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诗歌表达技巧【艺术技巧,高考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高考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实战演练,一)记叙,

2、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二)议论,议

3、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议论运用到诗歌中,说白了就是抒情,所以诗歌鉴赏中,不必谈议论。宋代诗人好以议论入诗。例如高中课本中陆游的书愤的最后两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就是议论抒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三)描写,描写:

4、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诗歌中主要应用的描写方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1: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

5、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闼送表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

6、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以静衬动: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

7、,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以动衬动: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动静互衬:就是即描写运动的事物又描写静止的事物,二者相互衬托。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境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喜庆气氛。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的江南乡村月夜图,2: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

9、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五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

10、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

11、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元稹遣悲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4)设想的他人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想象的他人在某一时刻做着和自己同样的事情,借以衬托自己的感情。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借此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5)想象之景,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

12、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虚)”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构成了完美的意境,表达了盼望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13、。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3: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指的是对背景做粗线条的勾勒,点指的是在背景上作精妙

14、的描画。点面结合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虚面上的实点,也可以是动面上的静点。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 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后两句为点,朱敦儒的好事近:“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三四句从面上对渔父的志趣和生活概貌做了总的交代,后用洗练的笔墨摹写了一个恬淡自适的渔父形象。而在静态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全诗点面结合,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

15、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4:明暗结合,古典诗歌中的不少名篇,正是因为借鉴融合绘画的技法技巧,尤其是通过色彩色调的渲染和光线视角的调度来展现诗篇特有的意境意趣,寄托作家独有的襟怀情愫,从而引发读者的感受联想。 杜甫春夜喜雨中,他画道:“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大笔泼墨,大块的暗黑与小块的光亮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色和墨相互衬托,使画面厚重

16、而活泼。 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写傍晚江上的景色,画面上点缀着碧绿、艳红、露水、弯月、蓝天,表现了不同的色相及不同面积的色彩之间的对比,充满了视觉效果。 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循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和张仆射塞下曲)和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在色度和明暗的强烈对比下,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气象非凡。同时,画面富于节奏感,诗句间跳跃着画境的气韵生动。 王维“白水明田外,碧峰出水后

17、”,诗人用调和色对比描绘出雨后绿色千重,水光如银, 山色青葱、重重苍碧之景。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设色淡雅清丽,俨然水墨,用明、暗交错的色调,铺陈白、绿、黄三色,以鲜丽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水光漾动,流翡溢翠的天然画卷,5:粗笔勾勒,粗笔勾勒:指的是对事物描写出大概的“轮廓”,不作细节的描写,就像美术中的铅笔稿,很模糊的概念,但不失真实,同时可以把事物描写清楚。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作者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1分)诗歌粗笔勾勒了“江山”“花草”“燕子”“沙滩上鸳鸯”景物,展现初春时节一派生机、明丽的景物,6白描工笔,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

18、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山,风雪,白屋

19、,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细描(工笔)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写景) 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四)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

20、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21、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例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例5:“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

22、辞) 【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6:“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 【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例9: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析】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例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析】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

23、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概述 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借景抒情概述,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五种形式,即一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布景,四是寓情于景,五是景略情在,a: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

24、,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静夜思 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登高) 【析】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

25、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b:以景结情(情景,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

26、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c:缘情布景,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韦应物登楼寄王卿) 【析】诗歌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此为情;三、

27、四句便承一、二句而来,砧杵、秋山、荆榛、寒雨,缘情布景,是对“恨不同”与“思无穷”的形象展示,以凄清的笔调渲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抒情写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析】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其中也尽寓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次句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然后便缘情布景,以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

28、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d: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就是只有景,没有明显的抒情性字句,作者的感情寓于所写之景中。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如陶渊明的饮酒诗,寓情于景是其艺术上的闪光点。本诗描画了一幅夕阳下飞鸟结伴归

29、巢的闲适、悠然、优美的山园景色,塑造了一幅恬静的田园画面,作者虽不着一情字,但从画面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作者对宁静、闲适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景之恬静与人之悠然,浑然交融,构成了深远的意境,读者自然被诗中的美深深地吸引。 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e:景略情在,有些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而直抒胸怀。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析】此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

30、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是完整的,情景与哀乐的关系,情景交融的诗歌,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以乐景写乐情 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衬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风人松(题酒肆)俞国宝)

31、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以哀景写哀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析】此写景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以乐景衬哀情,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 谢浑谢亭送别) 【析】上联以“红叶青

32、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析】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题金陵图) 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

33、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写安史之乱起,唐玄宗逃入蜀后对扬贵妃的怀念以及回宫后对贵妃的入骨相思时,就运用了“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在寂寞悲凉的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若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 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比如何不泪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小雅

34、采薇)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 杨柳青青,柳色鹅黄,桃花披枝,李花飘香,然而诗人的迁谪愁绪并未消除,诗中句句就春立意,行行春愁春恨,立意新奇,遣词巧妙。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由“柳深青”、“柳絮飞”、“梨花开”等美景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对人生几何的无限感叹,以哀景写乐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35、 【析】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

36、了,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定义及举例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茅盾的白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 高尔基的海燕 诗歌中诗人常借助松、竹、梅、菊、莲、柳、山、月等体现人的思想情感获品格志向,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

37、白在人间。”以及周敦颐的爱莲说。 都是借助梅花、石灰、莲花来比喻(象征)君子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的墨梅) 【析】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 【析】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A借景抒情是通过

38、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B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判断下面几句诗,都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启发:通过比较上述四首诗,我们体会到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

39、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 A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三吏”、“三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B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来抒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析】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

40、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 【析】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咏史抒怀(借历史或典故):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

41、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 【析】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1、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实战演练,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重庆卷)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42、 。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苏诗海棠的后二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抒发了作者对花的挚爱之情诗人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花比作人,写诗人唯恐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的海棠。从而间接抒发出作者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年高考福建卷)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

43、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 4、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

44、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5、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

45、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10年四川卷)“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北京卷)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

46、,力耕不吾欺。 注释:将:岂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等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

47、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08年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48、(4分)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

49、力,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修辞是对语言的调整与适用,也就是对语言进行加工使之表达更为鲜明、生动、有力的手段和过程,它针对的常常是某句话或某段文字。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九种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此外,诗歌中常见的修辞还有:对比、映衬、连环、双关、反语,1、比喻,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2)比喻的种类 明

50、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白居易春题湖上)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无题)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被堆成雪白的山岗。 淼茫积水非吾土,飘泊浮萍自我身(白居易九江春望 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孟郊百忧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1、(刘禹锡望洞庭)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元稹松树) 一丝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苏轼春日,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

52、人。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小雅天保 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元稹江楼月,2.比拟,1)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苏轼春日)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子夜四时歌,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

53、八岁的侄儿宏儿。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东门行) 我有同心人,邈邈崔与钱。我有忘形友,迢迢李与元。或飞青云上,或落江湖间。(白居易效陶潜体十六首)(崔与钱:崔群、钱徽;李与元:李固言、元稹) 3)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3.借代,1)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2)借代的种类 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

54、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专名代泛称。例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青黄先后收,断折伛偻拾。”(李觏获稻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

55、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夸张,1)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2)夸张的种类 扩大夸张。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垂老别,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卫风河广 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56、。(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超前夸张。 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3)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5.对偶,1)对偶的特点 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道理。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流星夕照镜,烽火夜烧原。(庾信咏怀)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长沙

57、)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陆游燕歌行) 助我者少,啖我者多。(无名氏孤儿行)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

58、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A:本句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 B:邻句对: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c:隔句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无。 今日还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可殊。(郑谷遇裴晤员外,3)对偶的作用 形式整齐

59、,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6、排比,1)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2)排比的种类 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

60、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诗歌中排比格只能用在古体诗里。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3)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7、反复,1)反复的定义: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增强某种感情色彩,有意将诗歌中某些词、语句加以重复使用的一种修辞格形式。 (2)反复的种类 连接反复。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白居易捕蝗) 忆远曲,郎身不远郎心远。沙随郎饭俱在匙,郎意看沙那比饭。(元稹忆远曲,间隔反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