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论语个人体会范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第一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 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也不怨恨、 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读书摆脱了功利的实用主义,把读书看成修身之必需,这样书 才能读出味道,读书时才能不浮躁,静下心,持之以恒。心静、明理 的结果必然是学习上的持恒和透彻。 心得 这是论语的开篇之语,也是孔子思想的总纲。孔子不但在理性 上一直重视学习,而且也认为,这是人内心快乐的源泉。同时,基于 学习之上的感悟,更是一种智慧的欢悦。人生在世
2、,能够每天都对世 界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并且有所体悟,有所感动,才能真正算得 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活法。 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限于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 做事。因此,孔子在教学中强调“实践”。把所学的东西经过反复实 践,真正掌握了,那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喜悦。 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喜悦。 好学者的心胸是敞开的, 愿意与更多的同道之人互相切磋, 而且多多 益善。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无朋自远方来”,甚至近处的人都不了 解自己,也并不能影响一位有修养的人的情绪。因为在君子的眼里, 学习在己,知不知在人,自己的学习与别人的知不知无关。这是一种 已消解了名利的学习和做人的自在状态。 “人不知而不愠”,是一
3、种 “君子知命”的开阔豁达的境界。 勤勉好学不贪安逸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 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学而第一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 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 是好学了。” 吃穿住行虽属于细节问题, 然而一旦开始追求这些物质的享受, 就会渐渐被它软化、腐蚀,以致让自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 必须在一开始就树立起警惕性, 并且用远大的事业目标来冲淡并取代 它在生活中的地位。古往今来,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人莫不如此。 心得 志向远大者不仅要有勤学好问的精神, 而且要有不纠缠于吃饭、 穿衣、
4、住房等“俗务”的毅力和能力。 虽然,这有些不近乎“人情”, 但对于一个已确立了崇高追求目标的人来说,吃饭穿衣是为了活着, 而活着不是为了享受吃饭穿衣的饱暖安逸。 因此,一个人只有把自己 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到事业上来, 才能做到办事机敏果决, 不断改正错 误。 进德修业终生不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 为政第二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 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五十岁懂得了天命; 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 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古人形容学习刻苦,常用“十年寒窗苦
5、读”这句话。其实,这 仅仅是考取功名前的阶段。许多人通过这种途径,一举成名,而随后 就把“读书”这块敲门砖给丢弃了。而真正的杰出贤者,不但在成功 之后依然勤学不辍, 甚至终其一生都在为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而不懈努力。 心得 人的一生短暂,但生命的成长和精神境界提升的历程却是一个 漫长的过程。 许多人都在追逐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却忽视了作为人 一生中一切事物的根基的进德修业功课, 以致到头来才发觉自己的一 生其实都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就。 自我的完善,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前提条件,更是自身充实生命 的需要,因此,需要时时处处勤奋努力。即使这样,能达到孔子所说 的那种境
6、界也是有困难的。但因此而放松懈怠,却更是一种自弃,没 有能够在自己的生命之外,找到真正能安身立命的所在。 边学边思不罔不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第二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 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学思结合,孔子不仅在理论上加以提倡和论述,更在日常的教 育活动中巧妙施行,教育弟子以此来求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心得 关于“学”与“思”的关系,人们在理论上大概都能认识到必 须并重,但在实际上,很多人往往会偏废一方面。可见这不仅是态度 问题,更是方法问题。“学”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内, 在于明理。这种外学和内
7、省,在人的成长中应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是 同等重要的。 人的走路也如同学习,必须用两条腿,否则,轻则发生倾斜, 重则寸步难行。 不懂就问精益求精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e)人之子知礼乎?入 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八佾(y 1)第三 孔子到了太庙, 每件事都要问。 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 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 “这就是 礼呀!” ( 网中网友情提示:发表论文请选择正规刊物 ) 虚心求教、不懂就问道良好习惯,不仅体现出一个人良好的修 养和深厚的内涵, 而且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 也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水平不断地得到提升。 心得 孔
8、子说这些话是带担任鲁国司寇时,此时他已到知天命的年龄 了,他的知识、为人,那时早已闻名遐迩,真的对太庙的一切他一无 所知吗?显然不是,其所以“每事问”,正表现了孔子处处谦虚、谨 慎,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治学精神。 常言道,大海之所以为大,在不拒细流;高山之所以为高,在 不辞壤土。知识不惧多,学问无止境,不懂就问,精益求精,既是做 人的道理,也是求学的“捷径”。古今之伟人、名人,在学业、事业 上有造诣的人,莫不具备“每事问”的精神。 有学有识方成大器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雍也第六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 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9、。” 纵观孔子一生的求学、治学之道,可以看到他不仅如此说,而 且身体力行,努力实践之。正式他严格地遵循这个“先求渊博,后取 精约”的治学原则,才成为集古文化之大成的学者。 在这里,孔子讲的虽是学与行动的道理;但深究一下,就可以 发现它告诉我们的是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和方法。做学问,要将博学 而来的知识,用一种文化精神、理论原则来统率、规范,并以此为标 准、尺度来分析研究:“一以贯之”,加以系统化、理论化、真正变 成自己的东西。做人也同样如此。有点人空活一把岁数,在做人做事 上仍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 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宝贵的人生 经验加以总结、归纳和升华,而仅仅当成了一种过程,经过之后就忘
10、 掉了。这样,无论如何使不能“越活越明白”的。 传授知识重在启发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 述而第七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 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 面的东西, 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 那就不再教他 了。” 古人说:“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求知欲往往是疑问引起的。 大文豪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问号而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郑板桥说的好:有 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纯汉耳。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 在一首诗中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
11、问人力胜天工, 只在每事问。”这些观点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 教育,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心得 孔子搞教学,除坚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外,更重视启发式教 育,我们知道, 读书学习是老师和学生双向交流的过程,老师固然起 知道作用,但学生才是主体,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老师只是外 因,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内因。 学生自己不主动学、主动思考, 单凭老师“灌” 是学不好的。必须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 性,即想办法刺激他,“刺”出“激愤”的心情;想法设疑、设问, 引起学生“怀疑”,进而做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最佳的教学 效果。 勤学好问扬长弃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 述而第七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 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改掉自 己的缺点。” 好学好问而不盲从,能够在从先贤著作里汲取知识的同时,大 胆怀疑其错误的地方,这是真正有心智、懂学习的人都共同之处。南 宋时的心学大师陆九渊, 正是靠对圣人之书的扬长弃短, 来实现自己 的非凡成就的。 心得 博学如孔子者,仍然能够勤学好问;当然,也正因如此,孔子 才成就其博学。当今世界,人们学习、工作选择面可以算是很宽广了, 但因此也导致一些人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没 什么可学的;但同时,也有
13、许多人盲目崇拜别人,对所谓“偶像”、 “权威”五体投地,对其缺点短处却完全视而不见。这两种人,结果 都会落得像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 因为不管是盲目自大还是自 甘卑下,都不会使人有任何进步发展。 知其心性因材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 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 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 之。” - 先进第十一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 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 “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
14、子 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 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 ,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 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 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 他。” 因材施教发就是针对孩子的性格、气质、志向、兴趣、爱好、 能力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 也是一 种常用的教育方法。 心得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切,让孩子学某一种知 识和技能,谁知孩子偏偏不感兴趣,可是家长硬是逼着他们学,结果 越逼越糊涂,越逼越愚,逼得他索性不学。还有的家长见自己的孩子 学这行不成,学那样又不行
15、,孩子这也不想学,那也不想学,于是心 烦气躁、恨铁不成钢;有的家长心灰意冷,听之任之;有的家长则感 到绝望,撒手不管。从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我们的家长们应该受到 这样的启发,即决不可搞强迫命令,必须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 性格、 气质等具体情况而采用与之相适的教育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扬 长避短,顺利成材。 学而不厌默而识之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述而第七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 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历史事实证明,大凡智慧、才干超群的人,在其求学之际,都 可以看到他们“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的态度和方法,三
16、国时期的诸 葛亮,这个中国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他成才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 例子。 心得 孔子提出做学问,应该坚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后两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主要强调一种学习、育人的态度和 精神。“默而识之”就是“思”的具体化,思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要 把所见所闻, 以及从书本看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不经过自己独 立思考不行。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字面上似乎不难理解, 乍看起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但深深体会一下,孔子的学问就在这里。 虽然非常平凡, 但要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就是出于自然, 就是平 凡。 博闻多识择善取之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 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 述而第七 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 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 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医学家李时珍能编纂成本草纲目这本医书巨著,在于他能“遍 尝百草,去伪补缺”;而从其治学态度、方法而言,正得力于博闻多 见,择善而从。 心得 一门知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农药残留土壤生物降解研究
- 高一化学教案:专题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糖类
- 2024届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 2024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达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 2024高中地理课时作业9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语文开学第一课学生观后感范文700字范文三篇素材
- 2024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伶官传序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中语文精读课文一第3课2在动乱中成长起来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蚜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化学实验基础第四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管控研究》
- 餐饮业环境保护管理方案
- 食品安全分享
- 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课件
- 小学六年级数学100道题解分数方程
- 2022年五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 Q∕GDW 12127-2021 低压开关柜技术规范
- YY 0838-2021 微波热凝设备
- 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表
- 版式设计发展历程-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