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六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长征》六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长征》六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长征》六年级语文教案_第4页
《长征》六年级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 长征 _六年级语文教案长 征 教学要求:理解诗句,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 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1、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教具准备: 红军长征路线图; 红军过雪山的挂图;学习辅导资料每人一张;自制投影片数张。教学时数: 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启发谈话,引入新课。我们学过哪些课文是讲述长征路上的故事?(倔强的小红军 、飞夺泸定桥 、丰碑)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简单介绍长征。长征取得了胜利,毛泽东诗兴大发,挥

2、笔写下了长征。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 (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检查读课后的词语。磅,读 png,不要读成 bang;岷,读 min ,不要读成 ming 。自由朗读诗,要求读准字音;再指名朗读,适当指导。质疑(视情况作答,多放在讲读中解决) 。指导理解诗句。齐读全诗后要求找出总写长征红军的精神和气慨的诗句。板书:总写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理解词语:远征,万水千山,只等闲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句诗。这两句诗概括写出红军的什么精神和怎样的气慨?板书: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慨从哪些诗句描述可以具体地反映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理解词语:远征,万水千山,只等闲用

3、自己的话解释这两句诗。具体指导理解诗句: (参考有关资料进行思考理解回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 ”“乌蒙 ”分别指什么?它们是“千山 ”的代表。“五岭 ”有什么特点?(理解 “逶迤 ”)但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什么?(理解 “腾细浪 ”)(显示投影片)根据自问自答,乌蒙山有什么特点?(理解“磅礴”)但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什么?(理解 “走泥丸 ”)小结: “逶迤 ”“磅礴 ”形容山的大,是实际的山; “细浪 ” “泥丸 ”形容山的小,是红军眼里的山。写山的大,表现红军远征的艰难;写山的小,表现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英雄气慨。板书:不怕艰难险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根

4、据上两句诗的方法进行学习) “万水 ”的代表是什么?金沙江有什么特点?“暖 ”字反映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什么心情?板书:欢快(显示投影片) 根据同位互问互答大渡河有什么特点?哪个字反映了红军飞夺泸桥惊险悲壮的场面? 板书:惊险悲壮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理解: “岷山 ”“三军 ”“尽开颜 ”出示红军过雪山情景的挂图,朗读这两句诗。“喜 ”字表现了红军怎样的心情? 板书:无限喜悦指导朗读全诗(读出红军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气慨)按诗内容填空。诗人在诗歌中写了红军攀越、 、和 、两次战斗,以及的困苦过程,以革命领袖的伟大气魄,概括地表现了长征中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赞颂了红军和 精神。第二课时

5、教学要点:指导朗读、背诵。教学过程: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是一首七律诗,七字一句,在节奏上是四顿。读时应读出韵脚 an 和以下节奏。红军 / 不怕 / 远征 / 难,金沙 / 水拍 / 云崖 / 暖,万水 / 千山 / 只 / 等闲。大渡 / 桥横 / 铁索 / 寒。五岭 / 逶迤 / 腾 / 细浪,更喜 / 岷山 / 千里 / 雪,乌蒙 / 磅礴 / 走 / 泥丸。三军 / 过后 / 尽 / 开颜。教师范读(读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慨)学生练习,再指名读。小结诗的特点。 (感情特别丰富,语言格外精炼,讲究押韵与节奏)练习背诵。毛泽东诗词欣赏。 (鼓励学生读毛主席的诗词)菩萨蛮大柏地、西江

6、月 井冈山、解放南京等作业(略)。附板书:15 长 征1935 年 10 月红军 不 怕 远 征 难,大无畏精神总写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英勇豪迈气慨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不怕艰难险阻金沙 水 拍 云 涯 暖,欢快心情分述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惊险悲壮更喜 岷 山 千 里 雪,三 军 过 后 尽开 颜。无限喜悦附:长征学习辅导资料1、 “五岭 ”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2、 “乌蒙 ”,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3、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

7、但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 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4、飞夺泸定桥(小学语文第10 册15 课)大渡河在四川西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有十三根铁索,横跨东西两岸,又叫铁索桥。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寒气逼人。5、 “岷山 ”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 米左右,终年积雪。语文教案长征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学设计曾宝俊格致工作坊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案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

8、年级上册 “遗传与变异 ”单元的第 3 课。主要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后, 引导学生了解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史、 应用情况以及最新进展,从而形成对遗传变异内容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材分成以下四个部分:1从孟德尔和后续者的研究入手,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史;2以袁隆平的超级水稻为例,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3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遗传和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 4开展科学辩论会。从整体来说,教材按照时间顺序,把遗传和变异研究的过去、现在、将来有机整合在一起,环节清楚,结构紧凑。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学生积极

9、参与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我们认为,查阅资料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建议把本课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为了提高教学效益, 课前需要教师把有关的资料做成一个网页, 方便学生访问有关网址。 如果安排两课时的话,那么小报也可采取电子报刊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会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会分析资料,做出合理的解释。知识与技能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了解人类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秘密的发展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积极参与讨论研究;体会到科学技术是有用的。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

10、。那么,为什么后代长得像父母又稍有不同?是什么携带着父母的形态特征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2揭题:科学家们为了解释这个现象,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他们的研究过程,学习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板书课题)二、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1谈话: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在遗传学的研究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学生学习教材48 页孟德尔的资料。3提问:你能对孟德尔实验做出自己的解释吗?4小组讨论。5交流汇报。6引用 “基因 ”概念讲解孟德尔实验。7谈话: 可是, 人们无法用孟德尔的遗传理论来解释有些动物的父母皮毛都是褐色的,而它们的孩子却是白色皮毛这样的现象,后来的科学家对此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8指导

11、学生阅读关于变异的资料。9师生总结。【评析】作为引领学生了解遗传变异科学史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经历科学家曾经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其然 ”并 “知其所以然 ”。三、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谈话;人们了解了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就利用遗传变异的规律来改善它们、利用它们,让它们为人类造福了。2指导学生学习教材49 页袁隆平爷爷的故事。3提问:你认为,袁隆平爷爷培育超级水稻应用了什么原理?4学生讨论交流。5指导学生学习变异的应用。6查阅资料自学:无籽西瓜是怎样培育出来的?7师生总结。四、指导学生查阅资料遗传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1谈

12、话:虽然人们在遗传变异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人类是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的, 特别在最近几年, 科学家在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很多的惊人成就。那么,生物遗传变异的研究到底已经走到哪里了呢?取得哪些重要的成果?下面,我们就上网来查阅有关的资料。2学生查阅资料。3谈话:课后我们还可以找一些书刊报纸来了解有关知识。然后各组都做一份小报来介绍遗传变异的最新进展, 好吗?小报可以做在铅画纸上, 也可以在电脑里做电子报刊, 下节课我们来交流。【评析】 本环节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了解关于遗传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但是作为获取资料的方式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已经超越了目的本身。我们在重视指导学生

13、从网络获取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方式的指导,以免以偏概全。第二课时一、导入谈话:课后大家都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且完成了一份资料小报。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各组掌握的资料。二、展示资料小报1各组轮流展示、介绍。2总结评价。三、科学辩论会1 :大家在 才的交流中 到,生物的 异 象可以 我 来很多的好 ,但是也会 我 来一定的坏 。 那么到底我 怎 正确 待生物的 异 象呢?下面我 分成两个 ,来 行一 科学 会。首先 大家准 一下。2学生准 料。3 行科学 会。4教 点。【 析】在一定意 上, 个 本身是没有必要的。我 主要是通 科学 会 个形式, 利用学生的好 心来促使他 找更多的 料,

14、尽力掌握更多的 料, 以形成更全面的 。四、 :通 本 的学 ,你有什么收 和感想?教学片断 析“了解 和 异的秘密”的教学片断 :孟德 是 代 学之父, 他在 学的研究上作出了很大的 献。 下面我 就把 翻到 48 来看一看他的 料,了解有关知 。(学生看 学 孟德 料) :孟德 是怎么研究的?生:孟德 种了数百株豌豆。生:他研究豌豆花, 花的 色是有 律的。 :花的 色有什么 律?生:紫色的花的后代也是开紫色的花, 白色的花的后代就开白色花。 但是两种不同 色的花 行人工 粉后,第一代都是紫色的花,第二代就两种 色都有了。 :当两种不同 色的花 行人工 粉后, 第一代豌豆开的都是紫色的花,

15、 第二代就两种 色都有了。你怎么解 个 象?(学生沉默) :开紫色花的豌豆的后代也开紫色的花, 是什么原因?生: 是 象。 : ?生( ): 。 :两种不同 色的花 行人工 粉后, 第一代都是紫色的花, 第二代就两种 色都有了。 明使花开紫色的物 有没有得到 ?生: 了。 :使花开白色的物 了 ?生:也 了。 : 什么?生:因 在第二代豌豆里可以看出来。 :好,不 。 是 什么第一代开的花全部都是紫色的呢?生:紫色的 害。 (笑): 害?影响力要 一点?生:是的。 :你 看呢?生:我也 得是 的。 我 得那个使花开白色的物 像个定 炸 ,要到第二代才炸。【片断 析】孟德 定律确 很 “照搬 ”

16、 学生,而且也没有必要 学生 早地来完全掌握这个规律。 我们觉得,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掌握的是孟德尔实验的精髓,式的结论。因此,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作出自己的合理解释显得至关重要。而非作为形三顾茅庐读编 演徐 华 军设计理念: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 “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 ”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 “情节分析 +人物特点 ”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 倡导自主、合作、

17、探究的学习方式,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仰慕、谒见 ”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时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教学过程:一、 紧扣 “诚意 ”,质疑导读1、题质疑,初知大意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

18、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三顾茅庐 ”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 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由此引出探究重点: 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 “诚意 ”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句。( 2) 围绕 “诚意 ”,品读明意。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思考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如称孔明为 “大贤 ”,自称 “谒见 ”等,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教学时重点抓好朗

19、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叫人立即备马 ”“下马步行 ”“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赶紧下拜 ”等词句着重表现了刘备的 “诚意 ”。 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数九寒天 ”“冒雪 ”等词体现出刘备决心大,心意诚。 可从张飞的态度方面加以探究: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 这一环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3、 赏读复述,内化语言( 1) 自由组合,分角

20、色朗读对话部分,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2) 复述课文。教师问:如果有人要你讲 “三顾茅庐 ”这个故事,可以怎么讲?(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作评论。 )今天我们学习抓重点词复述故事,你认为应该重点抓住文中的哪几个词来讲?讨论后,请学生用上 “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 ”等词语,简要复述。4、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和诸葛亮有哪些了解?从这篇课文中,你看出刘备是怎样一个人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记下你的新发现。(设计点评:教师运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不仅避免了烦

21、琐的情节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二、 编写剧本,重组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适于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1、 学习范例,了解写法教师把自己事先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如草船借箭)发给每一位学生, 引导学生研究学习,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写法。教师可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独白、对白、话外音

22、)、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导。2、 分工合作,编写剧本以大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堂探究所得,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写课本剧。教师先扶后放,先指导编写“一顾 ”,而后举一反三,重点指导编写“三顾 ”。可以将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一回的有关内容编入剧本, 也可以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创作。写完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而后布置各组成员的课外任务: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如马蹄声、风雪声、敲门声、过渡音乐等;配上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设计准备道具。各组安排好导演、演员、剧务,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设计点评:这一设计可谓巧妙。教师重视发挥学

23、生的潜能, 有意识地将课外信息引入课内, 又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 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表演入境,求活求趣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为训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根据小学儿童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我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前, 教师组织学生对表演细节加以讨论,让学生细心揣摩并把握人物的语气、神态、 动作甚至心理,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24、鼓励学生要大胆创新、大胆表演,看谁演得真实,演得感人。演完后,根据各组的表现,评出“最佳配合奖 ”、 “最佳创意奖 ”、 “最佳导演 ”、“最佳演员 ”等,让学生在说与动的气氛中增强技能,品尝成功的愉悦。(设计点评: 课本剧表演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它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 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 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发生兴趣,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此文发表于2002 年第 9 期小学教学设计杂志上)三顾茅庐读编 演三顾茅庐 读 编 演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https:/ 搜集整理,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梢暇 恋

25、。2新词:留恋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3理解重点句:(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 “鸟的天堂 ”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6、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 ”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二)难点文中有些句子含义较深。详见“素质教育目标3”。(三)教学时通过重点读,反复读,品析、勾划重点词句来解决。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4质疑问难。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二)整体感知作者去了几次 “鸟的天堂 ”,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三)重

27、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读准字音:“颤” ch4n应“接不暇 ”中 “应 ”读 yng“一簇 ”中 “簇”读 c“隙 ”读 x 理解词语: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不禁:不由自主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南国:指我国的南部。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2揭题弓赎,学生自悟:(1)板书课题。“天堂 ”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文中 “鸟的天堂 ”指的是什么?(2)默读全文思考:作者几次去 “鸟的天堂 ”

28、?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 ”本身 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 ”里的居民 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 ”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第一段( 1 4 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 5 9 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 “鸟的天堂 ”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 ”大榕树。第三段 ( 10 13 自然):写第二天早晨, “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 “鸟的天堂 ”时看到了 “鸟的

29、天堂”里的居民 鸟儿的活动情景。第四段( 14 自然段): .写作者对 “鸟的天堂 ”的赞美和留恋。第二 (一)明确目 1分析 文,理解 文内容。2初步了解 文描写景物静 和 的方法。3体会作者 大自然、 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目 完成 程1学 第一段。 一 、 一 你 懂了什么,是从哪些 中体会出来的?(1)(作者吃 晚 ,黄昏 ,在河 与朋友乘船出游。从 “吃 晚 ”、 “我 跳上一只船 ”、“向河中心移去 ”可以体会到, 当 境十分幽静。 从 “没有波浪 ”、“平静地移 ”、“听 了水声 ”体会到的。)(2) 朗 ,体会作者游玩 愉悦的心情。2学 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

30、) 。着 用一个 或一个短 概括 是一棵怎 的大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 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 2)默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 序描写榕 的?主要写了榕 的什么特点?用 划出来。(3)小 、互相交流:( 一段描写了榕 “大 ”“美 ”的特点。描写 “大 ”的 句: “在一个地方, 河面 窄了。 ” “那是 多株茂盛的榕 ,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 “当我 多株榕 的 候 ” “我 不少榕 , 大的 是第一次看 ” “真是一株大 , 枝干的数目不可 数 ”。描写 “美 ” 的 句: “一簇簇 叶 真 得可 ”。 “有 多根垂到地上 卧在水面上。 ” “那么多的 叶 新的生命在 。 ”)(

31、4) 文 照 “学生交流、教 点 、理解重点句:出示投影片1:( 两句 写出了 株大榕 的真面目。 木的特点是地上、伸 泥土里”之后就成了 干, 就是 株大榕 “枝上又生根 ”。枝上生的根“直垂到“枝干的数目不可 数”的原因。( 5)指 朗 ,培养学生体 “美 ”、欣 “美 ”的能力。( 6)小 : 一段作者由 “ ”及 “近”地 榕 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 色、大小等 行了描写, 是静 描写。3学 第三段:( 1)指名 第三段思考: 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 第二天又一次 “ 的天堂 ” 看到的情景。 )( 2)再 ,教 适 点 :再 思考:作者是怎 描写众 的活 情景的? 出有关 句,体会作者当 的心情。作者用排比句 “大的,小的,花的, 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 有的 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 ” 写出了 形、 色及 的姿 。 用 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 起来 奏感 , 非常上口。作者用了 人句“ 上就 得 了。”“站在一根小枝上 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 ”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