层次催化剂的构造层次 催化剂构造层次仅是对固体催化剂而言,是我们看催化剂催化剂构造层次仅是对固体催化剂而言,是我

4、们看催化剂 的一种方式,或者说催化剂的宏观结构。的一种方式,或者说催化剂的宏观结构。 固体催化剂基本上有四个层次组成:固体催化剂基本上有四个层次组成: 、催化剂的外形、催化剂的外形 、催化剂的孔及其孔结构、催化剂的孔及其孔结构 、催化剂的外表面及其孔壁(称为:内表面)、催化剂的外表面及其孔壁(称为:内表面) 、构成催化剂内外表面的物质结构和组成、构成催化剂内外表面的物质结构和组成 1. 1.催化剂外形催化剂外形 催化剂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客观物体,催化剂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客观物体, 因而就有一定的宏观形状。这些形因而就有一定的宏观形状。这些形 状并不是任意确定的,而是由传质、状并不是任意确定的,而是

5、由传质、 传热角度出发来设计的。传热角度出发来设计的。 催化剂的形状常见有:催化剂的形状常见有: 园柱形园柱形(实心园柱形、(实心园柱形、 拉西环状);拉西环状);球形球形;粒粒 形;形;其它特殊形(如:其它特殊形(如: 挤条状、蜂窝状、星形挤条状、蜂窝状、星形 状等状等) 2、催化剂的孔及其孔结构、催化剂的孔及其孔结构 从催化剂固体的内部看,催化剂内存在着许许多多从催化剂固体的内部看,催化剂内存在着许许多多 的大小不一的孔。的大小不一的孔。 大孔大孔(粗孔粗孔) 50 nm 汞孔度计法汞孔度计法(压汞法压汞法), macropore 中孔中孔(细孔细孔) 250 nm, N2气体吸附法气体吸

6、附法, mesporore 微孔微孔2 nm 作为内表面积处理作为内表面积处理, micropore. 用孔径下的孔体积对孔径作图,用孔径下的孔体积对孔径作图, 就得一条曲线,称之为孔分布曲线就得一条曲线,称之为孔分布曲线 称孔分布,也称孔结构称孔分布,也称孔结构. 催化剂的孔起着输送反应物和产物的作用,即在孔中发生传质催化剂的孔起着输送反应物和产物的作用,即在孔中发生传质 孔结构可在几个方面影响催化剂性能:孔结构可在几个方面影响催化剂性能: (1 1)不同孔大小,具有不同的扩散速率,影响活性和选择性。)不同孔大小,具有不同的扩散速率,影响活性和选择性。 (2 2)孔大小一定时,小孔有利于小分

7、子富集,改变反应物浓)孔大小一定时,小孔有利于小分子富集,改变反应物浓 度比,影响选择性。度比,影响选择性。 (3 3)孔的结构影响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孔越多、越大,有利)孔的结构影响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孔越多、越大,有利 于传质,可易粉化。于传质,可易粉化。 (4 4)当孔径)当孔径1nm1nm时,孔的大小就与反应物、产物分子的大小时,孔的大小就与反应物、产物分子的大小 相近,产生择形催化,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相近,产生择形催化,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 孔与催化孔与催化 3 3、催化剂的外表面及其孔壁(称为:内表面)、催化剂的外表面及其孔壁(称为:内表面) 催化剂的孔仅能取得最佳的传质

8、效率,而反应物只有附着催化剂的孔仅能取得最佳的传质效率,而反应物只有附着 在催化剂的表面上才可能与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原子、在催化剂的表面上才可能与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原子、 或离子、或原子团、或离子团产生化学相互作用,而被活或离子、或原子团、或离子团产生化学相互作用,而被活 化。化。 构成催化剂的构成催化剂的第三层次就是催化剂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第三层次就是催化剂的外表面和内表面。 催化剂的内外表面就是反应物与催化剂相互接触的界面催化剂的内外表面就是反应物与催化剂相互接触的界面 内外表面积的测定方法:内外表面积的测定方法:、物理吸附法,也称、物理吸附法,也称BETBET法法, 它所测出的表面积为

9、催化剂的总表面积。它所测出的表面积为催化剂的总表面积。、化学吸附法,、化学吸附法, 它所测出的表面积为催化剂的活性表面积。它所测出的表面积为催化剂的活性表面积。 与催化活性的关系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内外表面内外表面活性中心数活性中心数反应物与活性中心碰撞反应物与活性中心碰撞 几率几率反应物被活化的几率反应物被活化的几率催化活性催化活性 与平均孔半径的关系与平均孔半径的关系: 平均孔半径平均孔半径扩散传质速率扩散传质速率 内表面内表面活性中心数活性中心数催化活性催化活性or 检查助剂的作用检查助剂的作用 当加入少量时当加入少量时 引起活性表面积引起活性表面积S S活活,反应速率,反应速率rr,活

10、性,活性 ,则这种助剂为结构性助剂,则这种助剂为结构性助剂 若活性表面积若活性表面积S S活变化不大,反应速率活变化不大,反应速率rr, 活性活性,则为调变性助剂(或称电子性助剂),则为调变性助剂(或称电子性助剂) 判断催化剂失活原因判断催化剂失活原因 当催化剂失活时,有总表面积当催化剂失活时,有总表面积SBETSBET或活性表面积或活性表面积S S 活活,则失活原因可能为烧结(载体烧结,或活性,则失活原因可能为烧结(载体烧结,或活性 组份烧结)组份烧结) 若总表面积若总表面积SBETSBET不变或变化不大,而活性表面积不变或变化不大,而活性表面积S S活活 ,则失活原因可能为中毒,或杂质沉积

11、,则失活原因可能为中毒,或杂质沉积. . 4. 4. 构成催化剂内外表面的物质结构和组成构成催化剂内外表面的物质结构和组成 催化剂的表面仅是反应物与催化剂相接触的界面,催化剂的表面仅是反应物与催化剂相接触的界面, 它本身不可能与反应物分子发生化学作用,使其它本身不可能与反应物分子发生化学作用,使其 活化。活化。 第四层次:构成这些表面的物质结构、表面形貌、第四层次:构成这些表面的物质结构、表面形貌、 表面组成、活性组份原子或离子的排布方式,这表面组成、活性组份原子或离子的排布方式,这 些才是真正起催化作用的原因。些才是真正起催化作用的原因。 催化剂的研究开发与催化剂的构造层次催化剂的研究开发与

12、催化剂的构造层次 每个构造层次都会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产生影响,每个构造层次都会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产生影响, 一个优良的催化剂往往具有这四个构造层次的最优一个优良的催化剂往往具有这四个构造层次的最优 配置。配置。 不同的研究目的及其催化剂的开发,对这四个构不同的研究目的及其催化剂的开发,对这四个构 造层次的着重点不同,造层次的着重点不同,实验室改进催化剂、开发催实验室改进催化剂、开发催 化剂及其理论研究,着眼点将是催化剂的第四构造化剂及其理论研究,着眼点将是催化剂的第四构造 层次,即研究活性组份的组成、表面结构与催化性层次,即研究活性组份的组成、表面结构与催化性 能的关系。能的关系。 工业化催化

13、剂的开发研究着眼点在第四构造层次工业化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着眼点在第四构造层次 的基础上,改进第二和第三构造层次,并使之最的基础上,改进第二和第三构造层次,并使之最 优化。优化。 有关催化剂的传质、传热、动力学的研究,就需有关催化剂的传质、传热、动力学的研究,就需 关注催化剂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构造层次,并对关注催化剂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构造层次,并对 这些构造层次提出改进意见。这些构造层次提出改进意见。 总之,涉及催化剂的有关研究都需要考虑催化剂总之,涉及催化剂的有关研究都需要考虑催化剂 的这四个层次。只有这四个层次的最优化,才可的这四个层次。只有这四个层次的最优化,才可 获得最佳工业型催化剂。获得

14、最佳工业型催化剂。 1.2 1.2 多相催化的反应步骤多相催化的反应步骤 从催化剂四个构造层次的性质和特点,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多相从催化剂四个构造层次的性质和特点,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多相 催化反应中,反应步骤最起码由五(七)个步骤组成:催化反应中,反应步骤最起码由五(七)个步骤组成: 1. 反应物分子从气相主流向催化剂反应物分子从气相主流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表面和孔内扩散;(可分(可分 开:外扩散,内扩散,二步)开:外扩散,内扩散,二步) 2. 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吸附; 3. 被吸附的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进被吸附的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

15、或与气相分子进 行表面行表面 反应反应生成产物分子生成产物分子 4. 反应物分子从催化剂表面反应物分子从催化剂表面脱附脱附; 5. 脱附了的反应物分子从催化剂表面脱附了的反应物分子从催化剂表面向孔外扩散向孔外扩散至气相主流。至气相主流。 (可分开:内扩散,外扩散,二步)(可分开:内扩散,外扩散,二步) 1, 5 1, 5 扩散过程,化工上称传质过程扩散过程,化工上称传质过程 2 2,4 4 吸附、脱附过程吸附、脱附过程 3 3 表面反应过程表面反应过程 1. 1.扩散类型扩散类型(Diffusion Diffusion ):): 分子间扩散分子间扩散(体相扩散、容积扩散)(体相扩散、容积扩散)

16、(bulk diffusionbulk diffusion):): 阻力来自分子间的碰撞,在大孔(大于阻力来自分子间的碰撞,在大孔(大于100100nmnm)或气体压或气体压 力高时,常为分子间扩散。外扩散属于此类扩散。此时,力高时,常为分子间扩散。外扩散属于此类扩散。此时, D DB BTT2/3 2/3/P /PT T 努森扩散努森扩散(Knudsen diffusion)Knudsen diffusion) 在孔径为在孔径为1.51001.5100nmnm的过渡孔中,或气体压力低时(或孔的过渡孔中,或气体压力低时(或孔 径小于分子平均自由程时),阻力主要来自分子与孔壁的碰径小于分子平均自

17、由程时),阻力主要来自分子与孔壁的碰 撞。撞。 D DK KTT1/2 1/2 r r 构型扩散构型扩散(configuration diffusionconfiguration diffusion) 当孔径 当孔径1.5 1.5 nmnm时,分子的大小线度与孔径相当,属于同时,分子的大小线度与孔径相当,属于同 一数量级时的扩散,分子在此孔径内的扩散非常复杂,现尚一数量级时的扩散,分子在此孔径内的扩散非常复杂,现尚 未有有效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未有有效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1.2.1 1.2.1 传质过程(传质过程(mass transfermass transfer) 2.2.内扩散与外扩散内扩

18、散与外扩散( (inner/outer diffusion)inner/outer diffusion): 在反应条件下,催化剂颗粒周围由反应物分子、产物分子和在反应条件下,催化剂颗粒周围由反应物分子、产物分子和 稀释剂分子等组成了一所谓的滞流层,分子由于其浓度的差稀释剂分子等组成了一所谓的滞流层,分子由于其浓度的差 异而穿过此滞流层的扩散过程,称为外扩散过程。异而穿过此滞流层的扩散过程,称为外扩散过程。 而分子经催化剂外表面由催化剂内孔向内表面传递或从催而分子经催化剂外表面由催化剂内孔向内表面传递或从催 化剂内表面向外表面传递的过程称为催化剂的内扩散过程。化剂内表面向外表面传递的过程称为催化

19、剂的内扩散过程。 扩散传递过程遵循扩散传递过程遵循 FickFick 第一定律:第一定律: dndn/ /dtdt = - De( dc/ = - De( dc/dxdx) ) 3. 3.内扩散与外扩散的消除内扩散与外扩散的消除 有扩散影响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称为宏观动力学方程有扩散影响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称为宏观动力学方程 ( (macroscopic dynamic equation)macroscopic dynamic equation)。 无扩散影响的动力学方程称为本征动力学方程无扩散影响的动力学方程称为本征动力学方程 ( (intrinsic dynamic equation )int

20、rinsic dynamic equation )。 为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应尽量消除扩散过程的影响 外扩散 阻力:气固(或液固)边界的静止层 消除方法:提高流速提高流速 内扩散 阻力:催化剂颗粒空隙内径和长度及弯曲度 消除方法:减小催化剂颗粒大小,增大催化剂减小催化剂颗粒大小,增大催化剂 空隙直径空隙直径 外扩散的阻力来自静止的边界层,外扩散的阻力来自静止的边界层, 流体的线速流体的线速直接影响静止层的厚度。直接影响静止层的厚度。 消除:提高反应气体流速,消除:提高反应气体流速,直至反直至反 应速度不随反应流体的流速变化而应速度不随反应流体的流速变化而 改变时,就认为已经消除了外扩散改变时,

21、就认为已经消除了外扩散 的影响的影响。 内扩散阻力来自催化剂颗粒内扩散阻力来自催化剂颗粒孔隙内径和孔隙内径和 长度长度 内扩散的消除:通常是减少催化剂的粒内扩散的消除:通常是减少催化剂的粒 度,度,直至反应速度不随粒径大小而改变直至反应速度不随粒径大小而改变 时,便认为已经消除了内扩散的影响。时,便认为已经消除了内扩散的影响。 1. 2. 2 1. 2. 2 吸附过程吸附过程 ( (Adsorption)Adsorption) 1.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physisorption and chemisorption) (后面要重点讲吸附,催化的重要环节后面要重点讲吸附,催化的重

22、要环节) 2.吸附势能吸附势能(potential energies for adsorption) 吸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由吸附的势能曲线来说明吸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由吸附的势能曲线来说明. 曲线曲线P P物理吸附,物理吸附,物理吸附热物理吸附热Q QP P 曲线曲线C C化学吸附,化学吸附,H H2 2分子解离化学吸附,吸附热分子解离化学吸附,吸附热Q QC C 热化学解离能:热化学解离能:D DH H H H 从始态到化学吸附完成体系合计放出能量从始态到化学吸附完成体系合计放出能量 D DH H H H Q QC C 化学吸附活化能:化学吸附活化能:E Ea a 脱附活化能:脱附活化能:

23、E Ed d H2在在Ni表面上吸附的势能曲线表面上吸附的势能曲线 3. 3.吸附热吸附热( (heat of adsorption)heat of adsorption) 在多相反应催化过程中,吸附物种与催化剂表面的键合在多相反应催化过程中,吸附物种与催化剂表面的键合 形成化学吸附键的强弱,由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性质和吸形成化学吸附键的强弱,由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性质和吸 附条件决定。附条件决定。其数值可由化学吸附热来度量。吸附热大,其数值可由化学吸附热来度量。吸附热大, 吸附键强;吸附热小,吸附键弱。吸附热又分积分吸附吸附键强;吸附热小,吸附键弱。吸附热又分积分吸附 热热 和和 微分吸附热。微分吸

24、附热。 q q积分 积分= =Q/n ,Q/n ,常用于区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常用于区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q q微分 微分 dQ/dn dQ/dn ,是表面覆盖度是表面覆盖度 的函数,的函数,q q微分 微分与 与 的关系的关系 通常通常 有三种关系,稍后将展开介绍。有三种关系,稍后将展开介绍。 4. 4.吸附态吸附态( (adsorbed state)adsorbed state) 吸附态是吸附物种与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的形态,包括三方吸附态是吸附物种与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的形态,包括三方 面的内容:面的内容: 被吸附的分子是否解离,可将吸附分为解离吸附和缔合被吸附的分子是否解离,可将吸附分为

25、解离吸附和缔合 吸附;吸附; 催化剂表面吸附中心的状态是原子、离子还是它们的集催化剂表面吸附中心的状态是原子、离子还是它们的集 团。吸附物占据一个原子或离子时的吸附称为单点吸附。占团。吸附物占据一个原子或离子时的吸附称为单点吸附。占 据两个据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或离子所组成的集团(或金属簇)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或离子所组成的集团(或金属簇) 时的吸附称为多点吸附。时的吸附称为多点吸附。 吸附键是共价键、离子键还是配位键以及吸附物所带电吸附键是共价键、离子键还是配位键以及吸附物所带电 荷的类型与多少。荷的类型与多少。 例如:H2在Pt(111)面上的吸附态 H H H H H H Pt Pt Pt

26、 Pt Pt Pt (1) (2) (3) (4) O O C C M M M 线式吸附线式吸附 桥式吸附桥式吸附 反应物在催化剂上的不同吸附态,对形成不同的产物起反应物在催化剂上的不同吸附态,对形成不同的产物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桥式吸附的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桥式吸附的COCO通过加氢,得到的通过加氢,得到的 是醇类产品(甲醇、乙醇等),而线式吸附的是醇类产品(甲醇、乙醇等),而线式吸附的COCO通过加通过加 氢,得到的是烃类产品(甲烷、乙烷等)氢,得到的是烃类产品(甲烷、乙烷等) 例如:例如:CO在在Ni、Pt、Pd等金属上的吸附态等金属上的吸附态 1.2.3 1.2.3 表面反应表面反

27、应( (Surface reaction)Surface reaction) 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后,只要温度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后,只要温度 足够高,能产生活化的活性物种(过渡态),可在固体足够高,能产生活化的活性物种(过渡态),可在固体 表面迁移,随之进行化学反应。表面迁移,随之进行化学反应。 活性物种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既不能太强,活性物种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既不能太强, 也不能太弱,太强了不利于它们的迁移,接触。太弱时也不能太弱,太强了不利于它们的迁移,接触。太弱时 则会在反应之前就脱附流失。则会在反应之前就脱附流失。 催化剂始态终态不改

28、变:存在催化循环催化剂始态终态不改变:存在催化循环 1.2.4 1.2.4 脱附过程脱附过程( (Desorption)Desorption) 脱附是吸附的逆过程脱附是吸附的逆过程。遵循与吸附相同的规律遵循与吸附相同的规律。就。就 产物而言,产物而言,不希望其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太强,否不希望其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太强,否 则会阻碍反应物分子的接近表面,使活性中心得不则会阻碍反应物分子的接近表面,使活性中心得不 到再生,成为催化剂的毒物。若目的产物为一中间到再生,成为催化剂的毒物。若目的产物为一中间 产物,则又希望它生成后迅速脱附,以避免进一步产物,则又希望它生成后迅速脱附,以避免进一步 分解或进

29、行反应。分解或进行反应。 第二节 吸附基本知识与吸附等温线 2.1 吸附吸附基本知识基本知识 2.1.1 2.1.1 吸附热效应吸附热效应 2.1.2 2.1.2 吸附与催化吸附与催化 2.1.2 2.1.2 化学吸附类型与吸附态化学吸附类型与吸附态 2.2.12.2.1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 是指固定在某一温度下,当吸附体系的吸附达到是指固定在某一温度下,当吸附体系的吸附达到 平衡时,吸附量(常以体积计)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平衡时,吸附量(常以体积计)与压力的关系曲线。 吸附等温线定量地表达了固体催化剂(吸附剂)吸附等温线定量地表达了固体催化剂(吸附剂) 对气态物质(吸附质)的吸附能力。它反映的

30、是吸对气态物质(吸附质)的吸附能力。它反映的是吸 附体系的内在性质。附体系的内在性质。 2.2 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 adsorption isotherm) 2.2.2 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等温方程 (1) 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等温方程 Langmuir 吸附是一种理想的吸附,它基于以下的吸附是一种理想的吸附,它基于以下的 假设:假设: 吸附表面是均匀性;吸附表面是均匀性; 吸附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吸附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只发生单层吸附只发生单层吸附 ( q微分与的关系为常数) 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几种情况 1.简单的简单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单分子吸附,吸附

31、吸附等温式(单分子吸附,吸附 分分 子不解离)子不解离) 2.单分子解离吸附的单分子解离吸附的Langmuir等温式等温式 3.竞争吸附的竞争吸附的Langmuir等温式等温式 简单的简单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等温式 单分子解离吸附的单分子解离吸附的Langmuir等温式等温式 竞争吸附的竞争吸附的Langmuir等温式等温式 (2) Temkin 吸附等温方程式:吸附等温方程式: 该式是在研究 N2、H2、NH3体系于铁催化剂 上化学吸附时总结出来的,无极值,用于中等吸附。 该物系的吸附热的变化随覆盖率程度的增加而线性 下降。 (3)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等温式 此式

32、假定吸附热的变化随覆盖率程度的增加此式假定吸附热的变化随覆盖率程度的增加 按对数下降。覆盖率的适宜范围在按对数下降。覆盖率的适宜范围在0.20.8之间。之间。 在指定范围内,在指定范围内,H2在在W粉上的化学吸附遵循此等温粉上的化学吸附遵循此等温 式。式。 (4) Brunaue-Emmett-Teller吸附等温式吸附等温式 -BET方程方程 BETBET方程是在方程是在LangmuirLangmuir吸附理论基础上吸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起来的。 吸附表面是均匀性,另外吸附表面是均匀性,另外基于两点假设:基于两点假设: 物理吸附为分子间力,物理吸附为分子间力,被吸附的分子和气相分子被

33、吸附的分子和气相分子 之间仍有此种力,可发生多层吸附;之间仍有此种力,可发生多层吸附; 吸附平衡时,每吸附层上的蒸发速度等于凝聚速吸附平衡时,每吸附层上的蒸发速度等于凝聚速 度。与气相达到平衡。度。与气相达到平衡。 对每一层的吸附和脱附都能写出相应的吸附平衡 式,经过一定的数学处理,可得以下的BET方 程: P - 为吸附时的平衡压力 P0 - 吸附气体在给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Vm - 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吸附所需要的气体体 积 C - 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 以以N2作吸附剂,用作吸附剂,用BET法测定硅胶的比表面积法测定硅胶的比表面积 Sg(m2/g),所测结果符合所测结果符合BET线性方程。线

34、性方程。 其斜率为其斜率为13.8510-3 cm-3(STP),), 截距为截距为0.1510-3cm-3(STP), 样品重为样品重为0.85g,试求试求 硅胶的比表面积。硅胶的比表面积。 (已知:(已知:N2的分子截面积为的分子截面积为16.210-20 m2 ;阿伏阿伏 伽德罗常数为伽德罗常数为6.021023)。)。 (比表面积测定原理、实验方法请参看教材比表面积测定原理、实验方法请参看教材11.3.1) 第三节第三节 金属表面化学吸附金属表面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研究用的金属表面化学吸附研究用的金属表面 用于研究吸附研究的金属表面,必须是已知化学组成,清洁用于研究吸附研究的金属表面,必

35、须是已知化学组成,清洁 的,表面杂原子的性质和浓度是可以弄清楚的。有以下四类:的,表面杂原子的性质和浓度是可以弄清楚的。有以下四类: 金属丝金属丝 金属薄膜金属薄膜 金属箔片金属箔片 金属单晶(使用最为普遍)金属单晶(使用最为普遍) 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分子吸附在金属催化剂表面,与其表面原子间形成吸附键, 构成分子的吸附态。 吸附键可以是共价键、配位键或离子键。吸附态有以下两种: 分子在吸附之前必须解离;如饱和烃分子,分子氢等 具有孤对电子或电子的分子,可以非解离地化学吸附,然 后通过相关的分子轨道再杂化进行。如乙烯、乙炔、苯、 CO的化学吸附等。 如:苯化学吸附,吸

36、附前苯分子的6个电子通过 吸附与金属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如下所的示 : 又如:CO的化学吸附,既有电子,也有孤对电 子参加,所以有多种吸附态。线性或桥式吸附 很容易用红外光谱分析。而-键合,是指 CO化学吸附形成吸附键时,C占用孤对电子 的5轨道与金属原子的空dz2轨道形成键, 而金属原子占用dxy 轨道的电子,与CO分子中 空的* 轨道形成键。从而使得CO得到活化 。 分子在金属表面的活化与其吸附强度分子在金属表面的活化与其吸附强度 在催化反应中,金属,特别是过渡金属的重要功能在催化反应中,金属,特别是过渡金属的重要功能 是将双原子分子解离活化,为别的反应分子或中间产是将双原子分子解离活化,

37、为别的反应分子或中间产 物提供这些活化的原子。物提供这些活化的原子。 一般地说,金属对气体分子化学吸附强度的顺序为:一般地说,金属对气体分子化学吸附强度的顺序为: O2C2H2 C2H4 CO H2 CO2 N2 N2 最难吸附。最难吸附。 金例外,它甚至对金例外,它甚至对O2 不发生化学吸附。不发生化学吸附。 请根据下表列出的信息,判断应选何种金属作为请根据下表列出的信息,判断应选何种金属作为 合成氨催化剂是合适的。为什么?合成氨催化剂是合适的。为什么? 金属表面上化学吸附的应用金属表面上化学吸附的应用 金属负载型的催化剂和多组分的金属催化剂 的表面积,常常可以用气体化学吸附的方法测 量。常

38、用的化学吸附气体是H2 、CO、 O2 和 N2O。 吸附-滴定法也可以用于上述用途。如H2 - O2 滴定法。即用吸附的氧与气相的氢分子 之间的反应。(参见教材12.1.3) 第四节第四节 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 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较之金属表面上的吸附要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较之金属表面上的吸附要 复杂的多,这是因为:复杂的多,这是因为: (1)氧化物表面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类物种,)氧化物表面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类物种, 其相对量及空间排布随晶面而变化,吸附时,这两其相对量及空间排布随晶面而变化,吸附时,这两 类的物种都有可能参与;类的物种都有可能参与; (2)氧化物的热稳定性相差很大,对于过渡金)氧化物的热稳定性相差很大,对于过渡金 属,在真空或在空气中受热就可能发生化学组成的属,在真空或在空气中受热就可能发生化学组成的 变化;变化; (3)对于多元复合氧化物,其表面上组成很难)对于多元复合氧化物,其表面上组成很难 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