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危害及成因分析毕业论文_第1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危害及成因分析毕业论文_第2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危害及成因分析毕业论文_第3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危害及成因分析毕业论文_第4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危害及成因分析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第一章 绪论1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危害及成因分析22.1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22.2 常见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22.3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2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措施43.1 材料措施43.2 施工措施53.3 设计措施53.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3.5 管理方面93.6 环境方面2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措施154.1 表面修补法154.2 内部修补法154.3 结构补强加固法164.4 混凝土置换法164.5 电化学防护法174.6 仿生自愈合法17第五章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检测与控制185.1 混凝土裂缝的检测方法185.2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

2、原因205.3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手段24第六章 无砟道床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29 6.1 表面封闭法29 6.2 无压注浆法30 6.3 低压注浆法32结束语 34致谢 35总结36第一章 绪 论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自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导致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

3、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防和处理。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的数量越来越多,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在工程中也得到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的一些工程实际情况和多年的施工经验,对混凝土工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预防与处理措施。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危害及成因分析2.1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钢筋

4、混凝土结构裂缝就其开展程度分为表面裂缝、贯穿性裂缝、破坏性裂缝;就其在结 构表面形状分为网状裂缝、爆裂状裂缝、不规则短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斜裂缝等; 按其发展情况分为稳定裂缝和不稳定裂缝、能闭合裂缝和不能闭合的裂缝;按其尺寸大小分 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两类,微观裂缝是混凝土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它是不连贯的,一般 存在于混凝土结构内部,尺寸较小裂缝宽度通常情况下不超过0.5mm,宏观裂缝是指尺寸较 大的裂缝,裂缝宽度通常情况下大于0.5mm,可存在于混凝土内部,也可存在于混凝土表面 ;按时间可分为施工期间形成的裂缝和使用期间产生的裂缝;按其影响因素可分为设计因素 裂缝、材料因素裂缝、施工因

5、素裂缝、使用因素裂缝、温度因素裂缝,不均匀变形因素裂缝 、钢筋锈蚀裂缝等几大类。下面就工程中比较常见的裂缝进行阐述。2.1.1 塑性收缩裂缝塑性裂缝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这种裂缝大多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初期。塑性裂缝又称龟裂,严格来说属于干缩裂缝,出现很普遍。产生这种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当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而振动时间过长时,水泥浆浮在上层,骨料下沉时收到钢筋或其他物质的约束,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使混凝土的表层产生裂缝;浇筑后混凝土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因而开裂;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

6、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细砂和粉砂混凝土水灰比过大,也会导致这种裂缝出现。2.1.2 混凝土干缩引起的裂缝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内部干缩而引起体积变化,当这种体积变化收到约束时,就可能产生干缩裂缝。干缩裂缝处在结构的表面,较细,起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一段时间后,在表层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和温度变化逐渐大战。如混凝土成型后,因养护不当,收到风吹日晒,使得表面水散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的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或者构件因水分蒸发产生体积收缩,收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此外,混凝土构件长

7、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混凝土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用后张法预应力制成的构件,露天生产后长久不张拉等等,都会产生这种裂缝。2.1.3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在工程中,这种裂缝比较常见,譬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温度裂缝大多发生在施工的中后期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表面温度裂缝多缘于较大温差。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在浇灌混凝土后,在硬化期间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的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

8、内部温差很大。当温差出现非均匀变化时,如施工中过早拆除模板,冬季施工过早拆除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使其因降温而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又很低,因此出现裂缝。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这种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多缘于结构温差大。如大体积混凝土凝结和硬化过程中,水泥和水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成为“水热化”,导致混凝土块体温度升高,当混凝土块体内部的温度与外部的温度相差很大,以致所形成的温度应力或温度变形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抗拉强度或极限拉伸应变

9、,就会形成裂缝。2.1.4 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当结构的基础沉降不均匀时,结构构件受到强迫变形,导致结构物中构件与构件之间产生斜拉和剪切作用,从而是的结构构件开裂,随着不均匀沉降的进一步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这类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取决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一般较大,因此裂缝宽度较大、多呈45,并且通常是贯穿性的。2.1.5 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构件承受的不同性质的荷载作用,其裂缝形状也不同,通常裂缝方向大致是与主拉应力的方向正交。结构受载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在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例如早期受地震,脱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

10、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此外,因设计、材料、施工及使用等原因引起的裂缝,由于涉及的面很广,内容多,限于篇幅本文不作阐述。2.2 常见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组分复合材料,在各种条件变化和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的情况下,微观裂缝的产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细微裂缝如果不扩展或在一定范围内扩展的话,它对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正常使用是不会造成危害的,有害与无害的界限由结构使用功能 决定的。对钢筋混凝土,特别是有充分构造配筋的钢筋混凝土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缝,不会迅速导致破坏,只是限制裂缝宽度的问题,使其达不到有害程度。但实际使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

11、或是进一步温差和干缩的情况下,细微裂缝会开始开展并相互贯通,从而发展成较大裂缝,对结构造成极大的影响,形成危害。常见危害有:(1)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2)引起钢筋锈蚀,使保护层崩落;(3)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4)降低结构刚度,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5)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和使用寿命;(6)影响建筑物的美观;(7)裂缝大的可能使结构或构件彻底报废、造成工程返工、材料浪费、延迟工期以及较大 的经济损失。2.3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当温度、湿度发生变化,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时,极容易产生裂缝。裂缝的形式和种类很

12、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入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结构 材料 施工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链 地基 环境 裂缝处理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链2.3.1 材料因素(1) 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容易增大混凝土收缩,使混凝土产生裂缝。(2) 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3) 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4) 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13、(5) 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2.3.2 施工因素(1) 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灌、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成因。(2) 水分蒸发、水泥结石和混凝土干缩通常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3) 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太大,浇灌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

14、裂缝。(4) 混凝土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早期表面干燥或早期内外温差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5) 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施工,可以减少砼结构的开裂情况。2.3.3 设计因素(1) 设计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所产生的构件裂缝。(2) 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3) 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4) 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5) 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6) 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容易导致砼开裂。2.3.4 外界因素(1)

15、 地基变形在钢筋砼结构中,造成开裂主要原因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2) 温度变形砼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线膨胀系数一般为110-5/0C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在工程中,这类裂缝较多见,譬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砼的裂缝等。(3) 湿度变形砼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一般谓之干缩。收缩裂缝较普遍,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砼的收缩值一般为0.20.4,其发展规律是早期快、后期

16、缓慢。因此对于超长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通常是掺加微膨胀剂等,这样可基本解决砼的早期干缩问题。(4) 结构受荷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如:拆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而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承受了3040的设计荷载时,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能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这类裂缝有的文献称之为无害裂缝)。在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分

17、别不同情况规定裂缝的最大宽度为02mm03mm,对那些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上出现裂缝,则应认为有害,需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5) 徐变砼徐变造成开裂或裂缝发展的例子工程中也和很常见。据文献记载受弯构件截面砼受压徐变,可以使构件变形增大23倍,预应力结构因徐变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损失,降低了结构的抗裂性能。(6) 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7) 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8) 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2.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2.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 3.

18、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 4.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5.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措施3.1 材料措施3.1.1 材料选用(1) 水泥:根据工程条件不同,尽量选用水化热较低、强度较高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2) 粗骨料:适用表面粗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泥土含量和压碎指标值等满足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规定。(3) 细骨料:一般采用天然砂。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的2区砂、对运送混凝土宜选用中砂;

19、所选的砂有害物质及混凝土含量和坚固指标等应满足相关规范及技术规程规定。(4) 外掺加料:宜采用减水剂及膨胀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5) 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6) 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7) 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8) 钢筋的位置要正确,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砼开裂,钢筋间距过大,易引起钢筋之间的砼开裂。3

20、.1.2 配料 (1) 配合设计应尽量采有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投料计量应准确,搅拌时间应保证;禁止任意增加水泥用量。(2)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车鼓保持在每分钟约6转,并到工地后保持搅拌车高速运转到4至5分钟,以使混凝土浇筑前充分再次混合均匀。如遇塌落度有所损失,可以掺一定的外加剂以达到理想效果。(3) 浇筑分层应合理,振捣应均匀、适度、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3.1.3 配筋(1) 混凝土的配筋对于收缩值起一定的约束作用。结构设计中经常忽略构造钢筋的重要性,因而经常出现构造性裂缝。合理的配筋,特别是构造配筋,细一点密一点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可有效避免构造性裂缝的产生。(2) 施工

21、中对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3) 钢筋绑扎位置要正确,保护层厚度要尽量准确,不要超出规范规定;钢筋表面应洁净,钢筋代换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3.2 施工措施3.2.1模板的安装及拆除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程序、施工工具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机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2.安装的模板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不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及强度发展,并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3.安装模板时,为确保保护层厚

22、度,应准确配置混凝土垫块和钢筋定位器等。4.模板的支撑立柱应置于坚实的地面上,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间距适度,防止支撑沉陷,引起模板变形。上下层模板的支撑立柱应对准。5.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顺序及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应考虑周全。拆除模板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模板及支架应随拆随清运,不得对楼层形成局部过大的施工荷载。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结构可能尚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必要时应加设临时支撑。6.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3.1的规定。7.后浇带模板的支架及拆除易被忽视,由此常造成结构缺陷,应予以特别

23、注意,须严格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8.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2,885075100梁、拱、壳8875100悬臂构件100表3-1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3.2.2混凝土的制备1.应优先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进行外,对品质、种类相同的混凝土,原则上要在同一预拌混凝土厂订货。如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预拌混凝土厂订货时,应保证各预拌混凝土厂所用主要材料及配合比

24、相同,制备工艺条件基本相同。2.施工者要事先制定好关于混凝土制备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3.2.3 混凝土的运输1.运输混凝土时,应能保持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运送容器应不漏浆,内壁关滑平整,具有防晒、防风、防雨雪、防寒设施,并宜快速运输。运送频率,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2.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车内残余混凝土及积水排尽。当需在卸料前补掺外加剂调整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时,外加剂掺入后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由实验确定。3.运至浇捣地点混凝土的坍落应符合要求,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应由实验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4.由搅拌、

25、运输到浇筑入模当气温不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90min,当气温高于25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60min。当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持续时间应由实验确定。3.2.4 混凝土浇筑(1) 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现象,振捣应均匀、适度;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2)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度延长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更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在浇水养护有因难时,或者不能保证其充分湿润时,可采用覆盖保湿材料等方法。(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做好温度测控工作,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保证构件内外温差不超过规定。(4) 开挖基槽时,要注意

26、不扰动其原状结构。(5) 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的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6)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当相邻建(构)筑物间距较近时,一般应先施工较深的基础,以防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础。当建(构)筑物各部分荷载相差较大时,一般应施工重、高部分,后施工轻、低部分。(7) 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灌混凝土。(8) 对于地下结构混凝土,尽早回填土,对减少裂缝有利。(9) 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捣温度,采用低温人模、低温养护,必要时经试验可采用冰块,

27、以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3.2.5 模板工程(1) 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2) 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特别是动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3) 合理掌握拆模时机。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砼不损坏或不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砼水化热峰值,即不要错过最佳养护时机。3.2.6混凝土的养护1.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必须充分重视,并制定养护方案,派专人养护工作。2.混凝土浇注完毕,在混凝土凝结后即须进行妥善的保温、保湿养护,尽量避免急剧变化、振动以及外力的扰动。3.浇筑后采用覆盖、晒水、喷雾或用薄膜保湿等养护

28、措施;保温、保湿养护时间,对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4.底版和楼板等平面结构构件,混凝土浇筑收浆和抹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面水份蒸发,混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可揭去塑料薄膜,铺上麻袋或草帘,用水浇透,有条件时尽量蓄水养护。5.截面较大的柱子,宜用湿麻袋围裹喷水养护,或用塑料膜围裹自生养护,也可涂刷养护液。6.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1-3d)后,必须时应及时松动两侧模板,离缝约3-5mm,在墙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养护。拆除模板后,应在墙两侧挂麻袋或草帘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照

29、墙面,连续喷水养护时间符合5.6.3条规定;地下室外墙宜尽早回填土。7.冬期施工不能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浇水养护,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经热工计算确定。8.当混凝土外加剂对养护有特殊要求时,应严格按其要求进行养护。3.3 设计措施(1) 建筑平面造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扭曲等附加应力而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增强整体刚度和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2) 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3)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

30、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4) 正确设置变形缝,位置和宽度选择要适当,构造要合理。(5) 合理地调整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尽量防止受力过于集中。(6) 限制伸缩缝间距。对体形复杂、地基不均匀沉降值大的建筑物更应严格控制,可以和其它结构缝合并使用。(7) 部分窗台砌体应加强。对宽大的窗台下部宜设置钢筋砼梁,以适应窗台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8) 构件配筋要合理,间距要适当。断面较大的梁应设置腰筋。大跨度、较厚的现浇板,上面中心部位宜配置构造钢筋。主梁在集中应力处,宜增加附加横向钢筋。(9) 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基础设计中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同的

31、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方法,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10) 层层设置圈梁、构造柱,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或减少裂缝。(11) 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12) 重视对构造钢筋的认识: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3.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混凝土配合比除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

32、及工作性等进行配合比设计外,其配制的混凝土还应符合相关规定。2.干缩率。混凝土90d的干缩率易小于0.06%。3.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础、梁、楼板、屋面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易小于120mm,柱、墙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50mm;混凝土采用泵送时,高层建筑用的混凝土坍落度根据泵送高度宜控制在180mm左右,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50mm。4.用水量。不宜大于170kg/m3。5.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千克每立方米,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千克每立方米。6.水胶比。应采用适当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已大于0.

33、60。7.砂率。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小的砂率。8.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9.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3.5 管理方面应当确定科学的控制裂缝标准,合理的选择施工进度,避免在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抢修工期,监督混凝土施工中制定的各项技术措施,必须严格执行。不应当预先指定设计及施工方法,设计图纸上不应指定施工单位采用尚不成熟的外加剂。施工过程中及验收后发现有少量的裂缝,应当采取化学灌浆方法和封闭方法加以处理,轻微的收缩裂缝不

34、应作为“事故”处理,不应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结构物的正常耐久使用,完全满足设计要求。除非承载力严重不足,不要轻易打掉重建,耗费巨资补强加固。注意到同一设计单位设计,同一材料供应单位,同一施工单位施工,在相同环境中,裂缝程度却完全不同,这是常遇到的现象,其要害是“非均质性”,裂缝控制的作用效应及抗力都是高度离散性和随机性的问题。3.6环境方面注意施工的季节,环境的温湿度及气象变化对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严格控制现场坍落度、防风、及时和气象站保持紧密联系,应当尽可能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中开始浇灌混凝土,中间特别注意急剧降温、急剧干燥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注意暴雨中不能浇灌混凝土。第四章

35、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措施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补法,灌浆、嵌逢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4.1 表面修补法适用于对承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及深进裂缝的处理,亦使用于大面积细裂缝防渗、防漏的处理。(1)表面涂抹水泥砂浆。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或沿深进裂缝凿成凹槽,扫除并洒水湿润,先刷水泥净浆1层,然后用水泥砂浆涂抹,并用铁抹压密抹光。(2)表面涂

36、抹环氧胶泥。用钢丝刷、砂纸、毛刷清除干净并洗净,油污可用二甲苯或丙酮擦洗一遍,如表面潮湿,应用喷灯烤干燥、预热,以保证环氧胶泥与混凝土粘结良好,若基层难以干燥,则用环氧煤焦油胶泥(涂料)涂抹。(3)表面涂刷油漆、沥青。涂刷前,混凝土表面应干燥。(4)表面凿槽嵌补。沿混凝土裂缝凿一条V形或U形深槽,V形槽用于一般裂缝的治理,U形槽用于渗水裂缝的治理。槽内嵌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聚氧乙烯胶泥、沥青油膏等,表面作砂浆保护层。4.2 内部修补法用压浆泵将胶结材料压入裂缝中,由于其凝结、硬化而起到补缝作用,以恢复结构的整体性。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水、防渗要求的裂缝修补。常用的灌浆材料有

37、水泥和化学材料,可按裂缝的性质、宽度、施工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一般对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可采用水泥灌浆,对宽度小于0.5mm的裂缝,或较大的温度收缩裂缝,宜采用化学灌浆。4.2.1 水泥灌浆一般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修补,主要施工程序是钻孔、冲洗、止浆、堵漏、埋管、试水、灌浆。钻孔孔距一般为1m1.5m,钻孔轴线与裂缝呈3040斜角,孔深应穿过裂缝面0.5m以上,当有两排或两排以上的孔时,宜交错或呈梅花形布置;冲洗在钻孔完毕后进行,其顺序按竖向排列自上而下逐孔冲洗;止浆及堵缝是缝面冲洗干净后,在裂缝表面用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涂抹;埋管安装前应在外壁裹上旧棉絮并用麻丝缠紧,然后旋入孔中,

38、孔口管壁周围的孔隙用旧棉絮或其他材料塞紧,并用水泥砂浆或硫酸砂浆封堵,防止冒浆或灌浆管从孔口脱出;试水是用0.098MPa0.196MPa压力水作渗水试验,采用灌浆孔压水、排气孔排水的方法,检查裂缝和管路畅通情况,然后关闭排气孔,检查止浆堵漏效果,并湿润缝面,以利于粘结;灌浆应采用425号以上的普通水泥,灌浆压力一般为0.294MPa0.491MPa,压浆完毕时浆孔内应充满灰浆,并填入湿净砂,用棒捣实,每条裂缝应按压浆顺序依次进行,当出现大量渗漏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泵堵漏,然后继续压浆。4.2.2 化学灌浆化学灌浆能控制凝结时间,有较高粘结强度和一定的弹性恢复力,结构整体性效果好,适用于各种情况

39、下裂缝修补及堵漏、防渗处理。灌浆材料应根据裂缝性质、裂缝宽度和干燥情况选用。常用的灌浆材料有环氧树脂浆液(能修补缝宽0.2mm以下的干燥裂缝)、甲凝(能灌0.03mm0.1mm的干燥细微裂缝)、丙凝(用于堵水、止漏及渗水裂缝的修补,能灌0.1mm以下的细裂缝)等,环氧树脂浆液具有粘结强度高、施工操作方便、成本低等有点,应用最广。灌浆操作主要工序是表面处理(布置灌浆嘴和试气)、灌浆、封孔,一般采取骑缝直接用灌浆嘴施喷,不另设钻孔。4.3 结构补强加固法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用锚杆、钢板、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对结构作补强加固,可扼制裂缝进一步发展,恢复

40、结构的整体性。(1)锚杆常用水泥砂浆或树脂灌注,锚杆与缝面夹角越大越好。浆液凝固后,锚杆成为结构的一部分,能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采用预应力锚杆,锚固作用更明显,甚至能使混凝土弥合。(2)钢板补强法,是将钢板用粘合剂粘结在混凝土表面上,再用锚杆安装固定。为了结合紧密,也就可先将钢板固定,再灌浆充填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孔隙。(3)钢筋混凝土补强法,是在原结构表面浇筑一层钢筋混凝土,起到封闭裂缝,提高承载力,阻止裂缝发展的作用。4.4 混凝土置换法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

41、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4.5 电化学防护法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是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防护方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适用钢筋、混凝土的长期防腐,既可用于已裂结构也可用于新建结构。4.6 仿生自愈合法仿生自愈合法是一种新的裂缝处理方法,它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自动分泌某种物质,而使创伤部位得到愈合的机能,在混凝土的传统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组分(如含粘结剂的液芯纤维或胶囊),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

42、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愈合。第五章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检测与控制5.1 混凝土裂缝的检测方法混凝土裂缝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裂缝的位置、形态、分布特征、宽度、长度、深度、走向、数量、裂缝发生及开展的时间过程、是否稳定、裂缝内是否有渗出物、裂缝周围混凝土表观质量情况等。除了裂缝深度的检查需借助于检查仪器外,裂缝检查的其他项目一般可目测进行。一般可利用带刻度的放大镜、钢尺等工具精确描述裂缝长度、宽度、方向、高度以及数量。5.1.1 混凝土裂缝的表观检查对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检查,一般应检查裂缝发生的位置、形态、发展长度、宽度及裂缝数量,并观测裂缝的变化发展情况。裂缝的位置、数量、走向一般来用照片和绘

43、制裂缝展开图等形式记录,长度用直尺、钢尺进行测量,宽度可用带刻度的放大镜、钢尺等进行测量。检查裂缝宽度的方法如下:1) 在裂缝的起点及终点,用红铅笔或红油漆画与裂缝相垂直的细线;也可以用红铅笔在裂缝附近沿裂缝延伸方向画细线,以标明裂缝的形态、发展长度。2) 在标明裂缝上,选择目测裂缝宽度较大的位置作为放置放大镜的固定地点,量出裂缝的宽度。3) 量出主要裂缝的宽度后,将它与量测的裂缝位置、走向、长度、分布情况及特征,用坐标法绘制裂缝展示图,并记录下来。5.1.2 混凝土的无损检测与监测裂缝的深度可采用超声波法、冲击弹性波法、雷达法等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1,对于发展的裂缝还应进行监测。5.1.2.

44、1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法用于非破损检测,就是以超声波为媒介,获得物体内部信息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混凝土材料性质(包括混凝土的成分、配合比和龄期等) 相同的条件下,对比声波在有、无裂缝的混凝土中传播时间差异比较来判定裂缝深度。由于混凝土组成颗粒小、密度大、密度分部也很均匀,所以声波能很好地传播,对其内部缺点及其部位等都能正确地检测出来。把握混凝土表面产生的裂缝深度,对耐久性诊断和探究修补加固策略有重要意义。测定裂缝深度,基本上都是将发射探头和吸收探头,安排在混凝土同一面上的裂缝四周,但由于所选用的波形种类(纵波、横波及表面波)和声学参数(声速、频率、相位等)的不同,已有许多种具体方法。5.1.

45、2.2冲击弹性波法 一般把弹性体内流传的波总称为弹性波,用人工发射弹性波到弹性体内,探测弹性体内的状态,是广义的弹性波探测法。冲击弹性波法和超声波法的原理是一样的,但远比超声波测定的裂缝深度深,冲击弹性波法只能检测扩大方向和表面成直角,没有分支的单纯裂缝。该法不能获得表明内部缺陷的明确信号,只能根据许多测点测试数据的相对比较,来评断缺陷,因而不够直观2。5.1.2.3声发射检测法声发射检测法也是利用弹性波进行声学检测的具体检测方法检测裂缝,和其他方法最大的不同是只能检测正在产生的裂缝,不能检测已产生的旧裂缝,对正在产生的裂缝可检测裂缝产生的部位(声发射源定位),裂缝的大小,扩大情况和种类,以及

46、裂缝的深度等。5.1.2.4传感仪器监测 利用埋设在混凝土中的仪器进行裂缝监测,惯例技巧是利用振弦式测缝计,其把持领域仅0.121,属点式检测,由于裂缝涌现的空间随机性,因此往往漏检,为了及时无遗漏地监测裂缝,必须实行大领域的、持续、散布式监测,即所谓全散布监测。a:振弦式测缝计 b:施工人员安装测缝计5.1.2.5光纤传感网络监测 在各国竞相开发的结构监测高科技领域里,光纤传感以其奇特优势居于中心地位,它灵活、精度高、抗电磁干扰,且可靠耐久,易于光纤传输组成主动化遥测系统。裂缝的产生可以用埋设在混凝土中光纤的光强变更监测,而裂缝的定位可用多模光纤在裂缝处的光强忽然降落或诊断完成,通过衰减曲线

47、上的裂缝损耗突变点,可以正确地断定裂缝的部位,针对混凝土裂缝检测的特点,研制出基于光时域反射技巧的光纤裂缝传感网络,可实现混凝土结构的散布检测,凡裂缝和光纤传感网络相交,均可感知,并可定宽、定位、定向。5.2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裂缝可归纳为两大类: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结构性裂缝是由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非结构性裂缝是由变形引起的,如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等。混凝土裂缝成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裂缝产生原因主要包括:构件受力、变形使内应力超越材料强度,材料选配不当与级配不良,施工不当,气候与环境影响。 5.2.1 构件受力、变形使内应力超越材料强度构件受力来自受力因素,主要是拉伸(中

48、、偏拉力)、压缩(中、偏压和局部压);弯曲来自少筋、适筋、超筋;剪切是由于少箍、适箍、冲切、扭转等状态。常见的变形有不均匀沉降、收缩和温度变形受到约束等状态所致。与之有关的裂缝的产生大致可分为以下两方面原因: 5.2.1.1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因 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主要表现在: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等。例如混凝土板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

49、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5.2.1.2混凝土本身的影响 1) 水化热的影响 主要是水泥水化热过高,在混凝土在浇筑振捣以后,水泥水化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水化热聚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引起急剧升温,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为2030甚至更高。由于结构物在一个自然散热条件中,实际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混凝土浇筑的最初35天。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弹性模量的增高,对混凝土内部降温收缩的约束也就愈来愈大,以致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这种应力时,开始出现温度裂缝。 2)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的影响混凝土的收缩,也是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实际所需拌合水比水泥水化所需的水要多得多

50、。拌合水中只有约20%的水是水泥水化所必须的,其余的都要被蒸发掉。水分蒸发之后,引起混凝土收缩,当收缩受到约束时,则产生收缩应力,当收缩应力大于当时混凝上的抗拉应力时,则裂缝随之产生。 3) 地基和老混凝土的约束 当混凝土浇筑在比较坚硬的基岩或老混凝土上时,混凝土浇注初期的水化热升温,产生膨胀,受到岩石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较小的压应力。而当混凝土温度继续下降时,由于基岩或老混凝土对温度降低引起的收缩变形约束的结果,混凝土块内将出现较大的拉应力。当应力超过材料承受能力时,裂缝随之产生。 4) 混凝土塑性沉降的影响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骨料沉降时受到阻碍(如钢筋、模板)而产生的。这

51、种裂缝大多出现在混凝土刚浇筑完, 尚处在塑性状态时期,因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或混凝土塌落、沉陷而产生,大多沿着梁板上面钢筋的走向出现3。5.2.2 材料选配不当与级配不良常见因素为水泥过期或水泥安定性不良及水泥品种选用不当;混凝土配比不良,砂质过细,含泥量过高,骨料含有过量有害物质,外加剂的影响等,大致可分为以下两方面原因: 5.2.2.3材料设计方面的原因配合比设计不当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造成混凝土开裂不可忽视的原因。配合比不当指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 材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混凝

52、土水灰比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也可以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当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水泥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当水泥水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断面,在荷载作用下,可能在孔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拉力强度低,容易因塑性而产生裂缝。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的水泥拌制的砂浆干缩性变化很大。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收缩大,而粉煤灰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性水泥收缩大。一般来说,其水灰比不变,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的收缩率越大,因为混凝土的干缩主要产生于水泥浆的干缩,水

53、泥浆越多,混凝土越有可能开裂。 外加剂和掺合料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混凝土的用水量、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从而会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影响,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干缩值较大,特别是初期干缩值较大。外加剂及掺合料种类繁多,只有强度指标,缺乏对水化热及收缩变形影响的长期实验资料,有些试验资料并不严格。有许多外加剂严重的增加收缩变形,有的甚至降低耐久性。5.2.2.4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导致结构出现裂缝。水泥安定性不良,过期受潮,含碱量较高;骨料粒径超标、级配不良、杂质含量超标等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采用氯化物等

54、杂质含量较高的拌和水及含碱的外加剂等都可能使结构出现裂缝。5.2.3 施工不当方面的因素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养护、拆模等过程中,若施工不规范,工艺不合理,则容易产生裂缝。比较常见的有: 混凝土搅拌时间过短,振捣不良,浇注速度过快,施工缝留置与搭接处理不当,初期养护不当,早期受冻,钢筋骨架构造不当(箍筋间距,主筋配置与搭接、焊接锚固,预埋件乱空乱放等问题),乱踩已绑扎配筋致使保护层减小,模板刚度不够,支架稳定性不够,导致下沉或失稳等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两方面: 5.2.3.1浇筑过程中的因素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过厚(大于40mm),或踩塌已绑扎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钢筋保护层加厚,而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 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 增加水和水泥用量,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混凝土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