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文包诗”教学例谈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文包诗”教学例谈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文包诗”教学例谈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文包诗”教学例谈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文包诗”教学例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文包诗”教学例谈“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这类课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有时也选入一些“词”或古文名句)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这类课文,有的是全诗照引,诗文共融;有的是凸现名句,写出场景,文章中包含诗句,故名“文包诗”。在这类课文中,文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佳作。相对于一般的古诗教学,由于“文包诗”课文中对古诗的重点内容、深远意境

2、,配合插图进行形象的再现,对古诗中个别比较生僻的词语和费解的诗句,也相机作出贴切自然的通俗解说。因此,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体悟也显得更为轻松,很多时候,学生通过自读也能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对诗人的情感也能做出相对准确的把握。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仅仅停留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体悟上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该如何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这一类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一、莫怨晓霜颜色浅,只是寒露未着深学法指导,引领提升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用教”。

3、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已经没有多大的难度,如果一味地讲解内容,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是原地踏步,没有任何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学段特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法指导,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就是说教师在讲授知识内容时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融洽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掌握学法,从而使学生可以独自去获取新的类似的知识。如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王维为什么会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生1:我从“15岁”看出王维当时离开家乡年纪非常小,只比我们大了4、5岁,也是一个孩子。(课件在“15岁”下

4、面加点,同时在“15”的右下角出示:年纪小)生2:从“两年”我读出王维离开家乡很久了。(课件在“两年”下面加点,同时在右下角出示:离家久)生3:我从“京城长安”看出王维离开家乡很远。(课件在“京城长安”下面加点,同时在右下角出示:离家远)师: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以把关键的词语圈出来,将自己的感受在旁边注一注,学着老师这样试一试。师:王维那么小就离开家乡,而且时间那么久了,所以他时时都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生1: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生2: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通过教师示范、总结,学生实践,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

5、时也掌握了读文批注的方法,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与文本进行深刻对话,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形成。当然学法指导还有很多,如理解词语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段特点灵活运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信经过“寒露”的深入,“晓霜”必定闪现奇异的光彩!二、流云写意梅枝老,雪后青峰色更浓拓读解诗,独辟蹊径中华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幽远的艺术境界都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品味。然而,如此深远的诗歌意境如果用我们现代的白话文加以描绘,就会丢失其原有的味道,真可谓“只可意会,

6、不可言传”啊!那么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美好意境呢?撇开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另辟蹊径,运用“拓读”的方法。如紧接上述教学,我采用拓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意,体悟诗情。拓读一:感同身受,体会孤独生1: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出示该句)(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谈感受并指导感情朗读。) 师:读着读着,我想到了白居易的一句诗,它非常形象地刻画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苦无依。出示: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师:这句诗就是“抱膝灯前影伴身”。(指名三人读这句诗)师:懂吗?(生摇头)师:不懂没关系,我们可以根据

7、每个字的意思猜一猜。生:抱着膝盖坐在油灯前,只有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相伴。师:你猜得真对,就是这个意思。师:只有影子和自己相伴,多么地孤独啊!生齐读:抱膝灯前影伴身。(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师: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有多少个夜晚,他都是生齐读:抱膝灯前影伴身。拓读二:感受热闹,反衬孤独生: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出示该句)(师引导学生读出热闹的气氛)师:记得清朝诗人叶燮有一句诗将节日的欢乐景象描写得十分生动,让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迎春 叶燮 g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注释: 肩摩:肩膀相互摩擦。形容人很多,很拥挤。毂

8、击:指并行的车子相触击,形容车马川流不息。师(诵读):肩摩毂击乐融融。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句诗。(生自由读诗)师:这句话能读懂吗?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先说说每个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生:大街上人很多,很拥挤,车马川流不息,非常热闹。师:大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来车往,多么的热闹啊!齐读诗句。生齐读:肩摩毂击乐融融。通过拓读,不需要教师费尽心机地解释,学生在另一句诗或另一首诗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诗情,感悟了诗意。同时在拓读中也扩展了阅读面,积累了其他诗句,可谓一举两得!相信通过这种独辟蹊径的方式,“流云”必定衬“梅枝”,“雪后”更显“青峰”浓!三、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加强实践学语文究竟是为什么?用叶圣陶的说法,就一个字“用”。也就是学以致用。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学生在了解诗意,感悟诗情,积累诗句之后,应该引导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诗句。只有在不断地语文实践中,才能真正内化语言。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设这一环境与平台。如教学完整首诗之后,我为学生创设运用诗句的平台:师:是啊,每逢佳节,中秋节,端午节,除夕之夜,元宵佳节等,王维都会加倍地思念

10、亲人。出示:除夕之夜,王维看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诵:。大年初一,王维看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诵: 。中秋之夜,王维看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诵:。(学生自由准备之后,纷纷举手发言)生:除夕之夜,王维看到家家户户在家中热闹地吃着团圆饭,于是情不自禁地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生:大年初一,王维看到人们身穿新衣,喜气洋洋地去走亲访友,于是情不自禁地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生:中秋之夜,王维看到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赏月吃月饼,于是情不自禁地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师:记得又一年元宵节,老师在外地培训,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看着家家户户吃着团圆饭,我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生(齐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师:中秋之夜,坚守边疆的子弟兵们,看着天上一轮圆月,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人,情不自禁地吟诵生(齐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的基础上,创设一个个语言运用的平台,学生在一次次的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其对诗句的理解必然更加深刻,对诗人的情感把握必然更加准确,语文运用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