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大关系-课程阶段总结,1. 强与弱的关系,在机制公平条件下,强者承担更多荷载,解释: 强弱, 指支座约束的强弱. 机制公平, 是指ac与bd线刚度相同。图中cd线刚度为无穷大. 实际上, cd刚度为任一值,结论不变,理论上,支座的水平反力与梁刚度有关。 当梁刚度变化下,如果你计算出两个不同的va,请不要慌张,梁柱刚度比例-2倍,梁柱刚度比例10倍,梁柱刚度比例2000倍,梁的刚度增加, 更有利于水平荷载传递到强壮支座上,看! va减小了,因此,这里涉及一个传导机制问题,梁刚度越大,传导水平力的机制越好,支座b的强,越能够发挥作用; 如果梁刚度越小,传导机制越差,支座强的能力显现不出来,va,
2、与vb的差别越小。 这正如,中央有个好政策,由于中层干部故意曲解误解,导致下层执行结果的偏差。 不过要记住,结构力学中的偏差,没有社会生活中的偏差那么大,2. 刚与柔的关系,在机制公平条件下,刚者承担更多荷载,解释: 刚与柔是指杆件体系的抗弯抗剪线刚度。线刚度大者, 刚;线刚度小者,柔。这里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是比较而言。 本图中,bd线刚度是ac线刚度的2倍,那末,vb是va的两倍。 机制十分公平,柱与柱比较,当梁柱刚度比不断增大,反弯点不断下移,直到最后稳定在柱子中点,因此,刚柔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柱与梁比较,当梁的刚度无穷大的时候,三根柱子的最大弯矩与支座剪力 完全一样;但是,一般条件下
3、,中间柱子弯矩与剪力最大,请注意实际反弯点与水平刚度无穷大反弯点的细小差距,刚柔搭配要得当,配合不协调,刚者不能发挥作用,3. 曲与直,力的自然属性是尽快入土为安。因此, 只要有可能,主要传力路径,就是接地的直杆; 承受剪力的直杆必然有连续的弯曲变形,力的最短传递路径,朋友们,再见,我直接下地狱了,没有可能直接下地,支座绝对没有水平反力,形式上不对称,实质上对称,因为荷载特殊,连续的弯曲变形,拱形结构中的直线传力路径,解释: 曲线是相对直线而言的。 从拱形结构中发现直线, 是判断各个截面受力状态的一种简便方法。 对连续介质力学而言,所有的变形曲线必须分段光滑, 或者整体光滑,4. 远与近关系,
4、荷载作用在主体部分,谓之近; 荷载作用在附属部分,谓之远,解释:主体部分能够自身作为刚片与大地直接 静定或超静定 相连的部分; 附属部分自身不是刚片,或者是刚片但 不能自身稳定平衡的部分,荷载离支座的远与近,一对孪生的弯矩图,哎,公共财政的阳光何时才能照到咱们边远山区,远与近的关系受力图,荷载离支座虽然很近,但没有反力, 这是因为右半部分为附属结构,5. 主从关系,荷载作用在主体部分一定不会传播到从属部分; 反过来,结论恰 好相反。 但有时一个非基本部分,由于其内力能够自相平衡, 所以也不能传播到主体部分,从属部分内力自相平衡,我的地盘我做主,荷载作用在主体部分 附属部分不受力,6. 静定与超
5、静定关系,有多余约束的结构叫超静定结构。 超静定总体而言使内力分布更均匀,相应地,使变形量也相对减少。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能够承受弯矩的地方,不管距离远近,多少要承担一点,不然不够意思,超静定结构使内力分布相对均匀,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比较: 超静定结构弯矩传播距离远,差别在于:超静定结构受力点,不可以自由转动,静定结构的最大弯矩为pa, 但超静定绝对小于pa,pa,pa,有了我才有大家的共同富裕,一次超静定,使全部杆件都受力,轴力为p,最大轴力小于p,静定与超静定没有鸿沟,当弹簧刚度无穷大,就是固端; 当弹簧刚度为0,就是绞,主动与被动,在节点弯矩分配这个问题上, 分清主动与被动是必要的,
6、至于爱情,也就算了,比较结构和基本结构(a)、(b)的内力,解释:杆中的b点,在荷载作用下, 必然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而ba 杆与bd 杆,显然是被迫跟着顺时 间旋转。这样,m(bc)在数值上 必然分解成m(ba)m(bd)的和,具体解法,8. 对称与反对称,对称结构,对称荷载或者支座位移(温度变化),在对称面上不产生剪力; 对称结构,反对称荷载或者支座位移(温度变化)在对称面上只产生剪力,如果地基b有倾斜,先加固哪里? b点外侧能想到,那么c点内侧呢,到底是那一种情况呢?我的第一感觉是:正对称情况下 转动困难!因此,应该是m1m2,为什么我认为m1m2,同学们:请首先相信你的感觉,保护好你这
7、种简单的直觉;然后用理论知识 检验它。这是结构力学的全部,在支座转动相同的情况下, 那不是违背刚者弯矩更大的准则了吗,简单看,b2的转动刚度大,这是因为,可是:复杂看,b2的转动刚度还是大,下面精确计算,这是最后的结果,显然,我关于右上角弯矩0点位置判断失误。 承认这点,对我而言,确实很痛苦,为什么夸大了c点的弯矩?明明是叠加的吗,或许,在应用概念结构力学的时候,要确定下这样一条原则,当判断结果与计算结果矛盾的时候, 首先怀疑自己, 其次是怀疑计算机,在开始学习概念结构力学之前,所有判断工具来自结构的变形趋势; 在应用概念结构力学的时候,所有判断工具,来自基本超静定结构的完整解答,概念结构力学
8、的第二条原则是,对称结构在中间支座的位移下内力对称,对前面框架,计算机计算的轴力图。请大家注意,中柱轴力为0,请大家注意:ansys 有自己的内外之分,所以,同样的弯矩用不同颜色,解释:对称与反对称的利用,是学习结构力学的高级技术, 也是上帝管理地球的美学原则。问题是我们要理解他的苦心,9. 原结构与基本结构,原结构是彼岸,基本结构是渡船。 你是准备租船呢,(结构概念分析) 还是准备造船(位移法) ? 或者你体力超强,游泳过河?力法,显然,结构概念分析, 是面对复杂原结构的 首选方案。 比如,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框架, 但我们可以借助概念结构力学的方法,近似解决它,也许个别节点的弯矩不平衡,但是,
9、要适当调整梁上弯矩0点位置 (在给定的范围内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绞(反弯点)所在区间估计,对于1绞;如果上榀框架不存在,应该在2a/3处, 但是,上榀框架存在,使右边加强,0点应该左移; 但是,左移不能过梁中点。要解释这点 十分困难。我们尝试一下,对于1绞;如果上榀框架不存在,应该在2a/3处; 只需要考虑上榀作用,分为两个剪力与两个弯矩; 两个剪力的作用效果,与底层框架受剪效果完全一样,说明2a/3处0点弯矩的概念得到加强,下面讨论两个弯矩的作用效果,显然,对于左边梁,m1 与m2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反; 虽然他们的反弯点在另一个三分点上, 但由于其弯矩数值比较小(弯矩分配系数小),使真实的
10、弯矩0点,只能使向左偏移,但没有越过中点的实力。 所以,我们说反弯点在稍微偏右一点的地方。请ansys验证,这大致是概念结构力学的魅力了,1)按8,9不离10的标准,概念结构力学的精度足够了; 2)所有的原则如刚度大小原则,荷载远近原则,对称与反对称原则,剪力等刚度分配原则,基本上全能满足。 3)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误差最大达20。但绝对没有方向错误,或者你只想坐在岸边,搭乘光波过河? 所以,彼岸是确定的, 过河的方式 是可以自己选择的,或许你觉得这个还是太难,或者觉得这个不规矩,撤除多于约束,复杂结构由基本结构组成,解释:如果承认支座的价值就在于承受荷载,并保持支座处位移为0(或者保持支座位
11、移为给定值),那么所有的超静定结构都不过只是多了一些未知反力、并在反力处有确定位移的静定结构,10.力法与位移法关系,力法是位移法的根,位移法是力法的果实; 力法有清晰的概念,道理很简单, 但过程不直观,容易将概念淹没在计算之中,位移法概念难懂,需要想象力, 但计算方法简单,过程很直观, 容易与结构最终的变形趋势结合, 是一种技术先进的方法,力法,位移位,原结构利用力法和位移法化为不同的基本结构,因此,正如静定与超静定没有鸿沟一样, 力法与位移法没有鸿沟,我的要求是,忘掉什么是力法,什么是位移法, 那玩意不重要,是人为了把问题系统化进行的分类。 我们的面前,没有方法,只有问题,记住这样一句话,
12、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计算机面前,所有的方法,显得十分地可笑! 可是,还是有人倡导这个那个方法, 或不合时宜,或不愿面对现实。 什么方法可以解决c点桡度过大的问题,既不是力法; 也不是位移法; 更不是清华大学推崇的混合法。 方法只是工具,不可能帮你建立概念,如果觉得c点 桡度太大, 采用那种 设计方式 更有效,加斜撑? 还是加强上下弦? 条件是材料用量 基本一致,概念1,它基本上就是一个简支梁! 均布荷载下的简支梁! 所有关于梁的知识,不会改变,比如,下弦杆全部受拉,且跨中最大; 上弦杆全部受压,且跨中最大,概念2,这是一个对称结构,c点立杆上不会有任何弯矩;它是一个压杆,只有压力! 这个
13、杆件一定是垂直下沉的! 其他立杆以它为中心,对称倾斜,概念3,立杆中点必然是弯矩0点!因为上弦是压,下弦是拉,总体而言,压到拉是逐步过渡的,显然中点连线如同简支梁的中性轴,上下弦以它为中心转动; 将它假设为可以转动的绞,比较合理,概念4,立杆与弦的交点上, 三个弯矩必然平衡, 两个弯矩必然相等(对两个边立杆)。 上述概念十分重要,但他们不是来自方法。 事实上,我们也不可能用力法位移法计算这样复杂的题目,那么,让我们看看框架弯矩近似计算方法,这是电算成果,与概念分析结构大致一样,细部有差别,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除了具体参数要再核实外,因此,通过手算与电算方法比较发现,1)将立杆反弯
14、点设在立杆中部,是可行的; 2)将上下弦的反弯点全部设在中部,是不合适的;靠近跨中的弦杆没有反弯可能,靠近支座的弦杆才有可能反弯; 3)手算方法需要2次以上近似调整; 4) 最危险点不在跨中.而在刚架变形最剧烈的地方,那就是剪力与弯矩综合最大的地方,上述细节,是概念分析难以达到的高度,因此,设计是两条腿走路; 概念帮助判断总体; 电算帮助细节设计。 下面按同样的方法,近似确定单位荷载法下的弯矩图形,单位荷载下的简化内力分布,为什么呢,增加杆件刚度不能根本改变杆件受力模式; 加斜撑改变了杆件的受力模式。 为什么模式改变,位移减少? 请看位移计算公式,从公式可以看出,如果受力模式不变, 只改变刚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详细说明商业合同说明文
- 工伤索赔协议合同
- 咨询合同解除协议
- 驾校合同终止协议
- 合作聘用合同协议
- 合同补充协议的声明函
- 跆拳道馆转让合同协议书
- 电器买卖协议合同
- 服装合同解除协议
- 小型潜水泵技术协议合同
- 一夜长大【主持人尼格买提个人随笔集】
- 工程欠款起诉书范本标准版
- 【一等奖劳动教育案例】《小艾团,大爱心》劳动教育活动案例
- 泰国落地签证申请表
- 后牙金属全冠牙体预备
- GB/T 36362-2018LED应用产品可靠性试验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指数分布)
- GB/T 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 GB/T 10923-2009锻压机械精度检验通则
- GA/T 1356-2018国家标准GB/T 25724-2017符合性测试规范
-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课件
- 2022邮储银行综合柜员(中级)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多选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