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与创新以人教社地理必修 “气压带和风带 ”为例卢钢(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214206 )一、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及问题(1)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学习和理解不到位。因此应着眼 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转变“学科本位”、 “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 价并重的评价机制,促使教师深入研究地理新课程理念,促进对新教材的学习和资源的重建。(2)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科学、不全面,没有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因此要通过“过程 与方法”的科学设计
2、,达成“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的体验。(3)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仍然是“知识性课堂”的传授式,忽视了教材的功能,纯粹是“教 教材”而非“用教材”, 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不够、 不到位。因此应该重视课堂的主体学生 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研究。(4)课堂训练设计只是等同于地理知识、规律、原理的再现,忽视新课程地理对学生学习地 理的能力要求,因此应该重视训练的生活化、层次性、发展性,努力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技能 实践能力的提高。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和创新(一)科学定位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和
3、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轻过程与方法的优化, 略情感态度和价 值的升华”的现象, 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的研究较多较全面, 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完 整育人功能和持续性发展。 因此,如何科学定位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是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 学设计的优化和创新的核心。应对策略如下:1、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准确领会新课程地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和目标。2、认真研究教学对象学生认知的特点、规律、差异,分层次科学地设计三维目标。3、认真解读教材,理清教学内容的属性及其所要达成的目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实现学生 发展的可持续性的目标。4、利用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在讨
4、论、争议的基础达成共识,形成行之有效的适合培养本校学 生“知识、技能、感觉、气质”等全面发展的多元目标。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案例: (人教社必修第二章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下同。)1、课程标准及解读: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 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标准实质是关注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 用。本课是通过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关注, 并由此关注其对气候的影响。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理解 大气环流的 7个气压带和 6个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其运动规律, 并以此为基础同时要叠加其它因 素(下垫面、洋流等)分析世界上复
5、杂多样的气候的形成。 由于新课程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学设计重视案例教学法。2、三维目标的设计: 知识与技能: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近地面 7个气压带和 6个风带的分布;结合地球运动导 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说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结合海陆分布理解海陆热力差异对气 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及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过程;理解 7个气压带和 6个风带的气候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绘图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移动规律;通过活动探究海陆分布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通过气候案例或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 (大气环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6、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二)合理构建课堂教学的教学结构课堂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传统的地理课堂的主流教学模式是“授鱼”、 是“填鸭式”、 是“教师为领衔”的“知识的传授性教学”的课堂,因此合理构建“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具有生命力的课堂”,“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地理课堂”, 是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和 创新的关键。应对策略如下:1、确定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再认识,改变传 统课堂中教师演独幕剧,学生充当观众的现状,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一从接受式到参与式,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会学习”而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设计。2、突
7、破传统课堂教学以“教案一一教师”为中心的机械模式,树立以“学案学习”为载体,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变教师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而不再是单纯的管 理者,努力营造积极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构建一一以“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的学案编制为例:编制学案应整合新课程地理教材与其它教学资源,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确立科学合理 的学案构成板块并使学案结构合理化, 既要有利学生对知识网络的构建、 显性知识的巩固,还要有 利于学生遵循学案思路对隐性知识进行 “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1、创设情境一一引入课题通过对热力环流、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的情境创设
8、和旧知回顾,以此为基础引入大气环流的教 学。2、知识梳理一一新课导学此环节可列出本节课填空式知识框架结构, 让学生自习完成;也可设计一系列难度较小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习课文,并初步找到答案。建议在自然地理教学时采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程序 式问题”,而人文地理教学时可编写“程序式填空题”。3、活动探究一一领会新知活动探究1: 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一一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 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我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能不能想像一下在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如果存在,它会是怎样的呢?(说明: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探究2:
9、请结合教材内容和有关示意图合作探究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 移动规律。完成下面各题。假设一:大气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的地表运动;且地球不运动。请思考以下内容。(1) 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升(上升、下沉),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极地垂直方向 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注:热力作用形成的热低压和冷高压。)(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赤道与极地之间水平方向的近地面和高空空气作水平运动。(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4) 综上所述,赤道和极地间形成了 “单圈环流”。结合上述分析绘制“单圈环流”示意图。 假设二:大气在均匀的地表运
10、动;但地球作自转运动,太阳直射赤道。请思考以下内容。(1) 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O0N附近高空偏转为 西风。(2)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 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东北(3)30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寸北、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 信风。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和30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4)自3O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如何?(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气为冷气流。)在600N附近(副极地)
11、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 况有何不同?(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 “极锋”。)因此在600N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 气压。(5)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0N和600N之间形成盛行西(西南)风;在 900N和600N之间形成极地东 (东北)风。(6)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北口匕、南)和向南分流。通过上述分析,300N和600N之间、900N和600N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三圈环流”(7)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 “三圈环流”,南半球同样也有。结合上述分析绘制 示意图。(8)归纳引起上述“三圈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6个风带。(9)请结合你所完成的“
12、三圈环流”示意图可以发现: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10)请观察并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对称、相间分布。在以上假设的条件下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实际还是有差异的。我们都知道,地球不断的自转和公 转。若考虑公转这一因素,三圈环流所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何变化呢?试仔细观察教材图 2.11进行规律的归纳。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T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活动探究3:以上我们分析的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是一种理想模式。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匀的。 也就是大气环流还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更为复杂。请结合P39的图2.12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 观察图2.12可知,陆地面积:北
13、半球大于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2)依据物理学知识可知,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 读图2.12 a,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快 -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亚洲高压(气压名称);而该纬 度带原有的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4)读图2.12 b,由于冬季欧亚大陆增温 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亚洲低压(气压名称);而该 纬度带原有的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 结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请结合P40的图2.13和图2.14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时间北半球同纬度 海陆温度差异北半球同纬度 海陆气压差异被切断的
14、气压带突出的气压中 心七月陆海陆V海副热带咼压带亚洲低压 夏威夷咼压一月陆V海陆海副极地低压带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请结合P41活动对“季风环流”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比较项目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风 向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风性 质暖湿湿热源地太平洋印度洋强弱(较冬季风)弱(较冬季风)强冬季风风 向西北季风东北季风性 质干冷干暖源地家古、西伯利亚亚洲内陆强弱(较夏季风)强(较夏季风)弱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4、案例分析一一思维拓展(
15、1)“三圈环流”的变式图(见下图)通过变式图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说明、分析的能力。(2)思维拓展息(图中箭头表示风带)判A B、C、D分别表示气压带或风带,请结合图中信 断A、B、C、D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在图中填写名称。5、课堂小结一一再现目标通常以结构框图的形式再现学习目标,亦可以提纲式出现。前者更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 的提升。(见下图)6、达标训练 应用巩固进行针对性 的练习编写,以增 强学习的实效性、 发展性。(三)优化设计课 堂教学的教学方 法教学是教与 学的交往、 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的灵动
16、的过程。 单向的传授、 灌输和接受必将摒弃。优化设计的教法和学法,应该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与学的方法, 是 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是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和创新的保障。应对策略如下:( 1)转变传统的“师授生受”的观念,确立 “重教”到 “重学”、“教什么”到“学什么、 怎样学”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2)重视“师导生研”,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个性探索的过程,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学 生自主探究、接受知识的过程,更使课堂的探索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 败的过程。(3)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从人本教育的角度优化设计教学方法。重视多向互动、动态生成, 通过
17、开放式的问题,生活化的情境,体验式的案例设计教学方法。(四)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案 结果性评价一直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的核心,其最大的弊端是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是典型的重知轻能的评价模式。 新课程地理的评价要突出发展性功能和过程性行为, 要求实现 评价目标多元化、 评价手段多样化, 要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相结合、反思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基本策略。多元的、科学的、 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是新课 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和创新的指挥棒。应对策略如下: (1)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利用学案、问题研究、案例等,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进行过程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消防工程联合惩戒与诚信协议3篇
- 个人健身教练服务协议书2024年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留置车辆融资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仓储中心仓管员安全责任与应急管理协议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产业场合作经营协议(绿色未来)4篇
- 2025年度个人住房装修贷款合同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商铺租赁与租赁保证金缴纳流程合同4篇
- 2025年度场海参产品冷链物流设备采购及租赁合同4篇
- 2025版路基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合同示范4篇
- 专享足疗服务人员工作协议(2024年度)版
- 马场项目商业计划书
- 《压力性尿失禁》课件
- 国企综合素质测评试题
- 肺功能检查的操作与结果解读
- 松辽盆地南部致密砂岩储层成因与天然气聚集模式研究的中期报告
- 急性戊肝护理查房
- 打样员工作总结
- JGJT411-2017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 某新能源(风能)公司:风电场岗位月度绩效考评管理办法
- 污水管网沟槽槽钢支护专项方案
- 深静脉血栓(DV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