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总课时: 4 课时设计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部分(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的预备知识,还是今后证明角、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初中几何教学中的重点之一。(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在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学生已经感受了证明的必要性,并通过平行线有关命题的证明过程,习得了一些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规范,积累了一定的证明经验;在七年级下,学生也已经探

2、索得到了有关三角形全等有关命题,这些都为证明本节有关命题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互动互助基础。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可供探讨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动手操作, 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 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过程与方法】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

3、学生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和应用。(五)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六)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第 1页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生课前准备顶角分别为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等腰三角形。二、课堂部分(一)教学过程:第一

4、环节回顾与思考,导入新课(3 分钟)1、回顾: 问题( 1)、八条基本事实?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八条基本事实。2、思考: 问题( 1):你能用有关的基本事实和已经学习过的定理证明下面的推论吗?推论: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AS)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如何证明,教师给出已知、求证、图形学生动手证明推论。设计意图: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为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好知识准备。第二环节 新知探究( 6 分钟)1、提出问题: 等腰三角形除了腰相等以外还有那些性质呢?设计意图:复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后,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其它性质。2、

5、探索问题: 做一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折纸活动。( 1)把你们准备的顶角分别为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等腰三角形拿出来;( 2)把三角形的顶角顶点记为 A,底角顶点记为 B, C。( 3)把三角形对折,让两腰 AB, 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 AD。观察后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并与同伴交流 。AA师生活动:利用课前学生准备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探究活动,并就活动的结果进行交流,总结出结论。结论:( 1)、 B = C ;( 2)、 BAD = CAD, AD为顶角平分线( 3)、 ADB = ADC = 90, AD为底边上的高( 4)、B

6、D = CD , AD 为底边上的中线DCBDCB第 2页( 5)、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难点就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如何探索上,所以设计一个折纸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交流总结,使学生能得到结论。同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探索,精于思考的好习惯,学生自己经过讨论发现的特征更易于理解记忆。3、验证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如图 , 在 ABC中, AB=AC。、求证: B=C。方法一证明:取 BC的中点 D, 连接 AD.在 ABD和 ACD中 AB=AC, BD=CD, AD=AD ABD ACD (SSS) 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方法二证明

7、:作 ABC顶角 A 的角平分线 AD.ABDC在 ABD和 ACD中 AB=AC, BAD=CAD, AD=AD ABD ACD (SAS) 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方法三证明:过点 A 作 BC的垂线交 BC于点 D, AB=AC, AD=AD, ABD ACD (HL)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通过折纸活动得到的结论,进行分类验证,这里教师重点验证了等边对等角这条性质,介绍了多种方法,其它几条性质的验证,因为在验证等边对等角性质时都已涉及到,就不在详细介绍,以学生口述为主。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活动,以及小组讨论交流,获得有关等腰三角形

8、性质,再通过证明进一步的整理,再次感受证明是探索的自然延伸和发展,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第三环节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5 分钟)例题:已知: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 o,第 3页过屋顶 A 的立柱 ADBC ,屋椽 AB=AC.求顶架上 B、 C、 BAD、 CAD的度数。师生活动:教师给出例题,先由学生自己读题分析,动手解决,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针对个别学生的解题过程给予指导,再共同分析完成板书。设计意图 :学生在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后,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第四环节随堂练习( 6 分钟)一、填空题:1、等腰三角形若两边长为3 和 7,

9、则其周长为 _。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那么其余两个角为 _和 _。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为_。二、判断题: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都是锐角 ()2、钝角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A三、如图 , 在 ABD中,C 是 BD上的一点,且 AC BD, AC=BC=CD,(1)求证 ABD是等腰三角形 ;(2)求 BAD的度数 .BCD四、已知:在 ABC中, AB=AC点. D 是 BC的中点, DE AB于 E,DF AC于 F求证: DEDF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拨解题的思路,学生板演,教师点评,多媒体展示结果。设计意图:习题循序渐进,难度适当提

10、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归纳要点( 3 分钟)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SSS、 AAS、HL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梳理知识,提高认识。第 4页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形成技能( 1 分钟)必做题:课本习题 1.1第 2、3 题;选做题:课本习题 1.1第 4、6 题。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所以作业的设计分层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二)板书设计:1.1 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例题讲解2、等腰三角形性质: 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轴对称图形三、课后部分教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所以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把重点放在了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让学生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