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困境中的孝道2013年08月9日来源:北青网2013年7月12日作者:廖保平(楚天金报评论部主任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生命和血缘为中心的。 孝道意味着,不仅要对父母孝敬, 对宗族中远 逝的祖先也要怀有追思之,时刻不忘本原,不忘自己从何而来,对生命怀有感恩之心。家族和孝道对个人生命和社会秩序的积极影响和价值,是需要现代人重新研究与认知的。 法律所能做的,就是给这些社会实践以更为宽松的环境。对如何孝敬老人,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增广贤文有一句话,叫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是说动物有天然的血缘情感,父母与子女的血缘情感,更是不言而 喻。在传统中国,将这种情感上升为一种伦理价值,形成了很完整的
2、思想体系和一种稳定的社会观。这也是中国文化区别其他民族文化的一个最主要特征。孔子把孝看作一切教化的源头。有学者考证,连教”字也是从孝演变而来的。论语多次说到孝,但孔子并未给孝下过一个定义。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来问孝时,孔子的回答很有深意:父母唯其疾之忧”。此语涵盖内容很广,子女平日要事事谨慎持身,让父母除了担 忧你的疾病外,其他地方没有可忧虑的,因为人的疾病是不能自主的。以前常有人说某某贪官也是孝子,以为孝就是供养父母, 在孔子看来并非这么简单。 要让自己一切所作所为不让 父母担忧,才是真正的孝,违法犯罪则可视为最大的不孝。在孔子时代,孝道的重心还在个人,表现为人的真情与本性一种自然流露。到汉代
3、孝治天下”之后,孝字开始蕴含了更多其他的意味。一时间人人诵习孝经,汉惠帝后,连 皇帝都改以 孝”为谥号,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等。可能因为中国没有宗教基础,孝道 渐渐演化成为一种绝对化的信仰,如孝经对它的定义: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中国传统社会与西方宗教国家不同,在宗教国家认为个人生命的源头来自神,所以个人与家庭多为一种契约观,神在他们生活中体现了最高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则不同,是以生命和血缘为中心,展开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的, 家族、祖先自然被看作个人生命与价值的源头。 儒家认为,人的生命虽受之父母, 但本质上却源自家族中一种生生不息的神圣力量, 家族的 延续也因此成为中国人思考一切的
4、起点,所以孝道也成了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表现。孝道意味着,不仅要对父母孝敬,对宗族中远逝的祖先也要怀有追思之情,时刻不忘本原,不忘自 己从何而来,对生命怀有感恩之心。也体现为一种道德关怀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和孝道不仅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力量,便逝去了,因家族还在延续,意味着他的生命仍存在世间。同时,家族观还有助于提升与引领一个人的精神与道德。个人如果只顾及自己,很容易产生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念头。但有了家族延续观,自然会顾及后代的利益及后人的眼光,对历史和世人的评价多了一些敬畏。儒家认为,家族中的宗祠、祖先和父母代表了个人与天命的关联,这种力量不仅超越生命人世,甚至能超越天地万物, 最终使人获得
5、一种来自上天的终极关怀。人们通过感受这种经血脉相传的关怀,体会到个人生命的崇高感和使命感,因此净化灵魂和慰藉心灵。费孝通有过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他说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个人就是那块石头,而家、国、天下就像一圈圈波纹。礼记说: 立爱自亲始”,到孟子时,这种由近及远的家国天下观,已表述得非常明 晰了,他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种以己推人的社会认知原则,也是基于儒家对个人、家族的认知,同样有助于人们对孝道的遵从。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呈现的就是这种理解世界方式,家族在这里体现为一种扩大的个人权 利,而国家被想
6、象成是一个扩大的家族。个人的修身从对家族的关怀开始,渐至邻里、亲人、朋友、乡里、社区,然后是整个国家和天下,最终实现与家族、国家的共通,完成个人在社 会中的角色与价值。 所以,家族和孝道在传统国人的观念中,是一个如宗教般安身立命的神圣处所。家族观在中国虽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它的核心精神并没有太大变化,血缘始终是它的纽带,父子是它的中心,孝道和追远是它的原则。我们应当看到,一个个松散的个体,如果没有家族通过孝道、血缘、长幼、亲情、互助 等观点加以联系和规范,民众要独自寻找到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寄托,明显是有难度的。人们常感到今天的社会礼崩乐坏、感情淡漠、腐败横行,一些人做起恶来无所顾忌,这与我们
7、丧失了家族和孝道观有一定关联。日、韩等国,家族观念保持得很好,但从它们的社会现实看,并没有影响到它们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进程。家族和孝道对个人生命和社会秩序的积极影响和价值,是需要现代人重新研究与认知的。但这些问题,显然不是立法所能解决的,而是文化、教育所要思考的问题。法律所能做的,就是给这些社会实践以更为宽松的环境。文/叶匡政(文化学者)质疑 常回家看老人”入法是误解法律常回家看看”条款入法,对政府来说就要求它采用立法和其他行政措施切实保障公民常回家看看”的权利,对社会来讲就要求它创造条件和氛围鼓励和支持公民常回家看看”,而对于老人的子女等晚辈而言就要求他们切实履行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义务,这为道德
8、的实现提供了多重保障。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7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第 18条第2款规定:与老 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一条款被广泛解读为 常回家看看”入法。然而,新法的这一条款却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相反却招来许多质疑。不少人指出,上述条款既无具体的判定标准,又无约束性的追责措施,法律用语弹性过大,不仅违 背法律规范明确性的基本要求,而且缺乏对公民行为的确切指引,入法效果未必理想。 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法律对道德的不当介入,其背后存在着明显的法律万能倾向,若沦为一纸空文将影响法律的权威。从更宏观意义上的法律功能和特征看,这些指责又显得过于浅薄和武断。因为
9、这些批评声音背后隐含了对现代法律的多重误解。第一是对该条款立法意图和价值的误解。面对质疑,全程参与这部法律修改的山东大学法学院肖金明教授指出,从立法初衷上讲,该条款对精神赡养作出比较完整的规定,目的是突出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重要性,突出其与经济需求、生活需求的并列地位。社会关注中的质疑也并非都不在理,但却或多或少地存在对该条款完整性和逻辑性的忽视,存在对常回家看看”条款的误读。同时,他担心,对这一特定条款的过度质疑可能淹没其他创新条款的 价值和地位,影响整部法律的实施。第二是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误解。在质疑中有一种尖锐批评,就是把 常回家看看”条款斥为法律万能主义,法律强行侵入道德领域。其实,这是对
10、法律与道德关系的错误理解。在 现代法治条件下,法律与道德绝不是完全的分离关系,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在世界各国都是不容回避的。一般而言,底线的道德”应当由法律来强制实施,而 愿望的道德”也可以根据其社会重要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法律化,当然 愿望的道德”的法律化是通过倡导性条款来实现的。它对社会行为是一种鼓励、倡导和引导,是以国家名义对政府、社会和公民提出的高标准要求,它的正向激励和导向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常回家看看”条款入法,对政府来说就要求它采用立法和其他行政措施切实保障公民常回家看看”的权利,对社会(包括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来讲就要求它创造条件和氛围鼓励和支持公民常回家看看”而对于老人的子
11、女等晚辈而言就要求他们切实履行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义务,这为道德的实现提供了多重保障。第三是对现代法律特征的误解。在现代法律中,权利本位让不断扩大公民权利、为权利实现不断创造条件成为它的重要价值之一。特别随着社会法的日益壮大, 出现了大量倡导性条款,旨在为国家、政府、社会和公民指明努力方向,其目标的实现是渐进的,因而这些 条款既不具有可诉性,也不具有强烈的国家强制性。从这个角度看,对常回家看看”入法的质疑,多数都基于对法律特征的机械理解。对于法律这个观察对象来说,他们看到的只是法律的可诉性和国家强制性,缺乏这些基本特征就不是典型的法律规范,就不应该把它写入法律之中。其实,在任何国家的法律中,软法”
12、都是大量存在的。按照软法理论,法律中不可诉的倡导性条款都应归入 软法范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应被提升到 基本法律”的地位上,它的贯彻和实施需要众多的下位法将其具体化。我们把 常回家 看看”条款放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体系中来认识和理解,就可以正确把握其价值和意义, 避免上述基于误解的质疑和批评。全面理解法律精神,才有利于这部重要法律的实施。文 李克杰(山东法学院教授)代际差距快速扩大对现实提出新要求在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期, 老一代人在生产活动中的权威地位发生了动摇, 青年一代在 经济上的独立性增强。 社会的转变导致父辈与子辈之间直接的经济来往
13、逐渐减少。 老年人越 来越多地依靠社会保障或者依靠自己的收入。 代际间在价值观上的变化极为明显, 新老两代 人的观念意识、文化价值观的差距日益扩大。7月1日正式实施最新修订的老年权益保障法是我国法制建设上的一次最新进展,特别是使法律具体化和人性化上,体现了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但是,作为一项新的法律措施,这一规定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或不足之处。即两代人在生活上快从积极作用来讲,常回家看看的规定适应了社会急剧变化的需要, 速分离、代际差距快速扩大的现实对法律调节代际关系所提出的要求。从全社会的宏观范围来看,历史上代际关系的分离问题并不突出。在传统农业社会的家庭经济中老年人处于家庭经济活动的主
14、导地位,年轻一代经济作用的发挥和经济地位的确立要靠老一代的帮助。因为那时生产经验主要由老年一代传播下来,技术等新知识创造的速度很慢,每个人一生中几乎没有机会经历大规模的知识和技术更新或变革,年轻一代的财产是直接从老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同时老一代人在晚年要依靠年轻一代的赡养。 这种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相互依存式的代际关系是传统社会的特征。在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期, 老一代人在生产活动中的权威地位发生了动摇,青年一代在经济上的独立性增强,不再完全依靠老一代人的帮助,他们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旺盛的精力适 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局限和满足于传统的大家庭生活,而是追求独
15、立的小家庭生活。两代人在生活方式上的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的转变导致父辈与子辈之间直接的经济来往逐渐减少。老年人越来越多地依靠社会保障或者依靠自己的收入。受现代化的影响,代际间在价值观上的变化极为明显,新老两代人的观念意识、文化价值观的差距日益扩大。在这些变化中,老年人很容易受到不利影响,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但快速转型的社会中,老年人更加处于弱势境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空巢化家庭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失去了子女的帮助和照料,在精神慰藉、心理支持方面都失去了依靠,产生了大量老年人贫困化、晚年缺乏照料、贫病无人过问、赡养纠纷、子女为争夺家 庭财产而置老年人利益不顾等社会问题。
16、有鉴于此,国家出台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法规,可谓入情入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有利于调节家庭代际关系、规范和引导家庭养老问题的解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常回家看看法律条文的实行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就法规的界定来说,首先 赡养人”的情况比较复杂,分开居住的情况复杂多变,距离近的还可以,距离远的 赡养人必然受到工作、交通等限制,难以实现经常探望。经常”的时间界定也有一定的难度, 不同人对此的理解也有不同。进一步说,社会现实给法规的落实带来越来越大的难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人口高龄化、寿命延长趋势明显。至2012年末,全国老年人口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 14.3
17、%,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 2亿大关,达到2.02亿, 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同时中国也出现了快速的人口高龄化趋势,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目前已达到0.23亿。与此同时,生育下降,家庭子女数量减少,家庭小型化趋势加快。因 此,家庭中能够关照父母的子女数量会越来越少。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的条件下,子女与父母异地居住的情况必然越来 越多,给探望父母带来了更多的难度。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劳动者在政策上的休假制度得不到落实,单位或者企业以各种借口取消员工的带薪休假权利,或者制造各种障碍导致实际上难以休假探望父母。此外,子女关心父母的意识淡薄也是其中的问题之一。多年来,在我们的家庭生活
18、中, 为人父母者多是以子女利益为重,父母之爱亲情过剩,家庭和学校教育缺乏对子女的责任感和对父母尊重关怀的教育,因此子女关心父母的意识缺乏,常回家看看能否落实,也存在很大的难度。法律毕竟是原则性的,法律的出台也只是初步的,要使其得到落实,还需要做很多的工 作。首先要有配套的政策措施,比如我们的带薪休假制度要得到落实,政府要有强制的措施给予保证,适时增加带薪休假的时间。其次,在社会政策上鼓励孝敬老人的子女,给以更多的家庭福利。再次,加强宣传教育,从教育制度上强化孝敬赡养父母的责任。另外,社会应 该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支持,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在现代社会中老年人完全依靠
19、子女的探望和问候也是不现实的,要增加和改善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社会服务,使老年人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得更加美好。文/姜向群(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社会权益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适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显然这十分重要。如今通货膨胀如此厉害,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年人叫苦不迭。在中国有一种现象,就是退休越早钱越少”。实际上,这个现象背后的事实真相是:越到高龄钱越少;而就需要而言,越到高龄麻烦越多。所以,希望有切实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自7月1日开始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用了一章九个条款的篇幅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权益作出了规定,包括
20、养老保险(第二十八条)、医疗保险(第二十九条,含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救助(第三十一条,含救助管理 卜住房保障(第三 十二条卜社会福利(第三十三条,含高龄津贴、计划生育扶助、农村集体供养)、公益慈善(第 三十五条)等等。长期护理保障(第三十条)是其中的一个亮点。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失能、 失智的老人大量增加,建立一种政府支持下的社会服务机制,对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相应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护理保障, 已经迫在眉睫。但是,让人觉得不过瘾的是: 就具体的措施而言, 仅仅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服务供给的力度与普遍的社会需要相比较,差距
21、太大。该法规定,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养老金、医疗待遇和其他待遇”,应当得到切实保障,有关机构必须按时足额支付,不得克扣、拖欠或者挪用 ”。应该注意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的定义是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所以,若再提推迟退休年龄到65岁,似乎就与此规定相悖了。当然,现在有种说法,要将退休年龄和领取 养老金年龄区分开来, 似乎老人可以退休而不领养老金。养老金就是用于养老的钱,老了而不能领取养老金,于情、于理似乎都说不过去。根据规定,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适时提高养 老保障水平”。显然这十分重要。如今通货膨胀如此厉害,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年人叫苦
22、不迭。 在中国有一种现象,就是 退休越早钱越少”。实际上,这个现象背后的事实真相是:越到高 龄钱越少;而就需要而言,越到高龄麻烦越多。所以,希望有切实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此次实施的保障法中关于 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的条款,在实行中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和 问题。在中国老年人对财产的处置,很可能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意愿和行为牵制。对于此, 必须有进一步的规定和措施来保证。最令人伤心的规定是:不履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职责的部门或者组织,其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新实施的保障法给人的印象,对老年人家庭成员的责任以及问责,规定得很具体 譬如将 常回家看看”入法。然而,对政府的责任以及问责,
23、 则显得有点怯生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履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职责的部门或者组织”对老年人权益的侵害,远远超过老年人身边的人。在当今中国,有一个词在法学界不胫而走,这就是软法”。据说,法国学者法兰西斯 斯奈德于1994年对软法”做了一个界定:软法是原则上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有实际效率的行为 规则。软法并不具有法的典型特征一一不一定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不一定以国家强制力保 障实施,不一定由法院裁决其实施中的纠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软法”的国际通识。但是中文语境中常用的 软法”含义,似乎与以上界定大相径庭。揣摩下来,在中国所说 的软法”,似乎是指名义上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实际上却并没有执行力或可操作性的
24、法律。软法”之软”,是疲软”或曰不坚挺”。希望在执行中,通过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制定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落实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倡导的种种精神。使它坚挺而不疲软、给力而不忽悠、有效而不糊弄。以使中国越 来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在 2020年也真正地小康起来。文/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每个人都像孤岛一样存在正行进在高速工业化路上的中国,还没有富足到有足够的财力建立起西方那样的养老系统。未富先老”让中国养老猝不及防。这意味着正在上班工作的年轻人会更加疲累,还要加 更多的班,更没时间陪伴父母,正在面临着来自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养老困境。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争议最大的就是不常看望老人将违法。评论一致批评
25、这个点,认为法律无法逼着年轻人常回家看看”因为他们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也正是这一近乎冷幽默的规定,折射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一一每一个人似乎都是紧密相连 的,却又像孤岛一样存在。譬如亲情关系上,我们和父母近在咫尺,远在天涯,想常回家看看而不得,彼此孤独地相望于江湖 ;譬如城市里的邻里关系,彼此门当户对”,天天碰面,却互不相识,像无语的孤岛存在。譬如看到别人处在危难之中,举手之劳而不为的冷漠,每 个人都视他人为与己无关的孤岛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所谓的 高速工业化时期”,这或许是每个国家在高 速工业化时期都面临的问题吧, 也许未必。高速工业化说得形象一点,就是社会越来越像一 部巨大的、高速
26、运转的机器,所有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供给这部机器。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被抽”到陌生的城市里来服务, 而这台机器不需要的老弱病残孕滞留在农村, 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他们是孤岛式的存在,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少保护。而作为生产要素一部分的劳动者就像这庞大机器的零部件,被有序地安排在各自的位 置,适应机器运转的节奏,否则就会被抛出去。每一个不愿意被抛出去的企业和个人就得跟 着这节奏竞争,跟着这节奏狂奔。企业和个人都被拧紧了发条,员工加班既是企业的需要, 也是员工彼此竞争的结果。在竞争中,企业和人都身不由己、疲于奔命,就像卓别林影片里站在生产机床边的人, 机械化的生产迫使他无法停止自己
27、的手脚,加班或超负荷的工作成为必然。不要说进城的打工者无暇回家看望父母妻儿,就是同居一城的城里人,也因为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没完没了的加班工作,无暇与父母甚至妻儿共享休闲时光,让父母享 受一下膝下承欢的天伦之乐。永不停息的机器将人的健康、精力、知识、热情快速消耗掉, 当然也将老人本应该享有的权益偷偷拿走,他们懂事地尽量不给孩子添麻烦”。这是这个时代的悲伤,它不同于传统中国的前现代社会,那是一个以家庭、以伦理为基石的社会,孝是忠的前提,对老人不孝,何来对君主尽忠?传统社会政府在养老问题上的重视和措施丝毫不逊色于现在。譬如唐代法律规定:父母在世时,子孙不能出远门、不能分家、不能存私房钱,让子
28、孙尽心尽力照顾好老人。政府对6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赋税和徭役 ;对80岁以上的老人,还会经常向他们提供物质上的救济,包括粟、绵、帛、绢、酒和肉等生 活必需品。 此外,唐令还规定 补给侍丁 ”制度,对80岁以上的老人,政府为他安排一个照 料的人,90岁以上的安排两个人,百岁以上的安排五个人。这些照顾老人的侍丁,可以免 徭役。唐代礼制还要求,子女除了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好父母,还要给予精神慰藉,称为色养”要好老人所好,恶老人所恶,尽量顺从父母的意愿,满足他们的要求。现实的中国也不同于完成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正行进在高速工业化路上的中国,还没有富足到有足够的财力建立起西方那样的养老系统。按照国际标准,中国从 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也就是 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人口 的10%。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未富先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丰子恺杨柳课件
- 孟子成语 课件
- 第二单元(复习)-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统编版)
- 西京学院《融媒体新闻编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剧本创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工程定额原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画世界名画》少儿美术教育绘画课件创意教程教案
- 西华师范大学《数学物理方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软件及应用》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医疗废物泄露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采购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配送方案
- 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申报书
- Unit 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 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英语】
- 工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正式)
- JJG 707-2014扭矩扳子行业标准
- 2024医保练兵理论知识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三重一大培训课件
- 【增加多场景】员工使用公司车辆协议
- 单孔腹腔镜手术
- 2024年度2024行政复议法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