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辩证法习题与答案 单项选择题范例: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1 希波克拉底的医学体系代表了( B)A. 神灵医学模式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C .宗教神学医学模式D. 经验医学模式2 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对躯体有反作用,它(B)A. 是 以免 疫 功 能 为 中介 的B. 是 以情 绪 为 中 介 的C. 是 以神 经 系 统 和 激素 为中 介 的D. 是心理活动的直接作用3 人 的 死 亡 可 以 划 分 为 临 床 死 亡 、 生 物 学 死 亡 、 社 会 学 死 亡 , ( D ) 。A. 社 会学 死 亡 是 指 脑干 的功 能 全 部 破坏 B. 社会学死亡是以
2、脑死亡 为标准C. 生 物学 死 亡 可 以 以脑 死亡 为 标 准 D. 临床死亡可以以脑死亡为 标准4 高血压引起心肌肥大,它( C )C. 本质上是抗损害但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损害D. 是抗损害反应5 疾病的个体差异性是指( B )。A. 一病多型B. 不同患者患同一种疾病时表现可以不同C. 疾病发生在不同的个体D. 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特性等不同6 观察、实验活动目的性、计划性极强,对于遇到的意外现象应该 ( C )A. 视而不见B.等本课题完成后再进行研究C.要关注意外现象的研究D.不要受意外现象干扰按原计划进行7 科学归纳法是以( B )作为逻辑重要根据的不完全归纳法。A.普
3、遍联系B.因果联系C.必然联系D.偶然联系8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是(A) 的论述。A.恩格斯B.斯大林 C.毛泽东D.爱因斯坦多项选择题范例:1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 AB )。C.保留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地位 D. 增加了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地位2 在对疾病本质的辩证认识中 ( ABCD ) 。A. 包括病因B.包括人体与环境的关系C.明确了疾病的基本矛盾D.进一步明确了疾病的局部定位3 对疾病的诊断具有相对性,其原因包括 ( ABD)。A. 辅助检查有片面性B. 医生所依据的医学理论和经验都有相对性C .所运用的类比方法在结论上不一定可靠D .
4、患者具有主体性4 临床观察的特点有 ( ABC )A.目的性B.动态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性5 分析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ACD )A.分析必须以进行新的综合为目的B.分类后的各子项之和应等于母项C.分析必须深入到最简单的要素D.分析必须具备渐进性和连续性6 应用系统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有( BCD )A. 客观性原则B. 整体性原则 C. 动态性原则7 克服医学科学技术负面影响和消极后果的途径是( ABD )A.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B. 加强对医学科学技术的管理C. 不能再发展医学高新技术 D. 依靠社会进步第一章 医学的历史发展与医学模式习题与知识点1. 何谓医学模式 ?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中,
5、医学的基本观点、概念框架以及思维方式 与发展规范的总和。2. 神灵医学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及特点。神灵医学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神灵医学模式主要见于古代埃及、 巴比伦、 印度、中国、希腊等国家和地区在进入奴隶社会后的早期医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伴随 着生产力的发展,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开始分化,为专职医生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促使医疗实践和医学研究活动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 平仍然很低,人们的认识能力也很有限,对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甚 至感到畏惧,于是产生了自然神论的倾向。对人体的生命和疾病现象也同样,只能 依靠经验和猜测,同时借助于神话传说和巫术,给予超自然的解释
6、;对疾病的治疗 则采用祈祷、符咒、驱魔术,再配合有限的药物。由此形成了神灵医学模式。神灵医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该医学模式建立在直观经验和猜测的基础上, 由于医巫不分,因此是原始、粗糙甚至荒谬的。但是它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及其与疾病 作斗争的理念。3.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这一时期的医学发展和医学模式主要以古 希腊为代表。在希腊奴隶社会发展的后期,随着经济、科学和文化的逐渐发展,出 现了自然哲学,它是早期哲学和科学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探索的主要内容是关 于自然界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自然界是否运动、变化和 发展等,同时也涉及到少量具体
7、的科学问题。由于社会生产力以及人的认识能力仍 很低下,决定了自然哲学的认识论特点是,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猜测和哲学 的思辨来填补知识上的空白。受其影响,在医学中产生了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病 理学说”,它成为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主要代表。4.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特点。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与神灵医学模式相比,它摈弃了关于鬼神、巫术 等荒谬的内容,使医学与巫术相分离,立足于从物质性、整体性上去说明人体生命 现象和疾病,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思想。其主要缺陷是在细节方面不 够深入,显得过于笼统,并且带有某些牵强附会的成分。5. 生物医学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生物医学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8、14 世纪后,产生了近代实验医学, 16 世纪创立了 科学的人体解剖学, 17 世纪奠定了生理学的基础, 18 世纪建立了器官病理学, 19 世纪微生物学,同时,关于神经生理学、人体代谢过程和高级神经活动等方面的研 究也开展起来。基础医学的进步直接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寻找局 部病灶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诊断技术,促进了药物治疗和以消除病灶为目的的外科手术及消毒法、麻醉法等的发展。6. 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和局限性。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是:侧重从生物学的角度,运用分析、还原的思维方式,即 借助于物理学和化学,在细节上深入考察人体生命和疾病的机制,形成了关于疾病 的局部定位思想和特异性病
9、因观念,认为:人体的每一种疾病都具有相应器官、细 胞或生物大分子的形态和(或)理化改变,都有确定的生物和(或)理化的原因, 从而能找到相应的治疗手段。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主要在于: 它只注重于人的生物学属性, 而忽略了人的社 会学属性,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疾病的心理、行为因素和社会因素留下余地;它注 重于运用分析、还原的思维方式,限制了它从整体上全面地把握人体各方面的关系 以及人体与环境的关系。 这一局限性决定了它必然要被另一种新的医学模式所取代。7. 医学模式的转变是指什么 ? 医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19世纪末至 20 世纪中叶,先后兴起了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在它们的推动 下,医学科学技术
10、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化学治 疗成为新的有效手段;以X-CT为代表的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 ,带来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革命。同时,医 学观念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生命观和死亡观、健康观和疾病观、治疗 观和预防观的转变,显示出辩证、整体的发展趋势,从而为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奠 定了基础。医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1. 现代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和社会致 病因素。 2. 现代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揭示了心理和社会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 素。 3.是医学整体化趋势的要求。 4. 能更好地满足新的健康需求。8.
11、 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1. 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 2. 对医学科学和医疗实践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 能更全面地体现医学的学科属性。 4. 能更好地实现医学的社会职能,促进医学与社 会的良性互动。9. 从古至今共有哪几种医学模式?(只要求四种医学模式的名称) 自己归纳 第二章 人体观习题与知识点:1. 何谓人体观?其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体观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关于人体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总观点。从唯物 主义的角度看,其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整体的人体观、近代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人 体观、现代辩证系统的人体观三个主要阶段。2. 应如何理解人的生命的含义? 传统的观点侧重于从生物学意义上
12、去理解。新的观点主张应从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双 重意义上去把握。从生物学意义上对人的生命的理解,通常是指从人的出生至死亡 之前的人的生物学存在。但是目前在生命的具体起始时间上还存在不同意见。社会 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命又称人格生命,它是指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参与社会 生活,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3. 应如何理解人的死亡的含义?)传(对于人的死亡的理解主要表现在对死亡判定的标准和对死亡阶段的划分上。 统的死亡标准是人的心跳和呼吸功能停止,即心肺死亡标准。新的死亡标准是脑死 亡。脑死亡是以人脑的全部功能发生不可逆性的丧失为主要依据。4. 人的生命与死亡的辩证关系。人的生命和死亡不仅相互对立,同时又具有
13、统一性。其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的相互依 存和相互转化。二者的相互依存是指,没有生就无所谓死,没有死无所谓生。二者 的相互转化是指,死是生的必然结果,死在一定意义上又可以转化为生。在个体生 命的存在过程中就时刻伴随着局部的死亡,人体在新陈代谢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 生成,同时又有大量的细胞死亡。正是由于这种局部的死亡才换来了生命的存在。 当整个机体死亡后,它会经过分解再回归于自然界,重新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及 其它生命有机体的代谢过程。5. 何谓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 的有机整体。6. 如何辩证地认识人体的多层次结构 ?人体从高到低可以分为许多层
14、次,主要的层次从人的整个机体开始,向下依次为: 九大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 生物大分子、有机和无机小分子等。高层次和低层次之间既有明确的界限和质的区 别,又存在着有机联系。有机联系表现为:低层次构成高层次并决定着高层次的特 性;高层次又对低层次有制约作用。它们形成双向的因果关系。7. 何谓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耗散结构?孤立系统 是指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封闭系统 是指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流而只有能量交流。开放系统 是指系统与环境既有物质交流又有能量交流。开放系统在自然和社会是广 泛存在的。人体就是开放系统,他必
15、须靠和环境不停地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才能 维持新陈代谢与其他各种生命活性。耗散结构 是指其存在要靠消耗物质和能量来维持的这样一种结构。所以耗散结构也 是开放系统。8. 何谓非线性关系、非加和性?人体自动控制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例如非线性关系 在数学上原指函数中应变量与自变量之间非一一对应的变化关系, 抛物线方程所表示的关系,也可推广用于表示非一一对应的复杂因果关系,这样的 因果关系彼此可以产生相干性,由它们结合成整体,其整体的属性就不等于各部分 的属性之和,即具有 非加和性 。人体自动控制的物质基础 是虽然人体中存在大量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然而,人体又 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呈现出高度的有序性,这
16、主要又靠神经、体液以及自身调 节机制的支配和控制。神经和体液调节也是相互配合的举例)9. 结构和功能的含义;人体中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 结构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与组织方式 。功能 是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在内 部与外部的联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表现在:第一,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 功能是结构的运动表现。第二,结构决定功能。可分别以器官、细胞和生物大分子 为例。第三,功能对结构又有反作用。这一点也可以从正常情况和疾病状态表现出 来10. 局部与整体的含义;人体中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举例)整体 是指构成事物的诸要素及其关系的全部总和。 局部 是指
17、整体中的各种要素和各 种关系。局部的划分有相对性,范围可大可小。11. 人体的基本矛盾及九大功能系统的主要矛盾。人体的基本矛盾及其展开 从整个人体看, 其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是新陈代谢, 也就是 自我更新,而它又以同化和异化的矛盾运动为基础。因此,可以说人体最基本的矛 盾是同化和异化,也就是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对立统一,又可谓生与死的对立统 一。人体内的其它矛盾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展开。在人体不同的层次上、不同 的局部中、不同的过程中又分别有各自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例如,从人体整体 的下一级层次即功能系统来看,运动系统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是骨骼肌的收缩与 舒张,呼吸系统中是肺的呼气与吸气,循环
18、系统中是心脏的射血与灌血及血管的收 缩与舒张,消化系统中是吸收与排泄,排泄系统中主要是尿生成过程中的滤过与重 吸收及胃肠道对食物的吸收与排泄,神经系统中是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血液系统中主要是血液流动中的动力与阻力及凝血与抗凝血,内分泌系统中是激素的生成与灭 活,生殖系统中是遗传与变异。同样,在人体的其它层次中也存在着诸多矛盾运动。12. 人体中运动和平衡(静止)的表现及辩证关系。13. 自然界的基本运动形式在人体中的表现及其辩证关系。14. 人的躯体和精神的辩证统一。 (举例)15. 人体和环境的辩证统一。 (举例)第三章 疾病观与预防观一、习题与知识点:1. 何谓疾病观?本质是事物的根本特性,
19、由事物内部矛盾及该事物与他事物的内在联系所决 定。对疾病本质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2. 现代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现代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辩证认识 综合各类学说,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可以表述 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所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体内 ( 包括大 脑 )表现为一系列功能、 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临床上出现相关的症 状与体征,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使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对疾病本质的这一概括,包括了疾病的外因 和内因、疾病过程中内部基本的矛盾运动、疾病的病理表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以 及精神、环境等方面,
20、因而是比较全面的。3. 外因和内因的辩证关系。 (举例)疾病总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又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包括自然因素和 社会因素,这是人生存的外界环境因素。自然因素有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方 面,以及饮食、季节和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的政治与经济 制度、劳动工作条件、风俗习惯、人际关系和社会事件等方面。内因主要包括机体 的感受性、免疫防御机能、遗传特性和心理因素等。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 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共同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性质。4. 致病因素与非致病因素的辩证关系。 (举例)致病因素是能导致疾病的种种原因。但致病因素与非致病因素之间的
21、区分也不 是绝对的, 有时可以相互转化。 有些因素对机体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有利或有害, 它以一定条件为转移。5.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损害和抗损害的辩证关系。 (举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内始终贯穿着矛盾双方的对立面的斗争。一方 面是致病因素对机体的作用,引起各种病理性损害;另一方面,机体的抗损害反应 不断地对抗致病因素,力图恢复机体的正常平衡状态。斗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 着疾病的发展方向与结局。由于损害力量和抗损害力量对比的变化,疾病出现不同的阶段性;在同一疾病 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存在着损害与抗损害的斗争。同时,损害与抗损害的矛盾还普 遍存在于疾病过程的各个方面,在形态结构方面,表现为
22、组织结构的损伤和再生、 修复的斗争;在机能方面,表现为破坏与代偿的斗争;在代谢方面,表现为代谢障碍和代谢代偿的斗争。损害与抗损害这对矛盾始终处于不断地斗争过程之中,斗争 的结果谁胜谁负,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6.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举例)7. 疾病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举例)8. 应如何理解健康与疾病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9. 预防思想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有关疾病预防的思想和实践,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个体预防阶段;群体 预防阶段;社会及社区预防阶段;全球(人类)预防阶段。10. 预防与治疗的辩证关系。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和疾病防治实践
23、证明,只要真正抓好各项预防工作,杜绝发 生疾病的原因,一切疾病都是可以全部或部分预防的。在预防和治疗这两方面中, 预防是主要方面。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原因,如果人们只对疾病治 疗,不从根本上消灭发病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那么同样的疾病还会出现。当然, 在防治工作中,强调“预防为主”是说要把预防工作做在治疗之前,并不是说治疗 不重要。如果一个人得了病不及时治疗,或认为治不治都可以,那是非常危险的。 预防和治疗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着对立面转11. 何谓社会大卫生观念?社会大卫生观念是相对于小卫生观念而言的,它是标志卫生事业高度社会化的 概念。所谓“小卫生
24、观” ,是指历史上那种以个体独立行医、独立研究为特征的卫生 服务。而大卫生观则认为,卫生工作不单纯是卫生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它要与社 会经济同步发展,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推进卫生工作。从小卫生观到大卫生 观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卫生事业逐步社会化的产物, 体现了预防疾病也需要全社会多层面参与的特点。12. 何谓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 防。第四章 临床思维的认识论特点和辩证法1. 临床认识客体的特点。临床诊断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包括认识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主体是医生及其他 有关的医务人员;客体是患者。客体
25、的特点表现在患者和他所患的疾病上 。2. 如何做到对疾病诊断的个体性?临床诊断是综合性的,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病因诊断、病理形态诊断、病理生理 诊断等,以此来揭示疾病的性质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对有些疾病的诊 断还要分期、分型。所以,进行综合判断有利于了解疾病过程的特殊性,掌握疾病表现的个体差异性。个体性诊断还必须既见“病”,又见“人”,根据每一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病季节、居住条件、家庭经济等众多因素加以综合考虑,这样 才能更充分地反映个体疾病的特性,使诊断更加符合客观实际。3. 对疾病诊断的相对性主要源于哪些因素?由于时间关系,所谓全面体检往往也是相对的,有时难免遗漏某些有价值
26、的体征。 另外,在医生体检的技术上,也会存在水平的差异。4. 对疾病诊断的概然性主要源于哪些因素?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属性相似或相同,推出它们在其 它方面的属性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逻辑方法。 是从个别到个别、 特殊到特殊的推论。 诊断中通常是将当前的病例与经验中的病例相类比。 然而 类比推理是一种概然性的 推理,在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严格的逻辑根据。因为在任何相似的两个对象之间总 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限制了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如果按照相似属性进行 类比推理,而推出的属性恰恰是它们的差异性,这时结论就会发生错误。5. 误诊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哪些?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复杂
27、多变性、 诊断时间的紧迫性和受伦理原则制约 (生命伦理 原则要求临床中应以不损害或尽量少损害病人机体为前提)等都是导致误诊难以避 免的客观原因。从主观原因看,除了以上分析的临床诊断中的相对性和概然性因素 以外,主要还有以下方面:思维的表面性、思维的片面性、思维的静止性、思维的 主观性、思维的习惯性、思维的简单性。6. 对疾病治疗的个体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所谓因病而异,就是在治疗中首先要考虑在不同病变中起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不 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 其次,治疗中还要考虑不同病情中的主次关系及整 体与局部的关系。再次,还必须根据病人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发展趋势,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案。所谓
28、因人而异,就是在临床治疗中要针对患者疾病的个体差异性而 区别对待。一是由于患者在体质、代谢、免疫功能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碰到 同样的致病因素,其致病的轻重却可以不同。二是由于患者的年龄不同,决定了其 生理机能也不同,由此造成患病的不同及治疗措施的不同。三是治疗中还要注意性 别的差异。四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还要防止治疗造成的医源性疾病。因时而异要 求根据不同疾病与时间的密切关系,把握最佳时机进行治疗。7. 对疾病治疗的概然性主要源于哪些因素?治疗的决策需要以符合实际的诊断为前提, 因此诊断所具有的概然性就决定了治疗 也必然具有概然性。同时,治疗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 对
29、疾病的原发性与继发性、主病与次病、局部与整体等情况分析甄别、妥善处理, 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再有,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轻重度不同,用药剂 量不同,生活习惯、精神状况等等都有一定差异,从而治疗反应就必然有所不同, 这些错综繁杂的变化在治疗中是难以预见的,他们也造成了治疗的概然性。治疗中 还要求医生根据疾病的发展趋向,结合患者本人的抵抗力、心理承受力、经济条件 等,全面考虑和选择最佳的治疗手段,然而在对这些问题的把握上也是存在概然性 的。此外,治疗决策中的概然性还表现在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也是相对的,是发展变 化的。8. 诊断与治疗的辩证关系诊断与治疗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一方面诊断是治疗的基础
30、, 另一方面治疗效果又是 对诊断正确与否的反馈和检验。9. 自愈与治愈的辩证关系。在治疗过程中,治愈和自愈是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治愈要以自愈为基础。加强 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自愈力也是消除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另一方面,单靠机体 的自愈能力也不能战胜所有的疾病。恰当的治疗会促进病人的自愈能力。10. 治病与致病的辩证关系。11. 可治之症与不可治之症的辩证关系。在医学发展史中,有很多疾病如天花、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随着医学科学的 发展而得到控制,使原来的所谓不治之症转化为可治和可预防的疾病。另一方面, 对可治之症也不可掉以轻心,本来能有效治疗的疾病如果被延误了,发展到晚期, 也往往难以医治
31、。 所以, 在疾病可治与不可治之间并没有一条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 所谓不可治只是对某些疾病的本质还没有认识清楚,一旦通过研究对疾病的认识深 化了,从不知到知,从表面现象达到对本质的认识,就可以找到治疗的手段。第五章 医学科学技术方法论(上)1. 方法论的层次结构。第一个层次:各门具体科学技术所使用的特殊研究方法。第二个层次:各门科学技 术通用的一般研究方法。第三个层次:哲学方法。2. 医学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地位。医学科学技术方法论内容的展开,同人类对医学认识的辩证过程相一致,遵循医学 科学技术研究的逻辑程序,揭示各种方法的相关性,形成一个关于医学科学技术一 般方法的有机整体 。3. 医学科学技术方
32、法论的历史发展阶段。医学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历史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直观加思辨推理方法时 期、近代以实验和分析为主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时期、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辩 证发展时期。4. 贝尔纳、巴甫洛夫关于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意义的论述。5. 科研选题的意义。第一,选题决定科研主体的主攻方向和目标;第二,选题关系着科研成果的大小与 价值;第三,选题决定了科研的方法;第四,选题的过程能培养科研人员的能力。6. 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1、需要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创新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合理性、效益性原 则7. 临床观察的特点。首先, 临床观察具有目的性。 医生在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始终伴随
33、着有目的的观察。其次,临床观察具有动态性。疾病本身是一个发生、发展过程,要随时根据其变化 来诊治,以求对症下药。因此临床观察也应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把握个别变化, 具体地认识具体病情,切实地解决具体问题。第三,临床观察的对象具有主观能动性。临床观察的对象是病人。病人既是认识的对象,又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地参与观 察过程。临床观察包含了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双重主动活动,具有互动性,临床 观察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也体现了临床实践的复杂性。8. 临床观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这是保证观察质量的基本原则。 2. 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保证 观察客观性的必要补充。 3. 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是
34、指在观察过程中,要选择能 代表同一类事物共同特征的典型事物进行观察。4. 辩证性原则9. 临床观察的典型性原则与全面性原则的关系。坚持临床观察的典型性原则与全面性原则并不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要求在观察时既要力求全面,又要突出重点。10. 医学实验方法的作用。1. 医学实验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 医学实验是形成医学理论的重要源泉。3. 医学实验能证明客观必然性11. 恩格斯关于科学实验作用的论述。12. 临床试验应注意的问题。1)临床试验必须保证受试者的安全。选用人体做试验应做到以下四点:首先,要从伦理道德观念考虑,一切试验应以有利于病人而不造成受试者机体 不可逆转的破坏为前
35、提,如果试验中途发现有不利于病人的因素存在应随时中止试验,不能使任何参加临床试验的病人得到比其应有疗效更坏的结果。其次,为了确保人体试验安全,要以动物实验提供的可靠根据为基础。再次,对人体试验应采取自愿原则,如果对一种新疗法的安全性和疗效把握不大,在试验前,要明确告知受 试者及其家属本次试验的目的及后果,征得其同意后方可进行。最后,在实验过程 中充分准备安全设施,提供保证,以防意外。(2)采取临床对照试验进行研究。临床试验中设立对照组非常重要,否则,治疗的 效果将难以评价。临床对照试验要求设计严谨、方法合理、结果科学并令人信服, 能真正对临床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6、第一,明 确试验目的。第二,进行恰当的统计学设计。第三,随机分配。在试验时应采取随 机分配方法,把所有参试人员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试验组。第四, 选择具体试验方法。为了排除试验过程中试验工作人员、受试者主观因素对试验的 干扰,临床对照试验通常采取单盲试验法和双盲试验法。13. 观察和理论的关系问题。关于观察(既指自然状态下观察,也包括实验观察)与理论的关系在科学认识史上 存在两种不同观点:其一 是中性观察。其二 是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在医学观察 中,从观察主体角度来看,观察目的的确定、观察资料的搜集直至结果的陈述、分 析,其中都蕴含着科研人员或医生原有理论知识的渗透,从观察中介来看
37、,随着仪 器在医学中的普及, 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观察其实都是以与仪器相关的理论为前提的, 仪器本身水平的高低对观察结果有重要影响。另外,由于临床观察的对象是人,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观察的对象必然参与整个观察过程,反过来对观察结果也会产 生影响。观察渗透理论既不是承认观察是纯主观行为,也不是意味着观察不具有客 观性。它要求科研工作者在观察时应充分认识到理论的影响作用,尽可能借助正确 的理论来指导观察,这样才能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对象。14. 机遇的概念、特点。所谓机遇是指人们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由于某一偶然事件或机会,意外地发现了新 的现象,并由此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突破。机遇具有意外性和偶然性两
38、个特点15. 机遇产生的根源。机遇产生的时间、地点、场合具有偶然性,但在其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只不 过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机遇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 1)机遇现象的出现是偶然的,但机遇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在条件具备时又会必然显现。( 2)机遇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出现是偶然的,但机遇在时代已具备了相关知识背景情的情况 下被发现又是必然的。 ( 3)机遇由谁捕捉是偶然性的,但机遇被具有综合科学素质 的人捕获却具有必然性。16. 捕捉机遇的条件。第六章 医学科学技术方法论(中)1. 科学抽象的概念。科学抽象是把已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经过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将一类事物 同其他事物区分开
39、来,排除个别的、偶然的、外部的表面现象,抽取出事物的普遍的、必然的、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达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目的。2. 科学抽象的作用。1. 科学抽象能区分事物的真象与假象,透过表面现象,认识内在本质。由于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总是隐蔽的,往往不能为我们的感官直接感知,必须借助科学抽象的方 法才能把握。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关键是要区分事物的真象和假象,起作用 的本质属性与派生属性,撇开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联系,让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暴露出来。 2. 科学抽象能将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关系综合起来,从而把事物的本质作 为一个整体完整地抽象出来。3. 科学抽象的基本过程。基本过程划
40、分为三个阶段两次飞跃: (一)第一阶段表现为感性具体(二)第二个阶 段是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三)第三个阶段是从抽象规定上升到思维具体4. 科学抽象的基础。科学抽象不仅要以大量的、系统的感性材料为条件,而且还必须以实践为基础。科学抽象和实践基础是统一认识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实践,既不能获得科学抽象赖以进行的感性材料和科学前提,也不可能产生科学抽象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科学抽象又是与实践活动不同的思维活动,是一个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等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没有这两个过程的统一,人们的认识就不能飞跃,实践之树就不能结出理论之果。因此,我们既不能无限夸大科学抽象的作用,使它脱离实践或
41、凌驾于实践之上,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科学抽象的重要作用,把实践基础和科学抽象对立起来。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建立在实践基础上 的科学抽象发挥巨大的作用。5. 比较的概念。比较是指通过相关对象之间的对比,确定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发现其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6. 分类的概念。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把对象分为不同种 类的逻辑思维方法。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为 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不同的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有一定从 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7. 类比的概念。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
42、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属性相似或相同的关系,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的属性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8. 类比的特点。类比特点:(1)不要求逻辑的严密性。 (2)类比结论的或然性。9. 类比的作用。类比的作用: ( 1)科学发现上的创造作用。运用类比方法有利于科学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广阔的范围内把不同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类比,从而提出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思想。(2)技术应用上的先导作用类比方法对于新的技术设计思想和技术原理的提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技术应用上为了克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间接考察研究对象 时,往往运用类比方法以模型模拟原型,进行新的技术设计,然后外推到原型中去。10. 类比的局限性。首先
43、,运用类比方法所得的结论是或然的,即只是一种可能性,有可能正确也可能 错误。类比是异中求同的方法,由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同性或相似性,运用类比方 法有可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如果根据两个事物具有相似性进行类比推理,推出的属 性正好是它们的差异性时,类比的结论就会发生错误。其次,类比的逻辑根据不充 分。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 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就决定了类比 只是一种或然性推理。11. 克服类比局限性的措施。克服类比的局限性应采取的措施有:一是积累有关对象的丰富知识,增加类比对象 之间相似属性的数量及其提高其相关程度
44、,这是提高类比可靠程度的有效途径。在 类比两个对象的本质属性时,尽可能把握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样,推出 来的结论可靠性程度高, 若仅仅依靠表面现象和非本质属性方面的相似性进行类比, 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靠不住的。二是要注意检查是否有与所推论相矛盾的属性,并注 意综合应用其它思维方法。12. 分析的概念。分析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要素、单元、环节等,并分别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13. 应用分析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应遵循的原则: (1)分析必须以进行新的综合为目的。 ( 2)分析必须深入到最 简单的要素。(3)分析必须具备渐进性和连续性。14. 综合的概念。综合是将已有的关于研
45、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和环节的认识联结接起来, 形成对研究对象统一整体的认识方法。15. 应用综合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综合的原则:(1)综合必须立足于深入的分析并与分析相结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 只有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高度的综合。 ( 2)综合必须按照客观对象的本来 面目进行,并创造性地形成关于对象的整体认识。也就是说,综合是一种创造性的 思维活动,但这种创造活动必须符合客观实际。16. 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分析和综合是人们科学思维中常用的逻辑方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区别,又 有联系。首先 , 分析和综合是相互区别的。分析是从认识事物的现象出发,通过分解 对象,去认识事
46、物的本质。而综合则是从事物本质出发,通过综合认识对象的各个 方面,去认识事物的整体。分析和综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的认识是从 现象到本质不断深化的过程从现象到本质是以分析为主。一旦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 要用它去说明原有的现象,这个过程是以综合为主的17. 归纳的概念。归纳是从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18. 归纳的类型。归纳方法根据概括的对象是否完全可以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类型。19. 科学归纳法和与简单枚举法的区别。其二,科学归纳法与简单枚举归纳法的不同点在于:其一,推理的根据不同。简单枚举归 纳法的根据是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与某属性的联系多次反复出现而未遇到相
47、反情 况,而科学归纳法的根据是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有必然联系。结论的可靠程度不同。科学归纳法所得出结论的可靠程度比简单枚举归纳法要高。 其三,对前提数目的要求不同。简单枚举归纳法的前提数目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 大,而科学归纳法结论的可靠性不受前提数目多少的影响。20. 演绎法的概念。演绎是从已知的某些一般原理、定理或科学概念出发,推出个别结论的一种逻辑思 维方法。21. 演绎法的特点。演绎法的特点:演绎的基本特征是由一般到个别,即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推出的结 论是个别;演绎是一种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只要推理的前提是真 实可靠的,推理形式是合乎逻辑的,共结论必然是真实的2
48、2. 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归纳和演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归纳和演绎是相互区别的。它们是方向相反的思维 活动。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从个别的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演 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即从一般原理中引申出个别结论。其次,归纳和演 绎是相互联系的。23. 演绎法的作用。演绎法在医学认识中的作用:演绎法是逻辑证明的工具。由于演绎法是一种必然性 推理,因此,人们可以选取确实可靠的命题作为前提,经过逻辑推理为医学知识的 合理性提供逻辑证明。演绎法能够作出医学预见。演绎法把一般原理运用于某个具 体场合,形成关于特定对象的推论就是预见。第七章 医学科学技术方法论(下)1. 系统论方法。
49、系统论方法是用系统的概念去认识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论体系,它要求把研 究对象当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总体出发,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 境的相互作用中,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从而达到获得最优效果的这 样一种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 应用系统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应用系统方法的一般原则有以下三点: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方法的 首要原则。(2)动态性原则。(3)最优化原则3. 系统方法实施的步骤。系统方法的实施步骤 ( 即系统工程 ) 包括:研究制定系统的总目标,一切都要围绕这 个总目标去考虑;确定系统结构的组成和目标控制的内容等;为实现总目标设计若 干个可行
50、方案;作出模型及模拟运行,选出最佳方案;阶段性控制和修正。4. 系统方法的作用。系统方法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倡导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避免思维的简单化 二是为复杂的研究对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5. 假说的概念。假说是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积累了一定的事实材料之后,依据已 有的知识,对研究对象的某些现象和规律作出的假定性说明和推断。6. 假说的构成要素。假说的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一是有事实基础;二是有背景理论;三是有对现象本 质的猜测;四是有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诊断疾病的过程可以说就是建立假说的过 程。7. 假说的特点。(1)科学性。假说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已知的科学知识为依据,并运用科学的逻 辑方法推理出来的,它立论的根据和内容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十二机械振动光学第1讲机械振动、振动图像练习含答案
- 教你写一份合格的上班玩方式保证书
- 《化学方程式》课件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课件
-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 锋面系统与天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春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高中数学 第2章 统计 2.2 总体分布的估计 2.2.2 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教案 苏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2课时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 2024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让世界更美好 9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教案 新人教版
- 高中英语 Unit 3 Travel journal Period 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蓝色简约风中国空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
- 期中考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 2024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共132题)
- 知识创业思维与方法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ISO内审检查表(完整版)
- 无人机全行业保险
- GB/T 7702.7-2023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第7部分:碘吸附值的测定
- 2023年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野生动物管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 员工人事档案目录
- 迅达SWE30-100K自动扶梯电路分析_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