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病介绍_第1页
立克次体病介绍_第2页
立克次体病介绍_第3页
立克次体病介绍_第4页
立克次体病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十一章 立克次体,立克次体 (Rickettsia)是一类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G-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传染病的病原体。由美国医师H.T.Ricketts发现,三、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H.T.Ricketts 1909年, 首次发现斑疹伤寒的 病原体,并因研究此 病而牺牲,1916年人 们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类病原体作为纪念,一、临床意义,内毒素:引起发热、休克等一系列反应 磷脂酶A:引起溶血,细胞损伤等 立克次体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大量增殖,引起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浸润、坏死,血栓形成等,造成微循环障碍 常以节肢动物为媒介或储存宿主 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引起以

2、发热、出疹为特征的疾病,不同立克次体有不同的传播媒介和途径,并引起不同疾病,主要以节肢动物(虱、蜱、螨等) 为媒介,寄生在它们的消化道表皮细胞中,然后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和排泄物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致病性立克次体及其所致疾病,普氏立克次体 流行性斑疹伤寒 人虱 虱粪经伤口感染 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 鼠蚤 蚤粪经伤口感染 立氏立克次体 落矶山斑点热 蜱 蜱叮咬 贝氏立克次体 Q 热 蜱 接触、呼吸道等 恙虫病立克次体 恙虫病 恙螨 恙螨幼虫叮咬 查菲埃立克体 单核细胞增多 蜱 蜱叮咬 五日热巴通体 战壕热 人虱 虱粪经伤口感染,病原体 所致疾病 媒介 传播方式,斑点热病人全身性红斑,出血甚至

3、肢端坏死,有的立克次氏体酿成严重疾病,如人类的流行性斑疹伤寒、羌虫热、Q热等,并常伴随着灾害、战争和饥饿,曾长期与人类的痛苦、灾难联系在一起,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呈杆状或球状,G- ,Giemsa染色成紫红色 同时含DNA和RNA含两种核酸,行二分裂繁殖 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壁最外层有多糖组成的粘液 层,形成微荚膜,具粘附和抗吞噬作用 专性细胞内寄生,除五日热巴通体外均不能人工培养生长 生长缓慢,常接种鸡胚(卵黄囊)培养 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二、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在立克次体研究中作出过重要贡献,俞树荣等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首先

4、在我国四川、云南等地分离鉴定了Q热立克次体; 对Q热立克次体在我国的流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建立了对Q热立克次体的快速诊断技术; 对Q热立克次体一般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立克次体在胞内大量生长,胞核被压向一侧,不同立克次体的细胞内位置: 普氏立克次体:细胞质分散存在; 恙虫病立克次体:细胞质近核处成堆存在; 斑点热立克次体:细胞质内和核内生长; Q热柯克斯体:细胞质空泡(吞噬溶酶体)内生长; 五日热巴通体:粘附于细胞外表面生长,立克次体在田鼠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生长,人粒细胞埃立克体,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 病人血液标本 活检或尸检材料 (二)标本直接检查 1免疫荧光检测 2核酸检测,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分离培养与鉴定 1动物接种分离立克次体 2鉴定 (四)抗体检测 1外斐反应 结果见表,大部分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某些菌株(X19、Xk、X2)的菌体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故可用这些变形杆菌的菌体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诊断立克次体病,Weil-Felix 反应(外斐反应,流行性斑疹伤寒 + + - 地方性斑疹伤寒 + + - 恙 虫 病 - - + 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