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2012 周 高一年级 使用者: 时间:编者: 牛国宁 审核: 第九课 劝学春 【学习目标】 个文言常用实词;1. 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 、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輮(煣)暴(曝)、生(性)、知(智) 2. 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我 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3. 【学习重点】开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口、暴(曝)“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熟记“有(又) 、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知(智)生(性)、輮(煣), 【学习难点】我 1.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 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达 、加强朗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疏通文意。1 2、摘录自学难点,组内交流互助解答。 、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3将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难点归纳到小组长处,由学科班长统一整理,我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交 第一学时流,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我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结构收 掌握1-2段的文言现象,如多义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
3、用、特殊句式。获 一、走近作者: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荀子(约公元前前) !,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国人 葬于兰陵。 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反对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 ,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 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 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孟子的语录、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 他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
4、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文前几段的节录。 :概括作者家、家、 国人。荀子是我国古代的 , 时期 ,荀子名 思想集大成者。他反对 是先秦 家最后的代表, 的思想。强调 ,并提出 肯定 2 第九课劝学 ,强调 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 ,又要重视 。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 认为 二、写作背景,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荀子很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
5、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 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三、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 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比喻论证 四、【知识链接】: 即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比喻论证是用_来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发 容易理解的事物或道理。恰当的比喻可使文章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展 五整体感知学 通读全文,确认以下字词的读音1.生 )( 槁暴( ) 砺 ) ) 舆 ( 有 ( ) 中( )
6、靛青(个 ) ) 跬( ( 参省( ) 须臾( ) 跂( ) 舟楫 ) ) 螯( ) 镂( ) 蟮( 骐骥( ) 驽( ) 锲( 性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追 。 第二段:论述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 第三段:论述 求 。 人,而是 教,三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二是 第四段:论述 。 是 育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品 段一、熟读课文1-2质 )指出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1! 规:其曲中 取之于蓝: 木直中绳: 参省知明而行无过:乎己: : 君子博学而蓝,而青于蓝
7、取之于 日参省乎己 虽有槁暴: (2)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意思和用法 輮以为轮: 。,释义:通 高 ,释义:通虽有槁暴 一 ,释义:通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语 文 (3)词类活用 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 以为轮木直中绳,輮中规 其曲 )古今异义4( 3 2012 周 时间: 使用者: 高一年级 编者: 牛国宁 审核: 以为轮輮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春 5)翻译以下几个句子,注意其中的语言现象。(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我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问
8、题探究:开引出中心论点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它与文章“君子曰”1、 课文用口 其他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思:一是因为学习的意义和作用重大,所以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我 学习。中心论点与各部分之间是总领和分述的关系。课文的第二段采用了怎么样的说理方式?它论证了什么问题?其内在的层次结构是怎 2、表 样的?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达“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青出于蓝”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进一步
9、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发展、有所提高。直木“以为轮”,(广泛地学习)才能增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人只有经过“博学”我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学习对改造人的品性也起着决定交作用。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木;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金要利,需“就砺”要改造成为“中规”的轮,要用“”流 ,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二学时 我收学习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获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
10、,尝试新知 !一、熟读三四两段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 须臾之所学: 跂而望矣 博见: 闻者彰: 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 绝江河 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不积跬步: 用心躁也 君子生非异也: (2)指出“而”“焉”的用法 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蟹六跪而二螯 圣心备焉 风雨兴焉: (3)指出活用现象并解释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积善成德 4 第九课劝学 (4)指出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声非加疾也: 假舆马者: 绝江河: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蟹六跪而二螯: 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一也用心(5)翻译以下几个句
11、子,若有特殊句式请指出. 1)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金石可镂。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7)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 蚓无爪牙之利,8) 发 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展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学 第三段采用了怎
12、样的说理方式?它论证了什么问题?其内在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1.第三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生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来说明学习的作用。接着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些情况组成四组比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见性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种效果的获得,并非人的本身固有条件有什么不同: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而是因为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的缘故,也就是“善,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假于物”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论,凭借外界条件的帮助才取得的。追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
13、,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 “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求 第四段论证什么问题?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之间有怎样的联系?2.教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第四段可分为三个层次。从“积土成山”到“无以成江海”是第一层,论证学习要注重积累;从“骐骥一跃”到“金石可镂”是第二层,说明学习要坚持育不懈;从“蚓无爪牙之利”到最后“用心躁也”是第三层,说明学习要用心专一。三个层次共品 同从“怎样学习”的角度论证了“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质3、第四段中课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作者作了哪些正反对照? 课文末段作了以下四组正反对照!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
14、水成渊,蛟龙生焉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驽马十驾骐骥一跃? 锲而不舍 ?锲而舍之 蟹? 蚓 通过对比,这个中心论点。从而论证了深刻透彻地阐明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不可以已” 作者形象鲜明、 高 4.试画出全文的结构图表: 一 语 文 二、规律总结: 文的艺术特点总结劝学一1. 5 2012 周时间: 使用者: 高一年级 编者: 牛国宁 审核: 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三、 1). 论证方法灵活四、 2).春 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五、 3). “而”字用法归纳2. “而”是文言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文言虚词,而在劝学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频率竟 个“而”都是连词,
15、16达到16次,将劝学一文中“而”的用法加以分析归纳,可以发现这 用以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了多种关系。我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等。如: 行无过矣。则知明而开 二螯蟹六跪而口 。如:(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接着”,或不译。如:(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我 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高而表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达 、“却”。如:(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取之于蓝,而。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高而招,我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风而呼
16、,交 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 (五)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如:流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收作为连词,“而”除了可以表示以上六种关系之外,还可以表示假设关系,用于主谓之间,获译为“如果”、“假如”等。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另外,在文言中,“而”一般除了作连词外,还可以作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如“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或与“已”一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内昆虫生态培养箱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医用南美牛奶菜的干皮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抽啤酒用压力装置产品供应链分析
- 人造骨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小块地毯用底衬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水蒸发式空调与中央空调的联动使用方案
- 统计基础(2020高职)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
- 66千伏输电线路施工监理方案
- 培训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应用统计学》(第4版)-自测试卷及答案B卷
- 《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国际减灾日主题班会教案
- 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
- 10.1爱护身体(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4口腔执业医师聘用合同
- 2024年事业单位自主公开招聘 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报名登记表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备考重点知识
- 低空经济招商引资策略与措施
- 第10课《我们不乱扔》(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
- 阳光心理-健康人生小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