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_第1页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_第2页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_第3页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_第4页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吴宗泽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摘要 :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现阶段就业方针是劳 动者自主择业、 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 高校毕业生工作压力继承增大, 任 务十分艰巨。 为了更好的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我们有必要在新的环 境里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探索就业指导新思路、 完善毕 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原因 分析及对策的探讨 .关键词:职业指导、困难、现状、对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 发展以及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更体现

2、着每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 益,始终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 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 提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这一问题被提到了一个前所 未有的高度。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继 2001 年高校扩招后,我国毕业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 559万人,比 2007年增加 64 万人, 增幅为 12.9%,2008 年全国平均就业率为 70%。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 人数达到 611万人,还有 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 加之金融 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

3、济增长的放缓,使 得今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今年 3 月份,中国社会调查所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石家 庄、郑州、成都、沈阳、武汉、厦门、哈尔滨、西安等地抽取位应届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调查时应届生整体就业率为 35.6%,距离 社会保障部 70%的目标有一段距离。而根据山东省教育厅 4 月份宣布 一项调查结果,目前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仅为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50%以上。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 38%,有 35%的人认为工 作一般,仅有约 2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 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反映

4、出所 学与所用之间, 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对人际关系的 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 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此 外,约 7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肃不好找工作。对于“对未 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急情绪”的提问,有 5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 焦急。二、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一)、外部原因1 、职业指导在高等院校还是新生事物,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教育部 和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的水平,分别从美国、台湾、香港等地邀请专家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并组织了部分工作人员到香港、美国、英国等地 的院校学习, 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5、职业指导的先进理念和做法。 尽 管如此,目前多数高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仍处于借鉴阶段, 也就是 复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指导经验, 动机当然没错, 只是在此过程 中可能产生消化不良、水土不服这类问题。中国有自己特定的国情, 在经济发展阶段、 文化理念以及制度运行的环境上与西方发达国家都 有差异,职业指导并非单纯的技能指导,而是需要深厚的理论支撑。 单从这一点看,职业指导任重道远。1)、“三多三少”目前看来,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具体工作方面主要 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指导形式上,知识传授多,技能培养少。在职业 指导的形式方面,利用讲座和课程的方式开展职业指导在高校 中较为普遍。至于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

6、团体辅导、拓展训练等 方式开展,受众面小、有针对性,对组织与参与者都有较高的 要求,一些高校囿于人员的限制,较少组织这类活动。高校开 展职业指导不仅是要求学生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也应 强调对学生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职 业生涯决策的技能等多方面技能的培养。知识通过思考,技能 通过实践才能内化成为自身稳定的素养,高校应创造条件运用 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二是指导信息上,就业信息多,职业信息少。在职业 指导的信息方面,高校组织的活动和提供的信息主要围绕以下 几个方面:就业政策、面试、简历等有关择业技巧的信息,职 业生涯规划流程、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等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7、 的信息, 性格与兴趣探索等有关自我认知的信息。 对职业分类、 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却少有顾及。这主要与有关职业和行业 可使用的信息少有关。三是指导人员的构成上,校内教师多,社会专业人士 少。职业指导的人员构成方面,参与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主力军 是高校老师,考虑到我国高等院校的人事结构特点,多数老师 的个人经历都是“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这些老师对 职业、行业的发展情况多来自于文字资料、他人经验等间接渠 道,而不是来自于个人体验的直接渠道,显而易见,主要通过 这类老师为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有所欠缺的。整合社会资源让 更多的有工作阅历的人进入高校的职业指导系统是高校面临的 重要任务。2)、职业

8、指导队伍不稳定目前在多数高校,为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由政工 队伍主要承担的,这支队伍的高流动性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和建 设。虽然部分院校十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但是这支队伍的 稳定性在现实学校人事制度下却无法得到保障。职业指导是一 份需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的工作,职业指导师的成长 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但在高校中却 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当一名职业指导师还未能进入成熟期或 刚刚进入成熟期,他便离开了职业指导的队伍,显而易见,一 名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的职业指导师与一名成熟的职业指导师 对于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贡献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高校职业 指导的队伍的构成长期是由起步或成长

9、阶段的职业指导师为主 要成员的,很可能使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处于同一水平, 无法有质的提高2、就业人数剧增与就业市场日趋饱和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 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社会劳动大军的变化, 大批 人力纷纷涌入就业市场。 由于大学扩招计划, 应届大学毕业生从 2001年的 122万增长到 2008年的 559万。七年之间增长了近 5 倍。于此同时,由于科技进步,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就业市场 的需求则相对平稳或稍有增长。 因此,毕业生的人数增幅明显高 于社会需求。3 、超龄工作人群占用了部分岗位资源。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 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退休年龄由以往的男性 55岁,女性 50

10、岁 变为男性 60 岁,女性 55 岁。而实际上部分管理层的工作深知由 年纪更大的人在担任。这势必会占用了一部分社会的岗位资源。 使得本来就不充足的社会需求更加减少。(二)、内部原因1、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市场需求的矛盾。最近几年毕业的学生大 多为“ 80 后”,主要成长时期为 90 年代,而那时的大学生被称 为“天之骄子”,因此在很多 80 后的心目中认为考上大学就可 以视为成功,便可以成为所谓的“人上人”。而就业单位实际提 供的岗位确距离毕业生的想象相距甚远, 多为初级的、 待遇相对 较差的职位。因此多数毕业生对于工作的预期过高, 对于薪酬 的待遇期望过高, 头脑中的精英意识过强, 导致毕业生

11、宁可待业 也不愿“屈就”。2、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与大学生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如今的大 学生都是经历高考的“独木桥”千辛万苦“挤”过来的,大多适 应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而大学的环境相对较为宽松,导致 学生一时间难以适应, 甚至是轻易的放纵自己混学历混文凭。 不 注重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加之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并没有 和市场化接轨, 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结构、教学模式仍然按照 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运作, 教育脱离市场的现象比较严重。 学生 毕业后普遍存在知识面较窄、能力较差、适应性较弱等问题,使 得大学生的只是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岗位技能结构错位, 不利于大 学生的顺利就业。 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12、, 加剧了高学历求职者 的就业问题。对解决就业难题贡献最大的第三产业发展仍然低于 世界平均水平,短期内就业难问题的解决还有一定难度。3、学生自身就业意识差与就业市场化的矛盾。以往的大学毕业 生人数较少,基本都由国家“统、包、管”分配解决,学生没有 市场化自主就业的意识, 这种意识延续至今, 加上现在的毕业生 多为独生子女,事事由父母包办,对未来较为迷茫,因此学生“等、 靠、要”的意识严重,自身意识不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不能积极 主动的适应市场化的就业形势。 加之供需沟通渠道不畅, 社会用 人制度相对落后, 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 “用人单位不知道何处觅 人才,毕业生不知哪里找工作”。三、解决应对的策

13、略(一)、建立行之有效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体系。1、加强就业政策的指导。为了大力扶持就业,中央出台了一系 列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农、支教、支医,鼓励 大学生到西部边远地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选村官”,鼓励大 学生到部队里去做士官等一系列政策。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 要向 毕业生大力宣传, 并积极引导适合他们的方向, 促进各项政策贯 彻落实。2、加大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专业就 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经过培训的专业就业指导人员较少, 政府 及高校应在此方面下大力气抓好, 抓实,就业指导人员应经过政 策业务和操作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加大投入,强化硬件建设, 做到

14、有场地、有设备、有资金支持就业工作。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也反映在教育改革中,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 的快速发展, 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些院校开始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工作重心逐渐向职业指导、 职业生涯辅导 转变,就业机构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更名, 有的学校直接引入职业 发展的概念, 取消了“就业指导中心”, 代之以“学生就业服务 和职业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 中心”(复旦大学)、“学生发展服务联合中心”(华东师范大 学);有的学校则在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下成立了职业规划工 作室或类似的机构(如北京大学)。有的学校负责学生就业的机 构名称仍是“就业中心”、 “就

15、业指导中心”、 “就业指导服务 中心”,但在工作职能上做了很大改变, 这些机构不仅仅关注学 生如何就业,还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如清华大学),中心 的职能包括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进行成才辅导与教育, 为学 生提供更深入和系统、个性化的生涯辅导。二)、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高校应打破陈 规,及时了解市场需要的人才信息, 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专业方 向,尽可能的开设社会需要的课程和专业, 淘汰那些不适应社会 需要的课程。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工作, 应尽可能多的开设让学 生实际动手操作的专业课, 做到使每个学生走出校门就可以独当 一面。用人单位不是校园,不是用来给学生学习的地方,用

16、人单 位都希望招聘有 2、3 年工作经验的人才,这是无可厚非的,因 此学校应着重注意提高学生为人处事及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这需 要对长期以来实行的固定学制进行改革, 实行弹性学制, 答应大 学生延长大学修读时间, 鼓励并创造大学生勤工助学、 半工半读, 甚至工作一定时间以后继承修读学业。 这种改革是提高大学生实 践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工作经历要求的有效办法。总之,尽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学生的 基本素质构成是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 中层素质构成是毕业生顺利就 业的决定性因素,精英素质是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素。 高校学生应该注意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 培养自身的基本技能, 在此 基础上培养自身专长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而所有这些素质的形成需要 高校在人才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