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
2、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运动的经济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妊娠期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马克思资本论序言 我不曾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同自然的进程和自然的历史是相似的。不管个人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3、,(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产生。 资本主义形成的途径有两个: 一、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二、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
4、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7世纪中期和18世纪后半期,英、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复辟和反复辟的长期斗争,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进而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关系的空前大发展,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5、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和行业。,(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特点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效用或有用性,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生产者用来交换的物质手段,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商品的交换价值 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即它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
6、的关系或比例。 (3)商品的价值及其特点 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其本质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交换的实质是生产两个相交换的商品的劳动的比较与交换。,(4)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处在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关系中。 统一性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存于一个统一体(商品)中,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商品。使用价值
7、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有使用价值,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 对立和矛盾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结 论,在商品的二因素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论什么社会,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反映人们的生产关系,不随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人们按价值相互交换商品,实质上是相互交换自己的劳动,所以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
8、的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 (2)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有差别、有矛盾的。,(4)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具体地说,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5)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 劳动凝结为商品价值,如同水是冰的实体,冰是水的凝
9、结一样。,(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是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是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
10、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3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四)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基本)经济规律。 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
11、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上下)波动。,3.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即配置社会经济资源。 第二,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的消极后果: 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
12、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 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五)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1)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4)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货币的起源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六)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简单商品经济内在的矛盾 简单商品经济内在有四对矛盾: (1)使用价值和
13、价值的矛盾;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矛盾 社会劳动:社会分工以及由分工决定的商品生产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各个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私人劳动:各个生产者的劳动又是单个的或个别的劳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由各个生产者自己决定的,产品首先控制在他们自己手中。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原因: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
14、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
15、配关系的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包括三个部分: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
16、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 对于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思首先从经济意义和法律意义上作了区分。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
17、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超额利润或利润)。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的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 所有制与所有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或者法的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而劳动者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
18、生。 与以往的剥削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和货币采取了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相结合生产产品的过程。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
19、劳动属于资本家。 第二,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工人的劳动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资本家得不到剩余价值,那就仅仅是价值形成过程。 假设:资本家购买5斤棉花支出10元,购买2元的纱锭,给工人工资3元,让工人工作6小时,工人工作6小时形成3元的新价值。 资本家支出的全部费用:10+2+3=15(元) 生产出来的棉纱的价值:10+2+3=15(元)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当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工人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时,工人的整个劳动时间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
20、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即剩余劳动时间。,(2)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只要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价值形成过程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就生产出剩余价值。所谓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假设:资本家让工人工作12小时,这时资本家需要支出要消耗10斤棉花20元,4元纱锭,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还是3元。 资本家支出的费用:20+4+3=27(元) 生产出的棉纱价值:20+4+6=30(元)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资本主义的
21、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用m表示。 3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 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使用不仅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使
22、这部分预付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 (1)区分标准:马克思根据资本家预付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把预付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区分的内容: A.不变资本:是指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用c表示。 B.可变资本,是指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用v表示。,(3)区分的意义: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雇佣劳动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来表示。,5.剩余价值率(m),(1)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
23、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用m表示, m=mv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的构成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是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构成。其中后两部分是工人在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含义: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 工作日的最低和最高界限 劳动力的买卖关系没有为工作日确定一个标准长度。工作日的
24、最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两个因素:生理因素和道德因素。由此,工作日不可能等于或大于24小时,而必然小于24小时。,(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含义: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第一,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第三,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25、。,(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一,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第三,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初期,生产技术水平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和手工工具,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随
26、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为缩短工作日的斗争加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逐渐成为主要的剥削方法。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方法常常是同时被用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2.超额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而全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 值实现的。 (1)超额剩余价值 是指个别资本家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产品的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得到的更多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同社会价值之间的差 额,其源泉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资本家企业采
27、用先进生产技 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在实际中,所有资本家通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取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资本家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 某个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具有暂时性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中的自动化程度加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
28、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三)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及其实质 (1)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 剩余价值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
29、本积累的唯 一源泉,而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2)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 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3)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是: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 动生产率的水平、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 资本的大小。,2.资本积累的后果 (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自然形式上看,总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资本的价值构成 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 资本的有机构成 这种由资本技术
30、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2)相对人口过剩的形成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相对量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伏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3)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一方面,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创造社会财富的广大工人阶级,却只拥有社会财富的极少部分,遭受失业和贫困的折磨,生活极不安定。 3.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积累的历
31、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四)资本的循环和周转,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产业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顺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产业资本循环。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 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 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四)资本的循环和周转,2.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第二,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
32、 3.资本周转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二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四)资本的循环和周转,4.社会再生产 (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替换)问题。 (2)两大部类:第1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第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 客观上就要求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既要保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更要保证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经济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条
33、件下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问题的途径。,(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2)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3)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二者的区别是,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概念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家对工人的
34、剥削关系。,(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 资本家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更高的利润,便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部门之间的竞争,其结果使各部门生产规模和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以及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最终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等于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全社会的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 (2)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获得大体相同的等量利润,即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4.剩余价值的分配 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产业资本家得到产业
35、利润,商业资本家得到商业利润,银行资本家得到银行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
36、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积累规律等。如果撇开资本主义制度因素,这些规律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指导意义。,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实质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2. 生产相对过剩 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
37、性 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点 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出周期性特点,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38、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职能一样,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即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2.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 主要是政治统治职能,即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即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对包括邮政、铁路、水利等事业进行管理,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国家公共管理职能与政治统治职能是紧密联系的,从根本上说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是服务于其政治统治职能 3.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 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资本主
39、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是国家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的延伸,是服务于其政治统治的。,(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民主制 2. 资本主义法制 3.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 4.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 5. 资本主义政党,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第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 会的小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 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第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使人民群众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 主义条件下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因而历史性地促进 了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第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相 当丰
40、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这对于社会进 步同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 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选举 事实上是有钱人的游戏,是资本玩弄民意的过程。 其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由于资 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 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 严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法律的实质是将这种不平等 合法化。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 政治制度,其多党制则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 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41、,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 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 体现。,(三)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 资本主义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成果。在资本
42、主义条件下,这些思想文化成果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意识形态的形式或包含在意识形态中被保存下来的。这些思想文化成果同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并经过一段时期的巩固和发展以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要起着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为资产阶级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做论证的作用,因而其社会作用就开始走向反面,逐渐地与历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正确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我们应该加以学习、参考和借鉴;而其中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对社会生活进行了扭曲反映的、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需要而有意编造出来欺骗民众的虚假理论,则必须加以分析鉴别和批判。,本章知识点小结,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两个途径。 2.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及两个途径 3.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商品二因素和生产 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期中) 语文 含解析
- 2024室内智能物流机器人
- 常德2024年05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英语第五单元综合卷
- 郑州-PEP-2024年小学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寒假试卷
- 珠宝生产企业的账务处理分录-记账实操
-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十项
- 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 1.1 反比例函数 同步练习
- 2024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金融专业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 平面图形的镶嵌评课稿(10篇)
- 《律师参与公司自行清算业务操作指引》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优质课件
- Q∕GDW 11514-2021 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检测规范
- 打印纸购销合同(最新完整版)
- 布缆船操作规程
- 鸿业市政道路9.0实例教学视频课程
- 德国有限责任公司章程GmbHSatzung
- 学生公寓宿管员周考核表
- 第二章输水和配水工程
- 载货电梯安装作业指导书
- 国家开放大学《理工英语3》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