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转本资料全集诗歌鉴赏练习题答案_第1页
专转本资料全集诗歌鉴赏练习题答案_第2页
专转本资料全集诗歌鉴赏练习题答案_第3页
专转本资料全集诗歌鉴赏练习题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诗歌鉴赏练习题(答案) (一) 1、例 1: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 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例 2: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是一个孤高而不屈的人物形象。 2、例 3:“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 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例 4: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系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

2、。 3、例 5:人生也有盛衰,宝贵的是精力旺盛的少壮时期,应该及早努力,如果不抓紧大好时机,等到老年时徒然伤悲也没有什么用了。 4、例 6:反映了词人高远、悠然、脱俗的意趣,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流露出对混浊官场的鄙视。 5、例 7:作者赞美梅花的高贵品质,实际上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是借物言志的一种方法。 6、例 8:原野辽阔无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边。描景状物非常真切动人。 (二)1、例 9:诗人以一个“惜”字和“爱”字赋予泉眼、树荫以人的感情。泉眼爱惜,树荫爱恋,富有情趣。 例 10:(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

3、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 适 之 感 。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例 11:“直”字展现了一种挺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馨而又苍茫的感觉。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例 12:“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例 13:同

4、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 以风声 描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 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叠字从不同角度共同 营造了整首诗的寒冷氛围。 例 14:这句诗常被人们引用来赞美年轻人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2.初露头角,前程远大。 例 15:“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息。第三、四句写临江送别,帆影望尽,故人远去,仍久久伫立远眺,挚爱之情含蕴无穷。 例 16:这首诗充

5、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全诗清丽自然,意境开阔,含蕴无穷。例 .317: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显得清淡朴素,更加耐人寻味。 1 (三)1.例 18: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例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千古长如白练飞: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例 20:运用了借代的修辞,“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让人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有惋惜、怜悯之情。“绿肥红瘦”四字

6、鲜明、贴切,融注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感伤、哀婉的情调。 2 、例 21:诗的前四句写母爱,是叙事;后两句写子女对母亲的深情,是抒情, 两部分结合得紧密完美。 例 22:诗人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 例 23: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例 24:用问答形式。第一句叙述,第二、三、四句是童子回答诗人问话的叙事, 叙事中描绘了隐者飘然入山采药,行踪无定,悠然自在、淡雅清高的生活。写景又透露出作者对隐者的敬仰羡慕之情。 3. 例 25:本诗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极力渲染,表现

7、出诗人的悲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例 26:这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 孟诗除了借想象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 例 27:题是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考查,考生首先要想象出诗歌上联描写的意境,然后结合诗歌作点具体分析,说明是怎样表达这种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题属于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求考生从动静两个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 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语言表达技巧的掌握。 参 考答案: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 等写出 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

8、忽起”、“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例 28: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 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 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极 尽故国的繁华热闹。 要答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例 29: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 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例 30: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峰”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诗人故意撇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