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 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1.通过归纳土地私有制及租佃的演变历程,培养梳通过归纳土地私有制及租佃的演变历程,培养梳 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注意比较井田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区别。注意比较井田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区别。 3.通过图示法理解我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通过图示法理解我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 知识点一废井田,开阡陌知识点一废井田,开阡陌 商代商代 演变演变井田制在井田制在_已

2、经出现,西周盛行,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被废除已经出现,西周盛行,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被废除 性质性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义的是一种以国有为名义的_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 特点特点“_”“_”实际上为贵族所占用,实际上为贵族所占用,“私田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瓦解瓦解 原因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直接原因:各诸侯国税制改革直接原因:各诸侯国税制改革 表现表现 一方面表现为大量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私田”逐渐

3、成为使用者的逐渐成为使用者的 私有土地私有土地 废除废除战国时期,秦国战国时期,秦国_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贵族贵族 公田公田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 知识点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知识点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出现出现 (1)时间:战国时期。时间:战国时期。 (2)标志: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全面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标志: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全面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 2.形式形式 (1)_私有土地:由宫廷控制,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私有土地:由宫廷控制,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

4、的私人开支。 (2)自耕农私有土地: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自耕农私有土地: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 (3)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_是其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其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君主君主 土地兼并土地兼并 3.发展发展 (1)宋初宋初“田制不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不抑兼并”,两极分化加剧。,两极分化加剧。 (2)明清时期,明清时期,_经济繁荣,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经济繁荣,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 4.后果:后果: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1)地主和地主和_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

5、荡不安。 (2)国家采取国家采取“均田均田”、“限田限田”措施,如北魏至唐初实行措施,如北魏至唐初实行_,保护自耕农经济。,保护自耕农经济。 商品货币商品货币 自耕农自耕农 均田制均田制 知识点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知识点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概念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 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历程历程 (1)产生:早在产生:早在_时期,租佃方式就已经出现。时期,租佃方式就已经出现。 (2)普遍普遍 汉代,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6、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比较普遍。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_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原因原因宋代土地兼并激烈宋代土地兼并激烈 特点特点 土地出租时,多采取订立土地出租时,多采取订立_方式,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地租以实物方式,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地租以实物 为主,又有分成租和定额租的不同为主,又有分成租和定额租的不同 (3)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_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 数量减少有关。数量减少有关。

7、战国战国 租佃租佃 契约契约 明清明清 3.影响影响 (1)消极影响:在租佃关系下,佃农要遭受较重的地租剥削。消极影响:在租佃关系下,佃农要遭受较重的地租剥削。 (2)积极影响积极影响: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租佃农民通过抗阻、租佃农民通过抗阻、 减租斗争,争取长期甚至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农减租斗争,争取长期甚至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农 业的稳步发展。业的稳步发展。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商周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

8、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分封制是商周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 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2)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 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走向崩溃。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走向崩溃。 漫画解史漫画解史 鲁国鲁国“初税亩初税亩” 图示巧记图示巧记 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问题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北魏的均田令北魏的均田令 (1)按人口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不触及地

9、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不触及地主土地所有制。 (2)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3)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兵役。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兵役。 (4)政府授田分桑田和露田,露田在使用人年满政府授田分桑田和露田,露田在使用人年满70岁后,收归政府;桑田为世业,可以岁后,收归政府;桑田为世业,可以 传承,限制买卖。传承,限制买卖。 图解历史图解历史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主题主题 1.井田制井田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史料探究史料探究 注:注:普

10、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 思考思考史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史料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的什么特点?史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史料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的什么特点? 答案答案井田制。特点:土地归周天子所有,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特点:土地归周天子所有,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井田制的瓦解井田制的瓦解 注:注:指井田制下的指井田制下的“公田公田”,即贵族占有的田地。,即贵族占有的田地。 思考思考史料中史料中“围剿公田围剿公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答案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

11、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时期各国进行改革。时期各国进行改革。 3.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注:注:按田亩数量收取地租。按田亩数量收取地租。 思考思考史料表明了什么问题?史料表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答案出现地租这一新的剥削形式,反映了封建剥削关系已产生。出现地租这一新的剥削形式,反映了封建剥削关系已产生。 史论形成史论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出现的重大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出现的重大变化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2)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

12、发展,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3)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4)春秋时期,井田制走向崩溃,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春秋时期,井田制走向崩溃,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5)战国时期,通过租佃进行土地经营的方式产生。战国时期,通过租佃进行土地经营的方式产生。 主题主题 1.土地兼并的原因土地兼并的原因 土地兼并的原因和影响土地兼并的原因和影响 史料探究史料探究 注:注:按照收获物

13、的十分之一上交税收。按照收获物的十分之一上交税收。指在广袤田野上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指在广袤田野上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 相互交错的田埂相互交错的田埂(田间小路田间小路)。 思考思考史料中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其根源是什么?史料中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其根源是什么? 答案答案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根源:土地私有制发展,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根源:土地私有制发展, 土地买卖频繁。土地买卖频繁。 2.土地兼并的影响土地兼并的影响 注:注:耕田的人得到一半的收入,另外一半被耕田的人得到一半的收入,另外一半被“富民富民”所得。所得。 思考思

14、考史料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史料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答案方式:租佃经营方式。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农民地位的方式:租佃经营方式。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农民地位的 提高。提高。 史论形成史论形成 土地兼并的原因和影响土地兼并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原因 (1)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2)政策因素:宋代政策因素:宋代“田制不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不抑兼并”的政策的政策,历代政府实行的重农抑

15、商政策。历代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 (3)重要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重要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剧土地兼并。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剧土地兼并。 (4)思想因素:古代土地经营能获取较稳定的收益,人们热衷于买田置地。思想因素:古代土地经营能获取较稳定的收益,人们热衷于买田置地。 2.影响影响 (1)消极影响消极影响 农民丧失土地,阶级矛盾尖锐,加剧了社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危机王朝统治。农民丧失土地,阶级矛盾尖锐,加剧了社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危机王朝统治。 政府赋税减少,激化了国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政府赋税减少,激化了国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 导致地

16、主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导致地主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2)积极影响积极影响 促使租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促使租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促使统治阶级调整政策以维护其统治。促使统治阶级调整政策以维护其统治。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答题术语答题术语 1.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步瓦解并被废除,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步瓦解并被废除, 以私有制为主要形式的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要形式的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 确立。确立。 2.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而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而 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则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则是土

17、地私有制的存在。 3.租佃关系是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伴随土地租佃关系是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伴随土地 兼并而出现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兼并而出现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 课中思考题课中思考题 提示:直接后果是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遭受剥削,导致农民经济状提示:直接后果是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遭受剥削,导致农民经济状 况恶化。土地兼并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因为自耕农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土况恶化。土地兼并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因为自耕农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土 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由此,过度的土地兼并导致政治混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由此,过度的土

18、地兼并导致政治混 乱和社会动荡,破坏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乱和社会动荡,破坏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思考 提示:提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可知,到了明清时期雇工和佃农在法律上已享有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可知,到了明清时期雇工和佃农在法律上已享有 与地主平等的身份,没有主仆之分。与地主平等的身份,没有主仆之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反抗斗争促成这一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反抗斗争促成这一变化; 这一变化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一变化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自我测评自我测评 1.提示:提示:“公田公田”是贵族占有的田地;是贵族占有的田地;“私田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即原有村社成员是劳动者的份田,即原有村社成员 的土地,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的土地,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2.提示:春秋时期,大量提示:春秋时期,大量“公田公田”被抛荒,部分被抛荒,部分“私田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 地。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地。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各诸侯国先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