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_第1页
成都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_第2页
成都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_第3页
成都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_第4页
成都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欢理诜人0 III筍EK科我tysi苗冃賢耳岡所阿站r当前所在位這:工程技朮中心、工程技术中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 - P.底都建K节畫工程技术酬究中心简介“中右”粗鈿机稅庾运暂方宴四.硏究方向及内春五、近期規划六*aw基a及忧势-13 -成都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黠蕊;3F 二成都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成都地区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的专业机构, 是在成都市为贯彻落实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启动成都市,十 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一建筑节能专项”的背景下,在原成都建筑节能中心”的基础 上成立的。中心”在建设部、成都市建委及成都市墙改办的大力支持下,共投资 50

2、0 余万元,目前具备西部地区最先进的建筑节能实验室以及集研发、展示、交流和培训 于一体的 成都建筑节能中心”实验楼。中心”将全面承担和组织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成果推广转化的工作,同时也是建筑节能的人才培训基地。中心”充分组织多学科的专业人才, 采用先进的研究设备及手段,在建筑节能领域发挥集成示范效应,为政府和社会的建 筑节能规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在技术政策与节能管理方面做好政府部门的助手。为 降低成都地区、四川地区及夏热冬冷地区建筑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 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加快建筑节能步伐作出贡献。2中心”定位及目标 2.1中心”的定位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

3、心是成都地区建筑节能工程的专项技术平台,承担和组中心”也是织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成果推广转化工作。同时, 建筑节能的人才培训基地。中心”充分组织多学科的专业人才,采用先进的研究设备 及手段,在建筑节能领域发挥集成示范效应,为政府和社会的建筑节能规划实施提供 技术支撑,在技术政策与节能管理方面做好政府部门的助手。为成都市、四川省及我 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筑节能步 伐作出贡献。2.1中心”的目标中心”的目标是:围绕建筑节能和保护环境这一中心点,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 人才创新,将 中心”建设为具有特色的集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检测评估以

4、及建筑 节能综合应用技术研发于一体的一流工程技术集成中心,在建筑节能领域发挥示范效 应。中心”将培养一大批建筑节能工程技术人员,为建筑节能提供咨询、检测检验、 评估技术服务;为城市级示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提供能效评 估技术服务;为建筑节能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成都市在 全面实施建筑节能的基础上,向高舒适、低能耗”的资源节约与环保型人居环境方向 创造条件。中心”近期目标是在20062010期间完成 中心”确定的技术研发项目并建立示 范;完成配套标准规程的编制工作;完成建筑节能新科技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的推 广转化并开展建筑节能的咨询、技术服务、培训工作;

5、完成自身能力的建设工作,使中心”真正能够在建筑节能工程技术领域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助手和帮 手的作用。3中心”组织机构及运行方案 3.1领导体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中心”人员主要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下属的建筑节能研究所人员为主,结合我院从事建筑设计、暖通空调、建筑结构、工程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构成。设 主任一名,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担任,常务副主任一名,由建 筑节能研究所所长担任,主任工程师一名,负责 中心”的运作、技术、质量等工作。中心下设5个研究组:围护结构组,暖通空调组,可再生能源组,检测评估组, 绿色生态建筑组。中心”隶属于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在

6、业务上受成都市建设委员会和成都市墙 材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领导。中心”主要人员及分工序 号姓名性 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及分工1高永昭男56大学高级工程师主任,主持中心全面工作2于忠男35本科高级工程师副主任,负责中心日常行政工作3刘晖女44本科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负责中心技术工作4韦延年男68本科教授级高级工 程师顾问总工,绿色生态建筑组负责人5徐斌斌男37本科工程师暖通空调及可再生能源组负责人6张红女27硕士工程师暖通空调及可再生能源组技术人 员7罗金琼女53大专工程师围护结构组负责人8冯玉秋女37本科工程师围护结构组技术人员9张剑峰男26本科工程师围护结构组技术人员10余恒鹏男30本科工程师

7、检测评估组负责人11金洁女36硕士工程师检测评估组技术人员12黎力男25硕士工程师检测评估组技术人员3.2管理制度中心”在院的各项管理制度下开展工作,并结合 中心”工作运行的特点,建立健全自身的工作制度。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在 中心”内部实行主任领导下分层负责的管理制度。中心”的业务质量工作受控于院的IS0001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3.3研发经费来源与保障措施中心”建设总投资100万元,其中60万元由成都市财政专项资金投入,40万元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自筹。中心”建设经费由院财务统一管理,建立 中心资金专,一切开支要在符合预算的前提下,由中心”主任领导

8、签署决定。实施财务审计与监督制度,由中心”邀请财务专 家对项目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财务审计和检查。4研究方向及内容中心”将以成都市 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确定的研发内容和方向为主, 积中心”还将承担建设部、省中心”拟进行的技术研发方极配合成都市建委,做好建筑节能专项研发项目。同时, 建设厅、省市科技厅局等下达的建筑节能技术研发项目。向包括:1)、自保温隔热围护结构系统和墙材应用技术研究: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围护结构系统应用技术的综合研究;保温干混砂浆应用技术的综合研究。2)、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管理集成及示范: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运行监测与评 价;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动态模拟及节能潜力评估;大型公

9、共建筑能量系统的节能优化 研究;大型公共建筑能量系统的运行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3)、成都地区地源热泵应用技术及测评体系的研究:典型天然土体温度、热物性 及传热模型的研究;地源热泵系统与建筑节能应用配套技术的研究;地源热泵空调系 统能耗测评体系的研究;地源热泵系统综合效益分析研究。4)农村集中居住区建筑节能与热环境改善研究: 适用于当地资源的围护结构体系 的研究;农村集中居住区热环境改善研究。5)、节能建筑评估技术的研究:节能建筑(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评估方法研究;节能建筑评估软件的研发。6)、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研究:现场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研究;各种节能建筑围 护结构检测技术的研究及热工性能评价

10、;建筑节能产品的检测技术研究;采暖、空调 设备、系统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的研究。7)、绿色生态住宅环境与建筑节能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研究: 单体建筑、住宅区区 域室外热环境分析与评价;区域性环境的生态建设与建筑节能相互关系及影响研究。8)、建筑节能设计技术及室内热环境与舒适度的分析、改善措施研究。9 )、建筑节能的政策及配套技术标准的研究:配合地方政府研究制定推动建筑节 能的激励政策及能效标识工作;研究制定地方建筑节能的配套技术标准;建筑节能检 测检验和评估标准编制计划。10)、建筑节能新科技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转化:开展建筑节能新科技 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以及培训、咨询、检测及技术服

11、务。5近期规划5.1技术研发项目计划中心”的工作基础就是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的研究。十一五”期间,中心”将在技术 研究工作基础上重点按照以下研究方向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建立起技术研究 的平台和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研究工作长期持续稳定开展,为中心”建设和成都市十 一五建筑节能科技专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节能建筑评估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与建筑节能配套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研究;成都地区新型墙体与保温隔热材料应用技术研究;空调系统现场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的研究;(6)建筑节能在生态住宅环境评价标准中的指标研究;室内热环境、舒适度的测试分析与改善的研究。上述研究工作作为 中心”的基础性工作

12、,经费部分依靠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自筹,部分申请国家、建设部、省市的科研经费。5.2建筑节能检测检验和标准编制计划在标准编制方面, 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是编制建筑节能的检测检验标准、评 估标准以及有助于工程应用的地方产品标准和图集。计划编制标准和图籍包括:(1) 成都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2) 成都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3) 四川省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墙体、楼地面构造图(修编);加气混凝土砌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保温砂浆应用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四川省复合石膏板内保温应用图集;建筑外窗、天窗及遮阳节能设计规程。5.3实验室建设计划目前,中心”已有一个建筑节能实验室及一个建筑

13、节能技术集成与研发平台成都建筑节能中心”实验楼,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中心”将在原有基础上,进步增强自身的能力建设。计划增加的实验室包括:空调设备和系统实验室;采暖设 备和系统实验室;建筑幕墙保温隔热性能实验室;玻璃遮阳系数及光学性能实验室。中心”将同时还将购置建筑节能现场检测设备。加上现有实验室的检测技术和手段, 具备对各种节能建筑围护结构,各种米暖、空调设备、系统,各种可再生能源应用设 备,各种照明、采光设备、系统、室内舒适度等进行全方位性能检测的能力。5.4仪器设备研制和购置计划为完成实验室建设计划,需要根据建设部近期颁布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以及

14、即将颁布的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公共建筑节 能检验标准和配合成都市十一五”建筑节能科研的需要,购置和研制大批的检测仪 器与设备,形成和完善一整套先进的建筑节能检测方法和技术。设备置购和研制计划 如下表。仪器设备购置计划表序 号设备名称数量预算金额(万元)备注1门窗气密性现场检测设备1102红外热像仪140热工缺陷检测3建筑幕墙热工性能检测试验台1304太阳辐射仪145超声波流量计256电功率多项测定仪417制冷(热泵)机组性能检测试验台115自行研制8检测实验室信息系统129脉冲法导热系数测定仪13自行研制,主要用于测蓄热 系数12玻璃光学、热工性能检测试验台140测玻璃遮阳系数、可见光投 射

15、比等合计150以上经费中,部分将由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自筹,部分将从今后申报的国家、建 设部、省市的科研经费中开支。我院的技术开发经费一方面是通过向建设部、省建设厅、省市科技厅局等申请课 题经费,另一方面是通过院在每年的产值中提取部分开发经费,同时,我院还和企业 合作,引导企业参与课题,由企业提供部分开发经费。5.5建筑节能技术服务、咨询、培训计划在完成政府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和科研开发项目的同时,中心”还应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1)、建筑节能检测服务保温系统及组成材料型式检测 门窗保温性能及现场气密性检测 围护结构现场热阻及缺陷检测 空调系统实验室及现场检测(2)、建筑节能评估与咨询服务保温

16、系统现场质量事故检测与鉴定 节能建筑能效测评节能建筑门窗标示 建筑节能设计咨询服务 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认定咨询服务 节能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推广服务 既有建筑空调热水系统节能改造与技术服务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测评与咨询服务 建筑热环境测试与热舒适度评价、建筑节能技术设计居住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节能综合指标动态计算 单体及小区建筑节能集成设计与技术服务 地源热泵空调热水系统设计、论证与技术服务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设计与技术服务、建筑节能培训中心”将在建筑节能科研、技术服务的同时,在本地区开展对地方级从事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的人员培训工作,十一五”期间将开展培训10002000 人次。5

17、.6近年度实施计划1 )、2007年,中心”围绕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和实施方案, 在成都市建委的领导下,开始逐步启动和运行。完成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墙体、楼地面构造图(修编)、四川省复合石 膏板内保温应用图集编制工作;完成米暖空调设备和系统实验室的建设;增加门窗气密性和空调系统现场能耗检测能力。围绕成都市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的建筑节 能四项科研专题,启动并制定以下技术研发项目的详细技术方案和研究课题组,根据 科研专题的总体计划开展科研工作。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围护结构系统应用技术的综合研究技术方案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管理集成及示范技术方案适应成都气候的地源热泵应用技术及测评体系的研

18、究技术方案农村集中居住区建筑节能与热环境改善研究技术方案成都地区居住节能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技术方案成都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的编制计划建筑外窗、天窗及遮阳节能设计规程的编制计划(8)空调系统现场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研究技术方案;2 )、2008年,完成居住建筑节能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和标准的编制工作;完成保温砂浆应用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完成建筑外窗、天窗及遮阳 节能设计规程的编制工作;完成空调系统现场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研究;完成建筑 幕墙节能性能实验室、玻璃遮阳系数及光学性能实验室建设。开始启动以下项目的研 究工作并制订详细技术方案公共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的研究”技术方案公

19、共建筑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编制计划加气混凝土砌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编制计划室内热环境与舒适度的分析、改善措施研究”技术方案3 )、2009年,完成公共建筑节能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和标准的编制工作;完成加气混凝土砌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编制工作。组织凑措 中心”的技术研发项目,对条件成熟的项目逐步开展科研,同时根据形 势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增强 中心”的能力建设。在 十一五”期间以至今后长期, 中心”将 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的检测评估、成果推广、咨询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6现有基础及优势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建筑科学研究院,其下属的建筑 节能研究所是专门致力于建筑节能与建筑环境

20、及相关领域研究、检测检验和技术服务 的机构。近年来,在建设部、成都市建委及成都市墙改办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共投 资500余万元建成了具备保温隔热材料热物理性能检测、门窗保温性能检测、建筑构(部)件保温性能检测、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及抗风压性能等检测的建筑节能试验室,以及集研发、展示、交流和培训于一体的建筑节能集成技术与研发平台成都建筑 节能中心”实验楼。建筑节能研究所目前已具备从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的综合研究开发能 力到建筑节能设计、能耗计算、试验室节能检测、现场建筑节能检测评估、地源热泵 应用等工程技术服务、咨询能力,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展示和节能 技术人员培训等能力。检测业务归属

21、的四川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已通过了计量认 证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2007年,我院通过建设部门窗节能标识实验室专家评审,并被正式授牌为全国首批11家建设部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实验 室”我院目前具备有西部地区最先进、最完善的建筑节能检测实验室,配置的主要检 测仪器设备有: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能检测设备、外墙外保温系统抗风压性能检测 设备、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设备、建筑门窗三性现场检测设备、建筑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检测设备、采暖空调系统现场检测设备、舒适度测试仪、Van tage Pro自动气 象站、Agile nt 34970A数据采集系统、智能测定仪、能耗记录仪、平板式及热流式

22、导 热系数测定仪等。拥有标定热箱测门窗保温性能的测试技术;建筑外窗现场气密、水 密、抗风压性能测试技术;建筑墙体和其他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的测试技术;外墙外 保温系统性能测试技术;材料热工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建筑物室内温度、 湿度、风速测试技术;空调系统现场能耗测试技术;测试建筑物采暖和空调时耗电量 的测试技术;对建筑物室外空气温度、湿度、风速、雨量、太阳辐射强度的测试技术;用热电偶、热流计和美国数据采集仪器实现对现场建筑的外墙、屋面、分户墙热工性 能的测试技术等检测手段和方法。另外还有天正节能软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 的PKPM能耗计算软件对建筑能耗进行模拟计算和判断。这些技术和设

23、备为建筑节能 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检测检验手段。在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技术科研方面,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院便开始进行建筑 热工性能的科学研究。其中南方地区轻屋盖热工设计和隔热措施的研究获四川省 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围绕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体系,也开展了建筑热工及保温隔热 措施的研究。近年来,我院还承担了四川省建设厅和成都市下达的任务,编制(或参 编)了四川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四川省标准设计夏热冬冷 地区节能建筑墙体、楼地面构造图、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保温隔热工程质量验收 规程;开展了成都地区建筑节能系统工程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成都市 建设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成都地区空心砖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获建设部科技进步 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混凝土空心砌块成套技术(获四川省科技成果二等 奖)等研究项目。我院负责参加的建设部2004年科学技术开发项目(序号221 )成都市新型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应用技术综合研究,已于2006年底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1)成都地区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已编制成都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成都市新型墙 体材料与建筑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