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村落活化视角下场所营建建筑策略研究_第1页
历史文化村落活化视角下场所营建建筑策略研究_第2页
历史文化村落活化视角下场所营建建筑策略研究_第3页
历史文化村落活化视角下场所营建建筑策略研究_第4页
历史文化村落活化视角下场所营建建筑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文化村落活化视角下场所营建建筑策略研究第 1 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加速,经济文化建设已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产生了巨大的不平衡。中科院分别于 1988 年、1995 年、2002 年三次展开全国范围的住户调查,就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得出如下四点结论1:1.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2.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3.高收入人群收入超常增长;4.落后地区收入差距最为明显。正是因为这种长期的不平衡导致的是乡村建设的滞后甚至破坏,这其中就包含着许多历史文化村落。历史文化村落指那些没有被收入历史文化名村;名录中,但

2、又确实具有一定历史发展积累,现存相当面积历史遗留构筑物、存在历史文化风貌的村落。它虽然不比传统历史文化名村;更具有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但比起现代村落存在着更为深厚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这种村落往往既充斥着传统的部分,又有改建的部分,复杂的现状与矛盾亟需解决。基于种种矛盾下,历史文化村落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历史文化村落随着过去十多年快速城镇化的进程而迅速衰败,面临着严重的贫血;、失血;现象:村落的生产力水平停滞、市政基础设施匮乏、建筑质量老化严重、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等等,历史文化村落现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消亡。研究显示,中国的历史文化村落正以每天 1.6 个的速度消失2。如何赋予历史文化村落以

3、新的活力与生命,让其顺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是当代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亦是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热点。对于历史文化村落的活化形式,常见的有村落遗址保护、旅游开发、房地产开发以及产业开发。历史文化村落籍于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发掘其自身产业优势,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经济,是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村落的正确出路。.1.2 相关概念界定在广袤的乡村中,占绝大多数的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现代村落,其特征是从村庄规划到布局、建设均使用的是现代手段;另一种是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传统村落3,而传统村落又包括历史文化名村;和本文探讨的核心历史文

4、化村落;。这个概念是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所解释的:历史文化村落;是指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积累的传统文化构筑的乡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落;与历史文化名村;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虽然两者都有历史、文化;两个相同的关键词,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积累和相应的传统文化构筑,但是,历史文化村落;还没有上升到国家层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之列,既有历史文化积累不够丰富或传统文化构筑不够完整、保护利用措施不够到位而造成的破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尚未被发现或者正在申请等原因。在我国,与历史文化名村;相比,历史文化村落;的数量更多,因此在本文的语境下,历史文化村落又同样都可以被称为传统村落;。.第 2 章 历史文化村落

5、活化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2.1 历史文化村落衰落与活化传统村落基于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之下,产业形式为内向型自给自足的经济,其发展的农、林、牧、副、渔等传统产业依赖于基地内的原生自然条件,而对交通的区位性并无太多要求。因此传统村落更多选址在土地肥沃、清洁水源、日照良好、有一定防御能力能自我防卫的地区。只要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传统村落就能很好的繁衍发展,与交通区位并无太大依赖。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发展,经济发展从最初依赖优良的自然条件逐渐转变到依赖交通,由于交通区位条件的差别,使得传统村落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差距,那些在区位上弱势的传统村落,尽管在历史上发生过各种各样的辉煌,而今正整体趋

6、向衰败。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建设的进步,现存大多数历史文化村落的建设质量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现状令人堪忧。虽然在传统的营造方式下,造就了别具一格的村落风貌,但其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远远不如现代建筑。这使得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各种各样自发的对历史遗留建筑的改造活动或拆毁行为,实在是对传统村落的极大破坏。另一方面,城市所具有的现代价值标准和审美偏好,吸引着农村青年人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目标。从衣食住行;各个领域所带来便捷的生活条件,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村落所提供的调节,这加深了乡村年青一代逃离;。.2.2 国内外历史文化村落的活化营建案例分析历史文化村落由于自身存在着的复杂矛盾,其活化营建面临着重重困难

7、,因此其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从开发幅度来说,历史文化村落开发类型分三种21:整体营建: 在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或者旅游需求比较旺盛的地区,由政府或开发商主导对村落进行整体开发;节点营建:由于资金欠缺或其他原因,仅把村落中一部分保护起来,如主要街道、特色立面、重要节点等,加以局部更新;民居营建:这是介入方式最小的一类开发,仅基于村民住宅自身的居住环境改善而进行翻新、加建。从产业模式来说,分为民族聚居型、文化服务型、旅游发展型、农业服务型、工业发展型、商贸流通型。当前选取若干国内外历史文化村落营建案例:这些村落属于历史文化村落范畴,村域面积与大石村相当,且都曾处于衰落境地。将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

8、其中共性的村落活化手段,为大石村的活化营建提供帮助。.第 3 章 大石村村落现状调研及 SWOT 分析.423.1 质朴僻静大石村历史文化村落现状.423.2 朴素典雅大石村空间要素整合.453.3 山水共生大石村建设概况及村落格局.473.4 基于 swot 分析下的大石村现状汇总.543.5 大石村营建范围选定.643.6 大石村未来发展定位解析.65第 4 章 特色旅游开发视角下大石村营建理论研究.674.1 以特色旅游策略激活大石村.674.2 特色旅游视角下大石村开发营建措施.694.3 特色旅游视角下历史文化村落营建措施总结.724.4 大石村整体规划策略.744.5 紧致多变的街

9、道场所营建.804.6 充满活力的公共场所营建.814.7 宁静朴素的居住场所营建.864.8 生态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914.9 将以上场所有机连接起来的无形场所;.934.10 综合环境整治.954.11 景观绿化建设.974.12 多主题游览路线建设.98第 5 章 结语.1015.1 村落开发阶段建议.1015.2 历史文化村落活化心得.1015.3 历史文化村落营建中建筑师的角色.1025.4 村民意识的亟待提高.103第 4 章 历史文化村落大石村活化营建研究4.1 以特色旅游策略激活大石村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正日益兴旺,20 世纪 90 年代已进入了全新发展时期,全国已有半数以上的

10、省区将旅游业确定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而在历史文化村落的活化中,特色旅游也是数量最多的产业形式。与此同时,旅游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内旅游市场已出现群雄逐鹿的局面。有识之士已经注意到,各地都在注重通过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来扩大旅游地的吸引范围,从而提高区域旅游的竞争力43。特色旅游有别于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等常规旅游项目的主要特征,在于它的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旅游项目和线路的新奇探险性,旅游形式的自主参与性。因此,针对大石村的村落特征,在进行特色旅游打造时需注意以下原则:(1)聚落空间的特色性原则。这是特色旅游区别于普通各类型旅游的根本。发挥特色的基础是发掘自身的魅力,大石村的更新应该基于

11、村落现状,充分了解认识村落的自身优势和劣势之后,去粗取精,突出村落优点,但也不夸大自身优势,并在规划设计中灵活运用,从而打造出处处有特点,处处有惊喜,一步一景的丰富空间。打造特色性空间不可避免的要对村落现状进行更新,还对新建建筑有相当的需求,基于新共生思想;的指导,在和谐与大石村统一风貌和共同表达大石村村落面貌母题的基础下,新生建筑与旧有建筑、自然与科技、理性与感性等等是可以共生于同一个空间,并可以有包含、相邻和相伴等多种结合关系44。(2)规划内容的特色性原则。村落规划应在内容上区别于以同一经济圈作为依托的周边旅游开发村落内容,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这不仅仅对提高村落在区域整体的竞争力,而且对

12、人才和劳动力也有较高的吸引力。新时代复合型旅游的发展趋势是由大众化向个性化,由一般观光、单纯观光向主题观光、参与性观光等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强调在旅游中获得独特体验和感受,追求花时间享受一系列值得记忆的片刻的感觉,因此特色性的规划原则也是势在必行的。.结语大石村的活化要整体规划,功能明确,分布实施。要建立一体化运行的行政机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防止无序竞争,确保建设水准。村落的建设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形象建设阶段。利用网络建设宣传网站,提高大石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清理场地,构筑交通网,建设第一批度假区、标志性公共建筑。第二阶段:功能拓展阶段。重点围绕大石村及周边配置弄能完善的市政和区域交通,完成当地自行开拓旅游项目的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