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时代早已来临。要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首先要从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始。信息技术课的开展也成为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渠道。而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越来越收到教育主管部门和一线教师的重视,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就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有:教师备课不充分、课提高堂管理能力较差、课程本身未受到相应的重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根据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和原因,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具有较强的
2、操作性,对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 一、绪论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背景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我国非常重视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国家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这一举措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整合。信息技术教育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它不仅强调传授给学生如何利用信息工具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技能,又注重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所需的信息素养6。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备课不充分。 由于信息技术课教师都在机房上课,讲课
3、内容直接在电脑上操作,因此很多老师对备课不是很重视,就根据教材简单的做准备,到了正式上课才发现很多问题都存在。2.教师缺乏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赫然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的抓如管理的缓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1。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1. 信息技术课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新课程改革已经多年,但是信息技术课仍然是小学教育阶段的边缘学科,未得到响应的重视。2. 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根深蒂固。 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上
4、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就是单纯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演练,学生练习,点评,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3. 信息技术教师缺乏专业规范的培训与指导。 信息技术课程缺乏课程标准的指导,不同教师对知识点的理解千差万别。教师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指导,上课的时候很难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为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难度。4.教师教学方式单调乏味。 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给学生提问回答和质疑的机会,很多教师都采用直接讲解+演示+练习的教学方式,单项灌输教学内容,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内涵 (一)信息
5、技术的内涵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但因人们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的不同对其定义有不同的表述。例如,“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分析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技术”, “ 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 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一类技术的总称”等等。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内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是指除了要具有普遍性的信息技术的内涵外,还具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职业独特性。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
6、独特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主要指应用技术层面上的 计算机技术。它的内涵主要包括获取、处理、创造、表达、发挥信息等能力。根据这几种能力可以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共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操作技能;二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创造性学 习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三是在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课的特征 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初高中的信息课教学内容,又不同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课教学方式,它重在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因此,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基础性 小学开设信
7、息技术课,主要是着眼于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和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一样,成为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打好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在有限的学习期间让学生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地对其以后的生活工作长远发展起作用,不至于随着社会的的发展而学习到的知识很快过时,是小学信息技术课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 (二)应用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
8、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术语和概念,他们要接受的是如何对社会信息进行检索、筛选、使用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应用性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显著特征。 (三)整合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具有较强的整合性。整合性的根本在于它的学科交叉性和它支持知识联系的整体性。但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存在着只注重讲信息技术学科内的内容,忽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意渗透和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以及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同时,培养其他学科素养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出
9、路之一是“淡化”学科界线,开设整合性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在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它的教学内容不脱离其他学科内容而独立存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其他学科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才能使学习者进一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 (四)趣味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点这取决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而且,在小学阶段是否能培养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一生关于信息技术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
10、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教学准备方面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协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5。其次,确定本课教材在学生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在备课时要有整体意识。每一节课都能够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奠定基础。另外,了解本课中有关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做到学
11、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2、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 教师应该善于创设情境,掌握创设学习情境的技巧。创设情境需要以教学活动的需要为前提,多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而且选择什么样的情景取决于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经历,这样的话学生才能产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想法,从而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则学生的重视程度会大大降低,甚至会毫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以便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主要考虑:注意学生分层,实施分层备课,开展分层授课,进
12、行分层评价。 (二)课堂管理方面 1、正面强化,培养学生良好上课习惯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合理的习惯反应,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种教师强化,在接收到教师的信息的时候能够自觉地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课堂中来。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常规教学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 2、建立民主规范的课堂秩序 良好的课堂秩序的形成有很多因素的影响,教师教学方法、课堂调控策略的灵活运用与否起着很大的作用。开放而有效的课堂应建立在民主与规范的基础之上,没有绝对的开放,也没有绝对的自由。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对课堂有效的管理。
13、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学习行为规范,先定出明确可行的标准,指出受奖惩的行为,与学生商议之后再施行。实施时要注意坚持公平、公正、公幵的原则,同时要注重个别差异,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好榜样,避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互动的过程,因此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影响着课堂管理、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尊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把他们当学生,与他们交流,通过语言、肢体语言等沟通交流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课堂评价方面小学信息技术课
14、堂的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评价方式可以多样。评价时要着重考虑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而不仅仅看重结果,要注意是否全员参加,而不是只定在个别所谓的优生。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明确评价的主体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属于被评价者。但是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学生在课堂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越发的被凸现出来。从评价目标的确立直到评价信息的反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个体必须始终以主体身份参与到评价中来,让被评价者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评价方式、评价手段及其评价结果。这样一种变化要求学生需进行自我评价,而信息技术课的
15、操作方式也使得这种评价结果显而易见,信息技术课的自我评价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 2.明确评价目的,选择评价方法 (1)评价的目的评价要以培养目标为基准,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并且评价应从关注结果逐渐变为注重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忌将学生在课堂上一视同仁,按照同等要求无差别对待所有的学生,一定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2。最后就是要注重学生在自我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中来,使得在评价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反思。评价的方法3小组评价:这种方法为先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然后将课程进行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内的自我评价,
16、待小组内部评价完成之后,交由班级其他小组互评,完成课堂表现的评价。教师评价:这种方法由教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展示等各方面的观察,给出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注重过程性考核,从而形成对学生全面的评价,这种评价侧重于学习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客观,更有利于学生发展。自我评价: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评价应该保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辅。 五、结束语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正在逐步趋于完善,作为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信息素养也成为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信息技术
17、教育显得任重而道远。本研究是从自己教学工作一线的现有经验出发,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资料,通过访谈法、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周边数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现状及学生上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有: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管理能力较差、课程本身未受到相应的重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根据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和原因,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性的具体方法,从教学准备、课堂管理、课堂评价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些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教学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然而,我也意识到,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比如教学方法、家庭和社会的观念影响等,这些方面也同样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将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所需要关注的所有问题包括本文未涉及到的,有能力一个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桥梁建设劳务协作合同范例
- 电子购销合同的适用范围与签订条件
- 招标文件撰写快速入门
- 银行短期贷款借款合同
- 2024大同企业集体合同条例集体合同条例
- 2024经济适用房预售合同范文
- 智能制造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战略与实践考核试卷
- 深圳返聘用工合同范例
- 日用化学产品二锅头类考核试卷
- 开店小本创业合同范例
- 大型拌合站建设验收表
- 粤信签小程序操作使用说明
- 产品周转防护管理基础规范
- XX大学学生中文成绩单(智能车辆工程专业)
- 开展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
- 班组长竞选表
- 三年级(上)习作《我们的运动会》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六章 第三节 维护宪法权威
- 学院 宿舍楼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Module 9 Unit 2 I want to go to Shanghai. 外研版(三起)
- GB∕T 7739.1-2019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