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_第1页
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_第2页
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_第3页
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_第4页
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2章 比较优势理论,国贸1004 单文晶,.,2,第2章 比较优势理论,2.1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初表述 2.2. 比较优势引论 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2.4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3,2.1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初表述,早在17、18世纪,欧洲国家就推崇一种被称为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经济哲学,重商主义者主张通过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扩大贸易顺差的方法实现国家的富强,因为贸易顺差可以使外国的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流入国内。 他们认为,一个国家拥有的金银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地扩大出口,减少甚至限制进口。 然而,一国的贸易顺差意

2、味着其它国家的贸易逆差,一国的金银流入就是其它国家的金银流出,在任一时点上金银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顺差国的贸易利得就是逆差国的损失(他们认为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因此,重商主义者所鼓吹的经济民族主义,必然导致贸易伙伴之间在国家利益上存在根本冲突。,.,4,重商主义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 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时期 早期重商主义者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他们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甚至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晚期的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和总体上的贸易顺差,他们认为,一定时期的贸易逆差可以被允许

3、,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是顺差即可。这种思想被称为贸易平衡论。 重商主义的局限性在于他们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你得必然是我失,奖出限入是其必然结果,各个国家运用重商主义理论管理国际贸易的结果将导致国际贸易的萎缩。,2.1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初表述,.,5,2.2. 比较优势引论,第一个论证国际贸易是“正和游戏”而非“零和游戏”的是亚当斯密。他提出自愿开展贸易的两个国家都可以从中获益的重要结论。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的经济哲学进行了深刻批判。他指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志不是其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少,而是这些贵重金属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一国拥有的贵重金属再多,但如果可

4、供消费的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少得可怜,那么该国的实际生活水平就不会高。可供消费的商品增加,才意味着一国财富的增加。 亚当斯密认为,只有扩大生产才能提高本国的生活水平,而扩大生产的根本在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这又取决于社会分工是否能够得以不断深化。亚当斯密将这一思想应用于国际贸易,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都增加财富。这是因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市场的拓展,将社会分工由国内延伸到国外。从国内分工到国际分工,意味着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将促进实际收入意义上的财富增加。,.,6,亚当斯密用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 绝对优势理论当一国相对另一国

5、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产品生产上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这样,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两种产品的产出都会增加,增加的产出可用来测度两国分工及贸易所带来的利益,适当地分配这种利益就可以使两国都受益。,2.2. 比较优势引论,.,7,一个关于绝对优势的例子。 表2-1表明,1小时的劳动在A国可以生产6蒲式耳的小麦,但在B国只能生产1蒲式耳小麦;另一方面,1小时劳动在A国可以生产4码布,在B国可以生产5码布。因此,在小麦生产上,A国有绝对优势,而在布匹生产上,B国有绝对优势。按照斯密的分工原则

6、,A国可专门生产小麦,B国可专门生产布匹,然后通过贸易交换产品。,2.2. 比较优势引论,.,8,假定A、B两国各有2劳动小时,可分别生产6蒲式耳小麦、4码布和1蒲式耳小麦、5码布,世界总产出为7蒲式耳小麦和9码布。 现在A、B两国开展专业分工,A国可生产12蒲式耳小麦,B国可生产10码布。 如果A国用6蒲式耳小麦去交换B国的5码布,A国就可以得到5码布, B国则可获得6蒲式耳小麦,两国拥有的产品数量都比以前增加了。 这说明,在资源消耗不变的情况下,世界总产出增加了,两国也可以从分工和交换中得到更多可供消费的产品。 由此可见,通过分工与贸易就可实现双赢。,2.2. 比较优势引论,.,9,亚当斯

7、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解释和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好处它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双赢”,并优化资源配置。 斯密的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思想提供了理论根据,有力地抨击了传统重商主义的谬误,结束了后者对于贸易学说的长期统治,其贡献和意义十分重大。 但是,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所主张的互惠贸易前提条件(要求各国都必须有自己的在生产成本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产业部门)过于苛刻,尚不具有一般性,只能解释现实中的部分国际贸易现象,而不能解释现实中还存在的,当一个国家在所有生产部门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是否还可以开展互惠贸易的情况。 后来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贸易学说,从理论上解答了这一问题。,2.2.

8、 比较优势引论,.,10,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即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两个国家产品生产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绝对劳动成本。一个国家在生产各种产品时,即使劳动成本都高于其他国家,但是,只要在劳动投入上有所不同,仍可以开展贸易并从中获益。 2.3.1 比较优势理论模型的前提假设 有劳动1种生产要素、2种商品以及2个规模既定的国家; 两国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消费者偏好相同; 国内劳动要素具有同质性; 劳动要素可以在两个生产部门间自由流动,但不能跨国流动; 贸易是自由的,并且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任何贸易费用; 规模收益不变,商品与劳动市场

9、都是完全竞争的。,.,11,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2.3.2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即不存在绝对优势产品),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或称比较优势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产品(或称比较劣势产品)。 我们可以通过表2-2、表2-3、表2-4来解释比较优势理论。,.,12,从表2-2可以看出,无论在小麦还是在布匹的生产上,B国都处于绝对劣势。然而,B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只有A国的1/6,而生产布匹的劳动生产率是A国的1/2,因此B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另一方

10、面,A国在小麦和布匹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但是,生产小麦的绝对优势要大于生产布匹的绝对优势,因此A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果A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分小麦来换取B国的布匹,B国专门生产布匹并出口一部分布匹来换取A国的小麦,则两国都可以获益。请看下表: 可见,在劳动投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小麦产出增加10蒲式耳,布匹产量增加0.5码,国际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世界总产出增加了。,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13,假定A国用10蒲式耳小麦来交换B国的1码布匹,那么交换后两国两种产品的消费情况如表2-4: 交换后,A国在布匹消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多消费10蒲式耳的小麦

11、,而B国在小麦消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多消费0.5码的布匹,两国都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好处。,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14,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李嘉图科学地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两国只须在不同产品生产上分别具有劳动生产成本上的相对优势,而不必是绝对优势,就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互惠贸易而使双方得益。 这大大放宽了斯密贸易学说的苛刻前提条件,为世界更大范围地开展自由贸易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较具一般性的贸易学说,而且其思想还为现代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研究思路,迄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只考虑了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12、又假定只有两种产品和两个国家,而且未考虑具体贸易条件的确定问题,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补充和深入研究。,.,15,2.3.3 比较优势理论的图形解释 假定有A、B两个国家和X、Y两种产品,A、B国内生产X产品的边际成本分别为ax和ay(固定成本为0),此时,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由下列的三个线性表达式共同决定(其中,前两个表达式分别为X、Y产品的生产函数方程式,而第三个表达式则为充分就业的约束条件恒等式)。 Qx = axLx ,(0 LxA) (2-1) Qy = ayLy ,(0 LyA) (2-2) A = Lx + Ly (2-3) 其中,ax 、Lx和Qx (ay、L

13、y和Qy)分别代表A国X产品(Y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以边际成本来表示,劳动生产率与边际成本成反比)、劳动投入量和产量,A代表A国的劳动总供给量。由这三个表达式导出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为: ,(0 QxaxA ,0 QyayA) (2-4) 因此,在只有两种产品并且其边际成本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是一条直线段。同样可以导出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为, ,(0 QxbxB ,0 QybyB) (2-5) 其中,bx 和Qx (by和Qy)分别代表B国X产品(Y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和产量,B代表B国的劳动总供给量。,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16,假定axay,bxb

14、y ,即A国在X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那么,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比较平缓,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比较陡峭,如图2-1所示。贸易前A、B两国的生产消费均衡点分别是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即消费等效用曲线)的切点EA 点与EB 点,国内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数量也就是国内消费的两种产品的数量。 A、B两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分别为pA 和pB ,在只考虑两种产品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并且其边际成本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如A国)X产品对于Y产品的相对价格pA等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斜率的绝对值ay /ax,也就是AA / 斜率的绝对值。当pA= (ay /ax) (bx

15、/ by ) = pB 时,两国就存在着进行国际分工和互惠贸易的基础。,图2-1 李嘉图模型A、B两国在贸易前的生产-消费均衡,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17,现在A、B两国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完全分工,A国专业生产X产品,B国专业生产Y产品,然后按国际价格pw(pA pw pB)进行交换,如图2-2所示。 图2-2 A、B两国在完全分工和任意给定贸易条件下的生产-消费分析,返回,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18,在任意给定的贸易条件pw下,A国(B国)的生产均衡点将分别沿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下移(上移)到图中A/点(B点)的位置,而它们的消费可能性边界线也将分别以A/点(B点)为中

16、心“外旋”到图中pw 线的位置两国各自消费可能性边界线斜率的绝对值将相同(同为 pw)。 贸易后,A国新的消费均衡点是由其新的消费可能性边界线pw与另一条消费无差异曲线UA/ 的切点CA 所确定 ;B国新的消费均衡点也是由其新的消费可能性边界线pw与另一条消费无差异曲线UB/ 的切点CB 所确定。这时,由A、B两国各自新的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分别可以确定两个直角三角形CADAA/ 和BDBCB 它们分别被称为A国和B国的意愿贸易三角形。当pw并非均衡的贸易条件时,这两个意愿贸易三角形就不全等,两国间贸易的不平衡,必将引起贸易条件的进一步调整这时将会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觅价”过程,直至找到一个均

17、衡贸易条件为止,即两国的意愿贸易三角形将会达到全等。此时,无论是A国还是B国,其消费均衡点都比贸易前上移了,从而意味着在开展贸易之后,两国的社会福利都得到了提高。,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19,2.3.4 比较优势理论的检验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证检验,当推迈克道格尔(G.D.A.Mac Dugall)1951年所作的研究。他利用美国和英国1937年的数据,考察了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他的假设检验可以表述为:美国劳动生产率(根据工资差异加以调整后的)高于英国的行业,其出口也将高于英国这些行业的出口。根据迈克道格尔的估计,1937年美国的平均工资水平是英国的两倍。 因此

18、,他认为如果美国某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超过英国对应行业劳动生产率两倍以上,那么,美国就应该在这些行业上有比较优势。迈克道格尔用美、英两国各行业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出口之比作为判断比较优势的标准,结果见表2-5。,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21,2.4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穆勒认为,“一个国家的生产物总是按照该国的全部出口商品恰好抵偿它的全部进口商品所必须的价值,与其他国家的生产物相交换。 所有的贸易,不论是国家之间的,还是个人之间的,都是商品的相互交换,在此互换的过程中,各个国家或个人所须出售的商品也就构成了他们的购买手段: 一方的供给构成了他对另一方所提供商品的需求。因此,供给和需求不过是相

19、互需求的另一种表述。 从而,所谓价值将自行调整以使得供给与需求相等,实际上就是说,价值将自行调整,以使一方的需求等于另一方的需求。”简言之,也就是说,贸易双方相互需求的价值应当均等(这被后人称作“相互需求方程”)。,.,22,在李嘉图贸易模型的前提假设下,当两国存在互惠贸易的基础时,如果两国规模相当,并且需求偏好相同,则在可以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应当进行完全的专业分工(比如A国完全专业生产X产品,B国完全专业生产Y产品),这样可以把两国的“总蛋糕”做到最大,然后在合理的贸易条件范畴内进行互惠贸易,以使得两国从分工贸易中的总得益达到最大(至于每国各能从中分享到多少贸易利益,则取决于具体的贸易条

20、件)。 穆勒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这取决于两国各自的生产能力及其对于另一国产品的“需求强度”,并最终取决于两国“相互需求”的均衡。,2.4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23,从上表中可以看出,A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X,B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Y。A国的国内交换比率为1X=1.5Y,B国的国内交换比率为1X=2Y 。 如果A国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用1X换取多于1.5单位的Y,A国就会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同样, 如果B国能以少于2单位的Y 来换取1单位X, B国也愿意开展国际分工和贸易。因此, A、B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就是它们开展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上下限。 如图2-3,2.4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2

21、4,在由比较优势理论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的上下限内,实际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相互之间的需求强度来决定的。如果对方对于本国产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对方产品的需求强度,那么,交换比率就接近于外国国内的交换比率,本国获得较多的贸易利益;反之,交换比率就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外国获得较多的贸易利益。 假定A、B 两个国家都是大国,下面利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来分析A、B两国贸易平衡时的交换价格决定问题。,2.4 比较优势理论的补充,(a) A国的X产品市场 (b)X产品的国际贸易 (c)B国的X产品市场 图2-4 贸易均衡时产品相对价格的局部均衡分析,.,25,在图2-4中,SX、DX分别为A、B两国X产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纵轴表示X产品的相对价格,横轴为X产品的产出数量。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点是A国X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均衡点,此时X产品的相对价格为P1(见图(a);A/是B国X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均衡点,此时X产品的相对价格为P3(见图(c)。 开展贸易后,X产品的相对价格将界于P1与P3之间。当相对价格高于P1时,A国将提供比其需求更多的X产品,并将多出的部分出口;另一方面,在相对价格低于P3时,B国对X的需求将超过本国所能生产的数量,将进口X产品以满足这部分超额需求。 相对价格P2是A国X产品出口数量(A国的供给量需求量)等于B国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