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册优化课时检测试题33_第1页
高一地理下册优化课时检测试题33_第2页
高一地理下册优化课时检测试题33_第3页
高一地理下册优化课时检测试题33_第4页
高一地理下册优化课时检测试题3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单元 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第33讲文化与文化景观一、选择题(2018年河南罗山模拟)下图为恒河三角洲某民居在不同季节的景观,读图完成12题。甲乙1. 该民居建筑结构的最主要功能是()A .防蚊虫B .通风散热C.防洪涝D .克服地表不平2. 图甲景观出现时()A. 印度低压强盛B .北京昼短夜长C.恒河三角洲盛行西南季风D .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解析:第1题,从两幅图可以看出,该地在洪水期被淹没。第 2 题,图甲显示恒河处于枯水期,为冬季,北京昼短夜长。答案:1.C 2.B为了适应汉语学习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推广汉语文化,我 国政府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成立100所孔子学院。据

2、此完成34题。3. 在海外设立多所孔子学院,带来的影响是()A .使汉语言文化区扩散到全球范围B .推动新的中华文化区在海外诞生C.增进不同文化区之间的文化交流D .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人口迁移4. 在海外成立孔子学院并教授外国人汉语,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这种文化扩散过程属于()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A .B .C.D .解析:在海外成立孔子学院会增进不同文化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属迁移扩散;教授外国人汉语,属传染扩散。文化扩散有利于文化的 发展和繁荣。答案:3.C 4.C(2018年江西九校联考)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有一

3、定的变化规律。英国南部墙厚为 23厘米,德国西部墙厚为26厘米, 波兰中部墙厚为51厘米,俄罗斯西部墙厚为73厘米。据此完成5 6题。5. 该现象反映出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 .文化景观与水文要素的关系B .文化景观与地貌要素的关系C.文化景观与气候要素的关系D .文化景观与人文环境的关系6. 对上述国家描述正确的是()A .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是欧洲西部的工业密集地带B .自英国到俄罗斯气候类型依次是地中海气候 一温带大陆性气候一极地气候C.自英国到俄罗斯一带人口密度小于北欧和南欧D .自英国至俄罗斯一带的河流由于地势东高西低,流向多为自 东向西解析:第5题,墙壁的厚度受气

4、候条件(气温)的影响。第6题, 英国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自英国至俄罗斯一线人口密度大于 北欧,这条线附近河流的流向没有明显的规律。答案:5.C 6.A下图为一段尼罗河的景观图,读图完成 78题。居民在较高 的地方定居耕作玉米、水稍 和小麦7. 由图中房屋风格推断,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疏林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 .热带沙漠气候8. 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主要取决于()A .河流径流的长度B .河床坡度的大小C.河流径流的变化D .河流含沙量多少解析:第7题,图中房屋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可以防热、防风 沙。第8题,尼罗河沿岸平原是由河水泛滥带来的泥沙沉

5、积而成,河 流径流的变化对居民点的分布起主要作用。答案:7.D 8.C9. 下图为民居景观图。关于甲、乙、丙景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5 Sj勺丄 *-甲图()乙图丙图甲、丙两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同 甲、丙两地区传统民居都与 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甲、丙两地区的植被均为阔叶林 甲到 乙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夏至日丙国北部的居民可见自己影子朝南的现象A .B .C.D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属于高难度试题。 根据景观图上文字信息可以知道,甲、乙是我国少数民族傣族不同时 期的民居风格,甲到乙的变化反映出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居民收入 增加,居住条件改善。夏至日,北极圈内地区

6、有极昼现象,太阳终日 不落,丙国北部也不例外,居民可见自己影子朝南的现象。读图和材料,完成1011题。707580图例 上河流 Q湖泊 h国界O东干人 聚居她 40材料:1862年,西北陕、甘、宁等地的回民联合当地各族人民 掀起反清起义。1877年起义失败后,万余人队伍向西翻越天山,最 后约3千多人来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3国交 界地区居住下来,在此繁衍生息,与原住地彻底失去联系。10. 图中所示地区居住着特殊的居民“东干人” 一黄皮肤、黑头发,讲着地道的陕西方言。这一现象属于语言文化的 ()A.扩展扩散B. 刺激扩散C. 迁移扩散D .传染扩散11. 在“东干人”来到此地之

7、前,当地人以牧业为主。“东干人”在此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平原地区 光照充足B .D .解析:第10题,“东干人”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降水丰沛A .C.兹别克斯坦三国交界处地区居住,本质上就是陕西一带的居民历史上迁移到此地的,所以属于迁移扩散。第 11题,当地气候干旱、适宜发展畜牧业,但图中显示有较多的河流,则灌溉水源充足,同时干旱 区由于光照强而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答案:10.C 11.D二、综合题12. 读图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江南水乡的建筑布局与结构特点对“外适”(与当地自然环境适合和谐)的体现。材料:一方山水一方情。我国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的人们

8、,长期以来坚持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并形成一定的人地和谐的建筑典范、 文 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我国江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在追求着 “外适内和” 的住区环境和居住品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江南地区气候 湿润、河流众多,所以建筑物多沿河布局便于出行,另外由于江南闷 热天气比较多,建筑物开窗较为高大宽敞。答案:该地河流众多,房屋建筑沿河分布,便于用水和水上出行, 该地为多雨区,建筑物之间有长长的回廊连接,便于避雨;房屋多为 “人”字形的尖顶,利于排水。(由于气候闷热潮湿,建筑物高大宽 敞,便于通风降温;建筑物色彩素雅,以青黑和白色为主色调,心情 恬静,缓解高温带来的心情烦躁。)13

9、. 读海南岛历代开发示意图及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海南岛没有纵贯南北或东西的大河,地形如倒扣的锅状, 岛上最早的居民是黎族人,后有汉族不断迁入。岛上的传统住宅多为干栏或船形屋,即下面架空,居室形似覆舟, 编茅为之。后来,岛上又有了砖瓦屋,沿海各地的房屋窗户少而小, 前后均开门。黎族妇女很早穿一种“贯首”式上衣,但现在上装已全部改为汉 族服饰,而下身仍穿筒裙。海南的传统节日除有元宵节、挂花灯外,还有椰子节等。(1) 从海南岛历代的开发进程看,基本上是从向步推进的。(2) 海南岛上沿海的房屋为何窗户少而小,前后门均开?。这反映了文 化景观指示的功能。(3) 岛上生产和妇女服饰的变化说明文化的 象,其类型为。(4) 岛上的各种节日属于 化(物质或精神),海南有特殊的椰子节,说明。解析:本题以图文信息为背景,从海南岛的海陆位置、地形、气 候、交通区位等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要素方面,分析考查了海南岛的发展开发过程及文化景观和文化扩散等内容。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1)题,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海南岛的开发是由沿海向内陆推进的。第题,海南岛台风灾害多发,气候潮湿,蚊蝇滋生;房屋的设计能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