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1页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2页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3页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4页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1章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病毒的感染 一、病毒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一)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含义: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血液传播 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动物咬伤,途径,二)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含义:病毒从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途径:胎盘、产道、 母婴哺乳 例如:CMV, HBV, HIV, HSV,风疹病毒等,通过胎盘由母亲传给胎儿:如风疹病毒、巨 细胞病毒、 HBV、HIV等 分娩时经产道感染新生儿:上述病毒均可, HSV-2 其他:产后哺乳和密切接触:CMV、HBV等,二. 病毒感染

2、的类型 (一)隐性感染 没有临床症状, 可向外播散病毒而成为 重要的传染源; 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长期带毒,二)显性感染 病毒性传染病 1、急性病毒感染(acute viral infection) 起病急,病程短, 数天或数周,如流感,甲肝,2、 持续性病毒感染 (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 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长期带病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或反复迁延,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併发症,1)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急性/隐性感染

3、后,病毒没有彻底从体内清除,而是长期存在于体内,疾病进展缓慢,呈慢性进行性或反复迁延,病程长达数月、数年或数十年,机体持续或间歇性排出病毒。 如慢性乙型肝炎,2)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含义:病毒在原发感染后,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与机体保持相对平衡,病毒不增殖,机体 无症状,一般也不会排出病毒。一旦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的病毒重新活化,大量增 殖并再次出现明显的症状。 例 HSV-1引起的口唇疱疹,常反复发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3)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 含义:病毒感染后在体内缓慢繁殖,潜伏期可长达数月、数年,甚

4、至数十年,出现症状后常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例如: HIV感染所致的AIDS, 朊粒感染,4)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急性病毒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并发症。 如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儿童时期感染麻疹病毒后,病毒在脑组织内持续增殖,到青春期才发病,一旦发病则表现为亚急性进行性,常致死亡,三. 病毒的致病机制 (一)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1. 杀细胞性感染 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 2. 稳定状态感染 (1)病毒感染后细胞膜表面出现新抗原 (2)细胞膜融合,3. 包涵体(inclusion body,I

5、B)的形成 含义:在某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光镜下可见胞浆、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的大小、形态不一 的团块状结构称IB。 意义: 鉴别病毒,辅助诊断。如狂犬病病毒包涵体,狂犬病毒感染细胞内的“Negri body,4. 整合感染与细胞转化 病毒感染后,病毒的核酸与靶细胞的染色体整合。整合感染可使靶细胞的遗传 特性发生改变,细胞增殖缺乏接触抑制,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HBV,HPV,EB-V 5. 细胞凋亡 病毒感染后,可激活细胞凋亡基因,导致细胞程 序性死亡,二)免疫病理损伤 1. 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直接损伤或抑制:HIV. 麻疹V 2. 体液免疫病理损伤: 病毒Ag(膜上或可溶)+ Ab-

6、 II、III型超敏反应 病毒感染-自身抗原暴露,诱导自身免疫 3. 细胞免疫病理损伤 CTL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 CD4+Th 释放细胞因子激活NK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杀伤靶细胞。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抗病毒免疫 一. 非特异性免疫 1. 干扰素(interferon,IFN) (1) 概念: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 产生的一类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活性 的糖蛋白. (2) 分类: IFN 白细胞 IFN 成纤维细胞 IFN 细胞,I型,II型,的产生和作用机制 病毒诱导剂 细胞产生 细胞基因活化 细胞合成 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 (病毒不能增殖,2-5A合成酶 蛋白激酶,抗病毒蛋白(antiviral protein,4) IFN作用特点 有种属特异性 广谱抗病毒 免疫调节、抗肿瘤 2. NK细胞:非抗体依赖杀伤、ADCC,二.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也发挥重要作用 (一)体液免疫 1. 中和抗体 由病毒的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可中和病毒的感染。 (1) 阻止病毒的吸附 (2) 调理作用 (3) 激活补体 局部抗体抗病毒的再感染(SIgA) 血清抗体阻止病毒的血行扩散(IgG、IgM,2. 非中和抗体 主要是由病毒的内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但可发挥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