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_第1页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_第2页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2 课时 )第一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2举例说明地球是个球体。3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4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来认识。5借助地球仪,使用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列表比较法等了解经纬线,并比较和 归纳它们的特点。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教学难点 经线和纬线的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六分钟读懂宇宙 138 亿年历史,了解地球的今世前身。说明人类对地球从 未停止过。探究:引出先人对地球形状的认知。板书

2、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师演示 动画演示“天圆地方 麦哲伦航海认识地球的形状 精确测量的地球形 状”,提示学生思考: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能否用示意图表示出 来? (学生思考 )提问 地球真正的形状应如何描述?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合作探究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师板图 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你们可以照自己的观察、想象画 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图,鼓励不同的答案,如果有优秀作品教师要展示并予以鼓励)先通过动画, 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有个了解, 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 想象画 图,表示出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同时表明教师的观点: “我画出我想

3、象的示意图,同学们 看看如何”, 通过一点一滴使学生在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同时, 不再只是崇拜教师的权威, 培 养创新的意识。讲解 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 为了研究方便, 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 即 6371 千米。应用强化 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学生讨论回答 )承转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要了解它的面貌,但是,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大了, 怎么办?这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 即地球仪。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情况、 形状、球 面上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 二、地球仪演示动画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 向东绕地轴转动。教师引导归纳地

4、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 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 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 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 )设计意图观察地球仪时,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 法,然后着重讲解地轴的位置作用,如对地轴作用的认识设计了篮球与地球仪运动的比较, 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地球绕地轴运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理解地轴在地球仪中的位置,设计动画演示,使学生既有实践的应用,又有直观地观察;为了将实际的方向与地球仪表示的方 向一致,特让学生摆放地球仪,将地轴指向北(冲北极星)方,并

5、且互相评判。这一部分主要是将地球的空间方位纳入到学生头脑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另外地轴的指向在将来学习地球公转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打好基础。讲解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 (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 ),因为它比地球 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提问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 一一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 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 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板书三、经线和纬线提问请同学们分组,先看书,观察地球仪,然后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学生看书、填表, 教师巡视、指导)板书经线纬线概念圆弧状况长度指示方向教师演示动画、讲解经纬线在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较二者 的不同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它们的特征。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一一比较法。设计意图对经纬线的特征的学习,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在学生活动 的基础上,最后完成表格,使学生认识到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便于了解相近事物的特征。既要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将知识内容融于其中。总结梳理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二、地球仪三、经线和纬线经线纬 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冋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 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