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教程课件_第1页
民法学教程课件_第2页
民法学教程课件_第3页
民法学教程课件_第4页
民法学教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法学教程课件,1,民 法 学 教 程,Civil Law,主讲人:任成印,民法学教程课件,2,目 录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二部分 总论 第三部分 人身权论 第四部分 物权论 第五部分 侵权行为论 第六部分 继承权论,民法学教程课件,3,导 论 一、 法律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学习法律的人通常自称为法律人(lawyer,jurist)。那么法律人和非法律人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每一位法学教师和法学院学生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通常可以将法律人的基本素养归纳为:德、知、器、能。 1、德,即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正义的捍卫者。 法律人尤其是法

2、官是人世间正义的最终捍卫者。法律人应当是利他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象马克思、列宁、林肯等巨人都是我们的同行,在美国70%多的总统是法学院的毕业生。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所著的为权利而斗争,系统阐述了法律人应当具有的斗争精神, (2)具有丰富的道德知识 。深入研究伦理学。 (3)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 民法是治国之道,济世之道 。,民法学教程课件,4,2、知。具有系统的法律知识。 受过正规法学教育和一般的法律爱好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他具有系统的法律知识,法学系统知识可以归纳为: (1)现行法律制度及其历史渊源; (2)法律制度的社会基础; (3)法律思想及法律制度的价值; (4)外国

3、法律制度。 3、器。熟练掌握一套法律思维的方法。 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法学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台湾的王泽鉴先生认为法律思维是依循法律逻辑,以价值取向的思考、合理的论证,解释适用法律。这一领域长期以来为我国法学教育所忽略。最近我正在着手撰写民法方法与实例研究一书。拟作为本科生的教辅资料使用。举例,民法学教程课件,5,4、能。具有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 具体讲就是解决各种纠纷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运用法律的能力外,尚包括其他的社会经验。需要在实践中逐渐积累。需要具有心理学、社会学、风俗学、伦理学等大量的社会知识。试举一例,某张王氏年轻时丧夫,生有一子,为孩子着想,故未再嫁。后与本村一男

4、子长期通奸。遭村民耻笑。其子多次劝其母和对方断绝关系。其母不听,其子遂怀恨在心。待其母年事已高请求赡养时,其子以其母和他人长期通奸,败坏其声誉为由拒绝赡养。其母诉至法院。对于本案,不知诸位同学应如何处理? 再举一例:有一农村家庭,父亲年事已高,有宅基地一处,膝下有两个儿子。按照农村习惯,请本族族长立下一份文书,文书的内容既包括父亲赡养的内容,同时,又包括宅基地的分配。最后,由父亲、两个儿子和族长签名、加盖手印。按照民法的理论,这种文书就非常特别,它既包括兄弟两人的约定,又包括父亲所立的一份遗嘱。而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农村是比较常见的。因此,我们还要有风俗方面的知识。,民法学教程课件,6,(二)法学

5、的教学方法及其改进措施 根据上述对法律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分析,法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传授法学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具体分为四个方面: 1、提升法律人的精神境界; 2、传授法学的系统知识; 3、对学生进行法学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法律适用方法的训练;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案件的能力。,民法学教程课件,7,根据以上法学教育的任务和目的。现行法学教育有诸多缺陷,表现为: 其一是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常用的是课堂讲授。而欠缺讨论课、研究课、模拟审判课和临案实习课。 其二是课程设置有诸多不科学之处。包括有些重要课程没有设置;有些课程课时不够;有些课程设置的顺序不科学等等。 其三是授课内

6、容不全面。一般只讲现行法律的原则规定,而忽视了这些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社会背景、历史渊源及相应的法律解释。 其四是填鸭式教学之遗风未彻底根除。启发式教学运用的不够。 其五是考试题目以机械题为主。欠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民法学教程课件,8,鉴于以上弊病,我们决定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初步采用电子化教学手段。 2、课堂授课以现行法律制度为主。要求学生掌握现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规则和价值。 3、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课外作业。类型包括阅读、讨论(案例讨论、专题讨论)、课题研究。 4、组织保障。每个班设正副课代表两名。课代表的职责是作为教师和学生联系的纽

7、带。负责从网络上获得指导材料,打印、复印材料。组织班级讨论会、小型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成立研讨小组,可以以宿舍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小组设正副组长两人。研讨小组的活动主要是案例讨论和专题讨论。同时包括组织法律服务等。组长负责组织相应活动。 5、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在网上讨论、研究问题。精力充沛的同学可以开展一项课题研究。,民法学教程课件,9,二、 民法学入门 (一)民法的历史渊源 民法发端于罗马私法,据牛津法律大词典记载:“罗马法系指从公元前753年罗马城建立至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致使东罗马帝国灭亡这一时期建立的法律体系。罗马法在历史上跨越了大部分古代法时期(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8、和部分中世纪法时期,古罗马法仅指公元476年以前的罗马法律制度,前后共分为三个时期:君主时期(前753年前510年);共和时期(前510年前31年);帝国时期(前31年公元476年);在罗马国家的整个历史进程中颁布大量的法律。最有名的有公元前450年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和公元527年东罗马帝国皇帝优士丁尼主持编篡的优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优帝法典,学说汇篡,法学阶梯和优帝新律。,民法学教程课件,10,最初,罗马私法分为市民法和万民法,到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将罗马市民权赋予罗马帝国的所有公民,至此,罗马私法合二为一。但仍沿用市民法的称谓,即市民法和罗马私法同义。 到了近代,由于古罗马法

9、的精神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导致罗马法的复兴,近代国家纷纷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了本国的民法典,如法国在1804年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又名拿破仑法典,德国于1896年颁布了德国民法典。之后,分别是瑞士民法典和日本民法典。这些法典在罗马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完善,终于发育出一套体系庞大、严密的民法体系,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应当认识到民法文化是一种外来文化、它的价值理念、文化内涵、概念体系都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尽管自20世纪以后,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目前仍然有文化补课的迫切任务。,民法学教程课件,11,(二)民法的体系 我国的民法典正处于酝酿阶段,其法典的体例和形式尚无法预

10、测,但多数学者倾向于德国的PANDEKTON式,又称学说汇篡式。主要结构包括总论、物权法、债权法、继承法和亲属法。在民法的课程安排上,我们将民法学的内容分为几个授课单元,包括:民法基础、债权法、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民法基础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民法总论、人格权法、物权法、继承法以及侵权行为法。民法是高度类型化、体系化的法律制度。所以体系化的方法就是民法的重要方法。如:物权、债权、人格权、亲属权、继承权、知识产权、合同、侵权行为、代理等都是高度抽象化、类型化的概念。然后,民法再通过其内在的逻辑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逻辑主线是人的民事权利。按照这一主线,在结合各种民事权利的性质。形成人格权-物权-

11、债权-知识产权-亲属权-继承权这样一个体系。,民法学教程课件,12,民法体系化的意义主要有:1、在立法方面,可以避免民法规范的重复与矛盾,使民法规范协调一致。有利于民法规范的演进和发展。2、在司法方面,便于法官找法,即有利于督促法官依法办事,有不妨碍法官在体系范围内进行创造性的司法活动。3、在法律的学习和研究上,也比较方便。 (三) 民法的精神 民法的精神是对人的解放的终极关怀,是人的自由、平等和权利的实现。 人的解放是人类的自我解放,他不仅包括人从大自然的束缚中解放自己,而且包括从自己的创造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平等和人权既是人的终极价值,也是民法的精神所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及启蒙

12、思想家,如洛克、卢梭、孟德斯鸠都是从人的理性出发,从史前的自然状态出发,来论证人的自由、平等和人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正是在天赋人权的旗帜下领导了那场伟大的革命。,民法学教程课件,13,那么,民法的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什么呢?就是通过民事权利能力制度及具体的民事权利制度体现出来的,首先,民法通过民事权利能力制度从整体上为人树立了榜样,是理想的人,民法通过各种具体的民事权利制度给人以机会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等各种各样的权利,民法的理想是让现实的人获得民法所有的权利,实现人的全面、彻底的解放。所以,民法是济人之道、生前之道,是现实的道。 (四)民法的方法 主要包括民法规范的构造方法和适用方法,同学们重

13、点学习民法的适用方法,这部分内容在今后的案例讨论中再具体介绍。,民法学教程课件,14,民 法 总 论 第一章 民法学概述 一、民法的语源 民法一词源于罗马法之市民法。后来日本人津田真道自荷兰语burgerlykregt翻译为民法。大概是因为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不同。在西方城邦国家,市民即公民。而在东方国家,市民仅指城市人,而不包括乡村人,故译成民法较适合东方国家的特点。 二、民法的含义 民法有实质意义的民法和形式意义的民法之分,所谓实质意义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非法人团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合。或民法是调整社会普通成员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系统。形式意

14、义的民法是指民法典,是规定于一部法典内的体系化的民法基本规范。我国是具有法典化传统的国家。因此,制定编纂一部民法典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基本走向。目前,我国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民法学教程课件,15,三、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一)所谓平等的主体是指在相互关系中彼此均以社会普通成员身份出现的个人和团体。不论其财产多寡、政治身份高低或存在其他各种差异,均具有平等的民事法律地位,相互之间没有服从和被服从关系。因此,这里的平等仅指形式上的平等,即法律地位的平等、机会的平等、资格的平等。这种社会关系就是黑格尔所讲的市民社会,它是相对于政治国家而言的。由

15、于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民事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和政治国家关系截然分开。 (二)所谓财产关系是基于财产的支配和流转而结成的社会关系。财产是指人们可以支配的有经济价值的对象。包括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智力成果、财产权利和劳动力),但不包括人的独立、尊严和自由。民事生活中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支配和财产流转两种类型。所谓支配型财产关系是主体对财产的直接控制与利用关系。是静态的财产关系。包括物质财富的支配和非物质财富的支配。流转型的财产关系是主体对财产进行交换和转移的关系,是动态的财产关系。包括商品交换关系、投资关系、劳动关系、继承关系、抚养,民法学教程课件,16,赡养关系及捐赠关系。支配型财产关系

16、是流转型财产关系的前提和归宿。而流转型财产关系是法律调整的重点。 (三)所谓人身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基于彼此的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不以主体的经济利益为内容,而以主体的人身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1、以人身为客体。包括人格和身份。人格是人的主体要素(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身份是人在社会组织结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属于民法调整的身份关系主要是亲属关系。 2、具有非财产性,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人身利益包括身体安全、人格尊严和亲属和睦。 3、人身关系体现的人身利益具有专属性,不得转让或抛弃。,民法学教程课件,17,四、民法的性质 (一)民法是权利法。 权利不同于权力,是人们为了自身利益而

17、受法律保障之活动空间或称行动自由。权利有三个要素:权利的核心是利益;权利的内容是一定范围的行动自由;权利的保障是国家暴力。民法之所以是一部权利法,主要是因为:1、民法的精髓是人权和自由,是人类的解放,民法的基本原则是私权神圣。民法是一部权利宣言书。这个问题在中国尤其具有重要意义。2、民法规则是以权利为其结构的主要线索。民法体系是由民事权利按照位阶的不同组织起来的。3、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民法以权利为本位。义务是为实现权利而设定的。 (二)民法是私法。 公法和私法在观念上的划分最初起源于罗马法。据考证,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学说汇纂中就根据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而公法、私法在立法

18、上的分离则始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公法、私法分立的社会基础是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立。这种划分不是人们的随意妄为,而是对社会关系深刻洞察的结果,这种划分对于我们确定管理社会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的中国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的市民社会,民法学教程课件,18,发育不良;私法不发达;权利、自由、自治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大力推行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今天,强调民法的私法性具有方向性意义。 (三)民法规范多为任意性规范。法律规范分为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其中任意性规范是允许法律关系的参与者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民法采任意性规范表明了国家意志对个人意志的充分尊重。一方面是因为

19、市民社会关系纷繁复杂,国家不可能为每一个人提供具体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市民社会的自治性决定了必须尊重人的选择权,给人足够的自治空间,对它的过分干预将窒息它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对此,我国有惨痛的教训。民法规范的任意性在合同法中体现得最为典型。另外,对于民事纠纷的处理,也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诉讼、仲裁、调解和协商的方法加以解决。,民法学教程课件,19,(四)民事责任具有同质救济性。所谓同质救济是指民法所规定的民事责任是以恢复被侵害人权利的圆满状态为原则。即对被损害权利的直接救济。如民法对财产权的救济规定了返还财产、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20、方法。对人身权的救济规定了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和支付精神抚慰金等方法。 五、民法的渊源 法律的渊源原意是指法律规则的来源。在法学中一般指法律的形式渊源,即法律的表现形式,它对法律适用者找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没有明确承认习惯和法理为法的渊源,但在实际中,习惯和法律却对我国民法的适用起着一定的作用。我国民法的主要渊源包括: 1、宪法。其中有很多调整民事关系的规定。有些条款可以直接运用,有些可以作为法律解释的依据。 2、民事基本法。在大陆法系国家都有一部比较完善的民法典。我国现在还没有民法典,只有一部民法通则。,民法学教程课件,20,3、民事单行法。调整特定民事关系的法律。如合同法、担保法

21、、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著作权法等等。 4、综合性单行法。指针对特定问题制定的包含各种法律规范的单行法。如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在这些法律中,既有民事规范,也有行政规范,甚至包括刑事规范。 5、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民事行政法规。 6、地方性法规。 7、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8、最高人民法院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司法解释,有关民事问题的批复和有关审判工作的意见。 9、民事政策。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适用国家政策。即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 10、民事习惯。在援用习惯处理民事纠纷时,须注意以下条件:,民法学教程课件,21,一是法律没有规定;二是习惯确实存在

22、并得到普遍遵守;三是不能和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民事习惯在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在影响着法律适用活动。 11、法理。即法学家的学说和典型判例。在我国,虽然不能直接援用法学学说和判例。但著名法学家的学说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典型判例对民法适用常发生一些潜在的影响。 六、民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一)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关系。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两者具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制度和举证责任制度和民法的关系更为密切。 (二)民法和商法的关系。商法产生于欧洲中世纪,是维护商人利益,调整商人活动的习惯法。是中世纪商人和封建势力斗争的成果,是商人自治的结果

23、。当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世界上出现了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两种立法模式。法国、德国、日本采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而瑞士、意大利、中华民国等采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我国的大部分学者主张采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民法学教程课件,22,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功能 (一)概念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体现市民社会和商品经济根本要求,贯穿民事立法、司法、守法始终,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它的主要特征如下: 1、民法基本原则的逻辑结构。它所使用的概念内涵模糊、丰富且极富伸缩性(其含义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可以与时俱进。外

24、延很大、高度抽象、价值的位阶很高。他对民事主体的行为要求是方向性的,而不是具体的,对法律效果的规定也是模糊、不具体的。它只能表明行为效果对民事主体是利益还是不利益。 2、民法基本原则贯穿民法始终,体现市民社会的根本要求,反映民法的精神实质,而且效力具有普遍性和最高性。,民法学教程课件,23,(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准则。民法的基本原则,蕴含着民法调控社会生活所欲实现的目标,所欲达致的理想,是我国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质特征的集中反映,集中体现了民法区别于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和经济法的特征。它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确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制定具体民法制度和

25、规范的基础。同时,它还是解释民法规范的准则。 2.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审判准则。民事主体所进行的各项民事活动,不仅要遵循具体的民法规范,还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 则。在现行法上对于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欠缺相应的民法规范进行调整时,民事主体应 依民法基本原则的要求进行民事活动。 3.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对民事法律、法规进行解释的基本依据。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须对所应适用的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以阐明法律规范的含义,确定特定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法院在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时,如有两种相反的含义,应

26、采用其中符合,民法学教程课件,24,民法基本 原则的含义。无论采用何种解释方法,其解释结果均不能违反民法基本原则。如果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在现行法上未能获得据以做出裁判的依据,这就表明在现行法上存在法律漏洞。此时,法院应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法律漏洞的补充。 4.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点。学者在对民法进行解释、研究时,应以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出发点,无论何种学说,违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就不是妥当的学说。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我国的民事立法上,确立了以下几项民法的基本原则:(一) 平等原则所谓平等原则,也称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3条明文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

27、平等。平等原则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要标志,它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其中平等以独立为前提,独立以平等为归宿。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互不隶属,各自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原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民法学教程课件,25,(二) 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自愿原则的存在和实现,以平等原则的存在和实现为前提。只有在地位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时的意志自由。自愿原

28、则同样也是市场经济对法律所提出的要求。在市场上,准入的当事人被假定为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因此,民事主体自愿进行的各项自由选择,应当受到法律的保障,并排除国家和他人的非法干预。自愿原则的核心是合同自由原则。虽然有商品经济就有合同自由的观念,但合同自由作为一项法律原则却是迟至近代民法才得以确立。当然,合同自由从来都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在某种意义上,一部合同自由的历史,就是合同如何受到限制,经由醇化,从而促进实践合同正义的记录。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社会公平,注重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合同的自由有诸多限制。 例如在我国的邮政、电信、供用电、水、气、热力、交通运输、医

29、疗等领域所存在的强制缔 约,在保险、运输等许多领域盛行的定式合同,都是对合同自由的限制。,民法学教程课件,26,(三)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同时,也是衡量当事人利益关系的判断标准。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公平原则是进步和正义的道德观在法律上的体现。它对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国家处理民事纠纷起着指导作用,特别是在立法尚不健全的领域赋予审判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对于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和纠正贯彻自愿原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弊端,有着重要意义。公平原则在民法上主要是针对当事人间的合同关系提出的要求,它

30、具体化为合同法上的基本原则就是合同正义原则。即要求维系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作为自愿原则的有益补充,公平原则在市场交易中,为诚实信用原则和显失公平规则树立了判断的基准。公平要求主要体现在民事活动的动机、民事活动的结果和民事审判的结果上。,民法学教程课件,27,(四)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上,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与社 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达到所有获取民事利益的活动,不仅应使当 事人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须使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我国 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

31、用原则是市场伦理道德准则在民法上的反映。我国民法通则将诚实信用原则规定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不难看出,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法上有适用于全部民法领域的效力。诚实信用原则常被奉为帝王条款,有君临法域的效力。作为一般条款,该原则一方面对当事人的民事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确立了当事人以善意方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行为规则,要求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遵循基本的交易道德,以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以及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另一方面,该原则具有填补法律漏洞的功能。当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遇到立法当时未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可直接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行使公平裁量权,调整当事人之间的权利

32、义务关系。因此,诚信原则意味着承认司法活动的创造性与能动性。近代,民法学教程课件,28,(五) 守法原则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我国民法通则第6条将守法原则表述为: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这是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守法原则的核心。民法作为私法,着重于对私人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的法律调整,因而在规范形态上存在许多可以经由当事人特别协商予以排除的任意性规范,以及为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所设置的倡导性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条第2款关于合同形式的规定,即属民法上的倡导性规范。任意性规范仅在当事人对有关事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方可作为补充性规范,

33、弥补当事人意思表示上的欠缺。倡导性规范也不具有强制当事人遵循的效力。不遵守倡导性规范,属于自甘冒险的行为,当事人有可能承受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因而,守法原则一般不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任意 性规范和倡导性规范,而是指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行性规范,不得有所违反,一旦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将做出否定性评价,使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不按照民事主体的预期发生相应的法律效果。,民法学教程课件,29,(六) 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称。公序良俗原则是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 ,是指一切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它有维护国家社会一般利

34、益及一般道德观念的重要功能。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经济的公序,是指为了调整当事人间的契约关系,而对经济自由予以限制的公序。与保护劳动者、消费者、承租人和接受高利贷的债务人等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弱者相关的保护性公序,成为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判例学说上的讨论、研究的焦点。良俗,即善良风俗,学界一般认为系指为社会、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 是特定社会所尊重的起码的伦理要求。不难看出,善良风俗是以道德要求为核心的。与诚实信用原则相仿,公序良俗原则具有填补法律漏洞的功效。这是因为公序良俗原则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而能处理现代市

35、场经济中发生的各种新问题,在确保国家一般利益、社会道德秩序,以及协调各种利益冲突、保护弱者、维护社会正义等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机能。一旦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遇到立法当时未能预见到的一些扰乱社会秩序、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而又缺乏相应的禁止性规定时,,民法学教程课件,30,可直接适用公序良俗原则认定该行为无效。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一、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民事法律关系的形成需具有两个条件:1、具有相应的民事法权模

36、型;2、具有相应的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关系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类社会关系,它不同于其他法律关系的特点在于: 第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民事关系实质内容和法律形式的统一。 第二,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性。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由此决定了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大多是按民事主体自己的意志决定的。,民法学教程课件,31,第三,民事法律关系体现的是私人利益。因此,其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法律对于民事权利的保护,主要是赋予遭受损害的当事人一方以请求权。经由请求权的行使,以弥补该方当事人所遭受的损失。所以,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以弥补损失为主

37、要目的。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民事法律关系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对于把握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正确适用法律都具有意义。 1、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根据民法调整对象的不同,民事法律关系可以区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财产法律关系是指因财产的所有和财产的流转所形成的、满足民事主体财产利益需要的民事关系。如财产所有权关系、租赁关系、借贷关系、买卖关系等。由于民法主要调整财产 关系,因此财产法律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民法学教程课件,32,人身法律关系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为满足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所形

38、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如因人的姓名、名称、名誉、荣誉而发生的关系,因发明、发现以及因创作出科学、文学、艺术作品而发生的法律关系中的人身权利义务方面,都属于人身法律关系这类关系虽然不具有直接的物质利益内容,但并不是与人的物质利益不发生联系。区分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的意义在于: (1)两类关系中权利的性质不同。财产法律关系中确立的权利是财产权利,通常是可以转让的;而在人身法律关系中确立的权利一般与权利主体的人身是不可分离、不能转让的。 (2)对这两类关系的保护方法不同。财产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主要适用财产补救法, 通过返还原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的方式加以保护;人身法律关系受到侵犯,主要通过恢复

39、被侵害的权利的方式来保护。,民法学教程课件,33,2、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根据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主体的范围不同,民事法律关系可以区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权利人以外一切不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权利人无须义务人的协助,即可直接行使和实现其权利;义务人则是一切不特定的人,其义务一般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即不实施任何妨碍权利人行使和实现其权利的行为。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权利人必须由具体的义务人积极协助才能实现其权利,义务人只是特定的一人或数人,其他第三人对权利人则不负

40、有积极义务。在绝对法律关系不能正常实现时,也会产生相对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和人身权受到侵害时,就会在权利和侵害之间产生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区分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的意义,在于有利于确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人及其义务,从而更好地适用民法规范。,民法学教程课件,34,3、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根据权利的实现方式,可以把财产法律关系区分为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物权关系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物,不需要义务人实施某种积极行为予以配合即可行使并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显然,它是一种绝对的民事法律关系。所有权关系以及其他物权的关系都是物权关系。债权关系,是指权利人必须由义务人的一定行为相配合,才能行使和实现

41、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人的一定行为通常是积极的行为,所以债权关系属于相对法律关系。区分物权关系与债权关系的意义在于,物权和债权作为两类基本的财产权有不同特点。正是根据这种分类,民法中建立了物权法和债权法这两种财产法律制度。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任何民事法律关系都由几项要素构成,要素发生变化,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就随之变更。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民法学教程课件,35,(一)、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在我国,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

42、织和国家等。任何个人和组织要成为民事主体,必须由法律赋予其主体资格。 民事法律关系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总是要有多方主体参加。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中,享有权利的一方是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一方是义务主体。在某些民事法律关系中 (例如赠与等),一方只享有权利,另一方只承担义务。而在大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都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在这些民事法律关系中,每一方当事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当事人的这种双重主体身份,是由这些法律关系的双务性决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每一方主体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数的。,民法学教程课件,36,(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

43、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权利有三个要素:1、权利的核心是利益;2、权利的内容是行动自由;3、权利的保障是国家暴力。 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要求而依照法律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义务也同样包括三个要素:1、义务的目的是实现他人的利益;2、义务的内容是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3、义务的强制来自国家暴力;如果义务人不履行其义务,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任何一个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都是一致的,权利的内容要通过相应的义务表现,而义务的内容

44、则由相应的权利限定。当事人一方享有权利,必然有另一方负有相应的义务,并且权利和义务往往是同时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因此,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的。,民法学教程课件,37,(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如果没有具体的对象,就将成为无法落实、毫无意义的东西。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五类,即物、行为(包括给付财产、完成工作任务、提供劳务服务三种)、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和权利。其中,物主要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

45、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由法律规定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事实,就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出现时,产生如下法律后果: 第一,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只有通过法律事实,才能使民事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转化为当事人实际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民法学教程课件,38,第二,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因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导致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通常包括:主体变更(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发生变化);内容变更(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在范围和性质上发生变化);客体变更(客体发生变化)。 第三,引起民事法律关系消灭,使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再存在。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根据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46、,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事件,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行为,是指当事人的有意识的活动。行为可分为:(1)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旨在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民事行为是最主要的民事法律事实。(2)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一定行为,一旦符合了法律的构成要件,不管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确立、变更或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识,都会由于法律的规定,从而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法学教程课件,39,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有时只以一个法律事实为根据,有时需要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的结合为根据。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

47、两个以上的事实的总和,叫做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构成。要求事实的构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只有在事实构成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四、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略) (二)权能和权限的概念 1、权能。是民事主体行使权利,取得利益的具体方式。或称为手段。主要包括:(1)支配权能;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直接支配权利客体,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权能。如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能,以及排除他人妨碍的权能。(2)请求权能;即民事主体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请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能。其中包括权利受到侵害后请求侵权人回复权利或赔偿损失的权能。(3)诉讼权能;即民事主

48、体在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后,诉请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权能。2、权限。是权利和义务的综合体。如监护权、代理权等。,民法学教程课件,40,(三) 民事权利的分类 1、财产权与人身权 以民事权利所体现的利益为标准,可以将民事权利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是指以实现财产利益的自由为内容,直接体现某种物质利益的权利。如物权、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是指以实现人身利益的自由为内容、与权利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民事权利,包括人格权(如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权利)和身份权(如荣誉权等)。财产权可以在民事主体之间转让,也可以继承,而人身权一般是不能转让和继承的。 2、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 根据权利的作用,

49、民事权利可以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支配权是指可以对标的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如物权。请求权是指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如债权。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如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单方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如追认权、撤销权、抵销权等。又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民法学教程课件,41,3、绝对权与相对权 根据权利人可以对抗的义务人的范围,民事权利可以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绝对权是指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积极协助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如所有权、人身权。由于绝对权的权利人可以向

50、一切人主张权利,可以对抗除他以外的任何人,因此又称为对世权。相对权是指义务人为特定人,权利人必须通过义务人积极地实施或不实施一定行为才能实现的权利,如债权。由于相对权的权利人只能向特定的义务人主张权利,他对抗的是特定的义务人,因此又称对人权。 4、主权利与从权利 以权利的相互关系为标准,可以将民事权利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主权利是指在相互关联着的两个民事权利中可以独立存在的权利。从权利是以主权利的存在为其存在前提的权利。如债权与担保债权的抵押权,前者是主权利,后者是从权利。主权利移转或消灭时,从权利也随之移转和消灭。,民法学教程课件,42,5、既得权与期待权 民事权利根据其构成要件是否全部具备,

51、可以分为既得权与期待权。既得权是指构成要件已全部具备从而已现实取得的权利,一般的权利都是既得权。期待权是指构成要件尚未全部具备,将来有可能取得的权利。如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延缓条件成就前,债权人享有的债权,即属于期待权。 6、原权和救济权 原权是法律规定的基础性权利。救济权是原权受到侵害后请求侵害人回复权利或赔偿损失的权利。所以,救济权是以原权受到侵害为前提。 7、专属权和非专属权 根据权利能否转移,可以分为专属权和非专属权。前者是依附于特定主体不能转移的权利,如人格权。后者是可以与权利主体分离而转移于其他主体的权利。如财产权。,民法学教程课件,43,(四)、民事权利的行使 民事权利的

52、行使也就是民事权利内容的实现。权利人通过实施行使权利的行为,可以实现权利所体现的利益,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在行使权利的方式上,权利人可以实施某种事实行为来行使权利,也可以实施某种民事法律行为来行使权利;可以由自己行使权利,也可以依法由他人代理行使权利,或将权利的内容移转给他人享有并行使。 任何权利的实现,不仅关涉到权利人的利益,而且也牵涉到义务人的利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因此,民事主体在行使其民事权利时,应尊重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不得滥用民事权利。在实践中,确定行为人是否滥用权利,应该坚持主客观标准的统一。从客观上看,行为人行使权利须造成了对他人和社会的损害。如果权利人行使权利,没有损害他

53、人和社会的利益,不构成权利的滥用。从主观上看,行为人要有过错。主观的过错,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故意,但有时候也表现为过失。由于滥用权利并不是正当行使权利的行为,因此这种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当滥用权利的行为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损害时,行为人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民法学教程课件,44,(五)民事权利的保护 权利是由法律赋予的,也是由法律保护的。民事权利的保护措施按照性质可以分为自我保护和国家保护两种。 1、 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也称自力救济。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例如,依法向侵权行为人提出请求等,这种保护措施由于是由当事人自己采取的,因此又称为私力救济或自我救济。具体包

54、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1)自卫行为。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项。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财产或人身免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权行为人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所谓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免受正在发生的侵害,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2)自助行为,是权利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紧急情况下对义务人的财产或人身进行适当约束的行为。 2、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是指权利受到侵犯时,由国家机关给予保护。这种保护手段是由国家机关采取的,所以又称公力救济。由于民事权利受国家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多种法律部门的保护,因此,在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权利人可以依法请求有关行政

55、,民法学教程课件,45,机关给予保护,也可以诉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判决或仲裁。应该指出,任何民事主体在其民事权利受到他人非法侵犯时,都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保护。由于民事权利的种类不同,受到侵害的方式不同,当事人提起诉讼请求的目的和要求也不同。一般说来,当事人提起的民事诉讼请求有如下三类: 1)停止侵害之诉。即请求国家机关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 2)确认之诉,即请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权利是否存在及归属的诉讼。如确认某项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确认合同的有效无效、确认某种身份的存在与否等。 3)给付之诉,即请求人民法院责令对方履行某种行为,以实现自己的权利的诉讼。如请求交付财产、支付

56、违约金和赔偿金等。 4)变更之诉,即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判决变更现有的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形成某种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诉讼。如因请求分割共有财产、终止合同关系、解除收养关系、申请死亡宣告等而提起的诉讼。上述各种诉讼形式通常也称为民事权利的诉讼保护方式。由于民事法律规范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任意性规范,因此,在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害以后,是否提起诉讼,可以由权利人依法自行决定。当然,对于一些涉及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民事争议,国家有关机关应依法进行干预。,民法学教程课件,46,五、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 (一)民事义务和民事权利是对应的。民事义务主要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又称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前者是义务人

57、为实现权利人的权利而依法积极地为一定行为的义务。而后者是义务人为实现权利人的利益而消极地不为某种行为的义务。 (二)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侵害他人民事权利后,依照民法规定而产生的一种法律后果。民事责任是法律对不依法履行义务人的否定性评价。与义务不履行和权利人的救济权有密切关系。传统民法原理将民事责任作为债的一种形式。这是因为民事责任和民事义务具有相同的表现形式。但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1、根本性质不同。义务人并非违法者,而责任人是违法者。2、内在价值不同。民事责任制度有对违法者进行惩罚的价值。3、发生条件不同。前者是合法的民事行为和适法的事件。而后者是违法行为。4、法律拘束

58、力不同,民事义务发生时,法律强制仅是一种潜在的可能,起到督促和威慑作用。而民事责任发生时,法律强制已变为一种现实的力量。5、法律后果不同。民事行为人履行义务往往一取得一定对价为前提。而民事责任人承担民事责任是法律的否定评价,往往会使其遭受不利益的后果。6、主体范围不同。每人都是民事义务人,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会成为民事责任人。,民法学教程课件,47,第四章 自然人 第一节 自然人概述 一、自然人的概念 自然人是基于自然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是和法人相对而讲的。 二、自然人和公民的区别 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是公法概念,自然人是私法概念,自

59、然人的外延大于公民。,民法学教程课件,48,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一对概念,它们分别说明了人的能力的两个方面。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得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它是自然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依据,也是自然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志。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其享有的民事权利,是两个有内在联系,但又意义不同的法学概念 。,民法学教程课件,49,(二)民事权利能力的取得 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

60、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可见,自然人从出生时起获得民事权利能力。就如何确定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在民法学界主要有三种学说,即一部露出说、全部露出说、独立呼吸说。近代各国民法多采用全部露出说。在我国,出生后有呼吸的婴儿,即使是随即死亡,根据户口制度也要进行出生登记和死亡登记。可见,我国实际上是采用独立呼吸说,即每一个出生婴儿,从其第一次呼吸开始,就成为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对未出生胎儿的法律地位的确认,有三种立法主义:一是规定胎儿有民事权利能力,即只要其出生时尚生存,胎儿就和已出生婴儿一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此为罗马法上所确立的一项原则,瑞士民法典也作了同样的规定。二是规定胎儿原则上无民事权利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