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脏与脏之间的相互关系_第1页
中医执业医师——脏与脏之间的相互关系_第2页
中医执业医师——脏与脏之间的相互关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脏与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常常通过一定的途径或规律相互影响、相互传变。 1.心与肺心与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气。心肺两脏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气和血的关系上。 心主一身之血脉,上朝于肺;肺主一身之气,贯心脉而行血。因此,心主血脉的功能,有赖于肺主气的功能的发挥,而肺气的敷布,又离不开心血的运载,以运行周身。若肺气虚弱,宗气不足,运血无力,则见胸痛、心悸、舌质紫暗等心血瘀阻之证;若心血不畅,导致肺气郁滞,失于宣降,则出现胸闷、咳喘等表现

2、。 2.心与脾心主血而行血,脾化生血液而又摄血。心脾两脏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 血液的生成方面:心血靠脾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化生滋养,脾的运化功能的发挥又有赖于心血的滋养。所以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则心血充盈;若心血充盛,脾得滋养,则脾气健运。 血液的运行方面:血液循行脉中,依靠心气的推动作用,又赖于脾气的统摄作用而不致溢出脉外,心与脾二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若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或脾不统血,血溢脉外,则致心血不充;反之,若心血亏虚,脾失所养,则使脾之运化功能减退、统摄无权,最终导致心脾两虚之证,而见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乏力、面色无华以及血溢脉外的

3、病理表现。 3.心与肝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心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的运行与精神情志的调节两个方面。 血液运行方面:肝藏血充足,使血脉充盈,肝之疏泄功能正常,气机通畅,则能助心行血;同样若心血充盈,则肝有所藏,使肝能发挥其贮藏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上常见心悸、失眠、多梦、面色不华,或头晕、目涩、视物昏花、爪甲不荣等心肝血虚的病理表现。 情志调节方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血顺畅,心情愉快,有利于心主神志功能的正常发挥。病理上,常见心肝火旺,而出现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情志失常的表现。 4.心与肾心在五行中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中属水,位居于下

4、而属阴。从阴阳升降理论来说,位在下者以上升为顺,位在下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心火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制约肾阴,温养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心阴,以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从而维持心肾之间的阴阳相互协调平衡,即“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病理情况下,心肾之间的阴阳平衡遭到破坏,则可导致病变的发生。如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制约心阳,而使肾阴亏损于下,心火独亢于上,则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甚或腰酸梦遗等“心肾不交”的表现;若心肾阳衰,肾不化水,水饮内停,上凌于心,则见心悸、水肿等“水气凌心”的病证。 5.肺与脾肺主气,通调水道;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气的生

5、成和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两个方面。 气的生成方面: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与脾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是气生成的物质基础。脾化生的水谷精气,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才能输布全身;而肺的生理活动的发挥,又赖于脾所化生的水谷精气的充养,故称“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病理上,肺气久虚,可以导致脾气受损,或脾气虚弱不能输精于肺,导致肺气不足,则见纳食不化、食少、消瘦、腹泻便溏、或咳嗽气短、乏力等肺脾两虚的病理表现,是临床应用“培土生金”治法的理论依据。 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方面: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的作用,有助于脾的运化水液的功能,防止水湿的潴留,脾转输水液于肺,为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发挥提供了条件。病理上,若脾虚不运

6、,水湿不化,湿聚成痰,痰饮上犯于肺,则见久咳不愈,或咳喘痰多色白等,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6.肺与肝肺居于上焦,主肃降;肝居于下焦主升发。肺和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生理条件下,肝升肺降,共同调节着气机的升降运动。病理情况下,肝火过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气火上逆,灼伤肺津,使肺降不及,则出现胸胁胀满疼痛、咳嗽气喘,甚则咯血等肝火犯肺的表现;反之,若燥热伤肺,肺失肃降,使肝之气火上升,则见咳嗽、气喘,以及胸胁胀痛、头晕目眩的表现。 7.肺与肾肺主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肾主水,主纳气。肺肾之间主要表现为水液的代谢与呼吸运动两个方面的相互协调。 水液代谢方面:水

7、液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作用,敷布全身,下降于肾。也就是说,肾主水的功能有赖于肺的宣降和通调水道的功能;而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功能的正常发挥,又离不开肾的蒸腾气化的作用。只有肺肾功能的相互协同,才能为水液正常输布和排泄提供生理保证。若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损及肾脏,则出现水肿、尿少等症;若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水液泛溢,则全身水肿,影响及肺,又可见喘促、咳逆不能平卧等寒水射肺的表现。 呼吸方面:人体呼吸运动的正常进行需肾的纳气作用的协助,将肺吸入之清气下纳于肾,保持呼吸具有一定的深度,以维持呼吸运动的正常进行,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若肾气虚衰或肺虚久咳伤肾,则可出现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

8、肾不纳气”的表现。 此外,肺肾之阴又是相互资生的,病理情况下又常相互影响。故临床上常见肺肾阴虚之两颧潮红、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腰酸梦遗的病理表现。 8.肝与脾肝主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肝与脾的关系具体体现为消化和气血的运行两个方面。 消化方面: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的升降,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协助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而脾胃的升降有度,对肝的疏泄功能的发挥亦具有协同的作用。临床上若肝失疏泄,则可出现精神抑郁、腹胀、腹痛、泄泻、便溏等肝脾不调的表现,或见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纳呆等肝胃不和的表现;反之,若脾胃湿热内壅,导致肝胆疏泄失职,胆汁排泄失常,又可致黄疸的发生。 气

9、血运行方面:脾的运化和生血,有赖于肝之疏泄,而脾气的健运,化血有源,摄血有权,则肝藏血充足,才能发挥其贮存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病理情况下,脾气虚弱,化源不足,或脾不统血,血溢脉外,均可致肝藏血不足,而形成肝脾两虚之证。 9.肝与肾肝主疏泄,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能化血;肝属木,肾属水,水能涵木。肝和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互化、阴阳协调、藏泄相济三个方面。 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和血都来源于水谷精微,且能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肝血的化生,有赖于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要肝血的不断补充,二者之间常常相互转化,故有“精血同源”之说。若肾精不足,则可致肝血亏虚;肝血不充,则又能使肾精虚损。 阴阳协调:肝

10、属木,肾属水,肾阴可以滋养肝阴,制约肝阳,使肝阳不亢,从而维持肝肾之间的阴阳协调平衡,即“水能涵木”。若肾阴不足引起肝阴亏虚,阴不制阳,而致肝阳上亢,即“水不涵木”;若肝火偏亢,亦可下劫肾阴,最终形成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证,而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的病理表现。 藏泄相济: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同,主要体现在女子月经的来潮和男子排精两个方面。若肝肾泄藏功能之间相互协调,肝肾精血汇聚冲任,下注胞宫,肝气疏利,则女子经血应时而下,男子精液蓄溢有度、排泄正常。若肝肾功能失调,则使女子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甚则经闭,男子则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等。 10.脾与肾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肾主水,为“先天之本”。肾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先后二天相互资生和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先后二天相互资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为“先天之本”。肾阳温煦脾阳,使脾气健运,生化有源;肾中精气,有赖于脾之运化,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养,才能不断的充盛。即先天温养后天,后天滋养先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二者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