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_第1页
语文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_第2页
语文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_第3页
语文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_第4页
语文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学类文本探究题考查的要求:,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 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 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 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 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 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 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

2、如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 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 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富于凝聚力。富于同化力。 爱好自然,追求光明。主静,爱好和平。中庸、 稳重。一统性。知足。,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 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 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实质上就是第1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

3、自己的理解”、 “自己 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不是 “为所欲为”、 “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 关键点:围绕作品的主题!(结尾部分) 抓住文本中的抒情、议论句!,(一)读题目,明方向,1、明确答题的要求(答题的范围,答题的角度等); 2、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疑问点。,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 “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 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 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 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 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 观点加以探究。,08年宁夏、海南卷第14题,(二)扣文本,寻解释,在文中寻求突

4、破。,1、抓关键词:在“情与法”的 冲突中,鲍勃值得同情; 2、抓疑问点:为什么鲍勃值得同情? 看这些关键词、疑问点在文中是怎么解释的呢?,(三)联实际,谈见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有个性的、有创新的解读。 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文本和生活的契合点。,(四)答规范,得高分,亮观点(总) 扣文本(分) 联实际(分) 下结论(总),注意:1、我认为/我觉得 2、分点说出自己的几点感 受和理由。,把探究题看作是 一则小议论文!,我认为鲍勃是值得同情的。(亮观点)(1)鲍勃作为被警方通缉的在逃犯,不忘二十年前的一个约定,不顾安危,出现在纽约街头,而且不肯轻易离去,这表现了他性格中重情守信的一面。在“情与

5、法”的冲突中,他选择了“情”,结果被捕,最终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他读吉米留给他的便条时微微颤抖,也表现了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这些都是的勃值得同情的地方。(扣文本)(3)何况当时美国西部法制混乱,鲍勃的罪行可能没有多么严重,然而他的好友没有听他“自圆其说”,就逮捕了他。(联实际)因此鲍勃这个人物让人同情。(下结论),巩固练习:林冲见差拨07年海南宁夏卷,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 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丈学批评 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 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 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 样的性格和心理。,【

6、参考答案】两种身份:教头身份。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谨慎小心。沉着冷静。 隐忍顺从。顾及颜面。,总结: 1、探究性试题并不神秘,总体上还属于常规性试题,只是要求理解得深刻一点,思考得周全一点。 2、研读文本是基础。不论是从什么角度出的试题,都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不能脱离文本作探究,紧扣主题是关键。 3、要把高考的探究性试题与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区别开来:课堂上是可以自由发挥的,而考试则不能;课堂可以无结论,考试必须有答案。,谢谢指导!,【 2007年广东卷】18.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 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 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 理解的?(6分),分析: “泥泞”包含着特有的“丰富意蕴”。题目出 在“最后一段”的关键语句上,两句话的核心词语都是 “泥泞”,确切地体现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 的丰富意蕴”的探究要求,需要通过对全文的解读获得 理解。,【2008年高考江苏卷】侯银匠第15题:小说题 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 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必须要把握准小说的主旨和主人公(后者往往 服从于前者,因为最能表现作品主旨的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