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综合防火技术防治厚煤层分层开采自然发火_第1页
运用综合防火技术防治厚煤层分层开采自然发火_第2页
运用综合防火技术防治厚煤层分层开采自然发火_第3页
运用综合防火技术防治厚煤层分层开采自然发火_第4页
运用综合防火技术防治厚煤层分层开采自然发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业技术文件 /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编号: 运用综合防火技术防治厚煤层分层开采自然发火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日期:_运用综合防火技术防治厚煤层分层开采自然发火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

2、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李剑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抚顺113001)摘要:综合应用开采、掘进、通风、防灭火技术,解决大明一矿厚煤层分层开采煤炭自然发火问题。关键词:分层开采;包顶;包帮;注白泥;注浆;均压通风中图分类号:TD75+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96X(2021)01-0007-02厚煤层分层开采,一般多采用金属网假顶,当开采下分层时,上分层采空区遗煤极易造成煤炭的自燃,对开采层带来较大危害。严重时,需封闭采区,冻结煤炭,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1问

3、题提出铁法煤业集团大明一矿共有可采煤层9层,即4-1、4-2、7-1、7-12、15-1、15-2、16-1、17-1、17-2层。其中15-、15-2、16-1层在浅部合为一层,厚度达12.75 m,深部逐渐分叉变薄。经鉴定,所有煤层均为长焰煤,均有自燃倾向,属类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煤层倾角1015,较稳定,煤层厚度0.712.75 m,采用长壁式采煤方法。其中15-1、15-2、16-1层采用分层开采的方法,顶板管理为全部垮落法。采后顶板冒落,压实6个月以上,开始掘采下分层工作面。下分层工作面采用内错式分布。运、回顺槽与上分层运、回顺槽水平间距25 m,一般分24层回采。在回采

4、第二、三层时,由于各种原因,会引起自然发火。严重时,在掘进过程中即发生煤炭自燃而被迫采取停掘处理。开采下分层工作面的自然发火率高达94.4%,其中一工作面设备被迫封闭在火区内,给回采、准备及工作面接续造成严重的问题。因此,分层开采煤层的防火问题作为一项重要课题被提出来。2煤炭自然发火原因分析2.1煤炭易自燃的地点采空区易产生自然发火的地点为“两道一线”,即运、回顺巷道和停采线位置。统计数据表明,全矿近20年来共发生煤炭自燃39次,其中发生于采空区计32次。而发生于下分层的采空区计28次,占采空区煤炭自燃总数的87.5%,其中发生于上分层采空区采止线位置上的有19次,占67.9%,运输顺槽7次,

5、占25.0%,回风顺槽2次,占7.1%。2.2煤炭自燃的原因煤炭发生自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碎裂状态堆积存在;有良好的供氧条件,维持煤氧化过程不断地发展;煤氧化过程中生成的热量能够蓄积;上述条件要维持足够长的时间。由于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后退式开采方法,为了维护采区运输、回风上山巷道,在采区上山巷道两侧留保护煤柱。因此,各分层工作面停采线始终处于回采工作面进风巷道始端与回风巷末端,即处于采场风流系统的始末端,此处由于通风压力较大,持续漏风时间较长(见图1)。图1上分层停采线通风状况示意图另外,由于采区上山保护煤柱处于集中压力带内,在采区支承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片帮压裂

6、。因此,此处易造成浮煤堆积即可燃物。从图1可以看出,靠上分层停采线一侧的流线,风压等值线密度大。这说明,此处漏风量较多,漏风压差大。当漏风量适度时,停采线附近的浮煤就开始氧化、聚热,达到一定时间就会发生煤炭自燃。从以上分析看,分层开采上分层采空区停采线位置既有可燃物(碎裂的煤炭)存在,又有漏风供氧和聚热的条件,当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发生煤炭自燃。3综合防火技术的应用根据大明一矿厚煤层开采工作面自燃特点及原因分析,在6个工作面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1)上分层停采线位置包顶、包帮并喷浆,注白泥,封堵漏风通道。在掘进第二分层时,运、回顺通上分层停采线处,掘进时尽量减小对顶板的破坏。当掘进通过停采线

7、100 m以后,在上分层停采线位置两侧各10 m进行包顶、包帮,即用木板或秫秸帘子将顶板及两帮包严,然后进行喷浆,喷涂厚度50100 mm,喷涂后向包顶内注白泥。其主要作用就是封堵向上分层停采线的漏风通道,以防止漏风。(2)分层开采不留顶煤,减少采空区遗煤。从开采第一分层开始,回采必须沿顶板回采。再有,铺金属网做假顶时,必须铺顶网,改变原来铺底网的回采工艺以减少网上浮煤,即减少遗留可燃物。(3)采止线位置采后严格注浆,包裹浮煤避免煤炭氧化。采止线位置是煤炭自燃多发地段,采后注浆极为重要。工作面回撤后,封闭前利用两顺预留管对停采线铺浆、包裹碎煤。每隔一段时间(12个月)注浆一次,再对碎煤包裹,避

8、免煤炭氧化、聚热。 (4)开采下分层工作面实行均压通风,以减少采空区漏风量。采空区漏风与进、回风侧通风压差成正比关系,即压差大,漏风量大,反之亦然。因此,下分层工作面实行均压通风,对减少上分层采空区的漏风极为有利。由于第一分层开采时煤层中瓦斯已大部分释放(抽放与风排瓦斯可占总涌出量的60%70%)。因此,下分层开采时,瓦斯涌出量会大大减少,工作面供风量也可适当减少,压力相应降低。实行均压通风的方法,多在入风顺槽设局部通风机,在回风道内设调节风窗,以提高回风侧的压力,降低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口的压差,减少漏风量。(5)开采下分层时,改变通风系统。下分层运、回顺位置与上分层运、回顺位置相反,用以改变

9、上分层采空区压力分布,减少漏风量,从而抑制煤的氧化自燃。4应用效果我们首先在EW6段第二分层工作面实施了采止线处包顶、包帮及喷涂技术,并在开采时实行均压通风。该工作面从掘进到开采结束,未出现高温,未见CO。之后,先后在WW1段、WW2段、WW3、WW4段等4个工作面实施综合运用防火技术。根据现场条件,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其中WW2段、WW3段、WW4段下分层运、回顺位置均与上分层运、回顺位置调换,实施采止线注浆、低负压(或均压)通风。经实践,上述4个工作面,均未出现自燃征兆,未见高温、CO,直至采止封闭完。5结论(1)厚煤层分层开采采用综合防火技术防火十分有效,加之严格管理,可以达到不自燃、不着火。2)运用综合防火技术的关键是实施的连续性,即持久性。要将其贯穿于整个工作面始终,从掘进到回采、封闭,坚持持久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3)运用综合防火技术的工作面,更要坚持对煤炭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发现自燃征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4)运用综合防火技术要针对现场生产条件、通风环境而定。不必一律全部使用,可以应用其中23项技术,也可逐渐增加,且要不同时间采取不同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