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范文范例学习指导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监测资质单位)(编制日期)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责任表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编写校核审查核定批准编制单位编制日期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目录1 前言11.1 任务由来及方案编制情况11.2 监测目的11.3 监测原则11.4 方案编制依据22 工程概况31.1 项目区概况32.2 工程概况32.3 施工分区布置32.4 工程占地32.5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及数量32.6 移民搬迁及安置32.7 水土流失量预测与评价32.8 水土保持防治设计43 监测范围及内容53.1 监
2、测范围53.2 监测内容54 监测方法74.1 气象水文监测74.2 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74.3 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94.4 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125 监测站点的布设12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5.1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布点.135.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布点.135.3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的布点.145.4监测点(断面)的的布点 .146监测计划及工作安排 .146.1监测计划 .146.2监测工作安排 .157设施设备及人员组织 .177.1设备设施 .177.2监测人员组成与分工 .188成果提交 .18附表目录附图目录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1 前言1.1 任务由来及方案编
3、制情况1.2 监测目的按照有关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法规及技术规范,在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和运行期间,需对建设项目防治责任区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测。其目的是:(1)可及时掌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状况,评价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和工程区域生态环境的的实际影响;(2)了解工程项目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运行状况、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实施效果及合理性;(3)为提高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工作及防治效果提供技术依据和补充措施的设计依据;(4)服务于工程的安全生产建设、运行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5)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工作和科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1.3 监测原则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和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本次保持监
4、测工作布置和安排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应按临时站点设置原则。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枢纽工程施工期间,以及施工结束后的植被恢复期。由于电站的大规模施工活动已基本结束,因此水土保持监测的时段主要是工程施工后期和工程完工后的植被恢复期,同时对工程措施防治效果进行监测;(2)典型性原则。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布设密度和监测项目的控制面积,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确定,结合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选择典型场所进行监测站点的布设和监测工作,重点地段应重点监测。由于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区,水土流失重点地段为弃渣场、料场、施工公路、加工管理区等地点,故将监测站点主要
5、布设在这些地段,其它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采取宏观调查,了解其变化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情况;(3)可操作性原则。水土流失监测站点主要布设在工程建设对原地貌及植被破坏较严重,容易产生弃土、弃渣而且可能造成较大水土流失的地区。工程建设期间,在工程建设区及直接影响区建立适当的监测点,以能有效、完整的监测两个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危害及防治措施的效果为原则。运行期间,在工程建设期监测点的基础上,在挡水坝两侧增加监测点,以能反映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原则;(4)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观测方法、观测时段、观测周期、观测频次、观测设施等应根据项目可能导致和产生的水土流失情况确定。本次水土保持监
6、测的成果,报上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5)水土保持监测应有相对固定的观测设施, 并做到地面观测与调查监测相结合;(6)此外,由于工程保持方案编制工作完成于工程施工建设期,并且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始于工程建设基本完工以后,因此,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必须考虑实际情况,要体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按照新开工建设项目来做。1.4 方案编制依据(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5月30日水利部第5号令);(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2000年 1 月 31 日水利部第 12 号令);(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l0 月22日水利部第
7、16号令);(4)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6)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7)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87);(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157721995);(1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1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12)防洪标准(GB5020l94);(1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技术标准(SL4493,水利部)(14)
8、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1995);(1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16)云南省云政发19995l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17)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云南水利厅、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2000年8 月);(18)工程性研究报告(年月);(19)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年月);(20)水土保持监测任务书(年月).2 工程概况1.1 项目区概况2.2 工程概况2.3 施工分区布置2.3.1 土料场(分述基本情况)2.3.2 石料场(分述基本情况)2.3.3 存弃渣场(分述基本情况)2.3.4 场内外公路(
9、分述基本情况)2.4 工程占地2.5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及数量2.6 移民搬迁及安置2.7 水土流失量预测与评价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2.8 水土保持防治设计2.8.1 防治目标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结合项目特点和项目区的实际情况, 居甫渡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要实现的总体目标是在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区范围内,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并在此基础上治理工程区域原有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具体防治目标如下:( 1)扰动土地治理率:;(2)水土流失治理度:;(3)水土流失控制量:;(4)拦渣率:;
10、(5)植被恢复系数:;(6)林草覆盖率:。2.8.2 防治分区及布局2.8.2.1防治分区2.8.2.2防治措施2.8.2.3防治措施总体布局2.8.3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工程量区内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包括两部分,即工程治理措施和植物治理措施。工程治理措施主要针对渣场,采取拦渣、护坡和排水工程措施。对施工区各类用地,根据其立地条件,采取植物治理措施。根据对工程施工区的调查分析,需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设计以下水土保持措施:( 1)存弃渣场、料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 2)施工公路( 3)工程管理区、临时占地区( 4)主体工程永久占地区水土保持措施(5)施工期临时水土保持措施(6)移民安置区水土保持措
11、施2.8.4 防治措施实施进度2.8.4.1基本原则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2.8.4.2实施进度水土保持实施进度计划详见表3-3。3 监测范围及内容根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制定的水土流失监测计划和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任务书要求,并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 2002 )和水土保持监测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了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范围、内容、方法、时段、频率和站点布设等。3.1 监测范围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按照水利部审查批准的工程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 即工程项目建设区 (包括水库淹没) 、直接影响区,总面积为 hm 2。其中,工程施工区占地总面积
12、为 hm 2,直接影响区(不含移民安置区)面积为 hm 2。工程水土流失重点地段为弃渣场、料场、施工公路等地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详见表1。3.2 监测内容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 2002 )的要求和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报告书确定的水土保持监测内容,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本次水土保持监测通过设立典型观测断面、观测站点、观测基准(标准地)等定点地面观测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居甫渡水电站工程建设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量和水土保持效益的监测。以定点监测为主,定点监测的内容有面蚀、沟蚀等项目,通过布设雨量站、水土流失观测小区、标准地等措施,用以分析掌握各项目分区水土流
13、失状况、林木生长状况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宏观调查监测的内容主要有施工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水土保护措施的生态环境效益,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居甫渡水电站施工期的存弃渣场、土石料场、大型开挖破坏面、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场区内外公路以及绿化美化区和运行期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等是本次监测的重点。监测因子主要为:对地貌、植被的扰动范围和扰动强度及扰动时段;复核各施工区段所产生的弃渣量;监测弃渣流失量;监测水土保持措施完好率及防治的效果。对于与侵蚀相关的气象因子,如降雨量、降雨强度、水位、径流量、泥沙含量、风向、风速等不单独监测,可参照当地气象水文监
14、测资料。本次监测的主要内容具体为:1、项目区与水土流失相关的水文气象因子的监测( 1)降雨量、降雨强度;( 2)气温、风、水位、流量、泥沙量等,不单独监测,可参照当地气象监测资料。2、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 1)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面积、扰动强度的变化;( 2)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3)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面积和各施工阶段产生的存弃渣量及堆放面积;( 4)项目区林草覆盖度。3、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 1)弃土、弃渣场坡面的水土流失面积、流失量及程度的变化情况;( 2)土、石料场坡面的水土流失面积、流失量及程度的变化情况;( 3)水土流失对周边和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及其趋
15、势。4、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监测( 1)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数量和质量;( 2)林草的生长发育情况(树高、乔木胸径、乔灌冠幅)、成活率、保存率、抗性及植被覆盖率;( 3)工程防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 4)各种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拦效益(渣保土效果)监测,包括控制水土流失量、提高拦渣率、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4 监测方法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有相对固定的观测设施,监测采取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相结合。4.1 气象水文监测( 1)降雨量、降雨强度的监测,以收集工程区内或临
16、近区域已知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数据为主,也可建立简易气象站,采用自计雨量计、标准雨筒实时观测。简易气象观测装置安装布局见图4-1 ;( 2)水位、流量、泥沙量等,以收集工程或临近区域观测资料数据为主;( 3)气温(采用专用温度计)、风速(采用专用风速仪)、湿度(采用干湿球法)等,不单独监测,参照当地气象监测资料。铁丝网围栏标准百叶窗围栏200cm空隙10cm150cm500cm水泥桩围栏标准雨量桶标准雨量桶土壤埋深100cm300cm自计雨量桶自计雨量桶100cm12cm水泥桩 围栏横截面200cm300cm300cm200cm12cm图 4-1简易气象站布局与典型设计图4.2 水土流失因子的
17、监测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因子采用SL277 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 7.4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规定的方法。( 1)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面积、扰动强度的变化采用实地勘测、线路调查、地形测量等方法,结合 GIS 和 GPS 技术的应用,对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变化进行监测。( 2)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利用高精度GPS 和 GIS 技术,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结合实地情况调查、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场地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3)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和各施工阶段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
18、利用高精度 GPS 和 GIS 技术,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结合实地情况调查、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和各施工阶段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人工开挖与填方边坡坡度、存弃渣体高度等采用地形测量法。( 4)项目区林草覆盖度 采用抽样统计和调查、测量等方法,并结合 GIS 和 GPS 技术的应用进行监测,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分别确定调查地样方,并进行观测和计算。项目区林草覆盖度利用高精度GPS 定位,结合 GIS 分析技术,采用抽样调查和测量等方法进行监测。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确定调查地样方,先现场量测、计算种盖度(或郁闭度),再计算出场地的林草覆盖度
19、。具体方法为:( 1)林地郁闭度的监测采用树冠投影法。 在典型地块内选定 20m 20m 的标准地,用皮尺将标准地划分为 5m 5m 的方格,测量每株立木在方格中的位置,用皮尺和罗盘测定每株树冠东西、南北方向的投影长度,再按实际形状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例尺勾绘出树冠投影,在图上求出林冠投影面积和标准地面积,即可计算林地郁闭度。( 2)灌木盖度的监测采用线段法。 用测绳或皮尺在所选定样方灌木上方水平拉过,垂直观察灌丛在测绳上的投影长度,并用卷尺测量。灌木总投影长度与测绳或样方总长度之比,即为灌木盖度。用此法在样方不同位置取三条线段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灌木盖度。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 3
20、)草地盖度的监测采用针刺法。用所选定样方内,选取 2m 2m 的小样方,测绳每 20cm 处用细针(=2mm )做标记,顺次在小样方内的上、 下、左、右间隔 20cm的点上,从草的上方垂直插下,针与草相接触即算有,不接触则算无。针与草相接触点数占总点数的比值, 即为草地盖度。用此法在样方内不同位置取三个小样方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草地的盖度。( 4)林地的郁闭度或灌草地的盖度计算公式为:D=f d /f e式中: D 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 %; fd 样方面积, m 2;fe 样方内树冠(或草冠)的垂直投影面积,m 2。( 5)项目建设区内各种类型场地的林草植被覆盖度( C )计算公式
21、为:C=f/F式中: C 林木(或灌草)植被的覆盖度,%;F类型区总面积, km 2;f类型区内林地(或灌草地)的垂直投影面积,km 2。本次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取大于20%。样方规格乔木林为 60m 20m ,灌木林为 10m 10m ,草地为 2m 2m 。本次监测采用的 GPS 定位和 GIS 技术,具有对监测对象的位置、边界准确定位的高精度特性,可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结合对地形图件和施工图件的综合分析,提取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地表位置及变化情况的数据信息准确可靠。4.3 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包括存弃渣场、土石料场及其它人工挖填方坡面的水土
22、流失面积、流失量、程度的变化情况(包括坡面水土流失、重力侵蚀等)及对周边和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及其趋势,应在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报告书预测的重点流失区的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获得现状监测资料,并进行各次监测成果的对比分析,以及与原预测成果的对比。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量采用水土保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 2002 )中 7.3.3 和 7.3.4 规定的方法。(1)水蚀量监测工程建设区扰动地表、弃渣等施工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数量,以及变化情况,可通过典型调查、小区观测法、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以及简易坡面量测法等地面观测方法进行监测。本次坡面
23、水蚀量监测主要采用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或简易坡面量测法进行监测。1 )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主要适用于弃渣场等分散堆积场地及边坡。布设样地规格为 5m 20m 。将直径 0.5 1cm 、图 4-2水土流失简易观测场示意图长 50 100cm 的钢钎,在选定的坡面样方小区按照1m 5m 的间距分纵横方向共计20 支钢钎垂直打入地下,使钢钎钉帽与坡面齐平,并在钉帽上涂上油漆,编写编号(图 4-2)。以后,在每次暴雨后和汛期结束,观测钉帽距地面的高度,以此计算土壤侵蚀厚度和总的水土流失数量。计算公式为:A=ZS/1000cos 3式中: A 土壤侵蚀数量( m );S水平投影面积2(m );2)简
24、易坡面量测法: 主要word 整理版图 4-3水土流失简易坡面量测场示意图范文范例学习指导适用于公路边坡土质开挖面、土或土石混合或粒径较小的石砾堆等坡面的水土流失量的测定。在选定的坡面,量测坡面形成初的坡度、坡长、坡面组成物质、容重等,并记录造成侵蚀沟的次降雨。在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量测侵蚀沟的体积,得出沟蚀量,并通过沟蚀占水蚀的比例(50%70%),计算水土流失量(图4-3)。当观测坡面能保存一年以上时,应量测至少一年的流失量。( 2)重力侵蚀状况监测对于重力侵蚀状况,采用SL277200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7.3.6 规定的方法。在汛期开始、每次暴雨过后和汛期终了,按照类型(崩塌、
25、滑塌、泻溜),调查发生重力侵蚀的次数、地点、原因、面积、总的土方量及洪水冲走的土方量,以及每次暴雨后冲沟的泥石流发生情况、运动特征及固体搬运物质等。可采用排桩法监测滑坡。在大坝左坝肩下游发育表层滑坡H1 ,潜在威胁电站的安全。为了及时了解该滑坡及类似滑坡的发育机制及变形情况,为电站的安全提供及时的预警预报,可建设滑坡监测点。观测采用排桩法,从滑坡后缘稳定岩体开始,沿可能出现的滑坡变形最明显的轴向等距离布设一系列排桩。各桩间距为10m ,埋深 0.5 0.8m 。按汛期每周一次、非汛期每月一次,量测各桩之间的距离(包括相临排桩地表直线间距、相临排桩桩端直线间距)。两两排桩间距采用皮尺读取,多个排
26、桩间距用水准仪测量。根据下式可计算位移量,其中:位移:Lik = Lij +1 Lij水平位移:Xik =Lik cos垂直位移:Yik =Lik sinii式中, i = 1, 2, 3, 12 ,表示桩数; j = 1, 2, 3, m, m表示测次; k = j = 1,2, 3, m-1, m表示测次; Lik 表示第 j 次测量时第i 桩与第i +1 桩之间的斜坡距离( m );ik 表示第k次测量与第k+1 次测量之间,第i桩与第i+1 桩之间L的距离之差;i 表示第 i 桩与第 i +1桩之间的斜坡坡度(o)。根据定期量测数据,可用于研究和判断滑坡的变形规模、机制及发展趋势。(
27、3)土壤性质指标量测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涉及的土壤性质指标(容重、含水量、抗蚀性等)观测方法采用土壤理化分析手册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的标准方法。4.4 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数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实地调查核实;水土保持措施的质量,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于工程防治措施,主要调查其稳定性、完好程度、质量和运行状况,按照SL277 200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7.4.3 规定的方法,并参照GB/T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6453.1 16453.6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的规定;植物措施主要调查其林草的成活率
28、、保存率、生长发育情况(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抗冻性及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采用SL277 200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6.5.16.5.4和 7.4.4 规定的方法,参照SD239 87 中第 6.5.2 条规定的方法。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核算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土效益按照GB/T15774-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进行;拦渣效益通过量测实际拦渣量进行计算。5 监测站点的布设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中监测点布设原则和选址要求,在实地踏勘的基础,针对工程项目区工程特点、施工布置、水土流失的特点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特征, 并
29、考虑观测与管理的方便性,本次监测在不同类型区域分别设置长期和临时观测(监测)站点或断面,在9 个区域设置临时观测(监测)站点或断面,包括 1# 弃渣场、 2# 存弃渣场、 3# 弃渣场、 4# 弃渣场、 5# 弃渣场、石料场、土料场、工程管理区范围内和1 个区域为工程周边不受影响的地区(设 1 个对照观测地段)。按照监测点计算,简易气象观测站1 个,雨量观测站 1个,地形地貌及扰动场地变化观测点有8 个,林木生长发育情况和植物措施质量监测点10 个,林木抗性和林草覆盖度监测点有10 个,坡面水土流失量监测断面有10 个(其中有 1个为对照监测断面),水土保持措施质量和防治效果监测点有10 个,
30、共计 50 个。同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时,通过抽样监测这些站点(断面),监测工程建设区水土保持工程的完成及其效益情况,掌握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变化和各种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效益。具体水土流失监测站点布设见布置图(图略)。2005 年 5 月,各监测站点建立完毕,当年雨季(即2005 年 5 月底)即投入监测使用。5.1 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布点(1)调查监测对于项目建设区地形、 地貌和植被的扰动变化, 建设项目占地面积、 扰动地表面积,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主要采取调查的方式进行监测。监测范围分布在项目建设施工区内各存弃渣场、 土石料场、场内施工公路及工程管理区等,也就是除移民安置区
31、和水库淹没区以外的其他所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设置 10 个地形、地貌和植被的扰动变化监测点。(2)地面观测拟在 1# 弃渣场、 2# 弃渣场、 3# 弃渣场、 4# 存弃渣场、 5# 弃渣场等 5 个存弃渣场实地测量核实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并在5 个存弃渣场、 2 个土石料场、工程管理范围绿化美化区和场内施工公路设置10 个林草覆盖度监测点。5.2 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布点(1)地面观测对于工程建设区扰动地表、弃渣等施工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数量,以及变化情况,拟在项目建设区存弃渣场、土石料场和场内施工公路设置9 个坡面水土流失量监测断面,重力侵蚀观测不设置监测断面(点)。为了准确分析坡
32、面水土流失的数量,拟在工程区周边不受影响的,与存弃渣场地表覆盖物、自然条件相似,坡度相同的地方选择1 个坡面水土流失数量对照监测断面。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2)调查监测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以及项目建设对下游和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拟通过对上述 9 个监测点所在的弃渣场和公路进行路线调查(如果有必要还适当安排测量调查工作)。重力侵蚀观测设调查监测点。5.3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的布点(1)地面观测拟在在 5 个存弃渣场、 2 个土石料场、工程管理范围绿化美化区和场内施工公路设置设置 10 个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监测点和10 个林木抗性观测点。(2)调查监测拟对在 5 个存弃渣场
33、、 2 个土石料场和场内施工公路等三个区域抽样调查水土保持设施质量和运行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拦渣坝、拦水坝、挡墙、护面工程、截排水沟和引洪沟等。5.4 监测点(断面)的的布点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的具体要求,在指定的区域(施工场区)根据实地踏勘情况确定。6 监测计划及工作安排6.1 监测计划工程大规模的施工建设正在进行,因此本次水土保持监测的时间安排考虑为3.0 年,共监测 10 次。即建设施工期为2.0 年,每季监测 1 次,共监测 8 次;运行期为1 年,每半年监测 1 次,共监测 2 次。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的特性,水土流失量的地面观测工作安排在每年汛期枯水季节一次,汛后
34、一次;植物措施的地面观测安排在每年春季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和秋季各一次。调查监测工作除重力侵蚀等应在汛期结束之前进行外,其它项目的调查监测工作原则上安排在枯水季节进行。6.2 监测工作安排本次水土保持监测的范围分区、内容、方法、时段和频次等工作安排,具体见表4-2 。表 6-2 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安排表监测分区及监测点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时间监测频次(断面 )位置降雨量、雨强等观测简 易气象站 观测或施工期、每日一次 ,自利用电站资料运行期计式雨量计全 区复核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现场调查、 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复核挖填方的数量、占地面积现场调查、 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
35、主体工程降雨量、雨强等观测简 易气象站 观测或施工期、每日一次 ,自利用电站资料运行期计式雨量计坝基础开水位、径流量利用电站资料运行期每年 5、9 月挖两侧泥沙流失量利用电站资料运行期每年 5、9 月地形、地貌及植被扰动变化现场调查、 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渣体坡度、地高、存弃渣量、堆放面现场调查、 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积损坏水保设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施工期每季度一次坡面水蚀面积、 流失量、 程度及危害观测小区法、 沟槽法施工期、视降雨而定调查运行期存弃渣场坡面重力侵蚀数量、类型、位置、规现场巡视、调查法施工期、汛期终了一次模及危害调查运行期(4 个弃渣施工期、已实施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现
36、场调查每年一次场、1 个存运行期弃渣场 )工程防护措施的稳定性、 完好程度及现场巡视、观察法施工期、汛期前后各一运行情况运行期次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调查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 5、9 月林草植被覆盖度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 5月植被恢复情况(绿化率)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 9月林木抗性(林木越冬受害)标准地法运行期春、夏季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观测现场巡视、调查法运行期每年 5 、9、12月土石料场地形、地貌及植被扰动变化现场调查、 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挖方边坡高度、坡度、挖方量、扰动现场调查、 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地表面积损坏水保设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施工期每季度一次
37、临时坡面水蚀量观测小区法、 沟槽法施工期、视降雨而定运行期坡面重力侵蚀数量、类型、位置、规现场巡视、调查法施工期、汛期终了一次模及危害调查运行期已实施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施工期、每年一次运行期工程防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现场巡视、观察法施工期、汛期前后各一运行情况运行期次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调查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 5、9 月林草植被覆盖度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 5月植被恢复情况(绿化率)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 9月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观测现场巡视、调查法运行期每年 5 、9、12月地形、地貌及植被扰动变化现场调查、 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工程管理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现场调查、 地形测量施工
38、期每季度一次区(施工场已实施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运行期每年一次工程防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汛期前后各一(营 ) 地、业现场巡视、观察法运行期运行情况次主营地、 各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调查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 5、9 月类仓库 )范林草植被覆盖度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 5月围绿化美植被恢复情况(绿化率)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 9月林木抗性(林木越冬受害)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 2月化区每年 5 、9、12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观测现场巡视、调查法运行期月地形、地貌及植被扰动变化现场调查、 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损坏水保设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施工期每季度一次坡面水蚀面积、 流失量、 程度及危害观测小区法
39、、 沟槽法施工期、视降雨而定调查运行期场内施工坡面重力侵蚀数量、类型、位置、规现场巡视、调查法施工期、汛期终了一次公路 (干支模及危害调查运行期线及临时已实施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施工期、每年一次公路 )运行期工程防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现场巡视、观察法施工期、汛期前后各一运行情况运行期次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调查标准地法运行期每年 5、9 月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观测现场巡视、调查法运行期每年 5 、9、12月注: 1 、施工期监测时限为2.0 年,运行期监测时限为1 年;2 、坡面水蚀量在每年每次大暴雨和汛期终了后各监测一次;3 、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包括林木的植被类型、育苗方法、种植方式(含株间距、行间距、坑深)、苗木规格和林木的树高、胸径(乔木)、冠幅( 灌草)、 保存率和成活率等。造林成活率在造林当word 整理版范文范例学习指导年秋季调查监测1 次,造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遣散补偿协议书
- 资料交接协议书范文
- 违反增资入股协议书
- 政府单方解除协议书
- 牙齿矫正协议书图文
- 责任划分协议书模板
- 土地承包放弃协议书
- 中港车牌借用协议书
- 他人签字转让协议书
- 兰州拉面加盟协议书
- 血液透析瘙痒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2024)解读
- DGTJ08-2002-2006上海悬挑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 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12月会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4年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网络营销:推广与策划(第3版 慕课版)课件 项目三感悟网络营销策略(知识基石)
- 动物的迁徙行为与地球生态系统
- LY-T 3332-2022 森林保险查勘定损技术规程
- 总成修理工安全操作规程
- 2025年日历日程表含农历可打印
- 校园金话筒大赛(临沂赛区)策划书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朝闻道》刘慈欣科幻小说读书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